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的禁區得分愈來愈多,比分也反超了太陽,在鄧肯搶斷後拖車跟進一條龍的上籃被阻攔之後,“熱棒”威廉姆斯領到個人第四犯,沒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鄧肯完全吃透了熱棒”威廉姆斯,不管是向底線轉身的擦板,或者向上線轉身的後仰拋射,套路又來了幾次,太陽的內線被打爆了。

前三節,馬刺陣地戰命中率僅僅46%,第四節達到恐怖的83%,丹尼-安吉要了暫停,撤下手足無措的“熱棒”,用麥克戴斯對付鄧肯,離比賽結束還剩3分58秒,馬刺領先3分,擅長出奇制勝的太陽,選擇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卻又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太陽的兩個王牌後衛,基德與凱文-約翰遜做了高位擋拆,馬刺選擇換防,形成基德背身單吃“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

埃弗裡-約翰遜5尺10寸,傑森-基德6尺4寸,兩者差距15公分。

基德一步一步往裡面擠壓,馬刺眾將扎住陣型,觀察太陽的一舉一動,基德把“小將軍”撞的步步後退,鄧肯實在忍不住了,大腿邁開,撲了上去,基德要的就是這個機會,球擊地飛起,正好落在鄧肯棄守的麥克戴斯手裡,後者中距離跳投穩穩拿下兩分。

輪到馬刺進攻,身披2號球衣的賈倫-傑克遜(2018年4順位小賈倫-傑克遜的父親),右手運球,左手指著鄧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趕緊找到左邊的好位置,哥們要給你傳球了。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的禁區得分愈來愈多,比分也反超了太陽,在鄧肯搶斷後拖車跟進一條龍的上籃被阻攔之後,“熱棒”威廉姆斯領到個人第四犯,沒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鄧肯完全吃透了熱棒”威廉姆斯,不管是向底線轉身的擦板,或者向上線轉身的後仰拋射,套路又來了幾次,太陽的內線被打爆了。

前三節,馬刺陣地戰命中率僅僅46%,第四節達到恐怖的83%,丹尼-安吉要了暫停,撤下手足無措的“熱棒”,用麥克戴斯對付鄧肯,離比賽結束還剩3分58秒,馬刺領先3分,擅長出奇制勝的太陽,選擇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卻又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太陽的兩個王牌後衛,基德與凱文-約翰遜做了高位擋拆,馬刺選擇換防,形成基德背身單吃“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

埃弗裡-約翰遜5尺10寸,傑森-基德6尺4寸,兩者差距15公分。

基德一步一步往裡面擠壓,馬刺眾將扎住陣型,觀察太陽的一舉一動,基德把“小將軍”撞的步步後退,鄧肯實在忍不住了,大腿邁開,撲了上去,基德要的就是這個機會,球擊地飛起,正好落在鄧肯棄守的麥克戴斯手裡,後者中距離跳投穩穩拿下兩分。

輪到馬刺進攻,身披2號球衣的賈倫-傑克遜(2018年4順位小賈倫-傑克遜的父親),右手運球,左手指著鄧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趕緊找到左邊的好位置,哥們要給你傳球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果然,用了一個假動作,賈倫-傑克遜順利的把球輸送給鄧肯,馬刺的球員老老實實往外散開,目光聚焦在那張看不出啥叫稚嫩的臉龐,他轉過身子,正面對上麥克戴斯,麥克戴斯知道鄧肯不會在這麼遠的距離投籃,壓低了防守重心,保持好安全距離,隨時恭候鄧肯的突破。

然而,鄧肯向右虛晃了一下,然後換到左邊,啟動,邁步,加速……這個動作和發生在第三節4分15秒的情形一模一樣,只不過麥克戴斯當時成功一對一正面蓋掉鄧肯的出手,這一次,鄧肯沒有給麥克戴斯逞威風的機會,殺到籃板後面的負角度,然後一轉身,出手點正好是靠近籃筐的零度角,完美的小勾手,球入筐的剎那,電視臺的兩位解說,high到無法自拔,連續發出爆破音,“多麼偉大的得分,蒂姆-鄧肯!!!”

基德再次背打埃弗裡-約翰遜,馬刺完全不上鉤,鄧肯可不想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儘管基德的身高在後衛中出類拔萃,但比起鄧肯習慣於二樓作業,基德的背身攻擊的腳步技術差了很多,他能擠壓出空間轉身,可出手的時候,“小將軍”又撲上來將手掌遮在基德的眼睛上,太陽的攻擊以打鐵收尾,鄧肯摘下籃板球。

球在“小將軍”約翰遜手裡,馬刺熟練的半場進攻落位,在右側,“海軍上將”奮力的想卡出背身單吃的位置,頂在後面的馬克-布萊恩特,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說什麼也不能在最後階段丟人,解說席上的嘉賓看著雙方無球狀態的卡位大戰,說了一句大衛-羅賓遜累了,馬刺需要找新的方法。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的禁區得分愈來愈多,比分也反超了太陽,在鄧肯搶斷後拖車跟進一條龍的上籃被阻攔之後,“熱棒”威廉姆斯領到個人第四犯,沒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鄧肯完全吃透了熱棒”威廉姆斯,不管是向底線轉身的擦板,或者向上線轉身的後仰拋射,套路又來了幾次,太陽的內線被打爆了。

