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東漢在中國歷史上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除了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和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為人所熟知外,中間百餘年的歷史都往往被國人所忽略。東漢的風雲人物除雲臺二十八將和《三國演義》中出場的外,大多都默默無聞。但就是在這被人們忽略的百餘年曆史中,卻同樣有著許許多多的傳奇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本文所要講述的便是那個時代的一段傳奇。

經營西域

西域自張騫“鑿空”之後,便成為了漢朝的核心利益所在,是後期漢匈征戰的主戰場。這裡是中原京畿之地的西部門戶,盛產軍馬等重要戰略物資,又是通往中亞的重要商路,對漢帝國來說,佔據西域可以發展經濟、增強軍事、宣威萬國,更能“斷匈奴之臂”,一舉四得。自漢宣帝時,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內附;漢元帝時,陳湯斬首北匈奴郅支單于,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後,北匈奴遠走,漢匈百餘年戰爭暫告一段落。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東漢帝國形勢圖

隨著西漢帝國衰弱,王莽篡權。北匈奴又捲土重來,趁漢帝國內亂無暇西顧之時,重新降服西域各國。光武帝劉秀剪滅群雄、復興漢室後,又因為國力較弱,怕重蹈白登覆轍,駁回了大臣們請求收復西域的上書。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漢帝國開始重新經營西域,令騎都尉劉張、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和本文主人公耿恭(時為軍中司馬)出擊車師國,車師國戰敗後投降漢朝。於是,東漢朝廷開始恢復設置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等官員來守衛西域,耿恭便被任命為戊己校尉,屯駐在車師后王部金蒲城。有後王部當然就有前王部,另一個戊己校尉關寵屯駐在前王柳中城,與耿恭呼應,互為救援。他們雖然各自防守著一個城池,但手下的士兵卻都只有幾百人而已。一個載入史冊、動人心魄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幾百人之中。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西域諸國位置圖

第一次被圍

車師國東南通敦煌,南通樓蘭、鄯善,西通焉耆,西北通烏孫,東北通匈奴,扼絲綢之路要衝。如此重要的車師歸附漢朝,北匈奴當然不甘心,第二年(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的三月份,單于便派左鹿蠡王率二萬騎兵攻打車師。車師戰敗,后王安得被殺,連耿恭派去救援的三百人也都全軍覆沒了。於是,匈奴人便開始圍攻耿恭所在的金蒲城。耿恭率領著剩餘的幾百人據守城池,與數十倍於己的匈奴人搏殺。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耿恭,字伯宗,雲臺二十八將排名第四位的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之侄,史載耿恭“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出生於將門之家的耿恭,雖然年少就沒了父親,但絲毫不影響其繼承家族的卓越軍事才華。在金蒲城上,耿恭苦思以少勝多的妙計,身為城中主帥,一是想帶著一幫不遠萬里為國戍邊的將士活下去;二是想守住這個絲綢之路的咽喉,幫助帝國早日實現經營西域全境的戰略意圖。他想到了心理戰,想把兩萬匈奴人嚇走。現代心理戰要求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誘使對方麻痺大意;向對方施加精神壓力,形成心理負擔;渙散對方的鬥志及凝聚力等。近兩千年前的耿恭似已掌握心理戰的精髓,因為他充分利用了漢軍的優勢——武器精良。

陳湯曾說:“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

耿恭先讓士兵向匈奴人喊話:“漢軍用的是神箭,中箭的人必出怪事”。匈奴人一開始當然不會信這一套,冒著暴風雨雲集攻城,於是城上弩機群發,箭如雨下,中箭的匈奴人一看傷口,血水竟然沸騰起來了,都被嚇了一跳,攻勢頓挫。原來是耿恭讓人把毒藥塗在箭頭上。因為城中畢竟人少,想要殺盡匈奴兵是不可能的,只能借鬼神恫嚇他們,讓他們主動撤退。耿恭見匈奴人被箭瘡嚇在了原地,便率城中守軍藉著雨勢攻擊匈奴人,殺傷甚眾。匈奴人十分震恐,相互說道:“漢軍有神力,太可怕了!”於是解圍撤退。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秦兵馬俑中發現的完整弓弩

