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我是如何提拔董明珠的?

董明珠 格力 空調 和冠 製造界網 2017-06-23

朱江洪:我是如何提拔董明珠的?

來源/製造界

作者/朱江洪

格力究竟是如何創始的?

這件事得從頭說起。格力的前身是兩個小企業,一個是海利空調廠(當年的規模為年產兩萬臺窗式空調),一個是冠雄塑膠廠,兩個企業都歸屬於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純國有企業,後改為格力集團)。冠雄塑膠廠成立於1985年,由李元祥出任總經理。海利空調廠成立於1986年,由楊國長出任總經理。我於1988年元月從廣西調回珠海工作,分配到工業發展總公司總部,後來由於冠雄虧損嚴重,我臨危受命,在1988年5月被總部派到冠雄出任總經理一職,原總經理改任副總經理。經過三年的努力,把冠雄從一個虧損企業改造成利潤大戶。之後,1991年5月又受總公司委派,兼任海利空調廠總經理,原總經理改任副總經理。也就是說,我一個人同時擔任兩個相互獨立,業務差距又很大的企業的領導人,每天東奔西跑,“上躥下跳”,工作繁重。一開始我還很不情願去,感覺剛把冠雄搞起來,又要接手海利這個燙手的山芋,心裡一百個不高興。但是再不高興也得服從上級安排。

1991年11月18日,上級為了把空調做大做強,將海利空調和冠雄塑膠正式合併,由我出任總經理一職。也因此這一天被定為格力電器的廠慶日。由於合併前冠雄已生產出“格力”牌鴻運扇,為此,我建議總公司選用“格力”作為新公司名稱。於是,珠海格力電器有限公司便正式誕生了。雖然談不上“橫空出世”,但它的誕生卻標誌著格力朝空調航母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格力的歷史是由全體格力人書寫的,創業之初,他們在一片空地上,在競爭異常激烈,而自己羽翼尚未豐滿的艱苦環境下,抱著永不服輸的精神,堅信自己的事業和未來,忘我工作,忘記了休息,忘記了家庭,頂住種種壓力,奮勇殺出重圍,使格力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無人瞧得起的小廠,終於發展成為今天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如果一定要說格力的創始人是誰,那就是格力(包括海利和冠雄)老一輩的領導者,當然也包括下決心將公司做大做強的總公司決策者。什麼是創始人?我的理解就是企業創立時的主要領導人和決策者,而非所有參與者,也不是後來的繼任者,按此原則,我也只能算是格力電器的創始人之一。

我是如何提拔董明珠的?

我是2012年5月25日退休的,由時任總裁的董明珠女士接任我的董事長一職。

董明珠是1990年上半年從內地來到珠海工作的,先是在海利空調廠當推銷員,當時主管安徽的銷售業務。1991年我到海利後才認識她。有一次我到蕪湖市場考察,見她與經銷商關係融洽,工作麻利,整個安徽市場的銷售搞得不錯。在商家的零售店裡,有時遇到店員忙不過來,她還主動當起了售貨員,因此得到了商家的認同。後來,我又把江蘇的業務也一併交付給她。由於安徽和江蘇都是銷售大省,加上她個人的努力,自然業績也會比別人好,所得也比別人多,為此,其他業務員對我意見很大。

1994年,為了使科技人員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去,我大幅度降低了銷售人員的提成比例,以此平衡科技人員與銷售人員的待遇水平,由此引起大批銷售人員出走。當時,調整和充實經營部領導班子已是當務之急。我記得,1994年12月董明珠已提拔為經營部副部長。經營部還缺一個正部長。誰來出任經營部長一職呢?當時我心裡也沒底,於是讓經營部全體人員無記名推薦,推薦的結果董明珠排第二名。我覺得,雖然排行第二,也說明她得到經營部人員的認可。況且從工作上來說,她的業績是最好的一個,盡職盡責,工作勤勉,有熱情,有責任心,作風潑辣。於是我初步決定推薦她為經營部負責人。可想不到在公司辦公會討論時,出現了較大的爭議。主要認為她性格比較耿直,講話尖刻,容易得罪人,過於自信,怕搞不好團結等。我當時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說:“人無完人,不可能沒有一點缺點錯誤,我們用人是要用她的長處。董明珠的長處是銷售工作抓得很細,善於與客戶打交道,遇到困難時想方設法解決,不達目的不罷休,這都是銷售工作最需要的長處。”