前三節,馬刺陣地戰命中率僅僅46%,第四節達到恐怖的83%,丹尼-安吉要了暫停,撤下手足無措的“熱棒”,用麥克戴斯對付鄧肯,離比賽結束還剩3分58秒,馬刺領先3分,擅長出奇制勝的太陽,選擇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卻又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太陽的兩個王牌後衛,基德與凱文-約翰遜做了高位擋拆,馬刺選擇換防,形成基德背身單吃“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

埃弗裡-約翰遜5尺10寸,傑森-基德6尺4寸,兩者差距15公分。

基德一步一步往裡面擠壓,馬刺眾將扎住陣型,觀察太陽的一舉一動,基德把“小將軍”撞的步步後退,鄧肯實在忍不住了,大腿邁開,撲了上去,基德要的就是這個機會,球擊地飛起,正好落在鄧肯棄守的麥克戴斯手裡,後者中距離跳投穩穩拿下兩分。

輪到馬刺進攻,身披2號球衣的賈倫-傑克遜(2018年4順位小賈倫-傑克遜的父親),右手運球,左手指著鄧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趕緊找到左邊的好位置,哥們要給你傳球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果然,用了一個假動作,賈倫-傑克遜順利的把球輸送給鄧肯,馬刺的球員老老實實往外散開,目光聚焦在那張看不出啥叫稚嫩的臉龐,他轉過身子,正面對上麥克戴斯,麥克戴斯知道鄧肯不會在這麼遠的距離投籃,壓低了防守重心,保持好安全距離,隨時恭候鄧肯的突破。

然而,鄧肯向右虛晃了一下,然後換到左邊,啟動,邁步,加速……這個動作和發生在第三節4分15秒的情形一模一樣,只不過麥克戴斯當時成功一對一正面蓋掉鄧肯的出手,這一次,鄧肯沒有給麥克戴斯逞威風的機會,殺到籃板後面的負角度,然後一轉身,出手點正好是靠近籃筐的零度角,完美的小勾手,球入筐的剎那,電視臺的兩位解說,high到無法自拔,連續發出爆破音,“多麼偉大的得分,蒂姆-鄧肯!!!”

基德再次背打埃弗裡-約翰遜,馬刺完全不上鉤,鄧肯可不想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儘管基德的身高在後衛中出類拔萃,但比起鄧肯習慣於二樓作業,基德的背身攻擊的腳步技術差了很多,他能擠壓出空間轉身,可出手的時候,“小將軍”又撲上來將手掌遮在基德的眼睛上,太陽的攻擊以打鐵收尾,鄧肯摘下籃板球。

球在“小將軍”約翰遜手裡,馬刺熟練的半場進攻落位,在右側,“海軍上將”奮力的想卡出背身單吃的位置,頂在後面的馬克-布萊恩特,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說什麼也不能在最後階段丟人,解說席上的嘉賓看著雙方無球狀態的卡位大戰,說了一句大衛-羅賓遜累了,馬刺需要找新的方法。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除了鄧肯,還能有誰適合在這時候發威?

麥克戴斯體會到深深的絕望,對面的鄧肯,完全無視凶狠的逼搶,而且還向後移動,拉開與籃筐的距離,像個後衛一樣,耍起了crossover,突然加速衝刺,基德預感到麥克戴斯這波又要栽在鄧肯手裡,殺回來試圖夾擊,然而並無卵用……

裁判的哨子想起,麥克戴斯犯規了,太陽34號一臉不可思議的苦笑,兩位解說大呼小叫之後,連連說著“這太不可思議了……有多少球員能像蒂姆-鄧肯一樣打球,他有著奧尼爾和卡爾-馬龍的統治力!”

鄧肯沒讓球評們“失望”,很快用一個叮噹作響的罰球,向“鯊魚”奧尼爾致敬……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的禁區得分愈來愈多,比分也反超了太陽,在鄧肯搶斷後拖車跟進一條龍的上籃被阻攔之後,“熱棒”威廉姆斯領到個人第四犯,沒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鄧肯完全吃透了熱棒”威廉姆斯,不管是向底線轉身的擦板,或者向上線轉身的後仰拋射,套路又來了幾次,太陽的內線被打爆了。

前三節,馬刺陣地戰命中率僅僅46%,第四節達到恐怖的83%,丹尼-安吉要了暫停,撤下手足無措的“熱棒”,用麥克戴斯對付鄧肯,離比賽結束還剩3分58秒,馬刺領先3分,擅長出奇制勝的太陽,選擇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卻又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太陽的兩個王牌後衛,基德與凱文-約翰遜做了高位擋拆,馬刺選擇換防,形成基德背身單吃“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

