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電子商務 法律 廣州 蘭州網警 2019-08-31
"

在八部委聯合開展“網劍行動”,嚴打“刷單”等網絡市場頑疾的背景下,一些希望通過“刷單”不當得利的“刷手”們卻公然通過媒體、社交媒體頻繁虛假爆料,以“付了款沒收到貨”為由四處抱團投訴;還有一些“賭徒”在輸光後,頻頻投訴被賭博網站利用的支付平臺及借道的電商平臺,希望藉此拿回賭資。

一面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另一面是數量龐大的“刷手”與“賭徒”,以及相關的網絡黑灰產。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刷手”與“賭徒”在被騙和輸光後,竟然明目張膽在電視臺、社交媒體上進行不實爆料,謊稱自己是受害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明確刷單行為不予保護

最近,這樣一起事件引發關注: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希望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對此,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涉事商家將按照平臺規則處置並移交相關部門,而對於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

"

在八部委聯合開展“網劍行動”,嚴打“刷單”等網絡市場頑疾的背景下,一些希望通過“刷單”不當得利的“刷手”們卻公然通過媒體、社交媒體頻繁虛假爆料,以“付了款沒收到貨”為由四處抱團投訴;還有一些“賭徒”在輸光後,頻頻投訴被賭博網站利用的支付平臺及借道的電商平臺,希望藉此拿回賭資。

一面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另一面是數量龐大的“刷手”與“賭徒”,以及相關的網絡黑灰產。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刷手”與“賭徒”在被騙和輸光後,竟然明目張膽在電視臺、社交媒體上進行不實爆料,謊稱自己是受害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明確刷單行為不予保護

最近,這樣一起事件引發關注: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希望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對此,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涉事商家將按照平臺規則處置並移交相關部門,而對於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電商平臺明確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

無獨有偶,近期朱先生向聚投訴平臺投訴稱,在網絡上購買博彩類彩票後發現被騙,“在發生交易後不到1小時,就致電電商平臺要求中止交易”,不過,平臺客服追溯訂單發現,朱先生本人已確認收貨,根據平臺規則,錢已被商家提現。

今年7月,在聚投訴“6·18電商節法律公益服務周”活動期間,有網友就電商平臺商戶涉賭問題諮詢公益律師。對此,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暉回覆稱:在本投訴中,朱先生涉嫌賭博,並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不能據此要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次,由於朱先生涉嫌賭博,即使數額較小,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1條的規定,應當收繳,不存在要求退回的情況。

違法的“刷手”與“賭徒”

朱先生的情況並非個案,以“網絡賭博”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會發現大量用戶被騙的例子。在各大投訴平臺,此類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

在八部委聯合開展“網劍行動”,嚴打“刷單”等網絡市場頑疾的背景下,一些希望通過“刷單”不當得利的“刷手”們卻公然通過媒體、社交媒體頻繁虛假爆料,以“付了款沒收到貨”為由四處抱團投訴;還有一些“賭徒”在輸光後,頻頻投訴被賭博網站利用的支付平臺及借道的電商平臺,希望藉此拿回賭資。

一面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另一面是數量龐大的“刷手”與“賭徒”,以及相關的網絡黑灰產。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刷手”與“賭徒”在被騙和輸光後,竟然明目張膽在電視臺、社交媒體上進行不實爆料,謊稱自己是受害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明確刷單行為不予保護

最近,這樣一起事件引發關注: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希望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對此,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涉事商家將按照平臺規則處置並移交相關部門,而對於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電商平臺明確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

無獨有偶,近期朱先生向聚投訴平臺投訴稱,在網絡上購買博彩類彩票後發現被騙,“在發生交易後不到1小時,就致電電商平臺要求中止交易”,不過,平臺客服追溯訂單發現,朱先生本人已確認收貨,根據平臺規則,錢已被商家提現。

