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動物 大熊貓 大圍山 猴子 脊椎動物 《環境與生活》雜誌 2018-12-02

原標題:《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 雲南倭蜂猴:我太小,請放過我!》

◎本刊主筆 劉國偉

【在我國雲南南部,有一種身材極其嬌小的猴子,體重不到1斤,體長20釐米左右,因呆萌的外形而受到寵物愛好者的追捧;它又因文化上有關福禍的種種傳說和醫學上的神奇功效,在公眾心目中頗具神祕色彩,同時飽受非法貿易的傷害。它就是“倭蜂猴”,是瀕危靈長類動物之一,屬於雲南省極小種群之一,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篇》中被列入“極危”等級。除了倭蜂猴,全球的蜂猴屬物種也都處於多災多難的境地。】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被關在小小的籠子裡,禁錮感對蜂猴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摧殘。

國內野生種群不過百隻

棲息於熱帶叢林的原始猴類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是懶猴科蜂猴屬的一種。1907年,英國動物學家邦霍特根據採自越南的標本首次描述並命名了倭蜂猴。倭蜂猴在雲南省南部分佈的發現最早記錄是1986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北京動物園的專家,在雲南箇舊市一個公園裡發現了幾隻體型很小而又獨特的猴子,經鑑定後確認是新物種倭蜂猴。此後人們還在雲南的河口、金平、綠春、麻栗坡、馬關、蒙自、屏邊、文山等地區發現野生倭蜂猴的身影。它是目前研究甚少的靈長類,其野外生態學研究更少。

倭蜂猴體形呈圓筒狀,體被細絲絨狀的毛,橙色至赤褐色。臉圓眼大,看起來很萌,眼角膜為橙紅色,夜裡在手電筒照射下會反射橙黃色光。耳廓、手、足皮膚黑色,腹毛灰白色。倭蜂猴背部深褐色條紋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在夏季條紋變淺,甚至消失,而在冬季深褐色條紋又重新出現。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倭蜂猴體重不到1斤,成年後體長最多也只有20多釐米。

這是一種體重不到1斤的小猴子,成年後體長也只有20多釐米,拿在手裡只有盈盈一握。除了我國雲南南部,倭蜂猴還分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東部等中南半島一帶。雲南南部是倭蜂猴分佈的最北界限,越南是倭蜂猴分佈範圍最廣且數量最多的國家。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越南菊芳國家公園裡的倭蜂猴。越南是倭蜂猴分佈範圍最廣且數量最多的國家。

倭蜂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野外種群數量調查報道不多,在2015年國家環保部和中科院聯合發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篇》中被列為“極危”物種,瀕臨“地區性滅絕”的危險。

2009年,原國家林業局發佈的《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表明,我國野生倭蜂猴種群數量僅有90只,這一數量不及大熊貓的4.8%。我國在雲南省南部的倭蜂猴分佈地區已建有4個自然保護區:雲南大圍山自然保護區、雲南分水嶺自然保護區、雲南黃連山自然保護區及雲南麻栗坡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它們包含了中國倭蜂猴分佈點的80%,對倭蜂猴在中國的保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過,倭蜂猴分佈生境的選擇及活動範圍還沒做過系統的調查,也未建立野外監測機制,這種現狀不利於更好地開展倭蜂猴就地保護工作。

筆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瞭解到,蜂猴屬有5種列入了IUCN數據庫。其中孟加拉蜂猴、巽他蜂猴、菲律賓蜂猴和倭蜂猴被列為“易危”物種,爪哇蜂猴被列為“極危”物種。可以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蜂猴家族的物種安全狀況都很不樂觀,而造成這種生存危機的要素可謂複雜多樣。

叢林裡的超級“宅男”

體型較小的猴子一般來說分類地位比較低,大多為夜行性,是靈長類中比較原始的種類。蜂猴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白天都在矇頭大睡,用四肢緊緊捉住枝條或枝椏,頭緊貼腹部,蜷縮成球狀,晚間出來覓食。它們在樹木間爬行極其緩慢,外出活動時幾乎沒有噪音,而在感知受到威脅時,會停止移動保持絕對安靜,這種習慣是一種適應性的自我防禦機制。它們身材太小,天敵包括蛇、鷹鵰和蘇門答臘猩猩等。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四肢靈活,能牢牢抓住物體而不失穩。

蜂猴的生活方式使自身能量消耗最小化,代謝率極低。2003年,有動物學家使用無線電跟蹤器在越南一個國家公園對放歸的倭蜂猴進行夜間跟蹤調查,揭示了倭蜂猴“宅”到了何種程度:它們兩晚之間的平均移動距離只有97.2米。有著如此天性的它們,在面對森林環境發生的災變時特別脆弱。

目前關於倭蜂猴的社會結構人們知之不多,可以確定的是成年雄蜂猴高度重視自己的地盤,用尿液標記邊界,對進入自己領地的其他雄蜂猴表現出很強的敵意。倭蜂猴不到2歲就達到性成熟,每年6月到9月進入發情期,孕期會持續6到7個月,初生的小蜂猴體重不到1兩。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雄性小蜂猴長到12到14個月時,會被父輩們逐出“家門”。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在樹木間爬行極其緩慢,外出活動時幾乎沒有噪音。

