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為何沒有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保障人類和平的,居然是人類的最終武器

二戰期間,儘管美國和蘇聯有餘意識形態不同,以及對戰後利益劃分的訴求不同,但仍然把消滅法西斯作為共同的戰略目標,維持著比較堅固的盟友關係。以後由於戰爭的結束,共同的戰略目標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兩國戰略目標的根本對立,兩國跟著就進入了新的對抗——“冷戰”,但滅國為什麼沒有趁著蘇聯最虛弱的45年——50年時,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呢?那時蘇聯也還沒有搞出核武器來,同時國民經濟也處於最艱難的時候。

與我們現在認為的完全不同,那個時期的蘇聯表面上看似威風凜凜,其實是真正的紙老虎。當時蘇聯的國民經濟基礎、國內基礎建築和設施基本毀於戰火,國內人口和勞動力更是大量減員,整個國民經濟都處於一種被迫的戰時緊張狀態,如果沒有美國的輸血,根本就無法維持(後來美國斷絕援助,蘇聯靠的是搜刮德國、東歐各國以及中國的東北,才勉強渡過的難關)。而蘇聯唯一憑仗的是它那1000多萬的陸軍,但沒有了美國的軍援,它這1000多萬的軍隊根本就沒法進行大規模的全面戰爭,更不要說蘇聯的空軍和海軍還遠遠不是美國的對手,而且美國還有終極殺人武器,原子彈。

實際上當時蘇聯的領導人斯大林也是心知肚明的,他被迫放棄了大量的戰略利益來緩和與西方,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他放棄了對日本的佔領和分割的訴求,放棄了對法國、意大利、希臘的共產黨的支持,放棄了伊朗,甚至在北朝鮮戰敗時準備放棄北朝鮮,同時在中國內戰期間嚴守中立,他僅僅只是保住了對蘇聯有著有切身利害的東歐各國。

但斯大林的這些戰略退讓,並沒有得到美國的回報,美國反而是處心積慮的要搞掉蘇聯,它在這個地球上的最後一個對手。實際上據近年來解密的美國文件,早在1945年9月,日本剛剛投降,美國就制定了用核武器攻擊蘇聯的計劃,當時的美國陸軍部長在寫給曼哈頓計劃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少將的備忘錄中,計劃使用466枚原子彈襲擊蘇聯,其中204枚襲擊蘇聯的66座城市,其餘的用來消滅蘇聯的軍隊和軍事基地。當時距蘇聯爆炸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還有四年的時間。但為什麼最後美國有沒有實施對蘇聯的戰略進攻,轉而選擇漫長的冷戰形式來進行對抗呢?這是美國高層根據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做出的對美國最現實、也最有利的戰略選擇。

首先是美國和世界其它國家民眾的厭戰心理,殘酷的二戰讓人們很難接受再次爆發的大規模戰爭。由於美國是民主體制,統治者是民眾選出來的,在美國沒有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統治者很難讓國內民眾去支持一場新的世界大戰,更不要說納粹德國的例子還在那裡擺著,美國民眾是不會願意把自己的子弟送到蘇聯去步希特勒的後塵的。實際上在美國,一聽說日本投降,大量軍人立即交上退役申請,許多軍事單位的人員甚至都不來上班了,全跑去企業應聘去了,這時候要喊他們再投身一場規模更大的世界大戰,他們不造反都是溫柔的了(朝鮮戰爭中,美軍的參戰部隊就普遍缺員,只得聘用韓國人和日本人來充數)。

至於美國主要的盟友,英國和法國,不僅兩國的民眾極端厭惡戰爭,同時那兩個國家中左翼勢力也非常強大,除了丘吉爾一個人在叫囂對蘇聯開戰,其他政界的人士,無一不是在倡導和平、建設、與蘇聯緩和,而他們才是真正代表了絕大部分公民的意願。如果美國要和蘇聯開戰,沒有英國的基地,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戰爭,但英國的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卻是個和平主義份子,朝鮮戰爭時他就強烈反對擴大戰爭規模,以及堅決反對使用核武器,因此要讓英國同意參加對蘇聯的戰爭,根本就不可能。而法國,恐怕當時勢力還比較強大的法國共產黨,會比較高興地跑去當蘇聯紅軍的帶路黨吧。

