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曼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經歷,讓他痛苦,也讓他成長。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曼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經歷,讓他痛苦,也讓他成長。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被媒體包圍的董方卓

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生態發生改變,外界也在成長。董方卓開始被更多人理解了,媒體對他,終於溫柔了一些。

在他眼中,應聲附和的球迷們,也狂熱,也單純。“球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並不是惡意中傷。很多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有意思,跟風覺得好玩。”

中國球員留洋,並非沒有過成功的先例。例如姚明,背後有強大的“姚之隊”,從訓練計劃到媒體公關,有著專業的運作,而中國足球經紀,在專業性上存在差距。

中國足球運動員,不缺乏激情,但少了一些專注和專業,相比之下,日韓的球員在歐洲成功生存下來的例子更多。

董方卓也希望,能夠將全部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上,他的性格,不擅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媒體打交道,和球迷溝通,都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太需要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董之隊”。

每個人各有機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如今的武磊,是當下中國足球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相比起董方卓年少加入豪門,27歲的武磊,在經過了中超的多年打磨,留洋的時機更為成熟。曾經,大量關於董方卓的媒體報道失實,因為信息閉塞所致,而如今,鋪天蓋地的“尬吹”對武磊形成捧殺,兩代足球偶像,都難逃於此。

無論是“球王”或是“天才”,都只是外界附加於球員身上的一個標籤,長年累月,它變成了一個沉重包袱。

因年少成名,董方卓也曾被喻為天才。而現在他說,“中國沒有天才,整個亞洲都沒有天才,只有梅西這樣的才是天才。”

在董方卓看來,足球是非常考驗綜合能力的一個項目,不單單是跑得快、力量好、技術好就能踢好,外界原因及內部原因都會出現干擾,心理上的成熟度也很重要。

無論成功失敗與否,有著豐富經驗的董方卓,想要通過自己對足球的理解,為年輕球員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曼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經歷,讓他痛苦,也讓他成長。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被媒體包圍的董方卓

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生態發生改變,外界也在成長。董方卓開始被更多人理解了,媒體對他,終於溫柔了一些。

在他眼中,應聲附和的球迷們,也狂熱,也單純。“球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並不是惡意中傷。很多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有意思,跟風覺得好玩。”

中國球員留洋,並非沒有過成功的先例。例如姚明,背後有強大的“姚之隊”,從訓練計劃到媒體公關,有著專業的運作,而中國足球經紀,在專業性上存在差距。

中國足球運動員,不缺乏激情,但少了一些專注和專業,相比之下,日韓的球員在歐洲成功生存下來的例子更多。

董方卓也希望,能夠將全部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上,他的性格,不擅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媒體打交道,和球迷溝通,都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太需要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董之隊”。

每個人各有機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如今的武磊,是當下中國足球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相比起董方卓年少加入豪門,27歲的武磊,在經過了中超的多年打磨,留洋的時機更為成熟。曾經,大量關於董方卓的媒體報道失實,因為信息閉塞所致,而如今,鋪天蓋地的“尬吹”對武磊形成捧殺,兩代足球偶像,都難逃於此。

無論是“球王”或是“天才”,都只是外界附加於球員身上的一個標籤,長年累月,它變成了一個沉重包袱。

因年少成名,董方卓也曾被喻為天才。而現在他說,“中國沒有天才,整個亞洲都沒有天才,只有梅西這樣的才是天才。”

在董方卓看來,足球是非常考驗綜合能力的一個項目,不單單是跑得快、力量好、技術好就能踢好,外界原因及內部原因都會出現干擾,心理上的成熟度也很重要。

無論成功失敗與否,有著豐富經驗的董方卓,想要通過自己對足球的理解,為年輕球員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青訓,需要時間的積澱,好苗子的茁壯成長,也需要好的足球經紀人。

在歐洲,足球經紀運作模式已非常純熟,想要掙錢,去南美挖掘苗子,培養兩三年後進行交易,每轉賣一筆,經紀人就能有15%的抽成。“如果說能賣到一個億,能拿1500萬,經紀人什麼不用幹,每年光靠他就行了。只要培養出個2-3個孩子,就能保障自己10-20年的經濟收益。”

