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 腫瘤 藥品 懷孕 腹瀉 御頤生 2019-08-23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測空腹及發作時血糖,血胰島素、C肽水平,計算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空腹血糖),必要時做飢餓試驗(禁食12~72小時是否誘發低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抑制試驗,比較注射前後血清C肽水平)。

2. 腹腔B超檢查: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測空腹及發作時血糖,血胰島素、C肽水平,計算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空腹血糖),必要時做飢餓試驗(禁食12~72小時是否誘發低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抑制試驗,比較注射前後血清C肽水平)。

2. 腹腔B超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必要時需要遵醫囑進行。

3. X線檢查: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測空腹及發作時血糖,血胰島素、C肽水平,計算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空腹血糖),必要時做飢餓試驗(禁食12~72小時是否誘發低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抑制試驗,比較注射前後血清C肽水平)。

2. 腹腔B超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必要時需要遵醫囑進行。

3. X線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懷疑時胰島素瘤患者時,可做腹部CT,特別是胰腺CT,門靜脈及脾靜脈導管取血測定胰島素,選擇性胰動脈造影。

當然,除詳細的病史及測定血糖外,要診斷是否發生了低血糖,還必須具備Whipple三項標準

①發病多在禁食或用力的情況下;

②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後臨床症狀可迅速緩解;

③發作時在成人及兒童血糖低於3.0mmol/L。對腎上腺及垂體疾病所致的低血糖,進行尿17-酮類固醇、17-羥類固醇、生長激素、ACTH測定,L亮氨酸試驗、高血糖素試驗等,以及顱骨平片或CT、MRI檢查等協助診斷。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測空腹及發作時血糖,血胰島素、C肽水平,計算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空腹血糖),必要時做飢餓試驗(禁食12~72小時是否誘發低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抑制試驗,比較注射前後血清C肽水平)。

2. 腹腔B超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必要時需要遵醫囑進行。

3. X線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懷疑時胰島素瘤患者時,可做腹部CT,特別是胰腺CT,門靜脈及脾靜脈導管取血測定胰島素,選擇性胰動脈造影。

當然,除詳細的病史及測定血糖外,要診斷是否發生了低血糖,還必須具備Whipple三項標準

①發病多在禁食或用力的情況下;

②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後臨床症狀可迅速緩解;

③發作時在成人及兒童血糖低於3.0mmol/L。對腎上腺及垂體疾病所致的低血糖,進行尿17-酮類固醇、17-羥類固醇、生長激素、ACTH測定,L亮氨酸試驗、高血糖素試驗等,以及顱骨平片或CT、MRI檢查等協助診斷。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出現疑似低血糖症狀時,可以自行先不充糖果、麵包、糖水等快速補糖的食物;一旦確診為低血糖,則要進行相關治療,越早越好。

1.急症處理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測空腹及發作時血糖,血胰島素、C肽水平,計算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空腹血糖),必要時做飢餓試驗(禁食12~72小時是否誘發低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抑制試驗,比較注射前後血清C肽水平)。

2. 腹腔B超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必要時需要遵醫囑進行。

3. X線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懷疑時胰島素瘤患者時,可做腹部CT,特別是胰腺CT,門靜脈及脾靜脈導管取血測定胰島素,選擇性胰動脈造影。

當然,除詳細的病史及測定血糖外,要診斷是否發生了低血糖,還必須具備Whipple三項標準

①發病多在禁食或用力的情況下;

②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後臨床症狀可迅速緩解;

③發作時在成人及兒童血糖低於3.0mmol/L。對腎上腺及垂體疾病所致的低血糖,進行尿17-酮類固醇、17-羥類固醇、生長激素、ACTH測定,L亮氨酸試驗、高血糖素試驗等,以及顱骨平片或CT、MRI檢查等協助診斷。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出現疑似低血糖症狀時,可以自行先不充糖果、麵包、糖水等快速補糖的食物;一旦確診為低血糖,則要進行相關治療,越早越好。

1.急症處理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輕症患者,需要解除低血糖症狀,應快速給予糖類食物或糖類飲料;當患者不能口服或症狀比較嚴重時,則應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50~100ml,繼以5~10%葡萄糖滴注。

對補充葡萄糖無明顯反應者可能為:

①長期低血糖;

②低血糖伴有發熱者;

③內分泌機能減退的低血糖。

這時,則需要補充更大量的葡萄糖,並加用氫化可的鬆100~200mg與葡萄糖混合滴注;還可用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靜推;神志不清者,切忌餵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

2、病因治療

"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會被認為是發生了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時,則即可被診斷低血糖。

表現出來的可察覺的症狀常常是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空腹時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出現於早餐之前,表現為起床時頭暈、眼發黑,行動有障礙等,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1)內分泌性

①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過多。胰島素瘤(包括良性、惡性和增生性)、胰外腫瘤如巨大纖維瘤或纖維肉瘤;

