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5年10月27日深夜,雲南施甸縣一位80歲的老人顏某在自己經營的小賣部中被殺害 ,凶手是同村年僅15歲的少年蘇某,他自白謀殺行為模仿了香港電影《盲探》,而殺人動機只是關於“香菸和泡麵是否付錢”的口角。

事發當晚11時,蘇某趁父母睡著後,從房間內拿起一段螺紋鋼筋走到小賣鋪準備對老人實施報復。蘇某喜歡看電影,並從電影裡面學會了一些反偵查的措施,他戴上手套,敲響了小賣鋪的門。老人以為有人買東西,為其開了門,沒想到這次開門卻成了老人生命的終結。在施甸縣看守所,蘇某交代,他平時就喜歡看一些凶殺案的電影,在虛幻的電影情節中獲得滿足感。

這樣的模仿犯罪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例如美國《蝙蝠俠前傳3》首映上模仿反派小丑所做的槍擊案;《搏擊俱樂部》、《天生殺人狂》、《這個殺手不太冷》等電影先後被罪犯模仿作案。這一樁樁模仿犯罪,都應該歸咎於電影中犯罪故事的“教唆”嗎?

再看一例。

2013年,我國發生了一起“喜羊羊暴力案”。10歲的男孩順順在村邊樹林裡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劇情,做“綁架烤羊”遊戲,把年齡相仿的一對兄弟綁在樹上,並點燃了地上的樹葉。經診斷,兄弟兩人一人全身多處燒傷40%,另一人全身燒傷80%。

青•權益丨媒介暴力:我殺人,因為電視上也這樣演

“喜羊羊暴力案”事發之後,重度燒傷的兄弟倆將同伴及動畫片製作者告上了法庭。最終法官較多考量了未成年人保護因素,點火孩子的父母與製作公司共同承擔責任。律師分析,《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的受眾是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其中存在大量渲染暴力的情節不太妥當,因此法院的判決無可非議。

顯而易見,兩起案子中的青少年犯下罪行,電視電影暴力難辭其咎。那麼兩者究竟有何關係,難道《盲探》和灰太狼就是他們犯罪的根源?

02

模仿是幼兒行為習得的一種重要途徑,動畫片對學前兒童的審美觀、道德品質的養成都有極大的影響。對於知識經驗近乎空白的他們來說,人類的許多特有現象,如語言、文化、風俗等都是十分複雜、難於理解的,因此完全地模仿就成為了關鍵的學習機制。有研究對比了電視和書本兩種媒體傳遞的失範行為 是否會引起不同的模仿,結果發現,兩種媒體傳遞的示範行為都成功引發了兒童的模仿,但電視媒體引發的模仿明顯更多一些。

20 世紀初,心理學家 Blumer 和社會學家 Houser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分析了電影在男性和女性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電影對罪犯的影響等。 在兩人合作出版的《電影、青少年犯罪以及犯罪》一書中,Blumer 認為,“電影在那些社會失序地區生長的兒童生活中扮演著特別重要的角色。電影的(不利)影響似乎總是與家庭、教堂以及社區鄰里基礎的薄弱成正比例,在那些傳統秩序和體制發生轉變的地方,傳統的社會態度以及行為方式土崩瓦解,電影因而更容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思想和觀念來源。”作者認為,“電影對犯罪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或者說電影可能會強化那些本來就有犯罪的傾向的人們的犯罪動機。”

青•權益丨媒介暴力:我殺人,因為電視上也這樣演

我們暫且不論媒介暴力與個體的攻擊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但是媒介暴力具有誘發現實暴力、引發社會恐慌的負面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兒童時期長時間觀看暴力電視節目與後來的攻擊行為有關。在 Anderson 和 Bushman 兩位心理學家看來,他們討論的新研究清楚地證明了兒童青少年以及年輕成人與暴力電視節目之間的這種聯繫。

