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3000年前,地球可能遭受過一系列不明天體的撞擊

大約13000年前,地球可能遭受過一系列不明天體的撞擊

大約12800年前,地球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寒冷期。這次寒冷期不與任何冰河期相關,而是隕石撞擊引起的。撞擊地球的大約是一顆解體的彗星或小行星。撞擊事件的破壞性影響非常廣泛,甚至還可能導致了北美洲克洛維斯文化的消亡。

雖然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說法,但是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在南美的一系列地質發現表明,這起大規模的隕石撞擊事件可能確實存在,且其影響之大遠超人們想象。

當時發生的一系列撞擊事件引發了全球性的森林大火,燒燬了10%的地球表面,滅絕了許多大型動物,並在隨後導致氣溫整體下降。

大約13000年前,地球可能遭受過一系列不明天體的撞擊

科學家在智利南部的奧索爾諾省發現了一個據信與之相關的隕石坑,並在地層中發現了一個特殊的黑色地層,這個地層與更新世末期(大約12800年前)南美大型動物及人類遺蹟的的消失有關。它的存在還表明,當時的氣候可能發生了劇變。

這一發現與此前多個支持該理論的證據一脈相承。此前研究人員在北半球格陵蘭島的冰層下發現了一個直徑31公里的年輕隕坑。

研究人員還在南美洲的地層中發現了許多隻可能在極端高溫條件下形成的微型礦物球。這些礦物球富含罕見的鉑、金和鐵,甚至鉻。研究人員還在地層中發現了炭和花粉,表明當時可能發生過千年不遇的森林大火。

大約13000年前,地球可能遭受過一系列不明天體的撞擊

這一切都指向當時地球許多地方的氣候發生了突然而劇烈的改變。但與北半球的突然變冷、變潮溼不同,南半球的氣候反而突然變得過於溫暖和乾燥。研究人員認為,只有短期內遭受多次隕石的轟擊,才能解釋這種“蹺蹺板”式的氣候帶分佈模式。

隕石轟擊導致的氣候短時鉅變,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時南美洲有大批的原生大型動物,如巨地獺、劍齒虎、猛獁象和劍齒象滅絕。

與此同時,隕石撞擊也能用來解釋相應地層中人類骨骼化石和人類活動遺蹟的突然減少。研究人員表示,最令人震驚的一點是,此次事件的影響面之廣超乎想像。同期消亡的北美洲克洛維斯文化所在地,與位於南美洲的最近考察據點相距有6000公里。

參閱:

Sedimentary record from Patagonia, southern Chile supports cosmic-impact triggering of biomass burning, climate change, and megafaunal extinctions at 12.8 ka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8089-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