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學有望落戶東莞

大灣區大學有望落戶東莞

從南沙大橋東莞段下來,接高速公路15分鐘,即可抵達東莞濱海灣新區核心區。不久的將來,一所大灣區大學將在這裡拔地而起,為區域創新提供支撐力量。

日前舉行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期間,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透露,國家已經初步同意,在東莞濱海灣新區設立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大灣區大學,目前相關籌設工作正在抓緊推進。

而在3月舉行的“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投資促進交流會上,肖亞非也曾表示東莞在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已初步考慮同意在濱海灣新區設立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學。

顯然這一次的信號釋放得更為明確,而這一消息釋放後,外界聚焦“為什麼是濱海灣新區”?

呼聲不斷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在此前後關於設立“大灣區大學”的呼聲不少。

早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就提出“創建灣區聯合大學”的建議,以打破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體制壁壘,支撐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此次兩會上,農工黨中央也提交了建立“粵港澳城市大學”的建議。

2019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民盟廣東省委員會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共建“灣區科技大學”,立足應用基礎研究、服務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設立“灣區大學”,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力量管理運營,為灣區輸出更國際化、更創新的人才,促進該地區未來發展,並希望教育主管部門允許先行先試,讓灣區大學成為試點。

今年3月召開的廣東省教育工作會議透露,加快推進大灣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等高校建設已寫入新一年規劃。

出人意料

各方希望“大灣區大學”能作為平臺,探索推動更多元更深入的合作。雖然消息頗多,但落地何處一直沒有定論,深圳廣州都在積極爭取。其中深圳呼聲較高,比如,李清泉建議在“深港邊界河套地區、珠海橫琴或廣州南沙等地”;民盟廣東省委員會也建議落在深圳河套地區。2018年底,廣州引進香港科技大學在南沙設分校,並在其所在地塊增加高等院校用地,有分析認為這是廣州有意爭取“大灣區大學”。

這一次率先由東莞市長肖亞非透露,“國家已經初步同意,在東莞濱海灣新區設立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大灣區大學,目前相關籌設工作正在抓緊推進”。這是“大灣區大學”首次得到證實並初步明確落地。此前少有消息指向東莞,所以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肖亞非還透露,東莞還計劃引進香港的大學到東莞設立校區,同時大力提升東莞理工學院的辦學水平,推動區域創新。

如何建設

至於大灣區大學怎麼建,仍需要等待更多消息。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個重要任務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大灣區建立國際教育示範區,而這個國際教育示範區很有可能在珠江東岸得到落實。

此前2019(首屆)莞深產業協同發展峰會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珠江東岸雖有了一些科創能力,有了產業轉化,但是源頭科創還是欠缺。課題組專門研究過加州大學系統,加州政府每向加州大學系統投入1美元,就會產生5 .43美元的回報。借鑑加州大學發展模式,希望能在珠江東岸進行高等教育這類智力密集型的平臺集聚。某種程度上來說,形成一個大灣區大學系統。

還有一個建議是由香港牽頭,形成一個大灣區大學系統,推動中國的博羅尼亞進程,推動粵港澳高校聯盟學分互認、學術資源共享、科研資源共用。“做出一種探索,優先引入港澳高校,在內地獨立辦學,倒逼國內的高等教育改革,為大灣區持續不斷地提供人才供給,支撐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王福強表示。

焦點

為何是東莞濱海灣新區?

從南沙大橋東莞段下來,接高速公路15分鐘,即可抵達東莞濱海灣新區核心區。

2017年4月初,東莞長安新區正式更名為濱海灣新區,隨即擴容,明確濱海灣新區由原來的23.16平方公里擴展到83.3平方公里,包括交椅灣、沙角半島、威遠島三大板塊。

從地緣上看,濱海灣新區位於廣深兩大核心城市之間的關鍵節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坐擁虎門、長安、厚街、沙田雄厚的產業基礎,背靠珠三角廣闊市場腹地,緊鄰廣東自貿區兩大片區,區位、產業資源優勢明顯。

正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也讓東莞這塊唯一連片靠海的區域肩負起引領東莞未來30年發展的使命,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軸”上一顆閃耀的“濱海明珠”。

自2017年10月濱海灣新區掛牌以來,新區置於大灣區之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強化明晰,被省政府列為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今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將濱海灣新區列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六大特色合作平臺之一,並明確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

繼2018年“規劃建設年”後,新區將今年定為“項目落地年”,目前已申報市重大建設項目11個,計劃完成投資達46.46億元。希望通過項目落地倒逼執行力建設,通過執行力提升推動項目落地,掀起新區開發建設的新一輪高潮。

今年2月19日,OPPO智能製造中心項目正式動工,實現了新區招商項目落地“零的突破”。O PPO智能製造中心項目總投資50億元,將建設智能製造生產中心、智能製造研發中心、新型移動智能終端研發中心、產品技術研發中心等。

除此以外,紫光芯雲產業城、歐菲光電影像產業、宜家華南總部、正中創新綜合體、中央農業公園等重點項目也將於今年動工建設。接下來,濱海灣新區將制定出臺土地整備政策體系,推動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工作取得突破,釋放更多土地資源,為項目落地提供空間,實現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正循環。

“濱海灣新區是東莞今後對外開放的戰略性平臺,所有的先行先試,所有的改革創新,所有的對外開放,我們都要放在濱海灣新區。”肖亞非此前表示。

而大灣區大學放在濱海灣新區就是對此最大的迴應。

採寫:南都記者 樑錦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