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說的是,本劇也是孫紅雷演得最好的兩個角色之一(另一個是《征服》中的劉華強),也是眾多演員的華彩篇,包括藝術家呂中、包括孫淳、張志堅、黃志忠,柯藍等。

一直想寫一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劇評。幾年來,每年都要翻看一遍,每看一遍都別有一番滋味。有時候看得用力過猛,竟然也會不禁擊節。主旋律電視劇拍得如此張弛有度、綿裡藏針,又給雙方以同樣細膩的筆觸和鋒利的刻劃,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本劇第一集,出場的是楊庭鶴和他的三個孩子,他曾是北洋軍人,也是首屆國民政府的高級官員。他賦閒在家,表明中國當時處在辛亥革命後的陣痛期,政治環境沉悶,有抱負的人無從施展。而“同流合汙”的蕭老三卻當上了三省巡閱使。楊立仁此時被周世農指使去刺殺三省巡閱使的情節,也是編劇向上一代革命黨的致敬。汪精衛依靠暗殺名滿天下,但是這個時候中國的革命黨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國家出了系統性問題,不是靠刺殺一個攝政王可以解決的。這種現實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立仁、立華,立青一起奔向廣州,也是時勢使然。這便也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短暫的二十多年,卻是風起雲湧、風起雲湧的幾種政治力量的博弈。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在廣州出鏡的瞿恩,立華和立青的精神導師,立仁口中的“理想主義者”,代表了第一代中國共產黨員,即知識分子黨(劇中瞿恩的歷程,涵蓋了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毛澤民的原型影子)。知識分子黨與工人黨在早期中共內部有過一次交鋒。知識分子黨大多拘泥於馬克思主義原典,工人黨員則普遍知識水平太低,都缺乏在血雨腥風中領導黨組織的能力。無論在中山艦事件、上海工人起義還有最後的四一二事變中,他們的表現都是稚嫩的。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劇中人瞿恩

不過最後知識分子黨員大都能殞身不恤,工人黨員中不乏向忠發和顧順章這樣的叛徒,還有朱錦棠這樣的人。聖人對此早有論斷:“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本劇對這一矛盾有過幾處隱晦的交代。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劇中人,中共情報系統領導者代表穆震方

楊立青背地裡嘲笑穆震方這個“扳道岔的”說,“他思想成熟,思想成熟他會上湯慕禹的當?”,可視為一例。出身黃埔軍校的楊立青和穆震方則是第二代黨員的代表,他們入黨多是受到了第一代黨員的感召。但是也有不少人入黨僅僅是出於小布爾喬亞的革命熱情,或者入黨介紹人的個人魅力加入。瞿家輔導立青功課,並不是古道熱腸。共產黨當時要求各地黨組織物色青年才俊報考黃埔軍校,這和青聯會、孫文學會一樣,是兩黨爭奪黃埔、爭奪人才的一部分。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蔣介石作為黃埔校長,近水樓臺先得月,正應了楚材所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穆震方發展立青失敗而瞿霞(實際上)成功,也是表現當時黨的建設非常依賴黨員的人格魅力。這導致當時中共的五萬黨員中,相當一批入黨動機模糊,不具有組織紀律性,達不到列寧主義政黨的標準。寧漢合流之後,共產黨員數量降低到萬名不到,相當一部分精英被鎮壓屠殺,更多的共產黨員脫黨。而這應呼了中國一句古話:大浪淘沙。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四一二政變一景

本劇用了十集講黃埔三年,看起來頭重腳輕,但是這和《三國演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實在是黃埔在中國現代歷史上的地位太重要了,這是國共兩黨的共同根基。

瞿恩臨刑前所說的:“在這個地球上有個中國,中國有個廣州,廣州有個黃埔軍校”不只是一段很感人的臺詞。現在很多憤青張口閉口列寧主義流毒,但是如果沒有國民黨和共產黨兩個列寧主義的政黨,沒有忠於政黨的黃埔學生軍,中國實現後來的獨立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董建昌所說的,“中國的舊軍隊都是軍閥的私人武裝,只有黃埔軍官生是為主義而戰,為主義犧牲,這可了不得”。廣州的兩三年,是中國革命史上最浪漫最純潔的時光。把國共合作、東征以及北伐叫做“大革命”實至名歸。這是中國幾乎所有階層聯合在一起反帝反封的合唱,和五四運動一樣,是不會有太多爭議的。瞿恩和立華的戀情,立青對瞿霞的追求,還有最後,在瞿恩家的那次兼併包容的辯論課,都是這段時光的美好註解。碼頭上,剛吵過一架的瞿恩和立華分別,瞿恩拄著柺杖,囑咐立華替他去祭掃普希金的墓,並背誦起《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而那過去了,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啊,此後三十年,這些經歷了國共恩怨,見識了山河破碎的人,若還活著,回憶此情此景,怎能不認為這是美好的回憶?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毛澤東,林伯渠,李大釗等參加

