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道港媒稱,中國動畫哪吒掀起狂潮。

據香港《亞洲週刊》8月11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顛覆哪吒英雄形象,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票房打破紀錄,全國掀狂潮。中國動畫善於取材傳統神話,融合中華文化元素,逐漸打破歐美日本壟斷。

報道稱,40年前面世的《哪吒鬧海》讓觀眾記住了可愛的頑童哪吒。40年後,當人們再度與哪吒於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重逢,記憶中活潑倔強的男孩,卻變成了頂著兩坨黑眼圈、到處惹麻煩的“小惡霸”,高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

"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道港媒稱,中國動畫哪吒掀起狂潮。

據香港《亞洲週刊》8月11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顛覆哪吒英雄形象,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票房打破紀錄,全國掀狂潮。中國動畫善於取材傳統神話,融合中華文化元素,逐漸打破歐美日本壟斷。

報道稱,40年前面世的《哪吒鬧海》讓觀眾記住了可愛的頑童哪吒。40年後,當人們再度與哪吒於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重逢,記憶中活潑倔強的男孩,卻變成了頂著兩坨黑眼圈、到處惹麻煩的“小惡霸”,高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再掀中國動畫熱潮 港媒:逐漸打破歐美日壟斷

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資料圖)

然而,等待“魔童哪吒”的並非質疑,而是意料之外的好評如潮——作為首部IMAX國產動畫大片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賣座的國產動畫片。

截至8月6日上午9點,《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計票房已達25.4億元人民幣。“80後”導演楊宇(餃子)首執“導筒”完成的動畫長片,憑藉對中國傳統神話人物的顛覆性解讀和“慢工出細活”的技術製作,以驚人的速度躥升為中國國產動畫片的領頭羊。

顛覆傳統形象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魔童降世》中這一首短短的歌謠將哪吒這一中國古典神話中鬧海擒龍、剃骨割肉、託蓮重生的英雄少年,變成了一個一出生就自帶詛咒而遭人誤解的“小魔童”。

影片講述哪吒“逆天而行鬥到底”的成長經歷:因為生而為魔從小遭受世人的排擠,想要證明自己,卻遭遇了“關到死為止”的粗暴對待。當魔性與生俱來,是接受被定義好的“惡”從而自甘沉淪,還是逆天意而行重塑人生?這成為影片蘊含的最大的懸念。

《魔童降世》捨去了原著《封神演義》中哪吒大鬧龍宮、割肉還父、剔骨還母等種種情節,反增加了如父親李靖為哪吒換命、母親殷夫人因要保護百姓而無法專心陪伴孩子長大等家庭生活的片段。哪吒一家相連的血脈並非透過“割肉剃骨”般暴戾的情節呈現,而是靠溫情的細節堆積而成。影片將神話傳說中的“龍宮三太子”敖丙與哪吒設置成一對雙生映照的組合,更顛覆其在傳統演繹中固有的反派形象。

打破觀眾成見

文章稱,《魔童降世》的導演楊宇又叫“餃子”,來自四川。早在2008年,其首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用16分鐘講述內核為反戰的故事,被譽為“華人世界最棒的原創動畫”。而此次《魔童降世》劇本創作歷時兩年,共60餘間製作公司參與制作,其創作態度不可謂不嚴謹認真。

"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道港媒稱,中國動畫哪吒掀起狂潮。

據香港《亞洲週刊》8月11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顛覆哪吒英雄形象,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票房打破紀錄,全國掀狂潮。中國動畫善於取材傳統神話,融合中華文化元素,逐漸打破歐美日本壟斷。

報道稱,40年前面世的《哪吒鬧海》讓觀眾記住了可愛的頑童哪吒。40年後,當人們再度與哪吒於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重逢,記憶中活潑倔強的男孩,卻變成了頂著兩坨黑眼圈、到處惹麻煩的“小惡霸”,高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再掀中國動畫熱潮 港媒:逐漸打破歐美日壟斷

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資料圖)

