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二戰時期德國的強大自不必說,假如不是豬隊友意大利跟日本,說不定二戰的局勢就不會是現在的結果。在二戰後期德國在軍事技術上的領先已經是駭人聽聞,美國雖然是第一個爆炸了原子彈的國家,但是早在1942年,德國就開始了相應的研究,二戰後期的軌道炮,威力巨大的岸防巨炮,當時就已經成為boss的v2火箭彈都是超越了當時科技水平的存在。可是獨木難支也是最大的問題,二戰結束後,德國百年心血都讓戰勝國瓜分殆盡,其中美國拿走了研究文獻,英國帶走了大量的人才,老成的朱可夫卻將所有的機器設備跟工廠熟練工人全部帶走,為隨後蘇聯在軍事重工業的崛起提供了最大的保證!

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朱可夫這樣做明顯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知道美國人的偏好,再加上迫於國內壓力,大量的文獻早就被美國盯上,蘇聯當局不可能會以一種得罪的樣貌出險!再加上連年戰爭,蘇聯死傷幾千萬,本就薄弱的國家根本被動搖,大量的機器大量的資深基層工人就是為這個飽受瘡痍的國家打的一針強心劑,有之前五年計劃作為生產力的蘇聯,在這些機器的幫助下,讓本身的軍工業,重工業突飛猛進,雖然經濟實力幾十倍的弱於美國跟西方諸國,但是絕對可以正面應對美國!

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既然如此美國為什麼不去拿這些東西呢?實際上美國經過50年的戰爭財發育,國內工業體系完善,很多都有了本國標準,這些機器拿回去不僅沒用,還有可能出現跟國內衝突的尷尬事情,所以不會拿走機器!

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而那些熟練的工人其實很多人也是眼饞,但是就地緣位置來看只有蘇聯有這個能力逐漸將這些基層工人快速轉移,英國法國在二戰受盡屈辱,尤其是法國直接投降,全國淪陷,所以在戰後利益的分配上也只能跟在英美后面喝湯,至於英國他們一樣具備完善的工業體系,他們看重的是部分高端人才,工業革命教會他們尊重跟重視人才,人才就是他們進行工業變革工業進步的關鍵,所以可以看到不論是現在的航空母艦技術還是伽利略定位系統,火箭發射系統都跟當初的一部分高端人才脫不了關係。雖然很多就是空殼子,這也算是隻有人才跟技術,但是並沒有配套工業的後遺症,也算是紙老虎。

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蘇聯帶走基層的工人跟機器難不成也沒有後遺症嗎?雖然日後的超級大國蘇聯如日中天,但是他們的工業發展跟經濟體系已經逐漸走向崩潰,全力消化德國遺留下的工業底子,消化不良也就是正常。就像是巨人雖然站起來了,但是一隻粗腿,一條細腿,總會因為動盪倒下,西方的和平演變未必不是看到這個才決定下來了!

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最後肯定很多人在想,為什麼德國會領先這麼多技術,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是被打敗了?科技能力絕對是毫無置疑的,但是科技變現的能力也應該被提出來,很多科技在初期最大的難度就是用以實踐,經濟在二戰後期直接崩了的德國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所以才有了歷史上德國戰敗時候的奇葩武器,比如說劣質的坦克,破敗的摩托化步兵。在經濟上不允許的時候,這些科技就是拖死所有德國希望最後的稻草。

二戰後三家瓜分德國,美國拿了文獻,蘇聯拿了這個後成就軍事強國

沒有德國的研究成果,可能現在的科技都要落後個20年,假如當初蘇聯選擇了其他東西,說不定也沒了閃耀了半個世紀強勢俄國熊,用中國的傳統來說這一切都是因果循環。

總而言之戰爭之前的德國改變了世界的風潮,戰爭中的德國改變了戰爭的模式,戰爭後的德國卻貢獻了改變整個隨後世界的關鍵鑰匙,假如不是我國的強勢崛起,可以說現在的科技發展,真得分給德國6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