有研究者對媒體暴力對攻擊行為的影響進行了追蹤研究,考察了其中的長時效應。有一項很有代表性的縱向研究考察電視暴力與兒童攻擊行為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小學一年級的兒童收看電視暴力數量可以預測他們隨後的攻擊行為,甚至在控制兒童本身的攻擊行為水平之後,這種預測作用依然存在。還有一項研究考察了6~10歲兒童暴力電視的收看行為,與15年後成年期攻擊行為的縱向關係,結果表明:兒童期暴露於媒體暴力的程度,可以預測成年初期的攻擊行為,並且在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智力等因素相似的情況下,這種預測關係仍然存在。

03

從動畫片的角度來說,從以前美國的《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到日本的《聖鬥士》、《七龍珠》,都會有所謂的暴力存在,畢竟暴力、色情是真實的存在於人類社會的、不可避免的。因此針對動畫的暴力、色情因素將其進行分級,是一種保護青少年不受媒介暴力負面影響的途徑。例如,日本的《進擊的巨人》就是深夜動畫,基本在23:00-03:00這一時間段由電視臺播出,或是針對成年人受眾納入動畫專屬付費頻道。美國電影協會也制定了一套民間自治的電影分級系統,很好地達到了保護青少年發展的根本目的。

青•權益丨媒介暴力:我殺人,因為電視上也這樣演

美國電影協會(MPAA)分級

此外,根據兒童青少年不同時期的心理髮展需求,他們所觀看的動畫也應進行鍼對性設計。例如風靡一時的《小豬佩奇》,以一個家庭為小小的切入點,展示了兄弟姐妹間相處的問題和解決方式,刻畫了性格迥異的父母和諧共處的溫情生活。情節簡單有趣,故事構建的家庭溫馨舒適,這樣的動畫就足以讓童心在每一幀中熠熠生輝。 我們不可能讓孩子與暴力、色情嚴密隔離,只是在孩子還不具備判斷能力的時候,減少相關媒介的接觸——層層防範不如循序漸進,並輔以正確的價值觀教育,畢竟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媒介化的暴力刺激了感官,成為了人們宣洩情緒、疏導壓力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媒介暴力是否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犯罪,目前仍無法下定論,但媒介暴力會產生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年輕人的路存在千百種可能,也埋伏著無盡的未知風險,要知道,深淵時常也凝視著你。

參考文獻

[1]邢淑芬, 王丹暘, & 林崇德. (2015). 媒體暴力對兒童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和心理機制. 教育科學文摘, 33(6), 52-53.

[2]Anderson, & C., A. . (2002). Psychology: the effects of media violence on society. Science, 295(5564), 2377-2379.

[3]Anderson, C. A. , & Bushman, B. J. . (2001). Effects of violent video games on aggressive behavior, aggressive cognition, aggressive affect, physiological arousal,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5), 353-359.

[4]Furuya-Kanamori, L. , & Doi, S. A. R. . (2016). Angry birds, angry children, and angry meta-analysts: a re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3), 408-414.

[5]Jacobs, R. B. E. E. . (1935). Movies, delinquency, and crimeby herbert blumer; philip m. hauser. Social Science, 10(1), 93.

[6]葛雙龍. (2014). 媒介暴力對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響及其控制.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0(6).

[7]馬福全. (2018). 媒介暴力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及學校干預途徑. 教育理論與實踐, v.38;No.649(14), 28-30.

[8]柯澤. (2013). 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對佩恩基金“電影影響”研究的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7(1), 106-113.

[9]郭天武, & 黃琪. (2008). 日本未成年人犯罪與預防——以日本福井縣未成年人犯罪為調查對象. 中國刑事法雜誌, 3(2), 97-104.

[10]郭曉麗, & 江光榮. (2007). 暴力電子遊戲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綜述.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5(2).

[11]陳武英, & 劉連啟. (2013). 模仿:心理學的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21(10), 1833-1843.

來源:青心心理

青•權益丨媒介暴力:我殺人,因為電視上也這樣演

來來來

青•權益丨媒介暴力:我殺人,因為電視上也這樣演

點贊、點贊、點贊

上城青年 ∣一個young的公眾號

青•權益丨媒介暴力:我殺人,因為電視上也這樣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