1949年,已經橫掃六合吞併八荒的毛澤東入主中南海,在他給柳亞子的那首七律中,首先回憶起的還是大革命時期的廣州:“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共產黨發動的土地革命和工人運動很大程度上觸怒了包括城市平民、農村自耕農在內的中堅力量。範希亮向瞿恩發問“共產主義就是把富人的錢分給窮人吃光喝淨?城鄉哪些整日遊手好閒懶惰成性的人。。。革命難道要靠他們來完成?”,還有工人起義之後那個找到瞿恩抱怨水管被打壞的上海市民,都是這種矛盾的體現。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共產黨,完全還不具備上臺的民意基礎和施政能力。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毛澤東給柳亞子的詩

在經過了四一二的血腥之後,中共的神經開始變得敏感,鬥爭手段更殘酷,對敵對內都是。這讓中共的形象變成一個極端的政黨,其路線為蔣介石的鎮壓增加了不少合法性。楊立青差點被穆震方槍斃,立華對立青說“你這樣做匪有前途嗎?”,都是這一時期現實的反映。但是,劇中藉由瞿恩所說的“君以此始,必以此終”和瞿媽媽對瞿霞說的“二十年後見分曉”,可謂是一語成讖。

國共兩黨在廣州公開拉攏年輕人的時候,楊立青這樣的青年才俊沒有加入共產黨。但是在四一二屠刀之下,他卻毫不猶豫從黨軍第一師出逃。立青救瞿恩逃離之時,範希亮、吳融甚至包括極右的湯慕禹都鋌而走險在所不辭。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三期六班的同學不斷實踐著他們當初的約定,“鋼刀歸鋼刀,同學歸同學”。此後,共產黨在農村轉入武裝割據,在城市轉入地下活動,實際上把黨割裂成知識分子黨和農民黨兩個黨。楊立青從蘇區到上海再回到蘇區,實際上就是為這種割裂作出的註解。好在雙方當時通信不便,蘇區和黨中央呈現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局面。楊立青從青花寨打游擊轉到上海負責紅隊,看起來有些突兀。實際上是為了交代一件事,共產黨何以四兩撥千斤,以曲曲萬人起家,打出來一個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楊立青不費一槍一彈繳了董建昌警衛員高伯齡一個連的裝備,此事董建昌的回答是“剿個屁,誰愛剿誰剿去。都不指望著你把手中的老本打完,回過頭來再收拾你”。等到範希亮中央軍主力團趕來,雖然打光了青花寨的烏合之眾,但是仍然願賭服輸,恪守君子協議放立青一馬。而在上海,紅色契卡也從是白手起家,摸索了一套“城市游擊戰法”。沒有電臺就用中統的,沒有人才就用中統的學校培養。中統在中共特科中招徠叛徒,特科就以紅色恐怖應對,震懾害群之馬。劇中關於顧順章錢壯飛一事的幾個鏡頭,步步驚心又高度凝練,讓人歎為觀止。錢壯飛被識破後,徐恩曾手下的評論“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對親兄弟分家,怎麼擇也擇不乾淨”讓楊立仁暴跳如雷將他一頓痛打。楚材從審訊室出來,情緒幾近崩潰,舉槍四向亂指一通。“這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正說明了主義之爭一旦訴諸武力,自以為是快刀斬亂麻,實際上反而是抽刀斷水水更流。國共內戰,雖是經濟、政治、軍事的全面鬥爭,根本上仍然是救亡圖存的主義之爭。主義若在人心,一個政黨是不可能被武力消滅的。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龍潭三傑”雖然力保中共中央撤出上海遷往瑞金,但這也使知識分子黨和農民黨一度平息的對立達到了高潮。“警惕‘農民黨’的問題”,這是共產國際向中共傳達的明確信號。毛的黨內地位開始飄忽,這埋下了他一生嫉憤蘇聯人的種子。也正是從此時,毛意識到了意識形態解釋權的重要性,從此他苦讀馬列主義原典,同蘇區以外的左翼學者書信頻繁,所以偉人真不是天生的。若無這一段坎坷,毛十年之後何以將王明、博古、張聞天打翻在地。若無在北大被胡適等人鄙夷,毛十年前又何以投筆從戎,去做工農運動。知識分子黨雖然接管了蘇區,但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軍事鬥爭中的作用又是無法忽視的。