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電影節 侯孝賢 悲情城市 臺灣 新世界人物 2017-07-17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1947.4.8 - )

“電影其實就是你,

你身為作者,

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感受。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臺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生於廣東梅縣。父親原本為當地的教育科長,1948年全家移民到臺灣,屬外省籍客家人。

1972年畢業於臺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次年任李行場記、助理,當過副導演、編劇、演員。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 1975年起從事編劇工作,編有《桃花女鬥周公》、《早安臺北》、《我踏浪而來》等電影劇本。

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1981)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引起影壇廣泛重視。1983年與萬仁、曾壯祥聯合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並引領檯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風櫃來的人》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獲第二十一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鼕鼕的假期》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在戒嚴風氣漸退之下,他首先拍攝了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由於內容涉及批判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讓他在尋找合作的過程十分艱辛。後來又拍攝《戀戀風塵》,打破了過去國片過度矯情、虛偽的內容,是一部著重寫實的文藝愛情片,並受到許多國際影評及大導演的喜愛(例如羅傑·艾伯特及馬丁·史柯西斯就曾在影評節目上提到這部片子)。

1985年執導《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

1986年執導《戀戀風塵》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女兒》獲1987年意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臺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獲臺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真正使他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是臺灣三部曲(或稱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與《好男好女》,確立了他臺灣電影大師的地位。其中《悲情城市》是第一部獲得國際三大影展之一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的華語電影。而《戲夢人生》則獲得戛納影展評審團獎。他擔綱監製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後來執導了一部紀念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100年誕辰的日語電影《珈琲時光》。2005年執導電影《最好的時光》,該片講述了三個時間段(1966、1911、2005)的三段愛情故事,皆由演員張震、舒淇主演;此片也普遍被認為是侯孝賢創作歷程的總回顧。

其後作品有《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等,亦在金馬獎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斬獲。2007年參與了為了慶祝戛納電影節60週年而拍攝的3分鐘短片集《每人一部電影》,並推出導演新作《紅氣球的旅行》。

侯孝賢每部作品都保持一定水準,且均有所突破;其創作為臺灣歷史與民眾命運寫下生動篇章,那些即興式的街頭、鄉間實景拍攝,混合職業及非職業演員的真實自然表演,運用畫外音、長鏡頭、空間景深營造的情緒張力及詩意氛圍,都成為其作者電影的標誌。

侯孝賢獲得了今年戛納的最佳導演獎,這也使得他成為了繼楊德昌、王家衛之後,又一個獲得這一榮譽的華人導演。


| 工作之外的侯孝賢 |

愛唱KTV,愛嚼檳榔

很多人都覺得侯孝賢是大師,一定特別嚴肅特別深沉。其實才不是,侯孝賢私下好玩的很。在鏡頭前,侯孝賢嚼著檳榔,唱著閩南歌和《跟往事幹杯》,表情陶醉,流露出豪邁的真性情,看著真爽。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曾是不良少年,酷愛打架賭博

有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侯孝賢自述:小時候經常賭博打架,經常參加械鬥。但是有個好事,每年的戲曲比賽在自己住的城隍廟,每年都看戲看電影,中學以前還會做假票混場進去看電影。“最嚴重一次是砸了別人的玻璃,警察都來抓我,我從後牆逃走,後來因為幫派衝突,更是不斷在逃。

當兵後,我希望與之前的事都斬斷,於是我決定花十年時間進入電影界。之後考上了國立藝專影劇科(現臺灣藝術大學),是聯考中分數最低的。我一邊上班一邊上課,學科很好,但是操行不好,後來遇到打架事件,險些被退學,於是主動要求捐血、鋤草等等,終於勉強及格留了下來。

不過侯孝賢的童年其實並不光是打架,紀錄片裡他說,小時候自己爬到城隍廟邊上的芒果樹上偷芒果吃,在樹上就“明顯感覺到時間和空間,感覺到一種寂寞的心情,你就好像有一個角度突然都停了下來,感覺你身處的時間和空間。”要知道時間和空間,是電影最重要的兩個要素。