在中國,職業經紀運作尚未成熟,董方卓說,想要通過免費收取學生來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曼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經歷,讓他痛苦,也讓他成長。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被媒體包圍的董方卓

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生態發生改變,外界也在成長。董方卓開始被更多人理解了,媒體對他,終於溫柔了一些。

在他眼中,應聲附和的球迷們,也狂熱,也單純。“球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並不是惡意中傷。很多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有意思,跟風覺得好玩。”

中國球員留洋,並非沒有過成功的先例。例如姚明,背後有強大的“姚之隊”,從訓練計劃到媒體公關,有著專業的運作,而中國足球經紀,在專業性上存在差距。

中國足球運動員,不缺乏激情,但少了一些專注和專業,相比之下,日韓的球員在歐洲成功生存下來的例子更多。

董方卓也希望,能夠將全部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上,他的性格,不擅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媒體打交道,和球迷溝通,都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太需要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董之隊”。

每個人各有機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如今的武磊,是當下中國足球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相比起董方卓年少加入豪門,27歲的武磊,在經過了中超的多年打磨,留洋的時機更為成熟。曾經,大量關於董方卓的媒體報道失實,因為信息閉塞所致,而如今,鋪天蓋地的“尬吹”對武磊形成捧殺,兩代足球偶像,都難逃於此。

無論是“球王”或是“天才”,都只是外界附加於球員身上的一個標籤,長年累月,它變成了一個沉重包袱。

因年少成名,董方卓也曾被喻為天才。而現在他說,“中國沒有天才,整個亞洲都沒有天才,只有梅西這樣的才是天才。”

在董方卓看來,足球是非常考驗綜合能力的一個項目,不單單是跑得快、力量好、技術好就能踢好,外界原因及內部原因都會出現干擾,心理上的成熟度也很重要。

無論成功失敗與否,有著豐富經驗的董方卓,想要通過自己對足球的理解,為年輕球員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青訓,需要時間的積澱,好苗子的茁壯成長,也需要好的足球經紀人。

在歐洲,足球經紀運作模式已非常純熟,想要掙錢,去南美挖掘苗子,培養兩三年後進行交易,每轉賣一筆,經紀人就能有15%的抽成。“如果說能賣到一個億,能拿1500萬,經紀人什麼不用幹,每年光靠他就行了。只要培養出個2-3個孩子,就能保障自己10-20年的經濟收益。”

在中國,職業經紀運作尚未成熟,董方卓說,想要通過免費收取學生來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中國從不缺乏年輕苗子,十五六歲時被買斷,青訓機構從中獲得回報。大連有不少這類俱樂部,雖然交易價格不高,但每年若能培育出3-5個孩子,就能保持俱樂部整年的支出。“其實青訓,運營費用不會很大,如果能夠以歐洲的方式運作,收益會非常好。”

中國的經紀人,大多是將球員當作物品交易,為的是短期內獲得最大利益,並不考慮球員的職業生涯。而好的經紀人,會通過合理規劃,讓球員的身價成倍地往上翻,再從中慢慢收取。“普通的經紀人,只是商人。而好的經紀人,會把球員當成自己的孩子。”

尾聲

如今的董方卓,仍然活躍在足球場上,只是身份從“國王董”變成了“董指導”。放眼望去,都是自己曾經在訓練基地努力的樣子,陪伴他度過年少歲月的是雙槓、沙袋、實心球,和漫長的跑道。那些孤獨而自滿、寂寞而美好的日子,為了足球,快樂痛苦摻半,但是淋漓盡致。他被愛過,也被流放過,如今迴歸這種簡樸而專注的生活,反而成為一種明亮的堅守。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曼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經歷,讓他痛苦,也讓他成長。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被媒體包圍的董方卓

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生態發生改變,外界也在成長。董方卓開始被更多人理解了,媒體對他,終於溫柔了一些。

在他眼中,應聲附和的球迷們,也狂熱,也單純。“球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並不是惡意中傷。很多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有意思,跟風覺得好玩。”