埃弗裡-約翰遜5尺10寸,傑森-基德6尺4寸,兩者差距15公分。

基德一步一步往裡面擠壓,馬刺眾將扎住陣型,觀察太陽的一舉一動,基德把“小將軍”撞的步步後退,鄧肯實在忍不住了,大腿邁開,撲了上去,基德要的就是這個機會,球擊地飛起,正好落在鄧肯棄守的麥克戴斯手裡,後者中距離跳投穩穩拿下兩分。

輪到馬刺進攻,身披2號球衣的賈倫-傑克遜(2018年4順位小賈倫-傑克遜的父親),右手運球,左手指著鄧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趕緊找到左邊的好位置,哥們要給你傳球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果然,用了一個假動作,賈倫-傑克遜順利的把球輸送給鄧肯,馬刺的球員老老實實往外散開,目光聚焦在那張看不出啥叫稚嫩的臉龐,他轉過身子,正面對上麥克戴斯,麥克戴斯知道鄧肯不會在這麼遠的距離投籃,壓低了防守重心,保持好安全距離,隨時恭候鄧肯的突破。

然而,鄧肯向右虛晃了一下,然後換到左邊,啟動,邁步,加速……這個動作和發生在第三節4分15秒的情形一模一樣,只不過麥克戴斯當時成功一對一正面蓋掉鄧肯的出手,這一次,鄧肯沒有給麥克戴斯逞威風的機會,殺到籃板後面的負角度,然後一轉身,出手點正好是靠近籃筐的零度角,完美的小勾手,球入筐的剎那,電視臺的兩位解說,high到無法自拔,連續發出爆破音,“多麼偉大的得分,蒂姆-鄧肯!!!”

基德再次背打埃弗裡-約翰遜,馬刺完全不上鉤,鄧肯可不想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儘管基德的身高在後衛中出類拔萃,但比起鄧肯習慣於二樓作業,基德的背身攻擊的腳步技術差了很多,他能擠壓出空間轉身,可出手的時候,“小將軍”又撲上來將手掌遮在基德的眼睛上,太陽的攻擊以打鐵收尾,鄧肯摘下籃板球。

球在“小將軍”約翰遜手裡,馬刺熟練的半場進攻落位,在右側,“海軍上將”奮力的想卡出背身單吃的位置,頂在後面的馬克-布萊恩特,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說什麼也不能在最後階段丟人,解說席上的嘉賓看著雙方無球狀態的卡位大戰,說了一句大衛-羅賓遜累了,馬刺需要找新的方法。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除了鄧肯,還能有誰適合在這時候發威?

麥克戴斯體會到深深的絕望,對面的鄧肯,完全無視凶狠的逼搶,而且還向後移動,拉開與籃筐的距離,像個後衛一樣,耍起了crossover,突然加速衝刺,基德預感到麥克戴斯這波又要栽在鄧肯手裡,殺回來試圖夾擊,然而並無卵用……

裁判的哨子想起,麥克戴斯犯規了,太陽34號一臉不可思議的苦笑,兩位解說大呼小叫之後,連連說著“這太不可思議了……有多少球員能像蒂姆-鄧肯一樣打球,他有著奧尼爾和卡爾-馬龍的統治力!”

鄧肯沒讓球評們“失望”,很快用一個叮噹作響的罰球,向“鯊魚”奧尼爾致敬……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一臉焦慮,手裡的牌全打光了,剩下的回合毫無章法,由著場上的球員做主,打到哪兒算哪吧,球倒來倒去,防守球員如影相隨,萬般無奈之下,居然是馬克-布萊恩特勇於背鍋,中距離結結實實的打鐵;波波維奇的表情輕鬆多了,攝像機捕捉到老爺子,咳咳~當時還是中年大叔的微小動作,舌尖輕輕掃了一下嘴角,嚯~敢情已經琢磨過今晚慶功喝哪支紅酒咯~

聖安東尼奧的帥哥維尼-德爾-內格羅搶斷成功,馬刺順勢拿到球權,一幫子太陽球員拼命後退,“小將軍”約翰遜也不考慮大衛-羅賓遜了,直接奔著鄧肯的方向運動,馬克-布萊恩特和麥克戴斯雙人聯手,絲毫不能撼動鄧肯的衝擊籃網的慾望,裁判吹了馬克-布萊恩特的犯規,鄧肯緊握雙拳,這個動作伴隨了他十幾年的職業生涯。

然而,鄧肯又罰球不進。

時間剩下不足2分鐘,馬刺領先4分,卻遲遲殺不死比賽。

當皮球再一次給鄧肯,太陽已經不管不顧了,反正波波維奇的套路就是想讓鄧肯鑿死我們,乾脆豁出去了,只要鄧肯的背轉身破掉麥克戴斯的防守,基德和馬克-布萊恩特一起過來夾擊,多次被打穿的內線,終於硬氣了一回,馬克-布萊恩特封掉了鄧肯的皮球。