“人的存在不是簡單的事情,合作也不是那麼簡單,我們在很多方面,對很多事物都有一致的看法,有很多交集。無論是談小說還是談電影,我們都很默契。這麼多年,她寫她的文字,我拍我的電影,我們都看了很多的書,所以會一直往前,兩個人一起成長,彼此之間給予養分。”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江湖氣足,女兒嫁給黑社會

侯孝賢是個有江湖氣的人。他在紀錄片裡說,現在的男人越來越中性,未來女人會比男人強,特別懷念雄性的世界,競爭的,人與人之間像一群狗在撕咬的世界。

而在現實中,侯孝賢也和江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的女兒嫁人,親家是臺灣四海幫前幫主蔡冠倫。婚禮當天,竹聯、四海、天道盟、鬆聯等臺灣幫派“大哥”都到場祝賀,就連警方也全程錄像取證。不過,侯孝賢卻絲毫不介意女婿的背景:“看女婿蔡君飛時,就像在選演員一樣,一看就很順眼!”


| 侯孝賢·語錄 |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侯孝賢在電影《悲情城市》(1989)拍攝現場指導演員拍戲

拍電影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

原來我們的世界觀在小時候已經確立了,只是慢慢的在拍電影中間會呈現出來。我一天往外跑,其實是一種逃離,已經建立了某種眼光,已經變成我的一個角度。整個拍電影的過程就是在尋找,你為什麼會拍電影,因為你就有這個童年。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當你對一件事情似懂非懂時,你的內心似乎知曉答案,卻又不明確,這就需要你去尋找,此刻,你內心的能量是最大的,它會不自覺地噴薄而出。”“自覺和不自覺中間的那段時期最好,應是《風櫃裡的人》至《悲情城市》的這段時間,那時電影對我來說就是如此朦朧的心理狀態但是現在,我什麼都明白了,我已經能預見到一件事物的結果,這個時候,我的能量也就少了。自己現在拍片時比較麻煩,總是看這個擺得不對,那個東西不應該出現在那裡。以前則不管這麼多,總是能直接抓到自己要的東西。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以前是感覺就是這個一定要拍,後來是都可以拍,好像都不是那麼重要。到現在狀態又不一樣了,感覺真的要面對電影了,所以我自己說今年是我的電影元年。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一個導演只能拍一部電影,關注的方法可以變化,但是角度就是那一個。王家衛的上海情結是從小養成的,這個沒人拍得過他,楊德離開臺灣去美國那麼多年又回來,他的記憶跟他對當下看法的對比。我是臺灣南部鄉下長大的,我看的是古典的書,自然的成長和生活這就是我的眼光,我只有這一塊,其他的也不行。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設計長鏡頭這種形式,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對非演員來說,你一個軌道推倒他面前,他會發呆,不知道怎麼演。怎麼辦?遠一點可以吧?不要動,就固定在那裡。找到一個過癮的景深,再然在調度,你會決定時間,因為每個時間生活的軌跡是不一樣的。

我像海邊捕魚的鳥一樣,有特別的嗅覺和眼光。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最喜歡拍吃飯,因為對非演員來講,吃飯最容易。我拍吃飯戲,一定在吃飯的時間,一定在演員都餓的時候,準備好廚房,一定是炒熱的菜端上桌子,有時候我還自己去炒。你說他們吃的多開心?吃飯是一種反射狀態,不必學的。《悲情城市》最後一幕吃飯就這樣拍,我只要一個狀態。什麼能大過生活本身呢?再大的悲哀,最後也要落在生計吃喝上面啊。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一開始是覺得舒淇的肢體語言很好,才找她來拍。她很強的,她就是要跟我較勁,我就利用她這個強度,讓舒淇在現場和對手演員直接形成‘反射’,結果那場戲如果不是我喊停,她幾乎要拿椅子去砸對方了。後來在戛納,舒淇看到片子,激動得哭了出來,她從來沒有見過自己在銀幕上是這個樣子,我想,那一刻她知道如何演戲了,而且她也知道了這條路很難。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假如你喜歡看書,看電影,交朋友,這些都是你以後拍片非常重要的基礎。電影技術可以不斷突破,其他都需要你對於電影影像有感覺,對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有情懷。每個人獨有的只在於你自己,你自己的經歷。弄清楚這個基礎理念,並堅持,你就會變成我這樣。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把軍隊士官俱樂部,撞球(檯球)的場館砸爛了,去警察局留案底。