然而,等待“魔童哪吒”的並非質疑,而是意料之外的好評如潮——作為首部IMAX國產動畫大片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賣座的國產動畫片。

截至8月6日上午9點,《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計票房已達25.4億元人民幣。“80後”導演楊宇(餃子)首執“導筒”完成的動畫長片,憑藉對中國傳統神話人物的顛覆性解讀和“慢工出細活”的技術製作,以驚人的速度躥升為中國國產動畫片的領頭羊。

顛覆傳統形象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魔童降世》中這一首短短的歌謠將哪吒這一中國古典神話中鬧海擒龍、剃骨割肉、託蓮重生的英雄少年,變成了一個一出生就自帶詛咒而遭人誤解的“小魔童”。

影片講述哪吒“逆天而行鬥到底”的成長經歷:因為生而為魔從小遭受世人的排擠,想要證明自己,卻遭遇了“關到死為止”的粗暴對待。當魔性與生俱來,是接受被定義好的“惡”從而自甘沉淪,還是逆天意而行重塑人生?這成為影片蘊含的最大的懸念。

《魔童降世》捨去了原著《封神演義》中哪吒大鬧龍宮、割肉還父、剔骨還母等種種情節,反增加了如父親李靖為哪吒換命、母親殷夫人因要保護百姓而無法專心陪伴孩子長大等家庭生活的片段。哪吒一家相連的血脈並非透過“割肉剃骨”般暴戾的情節呈現,而是靠溫情的細節堆積而成。影片將神話傳說中的“龍宮三太子”敖丙與哪吒設置成一對雙生映照的組合,更顛覆其在傳統演繹中固有的反派形象。

打破觀眾成見

文章稱,《魔童降世》的導演楊宇又叫“餃子”,來自四川。早在2008年,其首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用16分鐘講述內核為反戰的故事,被譽為“華人世界最棒的原創動畫”。而此次《魔童降世》劇本創作歷時兩年,共60餘間製作公司參與制作,其創作態度不可謂不嚴謹認真。

哪吒再掀中國動畫熱潮 港媒:逐漸打破歐美日壟斷

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資料圖)

影片上映前曾有不少關於“哪吒太醜”的批評。楊宇認為,觀眾已經對“帥、可愛”的動漫形象審美疲勞,而導演想要塑造的哪吒,是一個敢於打破成見、憑一己之力扭轉命運的少年。所以,如果想講一個關於偏見的故事,有什麼比讓觀眾直接帶著“成見”進入故事,再用作品親手打破它來得更有感覺呢?

走出電影院的觀眾無不深深沉迷於這個“雖醜但可愛”的哪吒。作為最有反叛精神的英雄和與命運鬥爭的勇士,哪吒更能讓觀眾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彰顯中華文化

面對好萊塢的超級英雄、日本的大眼少女,中國動畫能否在電影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是沿襲中國早期動畫製作的優良傳統,1999年的《寶蓮燈》是國產動畫電影面對迪士尼電影《花木蘭》風行的絕地反擊,那麼如今人們常談論的“中國動畫電影崛起”,要從201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算起。此後包括《大魚海棠》《大護法》在內的多部國產動畫,都體現了較高的票房和商業價值。

文章稱,現時中國動畫電影(國漫電影)的創作顯現了兩大特點。其一,影片的創作素材多源於對中國傳統神話的改編,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源自中國傳統神話《封神演義》;《大聖歸來》源於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大聖的身上更體現著中國人所推崇的忠義思想;《大魚海棠》則以莊子的《逍遙遊》作為故事的展開點。

其二,影片裡的服飾、建築以及配樂都充滿中華特色,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片中六臂哪吒則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而《大魚海棠》中細節如鋪首銜環、雙魚鎖、客家土樓群,也無不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雖然《魔童降世》導演楊宇指出,中國動畫工業流程仍然不夠完善,存在各個製作公司標準不統一、從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但有困難並不代表沒有希望。《魔童降世》已成功超越2016年美國迪士尼出品的《瘋狂動物城》,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不過中國動畫的崛起仍然道路漫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