此時,鄧肯摔倒在守方的油漆區,基德快速推進,以小個子陣容為主的太陽,突然發現人高馬大的馬刺竟然集體歸位,包括鄧肯。

銅牆鐵壁的防守,“海軍上將”羅賓遜兩次蓋帽,馬克-布萊恩特犯規累積到6次,退場。

所有的走勢,都偏向於馬刺,老鐵,是不是覺得穩了?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的禁區得分愈來愈多,比分也反超了太陽,在鄧肯搶斷後拖車跟進一條龍的上籃被阻攔之後,“熱棒”威廉姆斯領到個人第四犯,沒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鄧肯完全吃透了熱棒”威廉姆斯,不管是向底線轉身的擦板,或者向上線轉身的後仰拋射,套路又來了幾次,太陽的內線被打爆了。

前三節,馬刺陣地戰命中率僅僅46%,第四節達到恐怖的83%,丹尼-安吉要了暫停,撤下手足無措的“熱棒”,用麥克戴斯對付鄧肯,離比賽結束還剩3分58秒,馬刺領先3分,擅長出奇制勝的太陽,選擇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卻又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太陽的兩個王牌後衛,基德與凱文-約翰遜做了高位擋拆,馬刺選擇換防,形成基德背身單吃“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

埃弗裡-約翰遜5尺10寸,傑森-基德6尺4寸,兩者差距15公分。

基德一步一步往裡面擠壓,馬刺眾將扎住陣型,觀察太陽的一舉一動,基德把“小將軍”撞的步步後退,鄧肯實在忍不住了,大腿邁開,撲了上去,基德要的就是這個機會,球擊地飛起,正好落在鄧肯棄守的麥克戴斯手裡,後者中距離跳投穩穩拿下兩分。

輪到馬刺進攻,身披2號球衣的賈倫-傑克遜(2018年4順位小賈倫-傑克遜的父親),右手運球,左手指著鄧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趕緊找到左邊的好位置,哥們要給你傳球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果然,用了一個假動作,賈倫-傑克遜順利的把球輸送給鄧肯,馬刺的球員老老實實往外散開,目光聚焦在那張看不出啥叫稚嫩的臉龐,他轉過身子,正面對上麥克戴斯,麥克戴斯知道鄧肯不會在這麼遠的距離投籃,壓低了防守重心,保持好安全距離,隨時恭候鄧肯的突破。

然而,鄧肯向右虛晃了一下,然後換到左邊,啟動,邁步,加速……這個動作和發生在第三節4分15秒的情形一模一樣,只不過麥克戴斯當時成功一對一正面蓋掉鄧肯的出手,這一次,鄧肯沒有給麥克戴斯逞威風的機會,殺到籃板後面的負角度,然後一轉身,出手點正好是靠近籃筐的零度角,完美的小勾手,球入筐的剎那,電視臺的兩位解說,high到無法自拔,連續發出爆破音,“多麼偉大的得分,蒂姆-鄧肯!!!”

基德再次背打埃弗裡-約翰遜,馬刺完全不上鉤,鄧肯可不想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儘管基德的身高在後衛中出類拔萃,但比起鄧肯習慣於二樓作業,基德的背身攻擊的腳步技術差了很多,他能擠壓出空間轉身,可出手的時候,“小將軍”又撲上來將手掌遮在基德的眼睛上,太陽的攻擊以打鐵收尾,鄧肯摘下籃板球。

球在“小將軍”約翰遜手裡,馬刺熟練的半場進攻落位,在右側,“海軍上將”奮力的想卡出背身單吃的位置,頂在後面的馬克-布萊恩特,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說什麼也不能在最後階段丟人,解說席上的嘉賓看著雙方無球狀態的卡位大戰,說了一句大衛-羅賓遜累了,馬刺需要找新的方法。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除了鄧肯,還能有誰適合在這時候發威?

麥克戴斯體會到深深的絕望,對面的鄧肯,完全無視凶狠的逼搶,而且還向後移動,拉開與籃筐的距離,像個後衛一樣,耍起了crossover,突然加速衝刺,基德預感到麥克戴斯這波又要栽在鄧肯手裡,殺回來試圖夾擊,然而並無卵用……

裁判的哨子想起,麥克戴斯犯規了,太陽34號一臉不可思議的苦笑,兩位解說大呼小叫之後,連連說著“這太不可思議了……有多少球員能像蒂姆-鄧肯一樣打球,他有著奧尼爾和卡爾-馬龍的統治力!”