—— 侯孝賢談自己的童年,從小愛看武俠小說,高中沒畢業,調皮搗蛋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高考)我填了三個志願,第一個志願商業,第二是廣播電視,第三是視新電影,第四是中國文化學院的影視劇系。大專最後志願,國立一專影視劇科,沒有人念。我考上了。……(隨後)一年級留校察看,兩大過,兩小過,打架。

—— 侯孝賢服完兵役,在電子公司做技術員,隨後高考失利,卻走上了電影之路

進入電影學院,拍了很多電影,《鼕鼕的假期》、《俏如彩蝶飛飛》等等都是愛情喜劇,每部戲都非常賺錢,賺了非常多的錢。不是我賺,老闆賺。

—— 侯孝賢回憶電影生涯之初,曾拍過不少賣座的電影

一直到《小畢的故事》,一篇短短文章,改編的電影,得了幾乎所有的獎,然後大賣,從此感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然後開始拍《風櫃來的人》,很慘,賠光光。

—— 《風櫃來的人》票房低迷,卻使侯孝賢走上了藝術電影之路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就是被影展害的,現在沒有錢。

—— 在《風櫃來的人》之後,侯孝賢沒有再拍過商業片。談到電影票房,他這樣打趣自己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拍片有一個狀態,不排戲。看過劇本,瞭解意思,鏡頭擺好,整個場景弄好,光打好了,整個都好了,感覺時間都對了,演員準備好就去演,有沒有試戲、對戲,全部沒有,一次OK。

—— 侯孝賢談自己片場拍攝的祕訣

我堅持不用網絡,我有一個老手機就夠了,那個世界不是我的世界,但是完全知道那個狀況。

—— 侯孝賢不上網,卻自信瞭解網絡世界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其實我這個人就是很固執,錢也不重視,什麼也不重視,我老婆罵我。

—— 拍電影很費錢,但侯孝賢不賺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們一定可以堅持我們要做什麼。這樣做事有一定道理,通過自己,自己無憾,追求這個東西就OK了,不管,你們要有什麼評論,跟我毫不相干。

—— 侯孝賢談《聶隱娘》,他不在意外界評論,透著自信與自負

多看幾遍吧,真的,而要不是想這個電影什麼電影,根本不需要。不要判斷,不要用經驗判斷,不需要,就是去看。

—— 侯孝賢給《聶隱娘》觀眾們的建議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不能忍受人被欺負,我看不慣這個人欺負這個人。

—— 侯孝賢的價值觀

我跟阿城根本不必聯絡,從來不必聯絡,有什麼事一通電話馬上就做了。

—— 侯孝賢談朋友阿城

我其實心非常軟,看我公司這些人,看著他成不了事,一直看,看看他慢慢有了,不忍心沒時間、沒空間把他拒絕了,我感覺不能輕易傷害一個人。……不要輕易否定一個人。

—— 侯孝賢待人處事的哲學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做任何事情,是痞子、混帳、欺負人,絕對不放過,不管當官什麼不管,我就是敢說,敢跟你拼,我不怕。我從小當過混混,跟這個經驗有關。

—— 侯孝賢在沙龍中,忽然激動起來,展示了自己的俠氣與義氣

舒淇非常好的一個演員。她做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感覺到有任何刻意,那就是她的本質,所以她的人緣特好。……但是她應該早點嫁人,沒有一個男的敢追,奇怪了,可能有。可能就是俠客精神。

—— 侯孝賢盛讚舒淇,說她有俠客精神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我常常照鏡子,喜歡照鏡子。一個導演的電影絕對逃不過就是導演本人折射,像鏡子裡面的人,絕對逃不過。