偏愛“重口味” 倒立用餐

蜂猴屬動物是雜食動物,其口糧除了水果、花蜜、樹膠等植物性食物外,還包括昆蟲、小鳥和小爬行動物。有研究表明蜂猴屬還是“重口味”愛好者,它們捕食的昆蟲經常有著令其他動物厭惡的味道,這樣就避免了食物資源上的競爭。

當然,蜂猴屬最重要的食物是樹膠和花蜜,例如一種棕櫚花分泌的花蜜尤其合它們的胃口。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樹膠為它們提供了常年穩定的食物來源,蜂猴屬經常返回同一個地方吸食植物裂縫滲出的汁液。蜂猴“用餐”的姿態也較有特色——它們經常用強有力的下肢抓住樹枝保持倒立下垂,然後用上肢取食。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的食譜中有昆蟲

用惡臭毒液塗身拒敵

看起來溫順無比的蜂猴在面對危險時絕非待宰的羔羊。在它們肘部內側體表有一處腺體,會分泌一種有毒的惡臭液體,蜂猴經常將毒液擠出塗抹在體表,作為應對天敵襲擊時的被動防禦式武器。這些毒液會造成人類輕重程度不同的外部傷痛,乃至喪失行動能力。此外它們的唾液也具有毒性,所以人們被蜂猴咬後會出現疼痛和腫脹。

作為已知唯一的有毒靈長類動物,幾個世紀以來蜂猴屬動物的毒性在東南亞原產地的民間被傳得神乎其神。上世紀90年代,西方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毒液和唾液會造成人體過敏,有文獻記載,人類死於蜂猴毒素的案例就是由過敏性休克引發的。

蜂猴毒素最主要的犧牲品其實就是蜂猴種群本身。蜂猴之間為爭奪配偶、食物和領地時會大打出手,造成的傷口是蜂猴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無論在動物園還是野外,都能見到蜂猴體表潰爛和發生壞死的傷口,這就是種群內競爭留下的傷疤。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

自帶萌屬性 慘遭非法寵物貿易

捕獵蜂猴的做法古已有之,但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並未造成嚴重影響。但之後過度捕獵使蜂猴數量開始快速下降。諸如使用電池供電的野外探照燈一類的現代技術,使東南亞人捕捉蜂猴變得更加容易——因為蜂猴水汪汪的眼睛被燈光照射後特別富有光澤,萌萌的樣子很可愛,很容易識別和抓捕。傳統醫學中的蜂猴被視為很多疾病的靈丹妙藥,就連富裕的城市地區也加入到購買和使用蜂猴的隊伍中來,需求量甚至超過了農村地區。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外觀很呆萌,引來非法寵物貿易。

給蜂猴帶來更嚴重傷害的是近些年猖獗的非法國際動物貿易。蜂猴受到寵物愛好者的追捧,每隻平均售價接近6500美元。許多蜂猴在原產國的街頭被銷售,也有很多通過互聯網銷售到其他國家。在2014年進行的為期兩個月的調查過程中,一組研究人員在日本發現18個在線商店和兩個實體寵物店共出售了74只蜂猴,其中包括12只被IUCN列為“極危”物種的爪哇蜂猴。日本女性尤其喜歡蜂猴,根據日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說法,蜂猴受歡迎的原因是“它們好養,不會哭,很小,而且非常可愛”。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外觀很呆萌

血腥貿易 怕蜂猴咬用鉗子拔牙

許多人熟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句話,但他們不清楚貿易中的血腥味有多濃烈。蜂猴在國際貿易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高達30%至90%。為了讓買家免受蜂猴咬傷,非法商家通常用鉗子拔掉蜂猴的牙齒,這個殘忍的過程經常會引起蜂猴嚴重出血,甚至休克或死亡,更糟糕的是徹底斷絕了這些蜂猴迴歸野外獨立生活的可能。即便在主人家裡過著看起來養尊處優的生活,也有大批蜂猴飽受營養不良、蛀牙、糖尿病、肥胖、壓力等問題的折磨。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2007年10月,印尼一家露天寵物市場上,商販正在用指甲剪拔除一隻蜂猴的牙齒,以防它日後傷害主人。

為了打消寵物愛好者們的購買慾,位於倫敦的國際動物援救組織(IAR)試圖理性地告訴人們:蜂猴不是理想的寵物,圈養蜂猴對人、對蜂猴都有諸多不利和不適。除了蜂猴的毒性可能會危害人身健康外,IAR列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1.蜂猴是典型的夜貓子,白天被關在明亮的房間裡會使蜂猴極端痛苦;蜂猴夜間活動的時候恰逢主人休息,所以很少能享受主人的關心和照顧。

2.蜂猴習慣在夜間四處搜索食物,被關在小小的籠子裡,禁錮感對它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摧殘。

3.野外生存能夠保證蜂猴享受包括水果、樹膠和昆蟲在內的全面飲食,而寵物主人往往很難滿足這種特殊的飲食需求,所以家養的蜂猴會患有多種不健康症狀。

4.蜂猴的領地保護意識會使它們用尿液標記自己的地盤,由此產生的味道可想而知⋯⋯

基於這些認識,國際上近些年來保護蜂猴除了強化對棲息地的保護外,更花了很大功夫來打擊非法動物貿易。保護好蜂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雲南倭蜂猴:數量不到大熊貓的百分之五;我太小,請放過我!

蜂猴面對人類時經常會擺出這種看似羞怯的姿態

本刊原創,如需要轉載,請聯繫《環境與生活》雜誌。

責編:葉曉婷

網編:吳燕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