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抱怨幹實體店不賺錢了!創業賺錢的路子早就變了。。。

近年召開的兩會中,針對實體經濟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觀點:“實體店開不下去,馬雲有“功勞”!”一句話反映了當今實體經濟與電商之間的激烈對峙,一時也引發很多生意人的關注,雖然此後馬雲隔空喊話“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看似無法反駁,但街上越來越多的店面關門大吉卻也是事實,那這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

別再抱怨幹實體店不賺錢了!創業賺錢的路子早就變了。。。

市場競爭壓力過大,無數實體店被壓垮

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零幾年,銷售市場發展緩慢,物質生活不豐富,農村的消費者習慣跑到很遠的小店買東西,小店雖然貨不全但僅此一家,周邊村鎮也只能來這裡消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小賣鋪”,放眼到縣城市區,能夠逛街購物的商圈也很有限,面積小,商場少,吃飯的地方就幾家,選擇足夠少,商家的競爭壓力很小。

而進入互聯網時代後,居民可支配資產增多,消費便利性大大增加,出門是超市,右轉是飯館,面積不大商家眾多,消費者選擇自由非常大,市場趨於飽和,競爭無限激烈,一旦輸給對家就只能賠本關店。

別再抱怨幹實體店不賺錢了!創業賺錢的路子早就變了。。。


大品牌實力雄厚,中小商家夾縫求生存

如今消費者購物會更注重商家品牌的實力,大牌子名氣高、服務好、質量有保障,消費者樂意買單,銷量增長促使各大具有雄厚實力的商家大量擴充經營渠道,從省到市到縣,大品牌店全面覆蓋所有潛在市場,在交通、經濟便利良好的年代,大牌子已經成為很多人消費的首選,相比之下,名氣低、規模小的中小商家便會出現無人光顧的困境。

別再抱怨幹實體店不賺錢了!創業賺錢的路子早就變了。。。


不跟潮流,不掌握“新”思維

實體店生意不好不僅是因為電商,更多是被潮流擊敗,從前娛樂匱乏,生活節奏慢,消費者更喜歡逛街,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生活節奏加快,電商的出現有效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精力,也隨之帶來了新技術、新消費模式、新經營思維以及競爭思路。在全球代購熱潮的引領之下,除傳統電商淘寶、京東等外,跨境電商如速易通、STARDAY、wish的出現也為電商行業帶來了更多具有零售潛力的海外市場,這更讓傳統實業難以抗衡。

在此實體商家如果想避免喪失競爭力,也需要抓緊轉變經營思路,學會兼顧線下經營與線上經營,一來開拓多種銷售渠道,而來以線上零售為線下實體店引流,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避免關張大吉的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