—— 侯孝賢談導演與作品的關係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Olivier Assayas & Hou Hsiao Hsien

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

—— 侯孝賢 《最好的時光》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楊德昌,張鐵林,關錦鵬,侯孝賢,陳凱歌,李安,王家衛(1991)

我告訴你打架的感覺,你打過一次大的,所有周遭的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包括別的地方來這裡玩的,這就是一種名聲。

我的電影你看完後一直過來,結局不是悲傷,而是一種人世的蒼涼,蒼涼其實是你對人世的一種看法。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一個民族或者一個人如何面對過去,你就會知道他的未來是什麼樣子,而所謂的未來其實就是現在。

當導演最怕的就是虛榮,但是虛榮之心卻是人世間最難把握的。有時明明做不了的事也要盡力去頂住,但是為了挽回這個虛榮,就會做愚蠢的事,你就會想重新回頭用什麼來保有。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黑澤明、侯孝賢(1994)

你捨不得放怎麼會空,不空又怎麼去裝?放了才能空,空了才能裝。

人是什麼呢,人只不過是來回。

最有福氣的人就是一直往前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什麼事都不會傷到他,但這種人太難了。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 侯孝賢·經典電影 |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童年往事 (1985)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從大陸遷往臺灣的一家人,在表面平靜的日子下,各懷心事。祖母對大陸念念不忘,一心想回去;父母雖也有“外省人” 身份的尷尬,卻也清楚知道回大陸只是夢一場;姐姐差不多已當自己是臺灣本地人,偶爾傷心落淚是因想起為替父母分重擔放棄了念大學;小孩子阿孝咕,則只想著自己如何玩得痛快,完全沒有大陸的概念,而對父親的死,他只覺突然並無太多傷心。

可是因為家庭的特殊,懵懂中阿孝咕也知自己並不完全相同於同齡人。儘管表面上他做著多數成長中男孩都會做的事(四處打架、開始中意某個女孩子),內裡卻已埋下會突然裂變的種子,只等某個契機的來臨。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悲情城市 (1989)

A City of Sadness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普通人的命運在轟轟烈烈的時代面前總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個人,如果勇敢地站出來想阻止時代洪流,多少像奮力撲向風車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當殉道者,而更多時候,個人甚至連選擇當旁觀者的權利也沒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劇,無疑能照出歷史的荒謬與殘忍。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臺灣光復,基隆一戶林姓人家眼見也要過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從此不斷。“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家中的四兄弟更是隻剩下老老實實開有一家照相館的聾啞人老四林文清。然而悲劇並沒到此終止,因為和進步人士有聯繫,林文清也沒能逃脫被逮捕的命運,到此,林家男子只剩林文清和吳寬美的幼兒——他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咿呀地學語。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戀戀風塵 (1987)

Dust in the Wind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初中畢業後,因家境不許,15歲的農村少年阿遠放棄學業來臺北做事,初嘗人生的辛苦,卻仍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著。一年後,阿遠青梅竹馬的戀人阿雲也來到臺北,瞭解到現實的臺北同阿遠信裡所描述的,是兩個世界。可是困頓的環境並沒減少他們的快樂,因為他們擁有彼此。

阿遠服兵役時,因為有每日抵達的書信,孤身在臺北的阿雲起初並沒感到有多孤獨。然而日子久了,遙遠戀人的紙上訴情總比不過現實生活中鮮活男孩的低聲耳語,加上對未來懷有的恐慌,阿雲在阿遠退伍前選擇了嫁作他人婦。傷心雖有,阿遠也只能選擇抑壓。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海上花 (1998)

Flowers of Shanghai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該片改編自張愛玲曾將其“翻譯”成國語的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上海英租界一所名叫“長三公寓”的高級妓院裡,紅倌人沈小紅、黃翠鳳與周雙珠心事迥異,一個想同某個男人建立長久關係,一個一邊與多個男人斡旋,一邊祕密鎖定其中最有閒有錢的一位,想其將來幫她贖身,另一個心地仁厚,卻又看破紅塵,覺得人生不過如此。