第二次被圍

這一次圍城戰雖然有驚無險,但耿恭知道心理戰作用有限,匈奴人肯定還會再來。金蒲城中沒有水源,如再被圍就堅持不了很久了。於是,耿恭便在五月帶領漢軍移防到城旁有溪水的疏勒城中。過了兩個月,匈奴人果然又來攻打耿恭。耿恭趁匈奴人立足未穩之機,在城中招募了一隻幾千人的先鋒隊先對匈奴人發起了衝擊,匈奴騎兵果然四散奔逃。匈奴人見耿恭用兵如神,便開始想辦法智取。於是,他們便停止了進攻,開始封堵城下的溪流,讓城中斷水,想渴死裡面的漢軍。這招很快就奏效了,城中很快就沒水喝了。耿恭開始帶領士卒在城中掘井,可是挖了十五丈,仍然沒有水出來。官兵焦渴睏乏,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耿恭知道自己快要山窮水盡了,他仰天長嘆,想起自己最崇拜的伯父建威大將軍耿弇一生未有敗績,而自己的一腔熱血卻將要灑在邊陲的漫漫黃沙之中;想起漢武帝時的草包貳師將軍碰到軍中缺水的時候,用刀刺山都有飛泉湧出,而自己堂堂耿氏之後,三代為將,竟然會落到無路可走的地步。耿恭越想越不甘心,實在無計可施的他最後只能整整衣服,跪倒在枯井旁邊不停地禱告,祈求天地的憐憫,降下神水拯救無辜將士的性命。也不知是冥冥之中真有神明護佑,要耿恭成就一個時代的傳奇;還是匈奴人的工程質量不夠高,讓水滲透到地下,從井裡冒了出來。反正過了不久,泉水從井裡噴湧而出,此情此景,絕處逢生,眾人皆喜不自禁、齊呼萬歲。這樣一來,大家都覺得漢軍得到了上天的護佑,更加堅定了守城的信心。耿恭又開始用他的心理戰,命令士兵在城上潑水給匈奴人看。迷信的匈奴人一見水就傻眼了,以為有神明在幫助漢軍,於是便又撤退了。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耿恭

耿恭的第二次圍城戰雖然也以勝利告終,但此時他所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凶險萬分了。就在耿恭第二次被圍的前一個月,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攻打了漢帝國的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與此同時,匈奴的軍隊則在柳中城包圍了耿恭的戰友關寵。 關寵在六月份剛被圍的時候便上書朝廷請求救援。等八月份(距耿恭第一次被圍5個月,距第二次被圍1個月)奏摺到達長安城的時候,漢明帝卻不幸駕崩了,朝廷正是大喪之機,關寵的上書便被擱置了,沒有立即向車師國派出救兵。這一擱置,就導致車師認為大漢朝廷無意發兵保護新歸附的車師,便又投降了匈奴,並和匈奴人一起來圍困耿恭。於是,匈奴人便帶著車師人第三次包圍了耿恭。

耿恭

耿恭的第二次圍城戰雖然也以勝利告終,但此時他所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凶險萬分了。就在耿恭第二次被圍的前一個月,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攻打了漢帝國的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與此同時,匈奴的軍隊則在柳中城包圍了耿恭的戰友關寵。 關寵在六月份剛被圍的時候便上書朝廷請求救援。等八月份(距耿恭第一次被圍5個月,距第二次被圍1個月)奏摺到達長安城的時候,漢明帝卻不幸駕崩了,朝廷正是大喪之機,關寵的上書便被擱置了,沒有立即向車師國派出救兵。這一擱置,就導致車師認為大漢朝廷無意發兵保護新歸附的車師,便又投降了匈奴,並和匈奴人一起來圍困耿恭。於是,匈奴人便帶著車師人第三次包圍了耿恭。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耿恭雕塑

第三次被圍

第三次被圍的耿恭身先士卒,激勵士兵進行抵抗,幾次擊退匈車聯軍的進攻。值此萬急之時,又幸得一位貴人相助。《易經》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意思是說只有自己努力了,老天才會保佑你。耿恭心中滿懷為國建功的壯志,決心要讓大漢的旗幟永遠飄揚的西域的土地上,決心不為大漢恥、不為家族羞,艱苦奮鬥,直至山窮水盡依舊不放棄。這樣的耿恭不僅得到了老天的保佑、感染了周圍的將士,使得大家眾志成城,還感染了車師后王的夫人,得到了她的許多幫助。一方面車師后王夫人的祖先是漢人,與漢軍是同胞;另一方面就是受耿恭及其將士不屈不撓精神的感染,使得她盡力幫助漢軍來防守匈奴人和她丈夫的進攻。她經常暗中把敵情告訴耿恭,又不時地供給他糧食軍餉。就這樣防守了幾個月後,漢軍的糧食還是耗盡了,於是便用水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獸筋皮革。耿恭和士兵以誠相待,同生共死,所以眾人全無二心,但死者日漸增多,只剩下了數十人。北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已身陷絕境,決定要迫使他臣服,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說:“你如果投降,單于就封你做白屋王,並挑選美女給你做老婆。”耿恭假裝答應來引誘使者登上城牆,等使者來了之後,耿恭親手將他殺死,並在城頭用火炙烤匈奴使者的屍體,使者的下屬見此慘狀,都跪倒在地,一片哭聲。一千年之後,岳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耿恭此舉,斷掉了匈奴人最後一個幻想,單于大怒,派兵瘋狂地攻城,想殺光這些漢人。城裡活著的人越來越少,但他們仍在堅持,殺掉每一個靠近的敵人。然而即便如此堅持也不可能讓匈奴解圍撤退,最後的希望就只能寄託在此前派遣到敦煌運送冬裝並尋求援軍的部下司馬範羌身上了。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拯救校尉耿恭