今年7月,在聚投訴“6·18電商節法律公益服務周”活動期間,有網友就電商平臺商戶涉賭問題諮詢公益律師。對此,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暉回覆稱:在本投訴中,朱先生涉嫌賭博,並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不能據此要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次,由於朱先生涉嫌賭博,即使數額較小,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1條的規定,應當收繳,不存在要求退回的情況。

違法的“刷手”與“賭徒”

朱先生的情況並非個案,以“網絡賭博”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會發現大量用戶被騙的例子。在各大投訴平臺,此類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許多參與網絡賭博這類非法行為,被騙的比比皆是。

關於“刷單”被騙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刷單”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出3000多份判決文書,其中不乏對“刷單被詐騙”過程的詳細描述。

調查發現,因“刷單”被騙的“刷手”們,情況和賭客類似。在“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輕鬆日賺幾百元”這些極具誘惑的廣告詞的吸引下,很多人心甘情願地投身兼職“刷單”行業,不想卻掉入別人早已精心設計過的陷阱中。

例如,今年5月,媒體報道,杭州的鐘女士,由於空餘時間比較多,在網上找了一個兼職刷單,第一次刷單賺了5元錢,很快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被騙了8萬元”……

據報道,參與此次事件的其他的爆料人最後都承認,確實是參與了刷單,“沒有收到貨”是由於聽從詐騙人的指示自己主動點擊了確認收貨。等到想退款時,發現網店消失,才知道被騙了。

"

在八部委聯合開展“網劍行動”,嚴打“刷單”等網絡市場頑疾的背景下,一些希望通過“刷單”不當得利的“刷手”們卻公然通過媒體、社交媒體頻繁虛假爆料,以“付了款沒收到貨”為由四處抱團投訴;還有一些“賭徒”在輸光後,頻頻投訴被賭博網站利用的支付平臺及借道的電商平臺,希望藉此拿回賭資。

一面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另一面是數量龐大的“刷手”與“賭徒”,以及相關的網絡黑灰產。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刷手”與“賭徒”在被騙和輸光後,竟然明目張膽在電視臺、社交媒體上進行不實爆料,謊稱自己是受害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明確刷單行為不予保護

最近,這樣一起事件引發關注: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希望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對此,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涉事商家將按照平臺規則處置並移交相關部門,而對於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電商平臺明確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

無獨有偶,近期朱先生向聚投訴平臺投訴稱,在網絡上購買博彩類彩票後發現被騙,“在發生交易後不到1小時,就致電電商平臺要求中止交易”,不過,平臺客服追溯訂單發現,朱先生本人已確認收貨,根據平臺規則,錢已被商家提現。

今年7月,在聚投訴“6·18電商節法律公益服務周”活動期間,有網友就電商平臺商戶涉賭問題諮詢公益律師。對此,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暉回覆稱:在本投訴中,朱先生涉嫌賭博,並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不能據此要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次,由於朱先生涉嫌賭博,即使數額較小,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1條的規定,應當收繳,不存在要求退回的情況。

違法的“刷手”與“賭徒”

朱先生的情況並非個案,以“網絡賭博”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會發現大量用戶被騙的例子。在各大投訴平臺,此類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許多參與網絡賭博這類非法行為,被騙的比比皆是。

關於“刷單”被騙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刷單”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出3000多份判決文書,其中不乏對“刷單被詐騙”過程的詳細描述。

調查發現,因“刷單”被騙的“刷手”們,情況和賭客類似。在“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輕鬆日賺幾百元”這些極具誘惑的廣告詞的吸引下,很多人心甘情願地投身兼職“刷單”行業,不想卻掉入別人早已精心設計過的陷阱中。

例如,今年5月,媒體報道,杭州的鐘女士,由於空餘時間比較多,在網上找了一個兼職刷單,第一次刷單賺了5元錢,很快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被騙了8萬元”……

據報道,參與此次事件的其他的爆料人最後都承認,確實是參與了刷單,“沒有收到貨”是由於聽從詐騙人的指示自己主動點擊了確認收貨。等到想退款時,發現網店消失,才知道被騙了。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在記者一再追問下,向媒體爆料的吳師傅和陳先生都承認是因為刷單被騙了。

被“惡意投訴”攪渾的輿論場

事實上,電商行業裡的刷單現象與醫院號販子、社交平臺殭屍粉、演唱會倒券黃牛等現象類似,屬於社會頑疾。“刷手”和“賭徒”明知行為違法,不受法律保護,為何還敢到電視臺和社交媒體上爆料求助亦或向平臺施壓?

