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有將近200名工作人員參與,純製作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從分鏡到畫面完成,不包括配音、音樂等,製作成本花費了5000萬。

角色形象:平均每個角色修改了20稿

關於動畫中的角色形象,楊凡導演提出了一些概念,角色需要的髮型、服裝、長相等,又給張鋼發了一些真人照片做參考,這些照片有些是楊導的朋友,也有拍的街頭路人。張鋼和團隊根據楊導的要求設計角色形象,每個角色都製作三個轉面,平均每個角色都修改了20稿。

虞太太(張艾嘉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有將近200名工作人員參與,純製作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從分鏡到畫面完成,不包括配音、音樂等,製作成本花費了5000萬。

角色形象:平均每個角色修改了20稿

關於動畫中的角色形象,楊凡導演提出了一些概念,角色需要的髮型、服裝、長相等,又給張鋼發了一些真人照片做參考,這些照片有些是楊導的朋友,也有拍的街頭路人。張鋼和團隊根據楊導的要求設計角色形象,每個角色都製作三個轉面,平均每個角色都修改了20稿。

虞太太(張艾嘉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是修改最多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既要求她看上去清心寡慾,內心又很稚弱,所以這個感覺得反覆調整,包括頭髮不能太亂,看著很乾淨,內心又有壓抑不了的慾望。她到了香港開始倒賣奢侈品,成長經歷有些分裂。她的著裝很素雅,給她設計的造型是藍色旗袍,但是她喜歡的東西其實是很現代的。片中有個細節就是說她家的門鈴是嗞嗞聲,解讀為她是一個比較現代的人,而不是樓下梅太太家叮咚那種聲音。

美玲(趙薇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有將近200名工作人員參與,純製作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從分鏡到畫面完成,不包括配音、音樂等,製作成本花費了5000萬。

角色形象:平均每個角色修改了20稿

關於動畫中的角色形象,楊凡導演提出了一些概念,角色需要的髮型、服裝、長相等,又給張鋼發了一些真人照片做參考,這些照片有些是楊導的朋友,也有拍的街頭路人。張鋼和團隊根據楊導的要求設計角色形象,每個角色都製作三個轉面,平均每個角色都修改了20稿。

虞太太(張艾嘉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是修改最多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既要求她看上去清心寡慾,內心又很稚弱,所以這個感覺得反覆調整,包括頭髮不能太亂,看著很乾淨,內心又有壓抑不了的慾望。她到了香港開始倒賣奢侈品,成長經歷有些分裂。她的著裝很素雅,給她設計的造型是藍色旗袍,但是她喜歡的東西其實是很現代的。片中有個細節就是說她家的門鈴是嗞嗞聲,解讀為她是一個比較現代的人,而不是樓下梅太太家叮咚那種聲音。

美玲(趙薇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美玲這個人物的設計最主要就是突出中國風格,不能讓它看上去像歐美或者日本動畫中的形象。《哪吒》的造型有點美式風格,《魁拔》則是日式風格,但美玲的眉眼一看就是中國的審美,講述的是中國的故事。她的服裝參考了1988年楊凡導演的《流金歲月》中,張曼玉、鐘楚紅穿的那套校服,也是香港傳統的校服。在片中她留著一頭短髮,其實是個假頭套,片尾的時候她把假頭套摘下,變成一個長髮的摩登少女。

範子明(林德信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有將近200名工作人員參與,純製作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從分鏡到畫面完成,不包括配音、音樂等,製作成本花費了5000萬。

角色形象:平均每個角色修改了20稿

關於動畫中的角色形象,楊凡導演提出了一些概念,角色需要的髮型、服裝、長相等,又給張鋼發了一些真人照片做參考,這些照片有些是楊導的朋友,也有拍的街頭路人。張鋼和團隊根據楊導的要求設計角色形象,每個角色都製作三個轉面,平均每個角色都修改了20稿。

虞太太(張艾嘉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是修改最多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既要求她看上去清心寡慾,內心又很稚弱,所以這個感覺得反覆調整,包括頭髮不能太亂,看著很乾淨,內心又有壓抑不了的慾望。她到了香港開始倒賣奢侈品,成長經歷有些分裂。她的著裝很素雅,給她設計的造型是藍色旗袍,但是她喜歡的東西其實是很現代的。片中有個細節就是說她家的門鈴是嗞嗞聲,解讀為她是一個比較現代的人,而不是樓下梅太太家叮咚那種聲音。

美玲(趙薇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美玲這個人物的設計最主要就是突出中國風格,不能讓它看上去像歐美或者日本動畫中的形象。《哪吒》的造型有點美式風格,《魁拔》則是日式風格,但美玲的眉眼一看就是中國的審美,講述的是中國的故事。她的服裝參考了1988年楊凡導演的《流金歲月》中,張曼玉、鐘楚紅穿的那套校服,也是香港傳統的校服。在片中她留著一頭短髮,其實是個假頭套,片尾的時候她把假頭套摘下,變成一個長髮的摩登少女。