這兩種力量,或者說兩種情緒(當時黨內派別還不是很顯著,即使是殘酷的鬥爭也多懷著浪漫主義的情愫)將以“打AB團”為代表的肅反運動推向高潮。這是中共歷史上的第一個大汙點。讓黨內的很多關係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劇中對此不可能過多涉及,借楊立仁之口說了句:“中共一再肅反,我們的弟弟看來還是很受器重的(具體臺詞可能有出入)”。中共一方面內部出現問題,另外一方面張學良入關,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蘇維埃割據政權,最終導致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長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農民黨與知識分子黨離心離德,知識分子黨內部矛盾也非常大。瞿恩(原型之一的瞿秋白)成了犧牲品,這個時候黨內的高級軍政幹部已經開始脫去了浪漫主義的外衣(主動或者被動),認識到了對外軍事鬥爭和對內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他們中有些人對此仍然很反感,帶著黃埔時期的那種理想主義。楊立青聽到林娥說瞿恩被捕之後,一腳踹爛三人團會議室外面的鍋碗瓢盆,就是這種反感的縮影。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中共當時民意基礎的孱弱,還體現在立華得知瞿恩被捕的那一處場景,兩個監察委的工作人員興高采烈地搶奪報紙,高喊“江西我軍又捕獲一名大共產黨”。此時已經是日軍佔領東北的第三個年頭,可見“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還是有很大市場。這要歸罪於中共之前的一系列極端政策,還有在類似中東路事件中的幼稚表態。可見一個對共產國際俯首帖耳,又毫無軍事鬥爭經驗的知識分子黨是沒有前途的。而且從經濟的角度來講,一個強有力的中央,對於共同市場的形成和資本的流通非常重要。而彼時的蔣介石,實事求是的說是最深孚眾望的人選。(如果蔣介石與張學良能夠利用好蘇聯和日本在東北的利益衝突,拋卻意識形態成見,珠戲二龍,也堪稱一代雄主。可惜沐猴而冠就是沐猴而冠,想想二十年三十年後毛挾蘇抗美,聯美卻蘇。實在是高下立判。)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行文至此,應該講一講楊立仁了。蔣介石由於早年困頓時常受朋友接濟、又投身過青幫,所以是個講義氣、重鄉情的人。國民黨高層派系林立左右制肘,可以說是上行下效。人說毛澤東用人是“五湖四海”,蔣介石則是“浙江黃埔”,有興趣可以搜索一下“蔣介石侍從室”。因此楊立仁和楚材,作為兩個湖南同鄉成為校長的心腹,在歷史上是絕無可能。為了自圓其說,編劇在第一集讓周世農講了蔣介石和楊立仁的淵源:“你父親早年追隨陳其美東渡日本,在士官學校讀書”。如此說來,楊父不僅很有可能是蔣介石的學長,而且兩人有共同的恩人陳其美。這也是立仁感嘆“家裡出了個立青,委員長還能如此信任我們”的原因。按照一般邏輯來講,侍從室和中統的首腦是兩個湖南同鄉,又是世家親戚(立華和楚材曾被指腹為婚),那麼必然在國民黨高層中衍生出一個派系。實際上沒有,楊立仁對待黨內諸路豪強一直是允公允能,沒有黨同伐異也沒有虛與委蛇。這在閃擊延安洩密調查、通過立華警告董建昌,甚至包括立青來重慶結婚幾件事情上得到了體現。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不過除籍貫之外,楊立仁的履歷和陳果夫陳立夫兄弟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出身中央黨部(CC系),國學底子深厚,既從內心深處反對馬列主義,又和戴笠這樣的鷹犬互相瞧不上眼。他更積極踐行儒家道統,重視教育感化而不是鎮壓。這並不奇怪,楊立仁是國文教師出身,酷愛讀書。長兄如父,立青應該也是受他教育,所以青春期的叛逆導致兄弟互相對不上眼。立青的學習應該是很差的,但是他在黃埔入學考試時候介紹湖南的那一段,跟吳融湯慕禹爭論《孟子·梁惠王上》,還有能在抗大給自己的上級講課,應該都是立仁教育的功勞。立青對此也是很感激的,他在中條山通過範希亮給立仁發的那個“黃爪撥清波”的電報,就是兄弟間這種感情的自然流露。

