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這個“第一書記”殫精竭慮,堅守著這個貧困村!

“你對土地忠誠,土地會以豐收回報;你對村民付出,對方會以同樣的熾熱迴應”“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這裡不僅有秋天的豐碩,還有崇高的事業”“為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我願意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座村莊的面貌,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在威遠縣黃荊溝鎮坭河村“第一書記”鄭人弋的民情日記本上,類似的語句隨處可見,記錄著他紮根基層的點點滴滴。

山樑上,蜿蜒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蓄水池裡,清澈甘甜的飲用水通過管道輸送到村民家灶頭;黃土地上,一棵棵桃李樹掛滿果實、一個個產業項目呈現出勃勃生機……

一樁樁、一件件,他全情投入,不遺餘力。一天天,一年年,他殫精竭慮,始終堅守——

威遠這個“第一書記”殫精竭慮,堅守著這個貧困村!

鄭人弋(右)和村支書萬明國在新建的酒廠瞭解生產情況


訪民意 察民情

胸懷百姓不懼坎陡溝深

4月17日,日頭有些烈。威遠縣黃荊溝鎮坭河村,鄭人弋沿著30多度的坡,步履輕快地爬上一座海拔近500米的山。

目光所及之處,成片的桃樹、李子樹萌發的新葉下,拇指大的果子若隱若現;山上的水塘中,魚翔淺底;觀景亭上眺望遠處,青山環繞;山下,蜿蜒的小溪碧波盪漾。

此情此景,與鄭人弋剛來坭河村擔任“第一書記”時的景象大相徑庭。

“剛來時,這幾片山和對面的山一樣,長著半人高的荒草。”2015年9月,鄭人弋被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派駐到該村參與脫貧攻堅。剛到村裡,他就被這裡坑窪的山路、陡峭的山坡、四面的荒草壩震住了

坭河村距鎮政府5公里,距縣城17公里,全村共有479戶、1587人,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村,2018年動態調整後,有貧困戶78戶、245人,貧困發生率16%。

走馬上任第一件事,當然是走訪。

那時,村裡僅有一條水泥路,其餘的路基本是靠“走”出來的泥路。一些貧困戶住在山坡上,鄭人弋只能靠手腳並用“爬”上去。

一本筆記本、一雙筒靴,陪伴著鄭人弋在山頭間穿行。78戶貧困戶,鄭人弋前後花了兩個多月對他們一一進行了走訪。

6組貧困戶徐貴文已有70多歲,因小兒麻痺症行動不便,老伴身體也不好,兒子離婚後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家庭,孫子在上中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行動不便的老人不得已坐在地裡幹活。

鄭人弋把他們一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一次走訪中,他發現徐貴文咳嗽得厲害,隨即便開車把老人帶去縣醫院治療。

在醫院,鄭人弋跑上跑下,辦理住院手續、安排生活、陪同做好檢查、找醫生詢問病情,臨走時,還把身上僅有的160元現金留給了徐貴文。這件事,徐貴文印象深刻:“書記待我們像自家人一樣好!”

這事,鄭人弋沒往日記裡寫。可坭河村村支書萬明國卻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無論是貧困戶還是其他村民,都對他讚譽有加。”

全心全意地付出,換來百姓的真心擁護,鄭人弋把這些情感寫進了日記本:因為貧困戶不理解,產生了牴觸情緒,入戶走訪時拒絕提供真實情況,但通過數次交心談話,打開了貧困戶心結,在村上搞義務勞動時,這名貧困戶主動來參加;村裡七十多歲的老黨員頂著烈日加入到“五清”行動;村裡組織“三八”婦女節活動,上百群眾冒雨參加,現場氣氛熱烈……

有了這些甜,鄭人弋覺得爬坡上坎的勞累、披星戴月的艱辛便不再是苦……

威遠這個“第一書記”殫精竭慮,堅守著這個貧困村!

鄭人弋(左)和村支書萬明國在地裡查看果樹長勢


抓基建 惠民生

不負厚望堅持築路尋水

2016年臘月廿九,為確保新建的山頂蓄水池在春節後能及時為村民提供生產用水,鄭人弋帶領村兩委幹部堅守在施工現場。由於不通公路,所有材料都需要人扛馬馱,水泥、河沙、紅磚等散料還好運輸,重達200公斤、無法拆分的防滲膜難倒了馬幫。“村幹部跟我一起上。”在鄭人弋的指揮下,大家把長達50米、寬16米的防滲膜疊成一條長龍,鄭人弋第一個把“龍頭”放在肩膀上,近10人組成的隊伍扛著防滲膜艱難地向山頂進發。

一個小時後,鄭人弋的皮鞋和褲子上裹滿了黃泥,衣服也溼透了,可看著放在山頂即將鋪開的防滲膜,他欣慰地笑了。

當天,他在民情日記本上寫下了感悟,也寫下了加快修路的決心。

而今,站在山頂上俯瞰村莊,一條條飄帶一樣的盤山路,把村子串聯起來,編織出幸福美好的生活。目前,全村共完成通組公路硬化10公里,80%的村民出行難問題得到解決;自建毛坯路1.5公里,建設便民路6公里,完成公路邊坡維修加固3公里。