鄧肯沒讓球評們“失望”,很快用一個叮噹作響的罰球,向“鯊魚”奧尼爾致敬……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一臉焦慮,手裡的牌全打光了,剩下的回合毫無章法,由著場上的球員做主,打到哪兒算哪吧,球倒來倒去,防守球員如影相隨,萬般無奈之下,居然是馬克-布萊恩特勇於背鍋,中距離結結實實的打鐵;波波維奇的表情輕鬆多了,攝像機捕捉到老爺子,咳咳~當時還是中年大叔的微小動作,舌尖輕輕掃了一下嘴角,嚯~敢情已經琢磨過今晚慶功喝哪支紅酒咯~

聖安東尼奧的帥哥維尼-德爾-內格羅搶斷成功,馬刺順勢拿到球權,一幫子太陽球員拼命後退,“小將軍”約翰遜也不考慮大衛-羅賓遜了,直接奔著鄧肯的方向運動,馬克-布萊恩特和麥克戴斯雙人聯手,絲毫不能撼動鄧肯的衝擊籃網的慾望,裁判吹了馬克-布萊恩特的犯規,鄧肯緊握雙拳,這個動作伴隨了他十幾年的職業生涯。

然而,鄧肯又罰球不進。

時間剩下不足2分鐘,馬刺領先4分,卻遲遲殺不死比賽。

當皮球再一次給鄧肯,太陽已經不管不顧了,反正波波維奇的套路就是想讓鄧肯鑿死我們,乾脆豁出去了,只要鄧肯的背轉身破掉麥克戴斯的防守,基德和馬克-布萊恩特一起過來夾擊,多次被打穿的內線,終於硬氣了一回,馬克-布萊恩特封掉了鄧肯的皮球。

此時,鄧肯摔倒在守方的油漆區,基德快速推進,以小個子陣容為主的太陽,突然發現人高馬大的馬刺竟然集體歸位,包括鄧肯。

銅牆鐵壁的防守,“海軍上將”羅賓遜兩次蓋帽,馬克-布萊恩特犯規累積到6次,退場。

所有的走勢,都偏向於馬刺,老鐵,是不是覺得穩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維尼-德爾-內格羅也許同樣有提前拿下的錯覺,稍不留神,基德一對一斷下皮球,上空籃得手,接著又截掉馬刺的回傳球,妙傳給凱文-約翰遜,馬刺球員無奈犯規。

大家都等著賽季罰球命中率高達87.1%凱文-約翰遜穩穩射下兩分,繼續保持比賽的懸念……

然而,他失手了,兩罰皆失。

暫停的功夫,早年受困於渣渣罰球的鄧肯,憋著一臉小壞笑,你看吧……關鍵時刻,學霸級的罰球聖手跟我沒啥區別。

"

1998年4月,馬刺vs太陽,內線實力決定勝負。

年輕的鄧肯終於站到了季後賽舞臺,說是“終於”,全賴常規賽有82場,否則狀元郎早就可以大展拳腳。

1998年的4月底之前,聯盟前50年總共有五位大神在新秀賽季就入選了最佳一陣,鮑勃-佩蒂特、埃爾金-貝勒、奧斯卡-羅伯特森、威爾特-張伯倫和拉里-伯德,無一例外,他們都是1997年50大巨星成員。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是第六個。

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馬龍、尤因等1984和1985屆的精英球員沒能做到,號稱黃金一代的1996屆青年才俊艾弗森、科比等人也沒能做到,鄧肯做到了,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蓋,除了卡爾-馬龍,聯盟裡再無同位置的匹敵者。

“狼王”加內特此時稍遜一絲,團隊戰績方面,馬刺56勝,森林狼45勝,個人數據方面,鄧肯的兩雙數據要強於加內特18.5分9.6板,當然兩人的風格迥異,鄧肯是傳統型內線,得到老派教練和媒體的認可,而在續約一事上得罪大眾的加內特,始終得不到主流輿論的追捧,以至於他大幅度提升到場均4.2個的助攻也被無視。

新世紀四大前鋒的時代還沒到來,不過鄧肯的榮譽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超高效率的貢獻,可以從各種高階數據裡體現出來,PER效率值排在第五位,Winshare值排在第四位,防守效率值排在第二位,防守貢獻值DWS排在第一位。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換言之,第一年的鄧肯已經站在喬丹、馬龍和奧尼爾的身後,與同隊大哥大衛-羅賓遜處在差不多的位置。

至於最佳新秀的提名,範霍恩說哥幾個都是陪襯,從1997年的11月開始,到1998年的4月結束,每月的最佳新秀總是重複著一個名字,都不帶重樣的,絲毫不介意其他人的感受,順帶著鄧肯還撈走防守二陣。

可怕嗎?

那個木訥起來的“21號新秀”,從這裡開始,年年如此穩定,直到他滿臉滄桑的告訴後來人,“未來是你的!”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歷史以及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NBA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球員時代效力凱爾特人的丹尼-安吉,只是覺得馬刺的大個子很特別,在他之前的近10年沒人做到伯德的神蹟,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更特別,他之後至今的20年裡,聯盟再也沒有出現一個新秀就能入選一陣的球員。

2015-2016賽季的史詩級巨星先後告別舞臺,當被採訪者問道:“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90年代),如果讓你在選秀大會上做出選擇,你會選擇科比-布萊恩特還是蒂姆-鄧肯?”