範子明(林德信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男主角範子明是在香港一所大學讀書的高材生,一身肌肉,穿得很正經,楊凡導演給他設計的是白色的襯衣,整體比較陽光素淨。頭髮也是當時那個年代最流行的髮型,比較招女人喜歡。他知道自己身體上的本錢,但又很會掩飾自己。

配音:根據角色不同背景,說不同語言

該片的配音陣容非常強大,聲音演出的演員有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姚煒、蔣雯麗、田壯壯、吳彥祖、馮德倫、張孝全、章小蕙等,基本都是楊凡導演多年的好友和合作者。片中有出現粵語、普通話、上海話等多種語言,這都是根據每個角色不同的背景、成長環境來決定的。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有將近200名工作人員參與,純製作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從分鏡到畫面完成,不包括配音、音樂等,製作成本花費了5000萬。

角色形象:平均每個角色修改了20稿

關於動畫中的角色形象,楊凡導演提出了一些概念,角色需要的髮型、服裝、長相等,又給張鋼發了一些真人照片做參考,這些照片有些是楊導的朋友,也有拍的街頭路人。張鋼和團隊根據楊導的要求設計角色形象,每個角色都製作三個轉面,平均每個角色都修改了20稿。

虞太太(張艾嘉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是修改最多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既要求她看上去清心寡慾,內心又很稚弱,所以這個感覺得反覆調整,包括頭髮不能太亂,看著很乾淨,內心又有壓抑不了的慾望。她到了香港開始倒賣奢侈品,成長經歷有些分裂。她的著裝很素雅,給她設計的造型是藍色旗袍,但是她喜歡的東西其實是很現代的。片中有個細節就是說她家的門鈴是嗞嗞聲,解讀為她是一個比較現代的人,而不是樓下梅太太家叮咚那種聲音。

美玲(趙薇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美玲這個人物的設計最主要就是突出中國風格,不能讓它看上去像歐美或者日本動畫中的形象。《哪吒》的造型有點美式風格,《魁拔》則是日式風格,但美玲的眉眼一看就是中國的審美,講述的是中國的故事。她的服裝參考了1988年楊凡導演的《流金歲月》中,張曼玉、鐘楚紅穿的那套校服,也是香港傳統的校服。在片中她留著一頭短髮,其實是個假頭套,片尾的時候她把假頭套摘下,變成一個長髮的摩登少女。

範子明(林德信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男主角範子明是在香港一所大學讀書的高材生,一身肌肉,穿得很正經,楊凡導演給他設計的是白色的襯衣,整體比較陽光素淨。頭髮也是當時那個年代最流行的髮型,比較招女人喜歡。他知道自己身體上的本錢,但又很會掩飾自己。

配音:根據角色不同背景,說不同語言

該片的配音陣容非常強大,聲音演出的演員有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姚煒、蔣雯麗、田壯壯、吳彥祖、馮德倫、張孝全、章小蕙等,基本都是楊凡導演多年的好友和合作者。片中有出現粵語、普通話、上海話等多種語言,這都是根據每個角色不同的背景、成長環境來決定的。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1967年的香港,當時五湖四海的人都彙集到香港,所以就會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張艾嘉飾演的虞太太和趙薇飾演的女兒美玲是從臺灣到香港發展的,她們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因為美玲英文不好,就找到範子明給她補習英文。範子明是在香港長大的,粵語和英文說的好,但普通話不太好,正好香港歌手林子祥的兒子林德信,本身就在美國長大,他的普通話也不太好。而蔣雯麗配音的黃衣女郎,她是到香港討生活的舞女,粵語說的特別不好,但又不得不說。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由楊凡導演,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等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於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入圍該獎項的華語動畫電影。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杜克·約翰遜聯合執導的《失常》。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的短篇小說《青春夢裡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1967年的香港,一對由臺灣到香港的母女,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影片籌備時間超過七年,製作花費五年,相比傳統動畫,楊凡導演有著自己的審美,該片動作幅度比較小,每秒有24幀畫面(普通動畫每秒8幀或12幀),人物很寫實,這相應也給製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製的張鋼,聊了下這部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動畫導演張鋼(左)和導演楊凡(右)。

風格:角色寫實,場景似實非實

楊凡導演對於片中動畫角色與動作表演的要求是務必寫實,但在場景畫面上要非常藝術化的處理,做到似實非實。動畫中的場景都是畫師在宣紙上畫出來的,這種質感只能是鉛筆在宣紙上才能體現出來,然後再到電腦裡去上色。並且,場景不能是標準透視,不能有直線,所有的建築線條都要看上去七扭八歪,但是又很好看。片中有很多戲中戲的部分,有波普藝術,有雙線藝術,藝術風格比較多樣化,但最後都統一在自己的風格中。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影片故事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整個的背景設計是張鋼和謝文明導演共同承擔的。楊凡導演有去香港實地採風,提供了大量照片、紀錄片還有當時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廣告牌、商店等資料,設計團隊根據這些資料來複原,但又不能完全一樣,因為有一些東西楊凡導演需要突出,有一些東西想弱化,希望達到“看上去很像,其實你畫得又不像,似是而非,又神在的這麼一個感覺。”