知情人士分析,“刷手”在被騙之後,為了討回被騙錢款,到各大媒體及社交媒體平臺進行虛假陳述,甚至組團惡意投訴,以此引發輿情來向同為受害者的電商平臺施壓,期翼能夠追回損失。

"

在八部委聯合開展“網劍行動”,嚴打“刷單”等網絡市場頑疾的背景下,一些希望通過“刷單”不當得利的“刷手”們卻公然通過媒體、社交媒體頻繁虛假爆料,以“付了款沒收到貨”為由四處抱團投訴;還有一些“賭徒”在輸光後,頻頻投訴被賭博網站利用的支付平臺及借道的電商平臺,希望藉此拿回賭資。

一面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另一面是數量龐大的“刷手”與“賭徒”,以及相關的網絡黑灰產。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刷手”與“賭徒”在被騙和輸光後,竟然明目張膽在電視臺、社交媒體上進行不實爆料,謊稱自己是受害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明確刷單行為不予保護

最近,這樣一起事件引發關注: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希望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對此,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涉事商家將按照平臺規則處置並移交相關部門,而對於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電商平臺明確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

無獨有偶,近期朱先生向聚投訴平臺投訴稱,在網絡上購買博彩類彩票後發現被騙,“在發生交易後不到1小時,就致電電商平臺要求中止交易”,不過,平臺客服追溯訂單發現,朱先生本人已確認收貨,根據平臺規則,錢已被商家提現。

今年7月,在聚投訴“6·18電商節法律公益服務周”活動期間,有網友就電商平臺商戶涉賭問題諮詢公益律師。對此,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暉回覆稱:在本投訴中,朱先生涉嫌賭博,並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不能據此要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次,由於朱先生涉嫌賭博,即使數額較小,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1條的規定,應當收繳,不存在要求退回的情況。

違法的“刷手”與“賭徒”

朱先生的情況並非個案,以“網絡賭博”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會發現大量用戶被騙的例子。在各大投訴平臺,此類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許多參與網絡賭博這類非法行為,被騙的比比皆是。

關於“刷單”被騙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刷單”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出3000多份判決文書,其中不乏對“刷單被詐騙”過程的詳細描述。

調查發現,因“刷單”被騙的“刷手”們,情況和賭客類似。在“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輕鬆日賺幾百元”這些極具誘惑的廣告詞的吸引下,很多人心甘情願地投身兼職“刷單”行業,不想卻掉入別人早已精心設計過的陷阱中。

例如,今年5月,媒體報道,杭州的鐘女士,由於空餘時間比較多,在網上找了一個兼職刷單,第一次刷單賺了5元錢,很快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被騙了8萬元”……

據報道,參與此次事件的其他的爆料人最後都承認,確實是參與了刷單,“沒有收到貨”是由於聽從詐騙人的指示自己主動點擊了確認收貨。等到想退款時,發現網店消失,才知道被騙了。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在記者一再追問下,向媒體爆料的吳師傅和陳先生都承認是因為刷單被騙了。

被“惡意投訴”攪渾的輿論場

事實上,電商行業裡的刷單現象與醫院號販子、社交平臺殭屍粉、演唱會倒券黃牛等現象類似,屬於社會頑疾。“刷手”和“賭徒”明知行為違法,不受法律保護,為何還敢到電視臺和社交媒體上爆料求助亦或向平臺施壓?