沒有絲毫的猶豫,安吉回答道:“蒂姆-鄧肯。”

回到1998年的季後賽,丹尼-安吉還沒有時間設想如此之遠的日子,眼前如何擊敗馬刺更為關鍵,現實的困難擺在菲尼克斯人頭上。

太陽四月上旬失去丹尼-曼寧,脆弱的膝蓋第三次大手術,季後賽第一場賽前,NBA官方授予丹尼-曼寧常規賽最佳第六人,隊友們向西裝革履的曼寧表示祝賀,剩下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太陽是聯盟比較奇葩的球隊,常用陣容沒有真正的中鋒,內線跳來跳去的都是各式大前鋒,6尺11寸(211公分)的“熱棒”威廉姆斯(Hot Rod是綽號,原意是一款改裝車,後來成了他的名字),瘦條型內線;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傳統型大前鋒,身高6尺9寸(206公分);搖擺前鋒克利福德-羅賓遜,克里夫大叔倒是很全能,生涯打過前場三個位置,但是他頂在內線,籃板球吃虧吃大了。

馬刺鋪開陣容,一水的重武器,中鋒威爾-珀杜,標準7尺身高(213公分);大前鋒大衛-羅賓遜,7尺1寸(216公分),全場第一海拔;小前鋒蒂姆-鄧肯,6尺11寸(211公分)的狀元秀兼全明星先發前鋒。

三大長人杵在一起,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並不好使,拉不開空間,三人中總有一個無所事事,年輕的蒂姆-鄧肯上半場如出閣新婦羞羞答答,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太陽落入陣地戰,馬刺對位的防守變成大衛-羅賓遜vs格倫-羅賓遜,威爾-珀杜vs麥克戴斯,大家都說鄧肯的移動力那是大個子中的翹楚,所以,要不大兄弟,你去防基德吧……

事情就是這樣,鄧肯頂在弧頂,直面太陽超級控衛。

混沌的馬刺,幹出的莫名其妙事情還不止威爾-珀杜籃下攻擊不中,大衛-羅賓遜撈到前場籃板球,前方和兩側沒有一個太陽球員,然後他把球傳給了場邊踱步的波波維奇,替補席一片驚愕,“海軍上將”到底在做什麼?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倒黴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大衛-羅賓遜給鄧肯做定位掩護,可是“海軍上將”沒把縫隙堵死,追過來的麥克戴斯愣是把左手伸過來,一下子掃中鄧肯的右眼,波波維奇心裡肯定有日了狗的想法,這哪成啊,把鄧肯摁在板凳上涼快一會,然後老老實實切回到雙塔模式。

重新回到場上的鄧肯,先是轉身上籃,被“熱棒”威廉姆斯雙手擋下來,吹了爭球,然後又一次要位背身單吃,球沒接穩當,直接彈出底線,不順心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安吉認為馬刺的高個陣容的缺點是笨重,盡遣後衛放馬衝擊,反正三後衛和四後衛戰術是太陽常用的奇葩佈局,銜接段頂替老大哥凱文-約翰遜的是史蒂夫-納什。

兩個未來改變聯盟格局的偉大後衛,攜手撕開馬刺的防線,看似瘦弱的納什,在4分鐘的時間,拼了命的給隊友做掩護,他頂過埃弗裡-約翰遜,碰撞過德爾-內格羅,貢獻最大的回合,正是納什卡住了鄧肯的撲搶路線,造成鄧肯封蓋基德犯規,領到個人第三次犯規,第二節早早退場。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鄧肯上半場僅得到4分,與常規賽讚譽有加的名聲完全不相配,他的第一個季後賽入球,標準的背身單打,倚住麥克戴斯,向底線轉身的右手勾射,插板入筐,他的第二個季後賽入球,左側牛角位的跳投,迎著“熱棒”威廉姆斯的封蓋,穩穩射中。

半場哨響,馬刺45-50落後太陽5分,大衛-羅賓遜雖然鬧出了大笑話,但是真打起來,“海軍上將”弓馬嫻熟,殺的太陽內線球員雞飛狗跳,“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是馬刺前兩節另一個靠譜的得分點,他的持球突破,一點都不遜色於太陽的後衛群。

TNT的兩位球評,中場時刻一通長篇大論,歸納起來,鄧肯是菜鳥啊……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想贏球,鄧肯必須站出來解決問題。

下半場,克利福德-羅賓遜又讓鄧肯出醜,這次是繞前防守,皮球砸到鄧肯的腳尖,彈出界外,回過頭,鄧肯被太陽顏射了一顆大號兩分球。

你覺得波波維奇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讓鄧肯介入到比賽了?