製作難度:先三維建模,後二維手繪

楊凡導演對於動畫的審美要求特別高,他需要動畫在表演風格上是特別寫實的,這對於動畫製作來說特別難。因為普通動畫的製作,往往是由導演直接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先把動畫都畫出來,感覺不對,再返工修改就會特別麻煩。不過,張鋼導演之前曾在動畫電影《魁拔》系列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專門做寫實動畫,剛好能夠攻克這個難題。他提出了自己團隊的一個技術優勢——“3+2”的製作方式,就是先用三維動畫給楊凡導演演一遍,如果沒問題,在三維的基礎上再讓二維動畫師畫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在表演風格上就很細膩寫實。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中角色的動作都比較緩慢,人們都很優雅,這是楊凡導演的審美,他想表達一種時間的間離感。但這卻大大增加了張鋼和團隊的工作量,一般的動畫電影是每秒8幀或12幀畫面,宮崎駿的動畫也就是每秒12幀,但《繼園臺七號》中的動作太細膩,它的動畫是每秒24幀,有時候是12幀。相比普通動畫,工作量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並且,動畫師在手繪的時候,要在兩張紙之間加中間畫,將兩張紙之間的距離取中進行中割,但由於動作幅度太小,綜合起來特別難,容易抖動,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整部動畫有將近200名工作人員參與,純製作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從分鏡到畫面完成,不包括配音、音樂等,製作成本花費了5000萬。

角色形象:平均每個角色修改了20稿

關於動畫中的角色形象,楊凡導演提出了一些概念,角色需要的髮型、服裝、長相等,又給張鋼發了一些真人照片做參考,這些照片有些是楊導的朋友,也有拍的街頭路人。張鋼和團隊根據楊導的要求設計角色形象,每個角色都製作三個轉面,平均每個角色都修改了20稿。

虞太太(張艾嘉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是修改最多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既要求她看上去清心寡慾,內心又很稚弱,所以這個感覺得反覆調整,包括頭髮不能太亂,看著很乾淨,內心又有壓抑不了的慾望。她到了香港開始倒賣奢侈品,成長經歷有些分裂。她的著裝很素雅,給她設計的造型是藍色旗袍,但是她喜歡的東西其實是很現代的。片中有個細節就是說她家的門鈴是嗞嗞聲,解讀為她是一個比較現代的人,而不是樓下梅太太家叮咚那種聲音。

美玲(趙薇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美玲這個人物的設計最主要就是突出中國風格,不能讓它看上去像歐美或者日本動畫中的形象。《哪吒》的造型有點美式風格,《魁拔》則是日式風格,但美玲的眉眼一看就是中國的審美,講述的是中國的故事。她的服裝參考了1988年楊凡導演的《流金歲月》中,張曼玉、鐘楚紅穿的那套校服,也是香港傳統的校服。在片中她留著一頭短髮,其實是個假頭套,片尾的時候她把假頭套摘下,變成一個長髮的摩登少女。

範子明(林德信 配音):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男主角範子明是在香港一所大學讀書的高材生,一身肌肉,穿得很正經,楊凡導演給他設計的是白色的襯衣,整體比較陽光素淨。頭髮也是當時那個年代最流行的髮型,比較招女人喜歡。他知道自己身體上的本錢,但又很會掩飾自己。

配音:根據角色不同背景,說不同語言

該片的配音陣容非常強大,聲音演出的演員有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姚煒、蔣雯麗、田壯壯、吳彥祖、馮德倫、張孝全、章小蕙等,基本都是楊凡導演多年的好友和合作者。片中有出現粵語、普通話、上海話等多種語言,這都是根據每個角色不同的背景、成長環境來決定的。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虞太太。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1967年的香港,當時五湖四海的人都彙集到香港,所以就會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張艾嘉飾演的虞太太和趙薇飾演的女兒美玲是從臺灣到香港發展的,她們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因為美玲英文不好,就找到範子明給她補習英文。範子明是在香港長大的,粵語和英文說的好,但普通話不太好,正好香港歌手林子祥的兒子林德信,本身就在美國長大,他的普通話也不太好。而蔣雯麗配音的黃衣女郎,她是到香港討生活的舞女,粵語說的特別不好,但又不得不說。

這部斬獲威尼斯的華語動畫,從分鏡到畫完花了五年時間

範子明。

配音工作是這樣的,動畫團隊先把分鏡做完,讓配音演員們先配一遍,團隊再根據他們的口型來調整動畫,調完之後再讓演員補配一遍,把之前配的不好的再重新錄一遍。在製作動畫的時候,團隊參考了演員很多在錄音棚裡的表情,比如梅太太的嘴要撅得很圓,這些都是下了很多工夫的。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李世輝

除註明來自網絡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