等到漢章帝從老爸去世的巨大悲痛中緩過神來,重新審視關寵的上書時,又因為缺乏執政經驗而拿不定主意,便召集大臣們開會討論要不要出兵救援。司空第五倫認為不能派兵,理由是當時通訊不便,在朝廷接到消息的時候,耿恭、關寵就已被匈奴重重圍困,再等到朝廷援兵趕到的時候,他們幾百號人估計早已屍骨無存了。說到底,這幫人是不相信遠在絕域的幾百號人能堅持戰鬥這麼久的,但遍觀整個朝堂還是有人相信他們的。

司徒鮑昱說:“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又二部兵人裁(同“才”)各數十,匈奴圍之,歷旬不下,是其寡弱盡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二千,多其幡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極之兵,必不敢當,四十日間,足還入塞。”

這是古代版的“不拋棄、不放棄”——咱們大漢,做人做事要厚道,將士遠征,危難之際,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捲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呢?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還算有點血性的漢章帝採納了司徒鮑昱的建議,派耿恭的堂哥徵西將軍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謁者王蒙、皇甫援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隊,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

漢軍晝夜兼程,神兵天降,在耿恭、關寵被圍的第二年(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到達柳中城,擊破匈車聯軍,並轉而進攻車師的首都交河城。在匈奴兵四散奔逃後,車師國再次投降歸附了大漢帝國。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西域地理圖

柳中城終於等來了援軍,可惜關寵已經戰死了。時值大雪封山,道路艱險,前來救援的漢軍便不想再往北去接應數百里外的耿恭。一方面,他們覺得氣候惡劣、地形複雜,怕出兵後遭遇不測;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關寵都戰死了,耿恭及其部下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勞師動眾的結果可能是一場空。於是王蒙等將領便要商議如何撤軍回去,此時,跟著救援部隊一起從敦煌出發的耿恭部下範羌堅決不同意撤軍,他一再懇求諸將去接耿恭一起回家。但是,面對這漫天的大風雪和叵測的救援之路,大家都搖頭嘆息,無人願意前往,迫於範羌的苦苦哀求,便分兵兩千給範羌,讓他前去疏勒城接回耿恭。兩千勇士向北在丈餘深的大雪中艱難行軍,翻過了巍峨的天山後,終於到達疏勒城。當範羌看見城外的匈奴人時,不禁長舒一口氣,證明疏勒城還沒有被攻破,耿將軍和同伴還活著,司馬範羌沒有來晚。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疏勒生死戰

耿恭第三次被圍後,從八月堅持到第二年正月,軍中缺糧又沒有過冬的衣服,凍餓交困,等範羌抵達時,城中僅剩26人。範羌趁外圍的匈奴人不注意,率軍趁著夜色偷偷潛入疏勒城中。城裡聽到兵馬的聲音,以為是匈奴人又開始進攻了,大聲呼喊同伴準備戰鬥。範羌眼見要被自己人打了,便大聲呼喊:“我是範羌,大漢派軍來迎接耿校尉了。”城裡人聽到是戰友範羌帶著援軍回來了,不禁齊呼萬歲。等到城門打開,勝利會師的將士“共相持涕泣”,這幫九死一生的錚錚鐵骨流下了英雄淚。在城中過了一夜後,耿恭就帶著部隊開始突圍向敦煌撤退,匈奴兵在後面緊追不捨,耿恭且戰且行。回家的路依舊充滿著殺機,前有暴風雪的阻擋,後有殺人如麻的追兵,一路上不斷有人倒下,但這些都阻擋不住堅忍不拔的耿恭軍。終於,他們在三月份成功進入了玉門關,但一同從疏勒出發的26人卻只剩下了13人,而且“衣履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眾在玉門關口看見十三人的模樣,千難萬險盡在不言中,不禁為之動容,親自為這十三人打水沐浴,更換衣冠。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左國順繪《十三漢將歸玉門》

節過蘇武

鄭眾上書朝廷說:“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一句“不為大漢恥”,千載以降,猶令人動容。

大漢軍魂——十三漢將歸玉門

玉門關遺址

司徒鮑昱說耿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將耿恭與蘇武並列,認為前漢有蘇武,後漢有耿恭。他在耿恭傳的末尾這樣寫道:“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讀之淚下,盡是熱血忠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