完全沒有變化!馬刺仍舊給鄧肯製造機會,大衛-羅賓遜做掩護,威爾-珀杜站高位過渡球,賈倫-傑克遜送出助攻,鄧肯在三人合圍的籃下,轉過身跳起來攻筐,哨響討到犯規。

罰球間隙,隊友們走過來鼓勵打氣,鄧肯兩罰兩中。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雙眉緊鎖,戰況出現了不利於太陽的局面,鄧肯殺氣騰騰,馬刺一股腦把球塞過來,安東尼奧-麥克戴斯不肯認輸,吃了幾次虧之後,讀出了鄧肯的轉身節奏,第三節4分15秒,身體碰撞之後,麥克戴斯預判出鄧肯的出手,一對一,起跳,正面封蓋掉鄧肯的攻擊。

波波維奇右手托腮,賽事變幻莫測,馬刺居然3分30秒的時間5投0中,大衛-羅賓遜已經下場休息,場上的核心是鄧肯,他剛剛防守失位,巴克利那筆交易換來的火箭老中鋒馬克-布萊恩特偷襲籃下得手。

比起安東尼奧-麥克戴斯和“熱棒”威廉姆斯,馬克-布萊恩特防守充滿了黏糊糊的味道,粘上鄧肯就要賴著不走,蹭來蹭去消耗體力,換了兩個要球的體位,鄧肯發起狠來,三頂兩撞,來到合理衝撞區,弓起身體,拿到皮球,毫不客氣蹲身強起,裁判吹防守犯規,隨即安吉換下老布萊恩特,重新遣上“熱棒”威廉姆斯。

這簡直為“熱棒”開啟了痛苦的旅程,找到得分感覺的鄧肯,找準了“熱棒”威廉姆斯的弱點,手臂長卻缺少足夠的力量,鄧肯習慣性的背身頂撞幾下,迫使“熱棒”威廉姆斯穩住重心的下蹲,然後向底線轉動,順勢翻身跳投擦板得分,屢試不爽,輕鬆寫意的時刻,大個子鄧肯居然秀了一把胯下的crossover……

大衛-羅賓遜同樣樂於欺負“熱棒”威廉姆斯,經典的“海軍上將”式的進攻腳步,像小前鋒一般頂著威廉姆斯前進,急停跳投的騎馬射箭,“熱棒”威廉姆斯只能奉獻上犯規。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馬刺的禁區得分愈來愈多,比分也反超了太陽,在鄧肯搶斷後拖車跟進一條龍的上籃被阻攔之後,“熱棒”威廉姆斯領到個人第四犯,沒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鄧肯完全吃透了熱棒”威廉姆斯,不管是向底線轉身的擦板,或者向上線轉身的後仰拋射,套路又來了幾次,太陽的內線被打爆了。

前三節,馬刺陣地戰命中率僅僅46%,第四節達到恐怖的83%,丹尼-安吉要了暫停,撤下手足無措的“熱棒”,用麥克戴斯對付鄧肯,離比賽結束還剩3分58秒,馬刺領先3分,擅長出奇制勝的太陽,選擇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套路,卻又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太陽的兩個王牌後衛,基德與凱文-約翰遜做了高位擋拆,馬刺選擇換防,形成基德背身單吃“小將軍”埃弗裡-約翰遜。

埃弗裡-約翰遜5尺10寸,傑森-基德6尺4寸,兩者差距15公分。

基德一步一步往裡面擠壓,馬刺眾將扎住陣型,觀察太陽的一舉一動,基德把“小將軍”撞的步步後退,鄧肯實在忍不住了,大腿邁開,撲了上去,基德要的就是這個機會,球擊地飛起,正好落在鄧肯棄守的麥克戴斯手裡,後者中距離跳投穩穩拿下兩分。

輪到馬刺進攻,身披2號球衣的賈倫-傑克遜(2018年4順位小賈倫-傑克遜的父親),右手運球,左手指著鄧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趕緊找到左邊的好位置,哥們要給你傳球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果然,用了一個假動作,賈倫-傑克遜順利的把球輸送給鄧肯,馬刺的球員老老實實往外散開,目光聚焦在那張看不出啥叫稚嫩的臉龐,他轉過身子,正面對上麥克戴斯,麥克戴斯知道鄧肯不會在這麼遠的距離投籃,壓低了防守重心,保持好安全距離,隨時恭候鄧肯的突破。

然而,鄧肯向右虛晃了一下,然後換到左邊,啟動,邁步,加速……這個動作和發生在第三節4分15秒的情形一模一樣,只不過麥克戴斯當時成功一對一正面蓋掉鄧肯的出手,這一次,鄧肯沒有給麥克戴斯逞威風的機會,殺到籃板後面的負角度,然後一轉身,出手點正好是靠近籃筐的零度角,完美的小勾手,球入筐的剎那,電視臺的兩位解說,high到無法自拔,連續發出爆破音,“多麼偉大的得分,蒂姆-鄧肯!!!”