②氫化可的鬆(皮質醇)缺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肝源性

①嚴重瀰漫性肝病;

②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臟淤血;

③肝酶異常,如肝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

(3)過度消耗,攝入不足

①妊娠空腹低血糖;

②慢性腹瀉,長期飢餓,過度飲酒、腎性糖尿、腎衰竭晚期;

③嚴重營養不良。

(4)藥源性的

①注射胰島素;

②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水楊酸等;

2、餐後低血糖。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的症狀常常於進食後的2~5小時出現,又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

原因主要有以下4種:

(1)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現的進餐後期低血糖症。

(3)胃腸手術後低血糖,如胃有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等。

(4)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於對亮氨酸過度敏感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

(5)糖類代謝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6)特發性反應性低血糖症。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血糖是指血液當中葡萄糖,而葡糖糖則是腦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則主要依靠腦本身及肝儲備的糖原分解來維持代謝;但畢竟腦組織本身所儲備的糖原有限,僅800mg/dl,尤其大腦皮質只含73mg/dl。因此,當低血糖發生時,也就是機體處於血糖過低的狀態時,會對機體產生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腦和(或)交感神經。

嚴重而長期的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病變。如:

(1) 缺糖早期為腦充血、多發性出血點;

(2)後期由於Na+、K+進入細胞引起腦細胞水腫及出血性點狀壞死,以大腦皮質、基底核、海馬等處最明顯;

(3)晚期神經細胞壞死、消失,腦組織軟化。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低血糖呢?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主要是呈發作性的,即發作時間和發作頻率隨病因不同而有多差異,症狀也是千變萬化的。一般臨床上的表現,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經興奮症群。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如激動不安、飢餓、軟弱、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亞急性及緩慢血糖下降者呈腦病症狀。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形式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往往呈同一類型的症狀。多數患者表現為大腦皮層及(或)小腦的症狀,如頭痛、頭暈、焦慮、激怒、嗜睡、注意力渙散、定向障礙、震顫、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人格改變(哭、吵、鬧、罵)、奇異行為、共濟失調等,最後木僵昏迷。長期嚴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腦損害。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1. 普通生化檢驗: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測空腹及發作時血糖,血胰島素、C肽水平,計算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空腹血糖),必要時做飢餓試驗(禁食12~72小時是否誘發低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抑制試驗,比較注射前後血清C肽水平)。

2. 腹腔B超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必要時需要遵醫囑進行。

3. X線檢查: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懷疑時胰島素瘤患者時,可做腹部CT,特別是胰腺CT,門靜脈及脾靜脈導管取血測定胰島素,選擇性胰動脈造影。

當然,除詳細的病史及測定血糖外,要診斷是否發生了低血糖,還必須具備Whipple三項標準

①發病多在禁食或用力的情況下;

②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後臨床症狀可迅速緩解;

③發作時在成人及兒童血糖低於3.0mmol/L。對腎上腺及垂體疾病所致的低血糖,進行尿17-酮類固醇、17-羥類固醇、生長激素、ACTH測定,L亮氨酸試驗、高血糖素試驗等,以及顱骨平片或CT、MRI檢查等協助診斷。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當出現疑似低血糖症狀時,可以自行先不充糖果、麵包、糖水等快速補糖的食物;一旦確診為低血糖,則要進行相關治療,越早越好。

1.急症處理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低血糖輕症患者,需要解除低血糖症狀,應快速給予糖類食物或糖類飲料;當患者不能口服或症狀比較嚴重時,則應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50~100ml,繼以5~10%葡萄糖滴注。

對補充葡萄糖無明顯反應者可能為:

①長期低血糖;

②低血糖伴有發熱者;

③內分泌機能減退的低血糖。

這時,則需要補充更大量的葡萄糖,並加用氫化可的鬆100~200mg與葡萄糖混合滴注;還可用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靜推;神志不清者,切忌餵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

2、病因治療

腦損傷、易躁鬱、行為失控?可能是低血糖!學會三點,積極預防

功能性及反應性低血糖,應及時導糾正,致低血糖症的各種潛在原因。宜給低糖、高脂、高蛋白飲食,少食多餐,並給少量鎮靜劑及抑制迷走神經的藥物。腫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糖須作相應的病因治療。對於藥物性低血糖,應及時停用相關藥物。

不少低血糖症實際上是可以通過適當處理加以預防的,如:

1) 腺垂體功能減退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患者可用可的鬆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可補充幹甲狀腺片以促進機體代謝,促進葡萄糖吸收,提高血糖水平;肝源性血糖過低症可採用高糖、高蛋白飲食,並於睡前加餐。

2)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應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要制定適宜的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還要充分認識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素:

①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應相應減少藥物劑量;

②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

③酒精能直接導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3) 注意定期監測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動大、環境、運動等因素改變時要密切監測血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