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文:外貿沒有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

"

據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佈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中美雙邊商品貿易額同比下降9.0%,為17535.7億元。同期中國與東盟10國貿易額同比增加10.5%,達到19803.5億元。東盟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退居第三位。歐盟則擴大了作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領先地位,雙邊貿易額達到22955.7億元,同比增加11.2%,比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增速還要快。這一結果至少說明了四個問題。

第一,中國外貿沒有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倒是美國在中國這裡碰了壁。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按人民幣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仍然增長3.9%,其中出口增長6.1%,進口微增1.4%。按美元計,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0%。但這主要是因為進口下降了4.3%,同比淨減431.04億美元。其主要原因又是來自美國的進口減少了250.99億美元(降幅29.9%),佔總淨減額將近六成。出口則沒有下降,增長0.1%。分地區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8.1%,淨減183.76億美元。但對歐盟和東盟出口同比分別淨增110.28億和116.03億美元,抵消對美出口下降還有餘。

事實證明,對華單方面大面積加徵關稅產生了令華盛頓沒有想到的兩個結果:一是美國對華出口損失遠高於中國對美出口損失。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8.1%,美國對華出口則同比下降29.9%,前者淨減183.76億美元,後者淨減250.99億美元。二是美國在中國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下降。按美元計,去年上半年,中美貿易額佔中國全球貿易總額比重是13.7%;今年上半年是12.0%,下降1.7個百分點。同期歐盟所佔比重從14.6%上升到15.6%,東盟比重從12.7%上升到13.5%;二者恰好填補了美國讓出的空白。倒是美國自己處境不太妙,不僅從老二掉到了老三,而且差距還在擴大。可以說,美國如不奮起直追,在中國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還會進一步下降。

第二,東盟將是中國外貿重要增長點。東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又進入升級版,東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也在全力推進。這一切給中國-東盟雙邊經貿合作帶來巨大發展動力。2013年至2018年,中國東盟貿易增長速度是中國全球貿易增速的3倍,這個趨勢將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繼續。其基本依據是:首先,東盟經濟始終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其次,東盟與中國地域相連,產業鏈相接,具有貿易持續增長的經濟基礎;再次,中國東盟關係良好,雙方都堅持維護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並努力推進區域自貿協定。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期待的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目標,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第三,中國的首要貿易伙伴是亞洲。2018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的地區分佈中,亞洲佔51.5%,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和。同年我國與RCEP其他15國(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貿易額達14941.55億美元,超過中歐、中美貿易額之和。從地緣市場角度看,最主要貿易伙伴一般都是相鄰地區。例如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是加拿大,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德國最大貿易伙伴長期是荷蘭,僅在幾年前被中國取代。同樣,隨著世界貿易板塊碎片化,區域內貿易重要性上升也是一般趨勢。歐盟域內貿易佔歐盟28國外貿總額的比重長期在65%左右,僅最近為60%左右。亞洲域內貿易比重近年有上升之勢,目前已經達到50%。因此,在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過程中,應當十分重視對亞洲的貿易,進一步提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我國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並和亞洲鄰邦一道,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擴大互聯互通;積極推進區域貿易一體化,包括東盟10+6(RCEP)、中日韓、中印、與歐亞聯盟的對接、上合組織、中國與海灣地區等,為貿易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體制基礎。

第四,打通亞歐貿易板塊。亞歐地域相連,產業鏈相關,又同為世界貿易大洲。據WTO統計,亞歐合計在世界貿易總額和我國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都達七成。就經濟體而言,歐盟是我國最大貿易伙伴,也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支持者。因此,在積極發展對亞洲貿易的同時,也要非常重視中歐貿易和亞歐貿易,大力發展互聯互通、推進自由貿易安排。二者疊加,對我國全球貿易的長遠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回到第一個問題。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已經不是世界貿易的重心所在,也無法左右中國對外貿易。美國應當適應這個地位。如果它繼續升級貿易摩擦,其地位還會進一步削弱。反過來,是否美國就不重要了呢?當然也不是。美國仍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關鍵地位。我們仍然應當盡一切努力爭取中美磋商達成一個平等、對稱的協議。特朗普政府則應當從“貿易戰很容易贏”的幻想中清醒過來,面對現實,重回與中國合作共贏的軌道。(作者是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人大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