劇中楊立仁沒怎麼顯擺過國學功底,倒是匹茲堡大學留洋,自稱國學不如立仁的楚材露了兩手。立仁去偷偷去陸軍監獄看望瞿霞的時候,楚材擦著眼鏡說:“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慶祝擊落日本空軍中原盛孝中將的酒會上,見到林娥唸叨了一句“似曾相識燕歸來”。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蔣介石推崇曾國藩和王陽明,不客氣點說是附庸風雅、葉公好龍。陽明先生的“心外無物”,曾國藩的“馭人之德”,他當時學到半分也不至於灰頭土臉如此(後期在臺灣當省長,又有美軍駐紮,時間寬裕起來,功業也日進。所以同志們吶,再忙也要多讀書)。蔣介石特別喜歡題字,楚材和楊立仁辦公室裡都掛有墨寶。若不是生逢衰世,蔣還可以當個嘉慶帝。可惜流落民國,實在是難為他了。新生活運動和金融改革可能是絕少落到實處的施政,所謂黃金十年大概就是這樣。劇中梅姨在上海的幾次本色出鏡,嚷嚷著要挪動存款、買彩票,“你說這錢可不就是大風颳來的”,包括給楊庭鶴講解“新生活運動倡導”,就是當時上海經濟社會的縮影。立青在中條山通過範希亮給立仁發電報那次,還問了“立仁情報搞得怎麼樣?”,範希亮說你這個哥哥真是有兩把刷子。楊立仁在協調清黨和對日情報兩件事情上起到過戰略作用,這正是他所擅長的。而後來把他弄到東北保安司令部當副總參謀長,可謂潛龍離淵、猛虎離山。林娥當時在東北不敢親自發報,就是對楊立仁有所忌憚,但是楊立仁此時已經不負責具體的情報工作,而是根據情報向衛立煌杜聿明提供參謀。這反映了內戰當中國軍指揮系統和混亂和蔣的用人失措。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蔣介石用人可以用三句話概括:眉毛鬍子一把抓、臨時抱佛腳、狗急跳牆。東征惠州下,“敬之,我要的是結果……我看你是忘了我的出征訓誡,你背給我聽,你背給我聽”,從這番話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看蔣介石在軍事上的天賦到底幾何?瞿恩拿他跟拿破崙比真是抬舉他了。扯遠一點,蔣介石北伐借力共產黨頗多,贏得中原大戰靠金元政策收買西北軍,還有張學良的絕妙助攻。抗日戰爭中完全就是個肉盾,淞滬會戰打成一坨狗屎,武漢會戰稍有差池,盧作孚怕是要望天興嘆。偶爾幾個不錯的仗,都不是心腹愛將打的。白崇禧、孫立人幾個最能打的都和他離心離德,蔣寵信的陳誠和湯恩伯在戰場上就是個笑話,李宗仁說湯恩伯最多隻能當個師長,無大謬。楊立仁在江西圍剿作戰中抓到瞿恩是本劇的另外一個高潮。蔣介石的命令“予瞿犯黃埔禮遇,不必押來南京,就地槍決”,倒是體現了蔣介石作為威權領袖和儒將遺風的雙面形象。上面黑了委員長打仗不行,但是“儒”這方面還是做到了。對待政敵,蔣比毛的風度確實要好不少,出身與際遇不同,還有與宋美齡的婚姻,給蔣身上注入了不少人格魅力。楊立仁和瞿恩的此次對手戲,可謂是對國共意識形態衝突的總結。楊立仁“你會給他(兒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痛,做人不能太自私”和瞿恩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讓你看完之後不得不對國民黨和共產黨中最優秀的那部分同時抱有敬意,他們都是認為自己的理想和主義可以挽救中國,只是走上了全然不同的實踐道路,很難講清孰是孰非。“立仁立仁,就蹉跎於你的立仁之名了”,這番話從楚材口中說出來,可以用作對楊立仁的蓋棺論定。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楊立仁手上當然是有血的,但是和楚材不同,他對蔣不是人身依附,只是誤以為蔣能成為一代雄主。