幾個女人用生存、競爭與心計作武器參與兩性(同性)鬥爭,來到妓院狎妓的男人則拋出金錢、權力與性,見招拆招。相比外面的世界,這裡的男女更加原始更加赤裸,然而,赤裸與原始也可理解為透明——正是此種透明,使得他們的關係相比普通男女,更加天真、自由與鮮活。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最好的時光 (2005)

Three Times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該片是侯孝賢對自己電影生涯所作的一次總結。三段故事裡男女主角表達情感的方式及所處時代背景,都能在侯孝賢各個時期的影片裡找到對應。《戀愛夢》純淨,似不可抵達的夢的彼岸;《自由夢》感人,卻是接近天國的更遙遠的夢境;《青春夢》冰冷,卻是現實。

冒失說出侯孝賢眼中“最好的時光(或最好的電影時光)”是哪一段並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風櫃來的人 (1983)

The Boys From Fengkuei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阿清、阿榮等男孩生於風櫃長於風櫃,他們在高中畢業後等待徵兵的日子裡百無聊賴,每日通過賭博、打架、看白戲等形式來揮霍過量的精力。因為一次較嚴重的打架事件,也因對周遭環境的厭倦,他們懷揣幾顆忐忑的心,離開風櫃來到高雄。起始,自然只能如迷途羔羊般,在大都市的五光十色中亂撞。

在阿榮姐姐的幫助下,他們有了暫時的棲身處。而安穩下之後,阿清和阿榮因漸形成不同的世界觀產生分歧。一封家書勾起阿清有關父親的複雜回憶,加上眼見愛慕對象小杏與男友情感變故,阿清沉默了下來。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戲夢人生 (1993)

Puppetmaster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出生於臺灣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他用口述回憶自己的戲夢人生,故事終結於日本戰敗投降。

小時候的李天祿家裡充滿矛盾,母親去世,來了一位冷酷的繼母,他跟父親學得掌上手藝後獨自離家,隨木偶劇團登臺演出、四處遊走。

年輕時的李天祿入贅女方家裡。後來戰爭爆發,布袋戲被禁。唱歌仔戲到邂逅麗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加入“英美擊減催進隊”,為日本演宣傳劇,和日本人有了不錯的交情。後來李天祿一家人躲避空襲疏散到南部,這過程中,他失去了親人,而第二天戰爭就告結束。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南國再見,南國 (1996)

Goodbye South, Goodbye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高哥接到小麻花的電話,趕到夜市見到被揍得鼻青臉腫的扁頭,沒動手而是找到刑警欲討公道,卻被反抓,明白自己的尷尬處境——原來“棄武從文”只會使自己更難堪。可是以前混黑社會的日子,想想得來的也只有失落。

因為不懂與時俱進,高哥顯得很“可悲”,天早換成了另外的天,他卻仍固守著原來的那朵雲。30歲的他顧家、重情義、有思想,不想在打打殺殺中混日子,可是卻無力改變環境,只能想辦法適應環境,然而適應的結果,是事業與愛情的雙失敗。當他和小麻花、扁頭在一起,能短暫放鬆身心,但是他們在食物鏈中處於相同的一環,能做的,也只是儘量要笑聲持久一些。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千禧曼波 (2001)

Millennium Mambo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年輕生命的消耗像是一首風馳電掣的搖滾樂,以熱情洋溢的節奏,瘋狂起始,然後又在某個渾然忘我的時刻,曳然而止。電音感官的放縱、暗夜生涯的浪蕩、過渡愛情的沈淪、江湖義氣的不歸路,都是多少熱血靈魂曾經走過的無悔無憾。

一個年輕女孩活在她自己的異世界裡,寫著虛幻顛簸的年輕故事。迷幻的時序,跳躍的空間,所有事件都在若有似無的混沌裡進行。

女孩名叫Vicky,帶著五十萬存款,跟小她兩歲的雙魚座男小豪拍拖。小豪是無業遊民,以極度自私的方式愛著Vicky。他精準計算著她下班回家的時間,檢查她的各種帳單與手機通話記錄,並且嗅窺她身上的氣味,然後在發現不尋常的蛛絲馬跡之後,歇斯底里地發怒,讓猜疑迷惑了年輕衝動的心智。