基德再次背打埃弗裡-約翰遜,馬刺完全不上鉤,鄧肯可不想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儘管基德的身高在後衛中出類拔萃,但比起鄧肯習慣於二樓作業,基德的背身攻擊的腳步技術差了很多,他能擠壓出空間轉身,可出手的時候,“小將軍”又撲上來將手掌遮在基德的眼睛上,太陽的攻擊以打鐵收尾,鄧肯摘下籃板球。

球在“小將軍”約翰遜手裡,馬刺熟練的半場進攻落位,在右側,“海軍上將”奮力的想卡出背身單吃的位置,頂在後面的馬克-布萊恩特,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說什麼也不能在最後階段丟人,解說席上的嘉賓看著雙方無球狀態的卡位大戰,說了一句大衛-羅賓遜累了,馬刺需要找新的方法。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除了鄧肯,還能有誰適合在這時候發威?

麥克戴斯體會到深深的絕望,對面的鄧肯,完全無視凶狠的逼搶,而且還向後移動,拉開與籃筐的距離,像個後衛一樣,耍起了crossover,突然加速衝刺,基德預感到麥克戴斯這波又要栽在鄧肯手裡,殺回來試圖夾擊,然而並無卵用……

裁判的哨子想起,麥克戴斯犯規了,太陽34號一臉不可思議的苦笑,兩位解說大呼小叫之後,連連說著“這太不可思議了……有多少球員能像蒂姆-鄧肯一樣打球,他有著奧尼爾和卡爾-馬龍的統治力!”

鄧肯沒讓球評們“失望”,很快用一個叮噹作響的罰球,向“鯊魚”奧尼爾致敬……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丹尼-安吉一臉焦慮,手裡的牌全打光了,剩下的回合毫無章法,由著場上的球員做主,打到哪兒算哪吧,球倒來倒去,防守球員如影相隨,萬般無奈之下,居然是馬克-布萊恩特勇於背鍋,中距離結結實實的打鐵;波波維奇的表情輕鬆多了,攝像機捕捉到老爺子,咳咳~當時還是中年大叔的微小動作,舌尖輕輕掃了一下嘴角,嚯~敢情已經琢磨過今晚慶功喝哪支紅酒咯~

聖安東尼奧的帥哥維尼-德爾-內格羅搶斷成功,馬刺順勢拿到球權,一幫子太陽球員拼命後退,“小將軍”約翰遜也不考慮大衛-羅賓遜了,直接奔著鄧肯的方向運動,馬克-布萊恩特和麥克戴斯雙人聯手,絲毫不能撼動鄧肯的衝擊籃網的慾望,裁判吹了馬克-布萊恩特的犯規,鄧肯緊握雙拳,這個動作伴隨了他十幾年的職業生涯。

然而,鄧肯又罰球不進。

時間剩下不足2分鐘,馬刺領先4分,卻遲遲殺不死比賽。

當皮球再一次給鄧肯,太陽已經不管不顧了,反正波波維奇的套路就是想讓鄧肯鑿死我們,乾脆豁出去了,只要鄧肯的背轉身破掉麥克戴斯的防守,基德和馬克-布萊恩特一起過來夾擊,多次被打穿的內線,終於硬氣了一回,馬克-布萊恩特封掉了鄧肯的皮球。

此時,鄧肯摔倒在守方的油漆區,基德快速推進,以小個子陣容為主的太陽,突然發現人高馬大的馬刺竟然集體歸位,包括鄧肯。

銅牆鐵壁的防守,“海軍上將”羅賓遜兩次蓋帽,馬克-布萊恩特犯規累積到6次,退場。

所有的走勢,都偏向於馬刺,老鐵,是不是覺得穩了?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維尼-德爾-內格羅也許同樣有提前拿下的錯覺,稍不留神,基德一對一斷下皮球,上空籃得手,接著又截掉馬刺的回傳球,妙傳給凱文-約翰遜,馬刺球員無奈犯規。

大家都等著賽季罰球命中率高達87.1%凱文-約翰遜穩穩射下兩分,繼續保持比賽的懸念……

然而,他失手了,兩罰皆失。

暫停的功夫,早年受困於渣渣罰球的鄧肯,憋著一臉小壞笑,你看吧……關鍵時刻,學霸級的罰球聖手跟我沒啥區別。

鄧肯回歸馬刺,你還記得他的第一場季後賽嗎?

兵荒馬亂之下,太陽採用犯規戰術,偏偏鄧肯出球很快,死活不讓太陽的小後衛逮到犯規機會,馬刺有驚無險的贏下比賽。

人生首場季後賽,鄧肯豪取32分10板2蓋,TNT現場記者凱文-哈林抓到鄧肯提了幾個常規話題,最後調侃的問明星菜鳥,比游泳如何?

鄧肯會心一笑,“我可是經常游泳!”

一個常規賽,82場比賽,太陽爭取到的首輪主場優勢,鄧肯輕易的反客為主,馬刺再接再厲,3-1淘汰太陽。

馬日之戰開啟了鄧肯和太陽明星後衛的季後賽恩怨,未來十幾年,基德、馬布裡和納什,會向馬刺一而再再而三的復仇和被複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