在這個問題上,楚材和立仁的幾次衝突(教育感化院、西安事變前等),都是對此進行的交代。所以最後楚材自殺而楊立仁安排後事飄然渡海,可謂忠孝兩全,終得其所,也是謹遵儒家文化道統所得的福報。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人間正道是滄桑》在抗日戰爭中的戲份並不足,主要集中在雙方搞摩擦上面了。這也是歷史的某種真實的反映,40年之前仗打得太差,國軍一潰千里,共產黨力量弱小,靠偏居西北一隅自保就不錯了。臺兒莊和平型關拿來激勵一下人心以免三觀跑偏也是正常的路數。楊立青對範希亮說“(國民黨說我們)遊而不擊,放她媽的屁…天塌了個高的頂著,應該的”。範希亮槍斃漢奸參謀長,集中兵力突圍殉國非常有張自忠的感覺。還有楊家老小自建私家防空洞躲避大轟炸,梅姨和立華抱怨物價,這些鏡頭高度濃縮了抗戰前半段的歷史,敘事立場應該說中間稍偏共,畢竟是在執政黨的中國。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以皖南事變為分水嶺,抗日戰爭進入到後半夜。中共進入整風運動,國民黨繼續貫徹五屆五中全會的十字方針。董建昌所說的“中國的抗戰搭上英美的戰車,勝利已無懸念”,是雙方各自清理門戶和搞摩擦的最大心裡憑藉。立青調回延安給上級上課,實際上是反映整風運動進入高潮,當時不僅是在延安的機關幹部中進行整風,前線大員也被輪流拉回來接受集中教育,“殺一殺身上的傲氣”。只是因為戰事緊急,所以受到的衝擊並不言重。立青從抗大出來,帶著學員去晉察冀三分區。手下學員竟然拉起了壯丁,強迫村民加入八路軍和武工隊。這也是國民黨一直用來指責中共“七分發展,兩分拖延,一分抗戰”的口實。關於整風運動,本劇沒有過多涉及,都是些細節曲筆。比如立青在範希亮部講了游擊戰方法之後,抗大校長引述朱德的話“吃家飯拉野屎”,罵他多管閒事。這暗指當時中共長江局給華南國軍開游擊戰爭培訓班的事情。在整風運動中,毛澤東認為這是王明“一切為了統一戰線,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機會主義,對此大加批判。一直跟隨周公的瞿霞調回延安,就是在暗示長江局這個“第二中央”已經被摧毀。當時周公在延安做了非常深刻的檢討,果斷和王明機會主義劃清界限,才重新取得毛的信任。經過整風運動,中共早期“浪漫主義”的色彩已經完全蛻去。這從瞿霞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那個廣州黃埔時天真爛漫的姑娘,經過了刑訊逼供、兄長犧牲還有感情變故,已經完全成長為中共所說的“戰士”。她出獄的時候,老穆對她說,“黨對你監獄中的表現是瞭解的,讓你參加談判工作也是對你的信任”。這段對白指涉了整風運動中對白區幹部進行的大規模的甄別,其中不乏大量冤假錯案。瞿霞最後嫁給老穆,也隱晦地牽出了當時以康生為首的中共情治機關的崛起。國共南京談判的時候楊立青就申請要和瞿霞結婚,但是穆震方告訴他組織規定師級以上才能結婚,此事只能作罷。穆震方戰功遠不如楊立青,但是因為入黨早,立場堅定久經考驗,所以一直比楊立青地位要高。

當解放戰爭戲份側重於東北軍工之時,更可見編導匠心獨運。以一個側幕的視角卻勾勒出一個波瀾壯闊的大變革時代。當最後立青從‘姐夫’手中收回湖南的時候,不由讓人真唏噓,滄桑,滄桑,人間正道是滄桑。

【說諜】我很喜歡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半杯餿評

最後一集的最後,當掃墓的祭奠,那是一箇舊時代的徹底結束。當立青懷念瞿恩的時候,整劇的昇華到了意識形態的最高度。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