中國球員留洋,並非沒有過成功的先例。例如姚明,背後有強大的“姚之隊”,從訓練計劃到媒體公關,有著專業的運作,而中國足球經紀,在專業性上存在差距。

中國足球運動員,不缺乏激情,但少了一些專注和專業,相比之下,日韓的球員在歐洲成功生存下來的例子更多。

董方卓也希望,能夠將全部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上,他的性格,不擅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媒體打交道,和球迷溝通,都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太需要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董之隊”。

每個人各有機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如今的武磊,是當下中國足球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相比起董方卓年少加入豪門,27歲的武磊,在經過了中超的多年打磨,留洋的時機更為成熟。曾經,大量關於董方卓的媒體報道失實,因為信息閉塞所致,而如今,鋪天蓋地的“尬吹”對武磊形成捧殺,兩代足球偶像,都難逃於此。

無論是“球王”或是“天才”,都只是外界附加於球員身上的一個標籤,長年累月,它變成了一個沉重包袱。

因年少成名,董方卓也曾被喻為天才。而現在他說,“中國沒有天才,整個亞洲都沒有天才,只有梅西這樣的才是天才。”

在董方卓看來,足球是非常考驗綜合能力的一個項目,不單單是跑得快、力量好、技術好就能踢好,外界原因及內部原因都會出現干擾,心理上的成熟度也很重要。

無論成功失敗與否,有著豐富經驗的董方卓,想要通過自己對足球的理解,為年輕球員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青訓,需要時間的積澱,好苗子的茁壯成長,也需要好的足球經紀人。

在歐洲,足球經紀運作模式已非常純熟,想要掙錢,去南美挖掘苗子,培養兩三年後進行交易,每轉賣一筆,經紀人就能有15%的抽成。“如果說能賣到一個億,能拿1500萬,經紀人什麼不用幹,每年光靠他就行了。只要培養出個2-3個孩子,就能保障自己10-20年的經濟收益。”

在中國,職業經紀運作尚未成熟,董方卓說,想要通過免費收取學生來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中國從不缺乏年輕苗子,十五六歲時被買斷,青訓機構從中獲得回報。大連有不少這類俱樂部,雖然交易價格不高,但每年若能培育出3-5個孩子,就能保持俱樂部整年的支出。“其實青訓,運營費用不會很大,如果能夠以歐洲的方式運作,收益會非常好。”

中國的經紀人,大多是將球員當作物品交易,為的是短期內獲得最大利益,並不考慮球員的職業生涯。而好的經紀人,會通過合理規劃,讓球員的身價成倍地往上翻,再從中慢慢收取。“普通的經紀人,只是商人。而好的經紀人,會把球員當成自己的孩子。”

尾聲

如今的董方卓,仍然活躍在足球場上,只是身份從“國王董”變成了“董指導”。放眼望去,都是自己曾經在訓練基地努力的樣子,陪伴他度過年少歲月的是雙槓、沙袋、實心球,和漫長的跑道。那些孤獨而自滿、寂寞而美好的日子,為了足球,快樂痛苦摻半,但是淋漓盡致。他被愛過,也被流放過,如今迴歸這種簡樸而專注的生活,反而成為一種明亮的堅守。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成為了教練後的董指導,會在訓練過程中觀察每個孩子的情況。“現在還不能做到完全精英化,但要求嚴格,在時間概念和反應速度上,都有節奏的嚴格把控。”這不單單是足球場上的培訓,更多的是讓孩子通過足球建立更好的人格。

而好的教練,是小球員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機遇,董方卓深有感觸。

教師節這天,董方卓收到了隊裡小朋友的手寫卡片,稱他為“董大帥”,字跡稚嫩得可愛。

"

文 / 賀佩葦

採訪 / 賀佩葦 謝凡

攝影 / 曹思頎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談起董方卓,很多球迷都有疑問,“國王董”最近在做什麼?

