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最近熱播的古裝劇不要太多,海報長這樣: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東宮》海報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招搖》海報

看完這些海報,追劇女孩們不淡定了:

“東宮的海報設計師真的是神仙p圖!還有劇照師也是,神仙攝影!”

“招搖這兩張海報太有質感了!黑藍紅配色,炒雞吸晴!”

“大愛古風!”

我們再多看幾張,就會發現事情變得有趣了起來。

這是現在熱播古裝劇的海報: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這是十年前瑪麗蘇小說的配圖: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Emmm……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從服化道上看,這些海報的確是古裝扮相,但實際上他們和真正的古典美相去甚遠。

只見其表,不明其裡,導致整個海報給人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古裝劇海報到底為什麼缺乏古典美。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線條


中國藝術非常講究線條,以線造型: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洛神,不管在畫卷的哪一部分都是衣帶飄飄的仙女姐姐。

畫家運用飄逸的曲線來勾勒洛神的身姿服飾,不僅表現了洛神的美麗與仙氣,還增加了畫面的動感。

再例如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就算沒有背景,通過馬兒奔跑的線條動勢也能營造出一種春季的生機勃勃之感。

更典型的一種是白描人物畫: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摹本局部)


不像《洛神賦圖》一樣用背景來交代環境,也不像《虢國夫人遊春圖》一樣用色彩來裝點畫面,僅僅用線條就夠了!用飄逸流轉的線條就可以表現出人物的衣紋動態與畫面的節奏張力。

吳道子作畫善於線條的表現,有“疏體”之稱。“吳帶當風”說的就是吳道子畫衣紋服飾如在風中飄舞,極富動感。

不僅僅是繪畫可以運用線條來進行表現,雕塑也是如此: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唐代灰陶加彩仕女俑


唐代仕女俑身姿流暢圓轉,衣紋用幾條線刻就表現出來。

從上面幾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兩個詞:流暢,飄逸

《招搖》的海報中,兩人的頭髮和衣服就是在試圖模仿這種線條帶來的飄逸: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招搖》官博圖片

讓我不由想起德芙巧克力:縱享絲滑~

為了有“古典美”而把衣服甩起來本來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個“度”字。不是說衣服飄得越誇張越有仙氣,恨不得馬上乘風而去。

我懷疑給《招搖》拍海報的攝影師和給德雲社拍寫真的攝影師是好朋友。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德雲社官博圖片

郭德綱:徒兒們,都把衣服給我甩起來!

徒弟:好咧!師父!


這套寫真和《招搖》海報給我的感覺一樣,衣服使勁兒地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把衣服甩起來。

仙氣“辮兒哥哥”張雲雷的綠衫甩得真的太過了吧!

所以說這些所謂古典美的海報和寫真誤以為古風就是要“飄”,卻不知這種飄逸的背後是巧用線條對於動感的表現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色彩


除了運用飄逸的服裝來營造一種所謂的古典美以外,這些古裝劇的海報上還有很多細節充斥著“古代”+“現代”的違和感。比方說色彩。

《招搖》這張海報的主色調紅與黑,剛好也是秦漢時期禮服的典型配色。

所以說從色相的選取上來看,這種搭配是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帝王家尊貴莊重的氣勢,從而帶來古典美的感受的。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秦漢冕服復原圖

但是,如果把《招搖》和《知否》的海報放在一起比較,哪一個色彩更有“古典美”呢?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知否》海報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招搖》海報


我覺得《知否》更勝一籌。

那它到底贏在哪裡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瞭解過關於色相,飽和度以及明度的概念:

看了知否的海報,我發現了這個訣竅,能把紅配綠變得很高級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很明顯,《招搖》海報整體的飽和度比《知否》要高。

而偏低的飽和度給《知否》增加了一分古典美。

這是中國傳統顏色的色卡: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傳統顏色的飽和度整體較低。

如果將飽和度調高會出現什麼效果呢?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陸貞傳奇》海報


同樣是穎寶,但我還是選《知否》。

下面這三對在飽和度上是調低了,但是在色相的選取上就不是很恰當了。

攝影師是不是太懶了點,雖然俗話說“自古紅藍出cp”,但為了營造cp感難道就一定要在粉紅色的花瓣下談戀愛嗎?這樣的氣氛實在是太瑪麗蘇了!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小女花不棄》海報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東宮》海報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倚天屠龍記》海報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妝容


讓這些海報出現違和感的因素可不僅僅是色彩,妝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東宮》女主小楓


《東宮》裡面一襲紅衣的小楓美則美矣,但是這一字眉以及假睫毛、眼線、美瞳、大紅脣,難道不是現在的網紅妝容一條龍?

再加上磨皮和濾鏡: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姑娘們不要再執著於一字眉了,畢竟有這麼多好看的眉形呢,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啊。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那麼,在妝發方面表現優秀的電視劇代表有哪些呢?

《延禧攻略》算一個,這是歷史上的令妃畫像: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這是《延禧攻略》中的令妃: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這是依照劇中令妃造型繪製的古風繪畫: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延禧攻略》官博截圖


可以看出,和原型相比,第三張圖片在妝容方面根據現代審美進行了細節上的修改,這樣在滿足觀眾喜好的同時又很好地尊重歷史,可以說錦上添花。

再比如,這是清代著名版畫家改琦所畫的黛玉: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改琦《紅樓夢圖詠》黛玉

這是87版《紅樓夢》中的黛玉: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87版《紅樓夢》陳曉旭飾演的黛玉


陳曉旭版的黛玉在妝發上和歷史原型並不是完全一致,但和改琦筆下的黛玉有著相似的氣質。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氣質


我們可以說某種特點是有古典美的,比方說鵝蛋臉,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再比方說精緻的髮髻,額間一點花鈿,加以垂墜的長裙等等。

但是,古典美並不是所有上述特點的簡單堆疊。

總得來說,古代仕女畫中的女子,無論動靜,都有一種屬於那個時代的溫婉氣韻,這種古典美不是某種具體的妝發服飾,而是一種整體的風骨與意境

《簪花仕女圖》中的女性豐盈圓潤,擁有屬於唐代的雍容典雅: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明代仕女畫中的女子較唐瘦削許多,妝發也大不一樣。

就算是在盪鞦韆的動態中,體現的也不是活潑跳脫,而是女性的美: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仇英《四季仕女圖》(局部)

身處現代的你在盪鞦韆時就不是《四季仕女圖》裡的那種氣質: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盪鞦韆的你

同樣的道理,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人董卿即使沒有盤髮髻穿古裝,但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也是滿滿的古典美: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相反,將一些古代的妝發或者服飾特點隨意堆到一起再加上流行的妝容和不符的氣質就成了

江湖女俠: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抖音視頻截圖


還有玄幻風: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抖音視頻截圖


這是你的將軍:


看了《東宮》、《招搖》,我想說你們對中國高級的古典美誤解太深


▲ 抖音視頻截圖


抖音上這種造型再加上點舞蹈動作,配個古風歌曲,真的好洗腦!

網紅妝的基礎上,額間加個花鈿,頭上戴寫髮飾,再穿個“古裝”,這樣真的不是中國的古典美,反而有些粗糙和廉價感。

古偶劇和帶有古風元素的短視頻的流行,說明人們對於中國古典元素的興趣在增加,視線觸及到了古典文化是一件好事,古典與現代的一種文化融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文化融合並不意味著僅是胡亂拼接和套用,可以喜愛,但請不要盲目。

古偶劇或是短視頻,當成娛樂就好,不要被誤導。

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來分辨美醜,畢竟還有那麼多優秀的古代作品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