兩人這樣互相折磨著,不平衡的戀情難以長久。Vicky為了養小豪而在酒店當公關,她有一群玩伴,帶她在PUB裡認識了捷哥。捷哥年長而成...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鼕鼕的假期 (1984)

A Summer At Grandpa's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因為媽媽生病在床,臺北某所小學畢業生鼕鼕攜帶妹妹婷婷來到鄉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當地小朋友共度快樂時光的同時,也逐漸見識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臉孔。

舅舅房間裡藏有通緝犯人,同一個女孩談著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戀愛;人見人怕人躲的瘋女人和婷婷交上朋友,並救了婷婷一條命;為救治瘋女人,外公沒趕去臺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兒……鼕鼕雖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種種,要他好好消化掉卻也費力。但當媽媽和瘋女人均轉危為安,鼕鼕在聽完外公的一席話後,明白了許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刺客聶隱娘 (2015)

The Assassin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這是一個武功絕倫的女刺客,最後,卻無法殺人的故事。

中國的唐代,女刺客聶隱娘是將門之女,十歲那年被師父帶走訓練成頂尖殺手,專門刺殺殘暴的藩鎮節度使,在一次刺殺任務失敗後,師父將她送回故鄉,這次,她要行刺的目標是北方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她的表兄——田季安,也是她幼年時候的戀人。

女刺客離家十三年後回來了。現在,她面對的是她的父母,她的記憶,她的摯愛,她深藏的感情,這一切,都在向她挑戰。做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刺客,她將如何執行師父的聖諭?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侯孝賢:我遲早會讓他們懂得

背對觀眾,才能真正的面對自己

6月20日侯孝賢導演在北京師範大學演講

我小時候在鳳山長大,有三家戲院,放影片的時候我就會去看,沒錢看怎麼辦呢?我就跟一個夥伴做假票,拿票進去以後撿撕下來的票根,回去粘上,下次接著用。通常虛線的圖章不合,但是撕票的人是不會每天看的,因為要撕的票太多了。再後來我年齡更大一點,就是初中高中爬牆、剪鐵絲網,反正他怎麼封我們就怎麼進去。

看電影一直看下來,只是純粹好看,想看。我另外一個愛好就是看小說,我感覺文字跟影像是一樣的。你以為影像很直接?其實不是,好的影像是會透露其他隱藏的信息。其實跟文字是一樣的,文字是表面的,但是它隱藏了深度,從表面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兩個是異曲同工的。

高中時候我的經歷也很特別。高中沒畢業,也不可能畢業的,留校察看我也不搭理。考聯考又考不上,只能去服兵役,服兵役回來兩年我跑到臺北打工。那時候有給通用電子公司做零件的,很多學生都在那裡打工。我升到初級技術員時一個月1100塊,就開始準備考國立藝專。我填的第一志願是國立藝專影劇科,一邊工作一邊看書。在臺灣的聯考裡面國立藝專影劇科是分數最低的,別人最後才會選的,我選第一志願,也因為服完兵役可以降低錄取分20%,所以我就考上了。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跑去藝專的圖書館,借了一本名字叫《電影導演》的書。英文的序言,只有一頁多一點,我卻查字典查半天。它最後一句話說:“當你把這本書都弄透徹了,你還是不能當導演。”我就合起來就還了。後來就在學校裡混,一年級就被留校查看,因為打架什麼的一堆事。但最後我也正常畢業了,因為我服過兵役,肯定會畢業的。

我年輕時候很叛逆不羈,但其實也沒有到“黑幫”這類用詞這麼嚴重,基本上就是喜歡玩。

我家住的是縣政府宿舍,我們巷子一出去就是一個城隍廟,是那種最古老的城隍廟。城隍廟不管是裡面的建築、樹木,還是住在那附近的人,都歷經好幾代了。就像個社區一樣,彼此之間常常玩在一起。如果有外人進來發生衝突,我們自然會團結在一起。或者是你在鳳山別的地方被欺負了,我們就會一起去找回來。