2015年底,腳部手術後身心俱疲的董方卓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來廈門休養療傷。而這一歇,便讓他一直留下至今。

2016年初,受傷病所困已久的董方卓決定退役。退役之後,他曾長期消失於公眾視線當中,但並未離開足球領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廈門和他的故鄉大連相似,有海風,有浪潮。在董方卓看來,“廈門的足球底蘊是整個福建省最好的,它有這個經濟實力,也有發展空間。”

董方卓來到廈門,起初只是為了養傷,一年半載後,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好山好水好風光,也有了自己社交圈。他開始在廈門做青訓,受聘成為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技術顧問,併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這是他退役後的新工作。

青訓:高水平教練反哺基層

2018年,董方卓足球俱樂部於廈門成立,專注於足球運動推廣、青少年足球培訓、國際交流等,此次創業,董方卓試圖通過基層的摸索,將他此前在國內和歐洲的經驗融會貫通。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9月初,董方卓足球俱樂部發布了秋季招生簡章,看得出來,董指導這次很認真。團隊裡,除了擔大梁的董方卓,還有前國足球員朱挺、前申花大將曲少言,團隊共同整理了200餘套足球教學方案,上千種訓練方式。

在他看來,目前的中國足球青訓,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基層缺乏高水平教練,二是小球員基本功薄弱,三是未能培養起足球興趣。

整個中國體育產業,每個環節都缺乏專業人才,青訓亦然,市場魚龍混雜,心態浮躁且急功近利。“很多基層教練,只是球迷罷了,有一點點足球基礎,考了E級、D級教練證就開班授課,帶出來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腳弓傳球動作都不標準。”

這是身在一線的董方卓,切身的體會,“只有高水平教練反哺到青訓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提高。”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為了學習歐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引進國外教練,但在訓練理念上,又很難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一個誤區是,外國教練主要講技戰術,不注重球員技術上的訓練,基本功和花活都靠私下邊玩邊練。”

中國小球員,在足球天賦上確實不如歐美,尤其是與南美對比,會呈現出天然劣勢。“戰術上,中國孩子只能理解1+1的東西,更多方程式的內容,理解不了。”在他看來,中國青訓完全照搬歐洲體系,並不兼容。理解能力上的缺失,和身體條件上的弱勢,都更需要中國球員更勤奮地加練。而現實殘忍,除非是職業梯隊,中國孩子沒時間玩,家長也不會帶著去練,缺乏深度訓練。

從足球市場化之後,舉國體制下的業餘體校、體工大隊被摧毀,“計劃體育”時代不再,青訓也少了幾分強制力。

董方卓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比較愛護,認為學業才是首位,孩子們也更嬌氣,訓練吃不起苦。這與他小時候所接受的魔鬼訓練,天差地別。

回憶兒時,5歲的董方卓,由父親帶著練羽毛球,為了提高反應速度,漫天飛舞的全是扣殺。“打得特別正,直接打在鼻子上,滿臉鼻血。”為了練體能,父親騎著摩托車,讓小董跟在後面跑。正如玉石需要雕琢,每個小球員,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去激發潛能。

到了十四五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練好身體素質是董方卓的首要目標,“那時候跟教練打賭,給我三個月,我要能做到50個俯臥撐。我做到了。”

少年時代的董方卓,快速成長起來,“挺有效果,那時候為了練腿部力量,顛5公斤的軟實心球,顛完之後,踢足球就像踢空氣一樣。”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以前的中國足球青訓,是棍棒底下出成績,教練要求極其嚴格。“比賽一個細節沒處理好,下來就是劈里啪啦一頓打。比如我一個射門動作不對,教練叫去了就是一巴掌。”

硬壓式的方法,短期內能夠出成績,但對小球員未來的發展,會有侷限性。歐洲球員在青少年時代被允許犯錯,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受到的鼓勵更多。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小球員們得以開發出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些創造性的傳球和射門,會形成肌肉記憶,小時候嘗試過的,慢慢則會在比賽場上發揮出來。

而中國的教練,不會給小球員太多發揮的自由,不符合規範的動作會被限制。正因如此,很多中國球員成熟之後,只是把足球當工作,並無熱愛。

深刻浸潤過英格蘭足球文化的董方卓知道,球員酷愛足球,靠的是從小到大身邊足球氛圍的影響,“足球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遊戲,能讓人真正地去熱愛它。”

曼聯:黃金歲月夢劇場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曼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經歷,讓他痛苦,也讓他成長。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被媒體包圍的董方卓

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生態發生改變,外界也在成長。董方卓開始被更多人理解了,媒體對他,終於溫柔了一些。

在他眼中,應聲附和的球迷們,也狂熱,也單純。“球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並不是惡意中傷。很多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有意思,跟風覺得好玩。”