聽完我的解釋後,大家也就同意她出任經營部部長一職。至於後來董明珠當上公司的銷售副總,那是1997年9月以後的事情了。按集團公司規定,格力電器副總以上的人事聘任由集團公司評定。在討論時,大家同樣也對董明珠存在較大的異議,但是在我的努力說服和解釋下,最終還是通過了。

2001年,珠海市委決定讓我出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以前董事長是由格力集團負責人兼任的),由於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一般不能由一人同時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於是我推薦董明珠接任我的總經理一職。

有媒體在炒作“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句話或許有一定道理。因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當然,她個人也很努力,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磨練,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

至於後面那一句:“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一個人能力再大終究是有限的,做企業不是一兩個人所為,應該都是團隊的力量,況且,這句話也不符合格力的史實。實際上,在格力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都離不開格力員工的努力,從質量的整改與提升,新產品的開發與製造,關鍵技術的攻關與突破,到企業重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等等,都體現了公司領導層和格力員工特別是骨幹員工的拼搏與奉獻。沒有他們,就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

執掌格力24年的6個體會

第一個體會是要學會做人。做企業首先要把人做好,要成為王者,看似在做事業,實質是在修行。

第二個體會是,要學會決策。決策能力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企業的核心是經營,經營的核心是決策。

第三個體會是,企業要有很好的執行力。如果沒有執行力,計劃再好,也不能一層層地傳達下去,更不用說很好地執行了,最終也只是紙上談兵。

第四個體會是:精於授權。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人員多,牽涉面廣,業務量大,人際關係複雜,技術層面寬,靠一兩個人或少數人無能為力,必須發揮整個班子、各個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第五個體會是,勇於負責,敢擔風險。回顧幾十年的企業生涯,我覺得要得到大多數員工的擁戴,除了工作上要身體力行之外,還對很多存在風險的工作要勇於擔責,不推卸。

第六個體會是,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意見。人都會犯錯誤,領導也不例外,不犯錯誤的人在這個地球上找不到的。問題是犯了錯誤之後如何對待,是堅決不認還是知錯就改。

格力發展過程中6個關鍵決策

格力一路走來,有幾次重大的決策,對公司的生存和發展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一是在冠雄和海利合併後,為了使產品質量上臺階,在供貨緊張的情況下,決定停產整頓,為格力電器日後的質量求生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物質基礎。

二是1994年摸了一下銷售人員的“老虎屁股”,降低了他們的銷售提成,促成了公司走科技創新的道路,為格力“科技救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1996年對商家的返利補貼,使得當年反敗為勝,一舉超越春蘭,成為空調行業的新霸主。

四是極力促成壓縮機廠、控制器廠、電機廠、電容廠的收購兼併,使格力空調的核心元器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企業的核心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與國美和蘇寧的博弈,下決心自己建立自營店,成為行業所讚譽的“格力銷售模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六是在某些空調企業大規模上交流變頻空調,大家嘲笑格力“落後”的時候,忍住誘惑,頂住壓力,幾經努力,成功地研製出直流低頻變頻空調使這種新的變頻空調在市場上一炮而紅,後來居上,一舉奠定了變頻空調的霸業,進一步拉大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可見,正確的決策對企業來說是何等重要,它可以改變企業的運行軌道,也可以決定企業的成敗。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新書《朱江洪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

版權聲明:製造界除發佈原創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其版權擁有者取得聯繫,若涉及侵權,敬請聯繫我們,以便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