城隍廟旁邊有個打鐵店,我們打了很多鐵器,其實很危險的,打鐵器是因為跟別的地方有衝突了要防備。我那時候應該初中吧,約架約在鳳山一個公園。那時候天很黑根本沒什麼電,他們那群人是從那邊來,我們這群人在這邊一直找,找不到,後來就派我跟另外一個小學同學過橋去探。結果他們就躲在橋下,黑暗中突然就擁上來了,只看到黑夜裡面刀劍相碰的火光。

有沒有人受傷?小傷。會不會死亡?不會。這種明著打一點都不會有事,不可能出事的。你聽起來好像很恐怖,其實沒有。真正會出事的是結怨結久了,對方要刺殺就會偷偷來,這種事在鳳山發生過好幾次。所以你說《南國,再見南國》我會不會拍?當然會了,必然會。但那種拍法跟一般的不一樣,一般的就是好像幫派裡面都很跩,穿得很炫。而我們就是每天沒事聚集在一起,不然就是一起賭,賭的錢也不大。

從我離開鳳山以後就開始變化了,毒品開始進來,我們叫四號、嗎啡,還有四號之前類似咳嗽糖漿的這種。我不涉足這些,包括毒品或者什麼的。我有一個尺度,最嚴重的只不過把士官俱樂部的大門給砸爛了,最多就是這樣子而已,或者是帶著刀在街上尋對方的人,找了幾天也沒找到。所以我基本上沒有進入到沒辦法脫身的狀態。

後來我就離開這些東西了,原因就是我非常喜歡小說,看了很多小說後就有一種嚮往,這種嚮往是說不上來的。

回想以前的種種,假使我沒有那些經歷,可能會像你們一樣,在念大學、念高中的時候就想我要做什麼、怎麼過活,又或者是家長壓力,或者種種,那我可能也會變成老師。我姐姐跟我哥哥都是師範畢業的,兩個都是老師。那做老師能不能變?絕對可以變,就看你們怎麼變!假使你們從小學就看小說,喜歡看電影,你就有機會變。

進職場後我當了幾年場記,後來是編劇兼副導。寫的第一個劇本是《桃花女》,第二個是《定婚店》,其實就是“月下老人”的故事,唐傳奇裡面收錄的一篇。《定婚店》的時候我同時兼副導演,因為導演是攝影師,我還要負責現場的調度。所以你看我的機會多好,從此很快就做編劇、副導,一直做到導演。

我們那時候在電影上剛剛冒頭,每天一堆人聚在楊德昌家,寫了一堆要拍的,每天討論來討論去。楊德昌能力非常強,而且他是用英文思考,不像我們用中文思考。英文思考有什麼好處?邏輯性比較強。我們中文是一顆一顆的,是具象的;而英文是抽象的,每個字的拼寫相關字都會用到,是有邏輯的。他邏輯方面比我們強很多,我們是直觀、直接、具像,所以反映到電影上,我拍片的方式跟他就不一樣。

那時候陳國富也會在一起。我第一次是在電視上看到他,很厲害的。高級工商學校畢業,連大學都沒有上,英文還是自修。我就說他的腦袋特別好,處理什麼事情特別快。

焦雄屏是從美國奧斯丁唸書回來的,她性格比較直,寫了一堆評論被人家罵。你寫電影不好,那人家片商怎麼上片?所以她沒事就找我幫她出面,或者打電話來說某某又怎樣,某某要怎樣,我就直接打電話過去罵人家。她膽子非常小的,我不騙人。但是她的企圖心又很大,非常可惜,她對電影還是不瞭解,畢竟是念電影理論的。這個電影圈最流行一句話“你是導演(還是)我是導演?”嘴巴上不說,大家心裡都有數。後來她得罪太多人了,沒有人和她合作,她的學生也不想跟她合作。我現在不知道她在幹什麼,我也搞不清楚,因為最後我也跟她鬧翻了。我當金馬獎主席的時候,她直接凶我底下的執行長。我當臺北電影節主席三年,金馬獎主席五年,把整個組織架構都做好了——執行長最重要,主席是虛位。所以無論怎麼換主席,執行長還是一樣做,是最重要的。她這樣削一個電影節執行長……電影節不是任何人的私人領域。