鄭人弋的日記本里,記下了和村兩委幹部一道,依託鎮黨委政府,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改善道路,藉助派員單位,協調市內工業企業對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幫扶的過程;記下了他每天穿梭在各個施工工地,催進度、督質量、被太陽晒成“煤炭”的艱難;記下了當地百姓在沒有佔地賠償,沒有青苗補助的情況下,依舊積極擁護修路的熱情;也記下了路修到山頂上,孩子們上學放學路上歡樂的笑聲。

修路的同時,村裡的其他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新、改建山坪塘4口,新、改建村民集中供水點3處,新、改建生產用蓄水池3口,鋪設生產用水管1000米,維修提灌站2個,安裝自來水65戶,安裝天然氣102戶。

在坭河村7組的山坡上,一座蓄水池盛裝著100餘戶人家的生命之源。這也是鄭人弋經過多次多方協調聯繫,爭取到近7.8萬元愛心款的結果。

坭河村山高坡陡,水源極其匱乏。住在4、6、7、8組的村民多年來都是靠挖深井打水喝。秋冬到開春時,井裡缺水,村民每天只能去山腳下的井裡挑。爬坡上坎,一挑水一趟來回要一個小時。大家都盼望著用上自來水。

為找到合適的水源,鄭人弋和村幹部一起尋遍全村,終於在山下一座廢棄礦井中找到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泉水。

2017年初,一座能儲存100立方米水的愛心水池修建完成。當水泵把泉水抽到山坡上的水池裡,經過過濾淨化後,再通過管道流入家家戶戶時,鄭人弋激動得快哭了。這一次,他們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難問題。

威遠這個“第一書記”殫精竭慮,堅守著這個貧困村!

鄭人弋(左)和村支書萬明國(右) 在脫貧戶家中走訪


搞產業 注活力

貧困山村終得瓜果飄香

一個百米深的山洞,窖藏著大小數千個酒缸;近300平米的廠房,晾晒著飄香的高粱。鄭人弋和村支書萬明國走進這裡,查看生產情況。

這是村裡新建的酒廠項目,2018年,村裡利用原有的一個山洞,設酒窖,建酒廠,極大地豐富了村裡的農旅示範區項目。

談起這個,鄭人弋來了精神。

坭河村有著豐富的旅遊、土地資源,並且有果木種植和本地黑山羊養殖傳統,發展潛力巨大。

引龍頭,建農場,成了鄭人弋和村兩委探討出來的方案。2016年6月,得知建築商屈陽付有意開發農村旅遊項目後,鄭人弋第一時間找到他。

剛開始,屈陽付並不願意。除了曾在這裡投資企業虧了本之外,他還有土地流轉手續麻煩、村民關係不好處、項目做好沒人來等顧慮,鄭人弋多次勸說他,承諾幫忙跑手續、協調關係、大力宣傳。

一週內,鄭人弋和村幹部先後五次開會協調土地流轉事宜,輾轉各村組瞭解村民訴求,尋求項目發展方案……那段時間,鄭人弋常常是吃飯三兩口扒拉完,又繼續和村幹部開會研究商討,他深知“時不待我、機不可失”,甚至睡覺都夢到如何把項目順利進行下去。

很快,村裡佔地面積60畝的內江黑豬標準化家庭農場建成,2018年試生產期間,自繁內江黑豬仔豬1500頭,並實現了自繁自養。

坭河村子溝也有了大變化:兩道巍峨壯觀的大壩成形,上游的水庫蓄水,山邊的遊客接待中心主體完工。2018年底,一個集農事體驗、休閒觀光、水果採摘、健身康養為一體的農旅結合示範區已經形成,具備旅遊接待能力。示範區總佔地面積1000畝,種植有桃李、柑橘等果木,在提高示範區經濟收入的同時,也作為“內江黑豬”糞汙的消納地,消除了養殖場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示範區為村裡的貧困戶提供了長期就業崗位15個、臨時崗位最高時達到40個,並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轉費近6萬元。

走到這一步,鄭人弋並不滿足。

龍頭企業和專合社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畢竟只是一部分,遠不能滿足全村群眾的就業需求。為引導群眾發展自己的產業,豐富增收渠道,鄭人弋帶領村兩委經過多次研究,在廣泛徵求村民意見、反覆諮詢專家的基礎上,明確了以水果枇杷、李子種植為重點方向的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和企業捐款免費為農戶提供樹苗。此外,鄭人弋還與苗木供應商簽訂了技術服務合同,為村民提供種植技術支持。

去年底,第一年規劃變成了現實。眼見種下的一株株枇杷樹發出新芽,鄭人弋說,自己彷彿看到了未來豐收的美景。

2017年,鄭人弋受到威遠縣委、縣政府表揚,被評為2016年度優秀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他也因為替村裡的枇杷代言而有了一個“枇杷書記”的稱號。但,比起這些,鄭人弋更願意多談一談村裡的產業發展,以及他未來的規劃……

一有空閒時間,鄭人弋就會爬上山坡,看著滿山的果樹,從開花到掛果,從青澀到成熟,“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幹到什麼時候,但只要這裡一天需要我,我就一天不離開……”

來源:內江新聞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