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作為歐洲最迷人的旅行勝地之一,威尼斯也是每年秋季第一場盛大電影節舉辦地點。在以往因明星而閃耀的這裡,今年卻似乎被 VR 技術奪了頭彩。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眾所周知,虛擬現實絕對是近些年的風口,正因如此,今年的將 VR 納入主競賽單元,這是歷史上國際主流電影節第一次認可 VR 為一種全新的電影藝術類別。為此,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別設立了“最佳VR電影”“最佳VR電影故事”“最佳VR體驗”三個獎項。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VR電影藉助計算機系統及傳感器技術生成三維環境,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方式,使人能夠沉浸在虛擬境界中、走進電影場景中,可以360度查看周圍的環境。

關於電影,3D是讓人對於畫面的立體感體驗更強,VR則是讓你完全置身場景之中。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值得稱讚的是,在 2016 年全面“缺席”威尼斯之後,華語電影今年以 VR 作品的形式重回主競選單元。

華語電影入圍四部,可以說是非常爭氣了,它們分別是:Pinta工作室米粒導演的作品《拾夢老人》、Sandman工作室的《Free Whale》、VRtimes上海魏唐影視邵晴導演的《窗》和臺灣導演蔡明亮的《家在蘭若寺》。

Free Whale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Free Whale》(自遊)是Sandman工作室的第一部VR作品,時長為7分半,它首次嘗試技術難度超高的VR長鏡頭移動敘事的表現手法,讓觀眾與角色一起深入體驗異星球上的歷險,這種一鏡到底的表達方式大幅增加了動作設計的工作量和調試難度。在移動速度和行進線路設計中,《Free Whale》巧妙拿捏角色調度的節奏,從此引導觀眾視覺,不僅完美的避開了VR移動會碰到的眩暈問題,還增加了故事的緊張氣氛。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除了動作設計之外,Sandman工作室通過與環境變化相契合的切鏡方法,結合音效讓觀眾自然地從旁觀者視角代入到主角身份,感受“異鄉”的孤獨。這種大膽的切鏡嘗試與觀眾角色轉換,在VR內容敘事領域都是獨創。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做VR動畫很難,做VR敘事更難,將複雜的故事難上加難。“我們希望能夠讓觀眾沉浸其中,在一個完整的故事場景之中,通過簡單的交互,從周圍獲取信息,逐漸瞭解故事的全貌。”在Sandman工作室創始人樓彥昕看來,VR影視更強調“我就在這個事發現場”的感覺。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在 22 個入選 VR 作品中,華人作品佔了 4 個。這對於國內的 VR 影視製作人來說是一件大事,讓我們對行業的前景感覺充滿希望。”Sandman工作室創始人樓彥昕說。

拾夢老人》‍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拾夢老人》片長11分鐘,影片沒有臺詞和對白,製片雷崢蒙迴應道:“我們想講個人人都能聽懂的故事。《拾夢老人》主要通過表演來表現角色情感。”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區別於以往的電影形式,VR能夠帶來更強的“身臨其境”之感。電影創作者們在虛擬世界中創造出一個無比真實又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電影的製片雷崢蒙稱“‘真實’之處在於:視覺上,你可以自由選擇360度觀看影片,這與我們在物理世界中觀看事物的方式一致,比如在《拾夢老人》中你可以自由環視老人居住的小屋;聽覺上,聲音也完全還原真實世界場景,具有方向性,比如你可以單純通過聲音得知小狗正從自己身後跑來;認知感覺上,在PC端沉浸式頭顯設備設備支持下,我們還可以在電影中自由走動,眼前所見景象也會隨之變化,就如在真實世界中所見場景一樣,我們可以靠近老人修復夢想的工作臺,近距離觀察故事的發生。”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拾夢老人》由導演米粒自編自導,在拍攝之前曾經在網站上眾籌成功,備受廣大網友的期待。影片將於9月13日起在各大VR平臺上映,是對電影媒介的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各位看官千萬不要錯過呦~

白鷺歸來》

在剛剛閉幕的2017年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亞太單元”上,首部中國文化IP+VR原創電影《小涼帽之白鷺歸來》斬獲亞太電影藝術單元最佳沉浸影片、最佳未來影像金獅獎兩項大獎。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據悉,影片根據中國客家文化原創IP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應用VR技術帶來了客家山水古鎮的沉浸式體驗,深刻演繹了“我在劇情中”的未來電影概念,讓全世界都能身臨其境體驗中國好故事。

從VR視角看“進擊”的華語電影

《白鷺歸來》的導演眼界科技CEO大雄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這個獎項對電影和科技的進步有深遠影響,它會讓更多科技人員參與到電影製作中,讓電影更加多元化,讓觀眾有多維的感受。讓我們期待一個現實與虛擬深入結合的電影新世紀的到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