知情人士分析,“刷手”在被騙之後,為了討回被騙錢款,到各大媒體及社交媒體平臺進行虛假陳述,甚至組團惡意投訴,以此引發輿情來向同為受害者的電商平臺施壓,期翼能夠追回損失。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稍加檢索,刷單被騙者俯拾皆是,大部分刷手雖然明知“刷單”違法,卻帶著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越陷越深。

和刷單被騙一樣,事實上,許多參與網絡賭博的“賭徒“,在事前非常清楚自身行為,賭輸後就會圍聚在各類投訴平臺進行“維權”,以未收到“貨品”為由惡意投訴,希望通過向平臺施壓拿回賭資。

於是,在很多投訴平臺,網友會看到很多語焉不詳的投訴,稱“付了款卻沒收到貨”,或者“平臺收了錢卻不給退款”等,原本用於維權的投訴機制卻成了違法行為的輿情施壓工具

事實上,無論是詐騙還是賭博,此類黑灰產團伙都是精心佈局,一旦得手就會立刻轉移贓款,需要聯動支付機構和執法部門共同打擊此類違法行為;但“賭博者”和“刷手們”明知自己行為違法,往往不會主動報案,導致此類黑灰團伙得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亟待執法部門主導

社會各界合力嚴打

今年7月,公安部研究部署防範打擊整治跨境網絡賭博活動工作,目標是摧毀一批境外賭場,打擊一批為跨境網絡賭博等犯罪提供資金結算的“地下錢莊”和網絡支付平臺。

7月26日,一個在境內辦卡、在境外實施詐騙的特大買賣銀行卡犯罪網絡被警方偵破,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600多名,繳獲銀行卡11000多張、企業對公賬戶1800多個。其中就有很多利用電商平臺進行詐騙的案例。

"

在八部委聯合開展“網劍行動”,嚴打“刷單”等網絡市場頑疾的背景下,一些希望通過“刷單”不當得利的“刷手”們卻公然通過媒體、社交媒體頻繁虛假爆料,以“付了款沒收到貨”為由四處抱團投訴;還有一些“賭徒”在輸光後,頻頻投訴被賭博網站利用的支付平臺及借道的電商平臺,希望藉此拿回賭資。

一面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另一面是數量龐大的“刷手”與“賭徒”,以及相關的網絡黑灰產。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刷手”與“賭徒”在被騙和輸光後,竟然明目張膽在電視臺、社交媒體上進行不實爆料,謊稱自己是受害者。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明確刷單行為不予保護

最近,這樣一起事件引發關注: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希望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對此,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涉事商家將按照平臺規則處置並移交相關部門,而對於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電商平臺明確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

無獨有偶,近期朱先生向聚投訴平臺投訴稱,在網絡上購買博彩類彩票後發現被騙,“在發生交易後不到1小時,就致電電商平臺要求中止交易”,不過,平臺客服追溯訂單發現,朱先生本人已確認收貨,根據平臺規則,錢已被商家提現。

今年7月,在聚投訴“6·18電商節法律公益服務周”活動期間,有網友就電商平臺商戶涉賭問題諮詢公益律師。對此,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暉回覆稱:在本投訴中,朱先生涉嫌賭博,並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不能據此要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次,由於朱先生涉嫌賭博,即使數額較小,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1條的規定,應當收繳,不存在要求退回的情況。

違法的“刷手”與“賭徒”

朱先生的情況並非個案,以“網絡賭博”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會發現大量用戶被騙的例子。在各大投訴平臺,此類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許多參與網絡賭博這類非法行為,被騙的比比皆是。

關於“刷單”被騙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刷單”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出3000多份判決文書,其中不乏對“刷單被詐騙”過程的詳細描述。

調查發現,因“刷單”被騙的“刷手”們,情況和賭客類似。在“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輕鬆日賺幾百元”這些極具誘惑的廣告詞的吸引下,很多人心甘情願地投身兼職“刷單”行業,不想卻掉入別人早已精心設計過的陷阱中。

例如,今年5月,媒體報道,杭州的鐘女士,由於空餘時間比較多,在網上找了一個兼職刷單,第一次刷單賺了5元錢,很快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被騙了8萬元”……