第二個則是技術上的原因,美國當時的核武器並沒有它對外吹噓的那樣強大。它計劃要動用近500枚原子彈,才能擊敗蘇聯。但在46年,美國僅僅只有9枚原子彈,美國的鈾礦石需要進口,同時當時的核反應堆也只有區區三座,根本無法大量生產核彈,到49年,美國也才積攢起一百枚原子彈,此時蘇聯已經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美國從此就只能進行冷戰了。

而且當時還沒有核潛艇和洲際導彈,投擲原子彈只能使用轟炸機,蘇聯幅員遼闊,不像日本那樣毫無縱深,美國空軍雖然強大,但並沒有強大到能夠隨意進出蘇聯幾百上千公里的領空。同時轟炸機必須使用英國的基地,英國能否答應,這又是一個問題。

第三,美國也明白,核大戰只是開端,最後要解決問題還是要靠常規作戰。即便按照計劃投擲了500枚核彈,摧毀了蘇聯40%—50%的工業力量,殺死了5—7百萬蘇聯人口,消滅了30%—40%蘇聯的軍事力量,蘇聯仍有能力對西歐發動報復性攻擊和進攻,而美國為了維繫盟國的生存,也必須捲入大規模地面作戰,至少要投入2—3百萬軍人,而且整個歐洲將夷為平地,人口也將遭到大量殺傷,因此歐洲各國是肯定堅決反對與蘇聯開戰的。同時大規模地面作戰也會造成美國軍人的大量死傷,這又會在美國國內引起反戰浪潮,讓美國這種民選的政府很難繼續得到選民的支持。

最後,美國畢竟不是納粹德國那樣的軍國主義國家,人道主義思想還是在社會上佔主流地位,同時各種左翼勢力也比較強大,對於使用核武器的道義問題存在巨大的紛爭,包括總統杜魯門、參謀聯席會主席佈雷德利將軍、曼哈頓首席科學家奧本海默等政界、軍界和科學界的代表人物,最後都強烈反對使用核武器,認為使用核武器屠殺平民是一種罪惡。1946年,美國為了防止軍人濫用核武器,建立了“原子能委員會”,控制了國內所有核設施和核裝備,把動用核武器的權限收歸文職政府,並由總統最終決定。

另外,曼哈頓計劃的大規模洩密,促使了以後的“核平衡”的形成,許多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美國科學家還把核武器的技術洩露給蘇聯,他們並非共產黨,也不是為了蘇聯的錢財,也沒有什麼嚴密的間諜組織,許多人都是自發的。他們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出賣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但卻是為了全人類的和平,正是靠著他們的幫助,蘇聯在1949年爆炸了原子彈,人類的“核平衡”達成了,從此大規模的世界大戰基本不可能再發生了。科學家們就這樣弄出了終極殺人武器,然後又用它為世界構建了一種怪異的“平衡和平”。(當然,後來他們也遭到美國統治階級的大規模報復和懲罰,就是瘋狂的“麥卡錫”主義)

由於對蘇開戰不具備現實性,因此美國逐漸轉入對蘇的遏制戰略,這就是後來的冷戰。1946年2月,美國駐蘇大喬治-凱南的“八千字電報”,首先提出了遏制蘇聯的戰略理論。11月,美國總統特別顧問克拉克向杜魯門總統提交奧拉《美國與蘇聯的關係》報告,正式提出了冷戰的戰略構想。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諮文,代表著美國對蘇戰略的根本性轉變。隨後北約成立,冷戰全面展開,直到1991年,蘇聯垮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