我以前最喜歡的一個年輕人其實是非演員。那時候她還是高三,我在臺灣萬國戲劇院門口看到她,當時就傻了,猶豫半天不敢上前。結果她就走了,我就捨不得,一直在後面跟。她上天橋,我就跟著過天橋。她下,我就跟著下。沒辦法最後還是捨不得,我就掏出我的身份證,跑到她面前說我是某某——因為我那時候小有名氣——我是拍電影的怎樣怎樣,希望能跟她要一個電話。她留給我了,她就是辛樹芬。

我前面拍她的是《戀戀風塵》,其實《戀戀風塵》你們看過就知道了,簡直是……然後她就嫁到美國了。老公是她小學同學,這個同學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全家移民到巴西,他們一直保持通信。拍完《戀戀風塵》辛淑芬就跑到美國嫁給他了。我是後來拍《悲情城市》硬邀她回來,但她拍完那部就再也沒回來。

我說我的電影“背對觀眾”,是指在想事情時一天到晚盯著觀眾幹嗎?每天都想這群人希望我的劇本應該是這樣,那樣寫可能不行,這種東西上次票房不是很好,這次應該搞成這個樣。那你是幹嗎,迎合嗎?迎合怎麼會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我說背對觀眾,你的創作才開始。你不能一直想著觀眾,背對他們才能認真面對自己。你關注的不是木頭,不是大廳,是人。因為你要拍的是人,你對人徹底理解了,你就能拍得到,拍得到了他們才會理解。你不能老想著我這次十個億,下次二十個億,就去把這個元素抓來,那個元素抓來,想著哪個明星可以用。你也許可以成功一次兩次,但絕對不會長久,慢慢你自己就沒了,因為你不是在創作,你是在幫觀眾找一些迎合點。

所謂主流電影消費者,他們願意來我歡迎,他們假使還沒辦法懂得欣賞,沒關係,我遲早會讓他們懂得,反正我會一直拍。

現在年輕人的時代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那時候只要肯做就有得活,只要認真做就會做起來。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技藝是人在世界上存在最重要的東西。意思是這樣,好像是卡爾唯諾說的。為什麼?因為技藝是確切的,是你跟現實事物的接軌。比如你要進入這個行業,假使你會畫畫,你會一樣特殊的技能,這就是最好的起點,而且你會越走越深,深到一定的程度,什麼都是通的。講俗一點就是,你要發現你的特長。為什麼技藝最重要呢?你要是從小就是一個木匠的話,你做一輩子,越做越厲害,而且這個技藝會通到別的技藝,你的眼光也會非常厲害,這是一定的。就像我雖然做電影,但我看人看事,看各種造型藝術都能有我的判斷,我會有非常強烈的感覺。

現在很多學電影的一開始就要當導演,我感覺不是,你自己有沒有準備好你自己心裡最清楚。我們不能被架著上,好像大家認為你很棒你就可以,其實不一定。底子打紮實,技術層面就會升很快,文學底子跟生活世俗方面經驗很充沛,你就可以做得很好。

所以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沒關係,你自己可以操練,只要你喜歡。哪怕找半天只找到一個馬馬虎虎的工作,去之後記住認真做,它會回報給你的。或者哪怕你一直心裡面不喜歡,你也把它做到底,最少懂得怎麼跟人家溝通,怎麼跟人家橫向、縱向連接,公司的營運操作是怎麼樣。我感覺你只要對你第一個進入的行業認真,它就一定會回報給你,一條路你越走就會越清楚。

新世界人物——影談—臺灣新電影導師——侯孝賢


一個人,

沒有同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