據報道,參與此次事件的其他的爆料人最後都承認,確實是參與了刷單,“沒有收到貨”是由於聽從詐騙人的指示自己主動點擊了確認收貨。等到想退款時,發現網店消失,才知道被騙了。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在記者一再追問下,向媒體爆料的吳師傅和陳先生都承認是因為刷單被騙了。

被“惡意投訴”攪渾的輿論場

事實上,電商行業裡的刷單現象與醫院號販子、社交平臺殭屍粉、演唱會倒券黃牛等現象類似,屬於社會頑疾。“刷手”和“賭徒”明知行為違法,不受法律保護,為何還敢到電視臺和社交媒體上爆料求助亦或向平臺施壓?

知情人士分析,“刷手”在被騙之後,為了討回被騙錢款,到各大媒體及社交媒體平臺進行虛假陳述,甚至組團惡意投訴,以此引發輿情來向同為受害者的電商平臺施壓,期翼能夠追回損失。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稍加檢索,刷單被騙者俯拾皆是,大部分刷手雖然明知“刷單”違法,卻帶著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越陷越深。

和刷單被騙一樣,事實上,許多參與網絡賭博的“賭徒“,在事前非常清楚自身行為,賭輸後就會圍聚在各類投訴平臺進行“維權”,以未收到“貨品”為由惡意投訴,希望通過向平臺施壓拿回賭資。

於是,在很多投訴平臺,網友會看到很多語焉不詳的投訴,稱“付了款卻沒收到貨”,或者“平臺收了錢卻不給退款”等,原本用於維權的投訴機制卻成了違法行為的輿情施壓工具

事實上,無論是詐騙還是賭博,此類黑灰產團伙都是精心佈局,一旦得手就會立刻轉移贓款,需要聯動支付機構和執法部門共同打擊此類違法行為;但“賭博者”和“刷手們”明知自己行為違法,往往不會主動報案,導致此類黑灰團伙得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亟待執法部門主導

社會各界合力嚴打

今年7月,公安部研究部署防範打擊整治跨境網絡賭博活動工作,目標是摧毀一批境外賭場,打擊一批為跨境網絡賭博等犯罪提供資金結算的“地下錢莊”和網絡支付平臺。

7月26日,一個在境內辦卡、在境外實施詐騙的特大買賣銀行卡犯罪網絡被警方偵破,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600多名,繳獲銀行卡11000多張、企業對公賬戶1800多個。其中就有很多利用電商平臺進行詐騙的案例。

【淨網2019】“刷手”與“賭徒”的爆料,你信嗎?

很多詐騙組織現在都是藏身境外,利用互聯網對境內的違法刷單和賭博行為黑吃黑,騙取“刷手”和“賭徒”的違法所得。

業內人士認為,這起大案證明支付企業才是線上博彩集團的首攻對象,電商平臺的商戶只是借殼所需,但難點也正在於此——電商平臺很難做到事前預防,只能事後根據交易的可疑特徵進行管控。

在2018年新修訂實施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網絡刷單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違反者,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6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聯手的2019“網劍行動”出爐,重點任務包括: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等相關規定,嚴厲打擊網絡虛假宣傳、刷單炒信、違規促銷、“二選一”等行為。

江蘇省崑山市市場監管局執法大隊沙春林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類刷單案件具有違法成本低、隱蔽性強的特點,接下來執法人員也將大大加強對這一類案件查處力度,擠壓刷單違法行為的存在空間。

事實上,除了政府執法部門嚴打,打擊“刷單”也需社會各界合力,比如各支付平臺和電商平臺對違法行為的嚴厲打擊,還有社會各界對“刷手”和“賭徒”的監督與教育。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採訪時曾告誡:“對於刷手來講,他們自己也在上網買東西……千萬不要覺得有一天能夠損人利己。”

警方的各級網警部門也都大力提醒:網絡賭博是違法行為,所有的網絡賭博都是騙局,每一個騙局背後都有人操縱……

賺錢不走正常路,被騙只在一瞬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