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除了樂園收入不錯,ESPN依舊不爭氣,消費品也延續跌勢

昨日晚間,迪士尼發佈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在截至4月1日的三個月內,迪士尼的營收為133.6億美元,同比增長3%;各細分業務運營收入同比增長5%至39.96億美元;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3.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儘管各項指標呈增長趨勢,但迪士尼的成績卻並不能讓人滿意。

ESPN依舊不爭氣

分部門來看,迪士尼的媒體網絡部門營收同比增長僅為3%,其中佔主要地位的有線電視網絡季度總收入雖然增長3%至41億美元,但營業收入卻下降3%至18億美元。

“罪魁禍首”還是一直不太爭氣的ESPN。雖然ESPN在第二季度廣告收入有了一些提高,但NBA和CFP(大學橄欖球季後賽)等合同價格變高,使得ESPN節目製作成本節節攀升,抵消了廣告的收入增長。

BTIG分析師理Richard Greenfield表示,考慮到未來幾年體育運動的成本結構,ESPN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為電視支付費用較低。隨著ESPN訂閱觀眾數目的持續下降,ESPN很有可能會被套牢在天價體育賽事合同裡。

ESPN 是全球最大的體育頻道之一,曾經也是迪士尼的主要收入來源。ESPN收費特別貴,不過因為其手中豐富的賽事資源,觀眾會心甘情願地買單。但是從2015年開始ESPN就開始飽受用戶下滑的困擾。

根據尼爾森公司的數據,2016年12月ESPN的訂閱用戶總數大概為8800萬左右。假設2017年ESPN的用戶數不下滑,那麼ESPN收到的用戶訂閱費大約為76億美元(每月7.5美元訂閱費),而ESPN購買的這些賽事的版權價格可能就超過80億美元。

雖然還有廣告收入支撐,但是留給ESPN的盈利空間真的不是很大了。版權已經從優勢變成了一種累贅。面對各種財大氣粗互聯網流媒體地步步緊逼,今年迪士尼也準備為ESPN推出流媒體服務,不過話早早就放出來,動作依舊很遲緩。

從去年的四季度財報會議開始,迪士尼的CEO Robert Iger 就一再表示對ESPN的未來很有信心,本季度也不例外,可是然後呢?還是安撫不了投資者的心呀。

樂園收入不錯,消費品增長疲軟了

2017年第二季度迪士尼樂園總營收為42.99億美元,同比上漲9%,成為整個報告裡唯一的亮點,迪士尼樂園不僅客流增加,同時消費者在園內度假村的食宿飲食消費支出也有增加。迪士尼首席財務官Mccarthy 著重提及了上海迪士尼小幅盈利,即將迎來第1000萬個遊客。

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香港迪士尼樂園並未出現在財報中。不過,最近香港迪士尼的擴建計劃已獲批通過,在2018年至2023年間,香港迪士尼園區平均每年會推出一項新設施,園內主題園區將有7個增至9個,遊樂項目由110項增至130項,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內地遊客。不過,如今內地的駐地公園也是層出不窮,不知香港迪士尼的規模效應能否助其“脫穎而出”。

在迪士尼的財報裡,還有一項數據不怎麼好看,消費品和互動媒體業務收入下降11%至11億美元。迪士尼可是全球最大的零售授權商,周邊消費品大概可以繞地球幾圈了。但是在《冰雪奇緣》和《星球大戰》之後,迪士尼就難以複製昔日的輝煌了。

在這季度的財報中,迪士尼把原因歸為:去年同期《冰雪奇緣》等電影的周邊產品賣得太好了,今年同期沒有什麼可與之媲美的。但是,要知道《冰雪奇緣》這部電影是2013年上映的,迪士尼的這種說法從側面印證了,其迪士尼在最近幾年並沒有製作出令人轟動的IP,《冰雪奇緣》的魔力逐漸消失了。

其實本季度有一部票房不錯的《美女與野獸》,迪士尼把賣周邊的希望也寄託在這部能夠喚起千禧一代童年記憶的電影上,還搞了不少事情,與各種大牌和設計師合作。但從效果來看,還是不怎麼樣,仍然沒有挽回消費品下跌的趨勢。去年的《瘋狂動物城》也類似,並沒有對消費品部門造成太大的影響。

從迪士尼消費品的業績,或許可以給資本提個醒,從影視到消費品的IP開發很常見,但這並不是容易的事兒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好說,像迪士尼這種好萊塢大公司也是幾年磨一劍,才會拿出名利雙收的IP形象。

如同騰訊影業程武所說,在內容產業,IP的孵化培養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但很多的資本,包括部分從業公司,更多的是希望藉助這個概念來進行資本的快速變現,實際上這是一個錯位。

中國的超級IP有麼?有,是《西遊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