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電影,觸手可及

如今電影購票已極為快捷,網上不僅可以選電影、場次,還能選座、付款,享受“一條龍服務”。

晨讀|電影,觸手可及

轉眼間,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了,而我早就按捺不住,每天點開好幾遍“淘票票”APP,查詢購票動態。還記得前些日子,“電影節”專屬購票平臺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實在等之不及,翻看官網公告,才知:6月8日開啟——沒辦法,只好多等幾天。

轉念想,不禁啞然失笑。如今電影購票已然如此快捷:網上不僅可以選電影、場次,還能選座、付款,簡直足不出戶、享受“一條龍服務”。焉知那顆等待的心,竟如插了翅膀,恨不得立刻到達。若是放在當初,是要急成什麼樣了?

以前買電影票,可沒這樣便當,想看一場心儀的電影,說不定要大費周章呢。上海國際電影節採取網上報名,是從2006年才開始;同樣,網上購買電影票,也是近年在智能APP和網絡支付平臺成熟後才有的。

從前,電影票只能到現場去買。在我記憶裡,電影院裡的售票員,可神氣呢。他們能幹的事情好多,比如:大聲維持現場秩序,幫自己的家人、朋友預留座位,等等。我小時候,有位同學的父親就是影院售票員,有一次,在他的邀請下,我和幾個小夥伴在影院裡泡了一下午,把《功夫皇帝方世玉》看了好幾遍,從那天起,我就對該同學羨慕不已了。還有,早些年的公安題材電影裡,影院售票員還能經常擔任“目擊證人”:某人在某時段是否來買過票?數他們最有發言權。

網絡普及以前,想看一場電影,很可能要跑兩次或者以上。首先,需到現場看排片表,瞭解當期有哪些電影、當天安排了哪些場次。而一些時髦又手頭寬裕的影迷,會訂購電影雜誌或畫報,如此也可提前瞭解部分資訊,但不會特別具體。如果遇上“大熱門”,購票說不定還要排長隊,排上了,也不一定有想要的場次。記得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就是這般一票難求,母親為了讓我在高考前放鬆一下,特地託朋友,提早了一個多星期才買上。上海國際電影節,若是放在當時,想必也會如此吧。

上海人對於電影,在骨子裡是有記憶的。電影最早傳入中國,便落地上海,上海也因此有著深厚的電影文化,無論在哪個年代,喜歡看電影的人,總是不少的。金宇澄在《繁花》中有這樣的描寫:“國泰電影院買票隊伍,順錦江飯店街廊朝北排開。”若是熱門電影呢,則“連夜排隊,每人要編號”“三五成群,馬路聚會”,購票陣仗是相當大。也有好處,在隊伍裡面排著,不認識的人,成朋友了——《繁花》裡,滬生和小毛便是這樣認識的;少男少女,看對眼了;已在談朋友的,你儂我儂,排隊的工夫,講不定把牛奶棚的摜奶油也吃完了。排隊確實惱人,但也有其浪漫。

不過,身為影迷,說句實在話:不管排隊多浪漫,買票還是便當些好。那些為買一張票排隊一小時的日子,當真“不堪回首”。記得我剛來上海時,參加“電影節”,事先託距離影院近的朋友幫忙,才搶到了兩場,實在未能盡興。而可以網上購票後,不但能對整個電影節的安排一覽無餘,而且雖說一票難求,只要關注得勤,還是能買到自己期待的場次。

網絡真是節約了大量時間:白天還在上班,晚上便可篤悠悠地朝影院趕;若趕上休息日,一天去幾個地方、看多場電影,也未嘗不可;還可以提早安排行程呢,現在網上查詢很便捷,隨手搜搜電影院旁邊的景點、美食,“全套”計劃便有了。我與衡山路的緣分,即開始於此:數年前的電影節,到衡山電影院看電影,那條衡山路安頓了我週末午後的全部時光。隨著購票方式的便捷化,專屬於排隊的那種“線性”浪漫,悄沒聲息地擴散開,滲入到全部觀影生活裡,更豐富,也更純粹。電影的觸手可及,讓更好地享受觀影本身成為可能。(李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