中國球員留洋,並非沒有過成功的先例。例如姚明,背後有強大的“姚之隊”,從訓練計劃到媒體公關,有著專業的運作,而中國足球經紀,在專業性上存在差距。

中國足球運動員,不缺乏激情,但少了一些專注和專業,相比之下,日韓的球員在歐洲成功生存下來的例子更多。

董方卓也希望,能夠將全部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上,他的性格,不擅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媒體打交道,和球迷溝通,都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太需要一個好的團隊,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董之隊”。

每個人各有機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如今的武磊,是當下中國足球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相比起董方卓年少加入豪門,27歲的武磊,在經過了中超的多年打磨,留洋的時機更為成熟。曾經,大量關於董方卓的媒體報道失實,因為信息閉塞所致,而如今,鋪天蓋地的“尬吹”對武磊形成捧殺,兩代足球偶像,都難逃於此。

無論是“球王”或是“天才”,都只是外界附加於球員身上的一個標籤,長年累月,它變成了一個沉重包袱。

因年少成名,董方卓也曾被喻為天才。而現在他說,“中國沒有天才,整個亞洲都沒有天才,只有梅西這樣的才是天才。”

在董方卓看來,足球是非常考驗綜合能力的一個項目,不單單是跑得快、力量好、技術好就能踢好,外界原因及內部原因都會出現干擾,心理上的成熟度也很重要。

無論成功失敗與否,有著豐富經驗的董方卓,想要通過自己對足球的理解,為年輕球員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青訓,需要時間的積澱,好苗子的茁壯成長,也需要好的足球經紀人。

在歐洲,足球經紀運作模式已非常純熟,想要掙錢,去南美挖掘苗子,培養兩三年後進行交易,每轉賣一筆,經紀人就能有15%的抽成。“如果說能賣到一個億,能拿1500萬,經紀人什麼不用幹,每年光靠他就行了。只要培養出個2-3個孩子,就能保障自己10-20年的經濟收益。”

在中國,職業經紀運作尚未成熟,董方卓說,想要通過免費收取學生來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中國從不缺乏年輕苗子,十五六歲時被買斷,青訓機構從中獲得回報。大連有不少這類俱樂部,雖然交易價格不高,但每年若能培育出3-5個孩子,就能保持俱樂部整年的支出。“其實青訓,運營費用不會很大,如果能夠以歐洲的方式運作,收益會非常好。”

中國的經紀人,大多是將球員當作物品交易,為的是短期內獲得最大利益,並不考慮球員的職業生涯。而好的經紀人,會通過合理規劃,讓球員的身價成倍地往上翻,再從中慢慢收取。“普通的經紀人,只是商人。而好的經紀人,會把球員當成自己的孩子。”

尾聲

如今的董方卓,仍然活躍在足球場上,只是身份從“國王董”變成了“董指導”。放眼望去,都是自己曾經在訓練基地努力的樣子,陪伴他度過年少歲月的是雙槓、沙袋、實心球,和漫長的跑道。那些孤獨而自滿、寂寞而美好的日子,為了足球,快樂痛苦摻半,但是淋漓盡致。他被愛過,也被流放過,如今迴歸這種簡樸而專注的生活,反而成為一種明亮的堅守。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成為了教練後的董指導,會在訓練過程中觀察每個孩子的情況。“現在還不能做到完全精英化,但要求嚴格,在時間概念和反應速度上,都有節奏的嚴格把控。”這不單單是足球場上的培訓,更多的是讓孩子通過足球建立更好的人格。

而好的教練,是小球員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機遇,董方卓深有感觸。

教師節這天,董方卓收到了隊裡小朋友的手寫卡片,稱他為“董大帥”,字跡稚嫩得可愛。

對話董方卓:退役三年半,他找了份新工作

曾經,閱人無數的弗格森選擇了董方卓,一眼相中他身體層面與生俱來的天賦與潛能。去年5月,弗格森爵士突發腦溢血入院。董方卓在個人微博寫道:“希望Boss早日康復,年輕人需要伯樂。”

你見過他,你就會知道,他還是那個董方卓,一如15年前在老特拉福德與弗格森比肩而立那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