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接見金庸:“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鄧小平接見金庸:“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鄧小平特別愛看書。他什麼書都看,特別愛看史書,如《史記》和《資治通鑑》《二十四史》,他床頭放的都是書。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鄧小平失去了自由,卻有了難得的讀書的好機會。從北京到江西,幾年的時間,他通讀了大量的馬列主義著作、《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重要的歷史著作以及古今中外文學和其他各種名著。後來,毛毛在文章中寫道:

“在那謫居的日子裡,父母抓住時機勤於攻讀,特別是父親,每日都讀至深夜。那幾年中,他們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讀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其他書籍。對他們來說,能有時間如此坐下來讀書,確也是難得的機會。我們到江西探親時,父親常給我們講一些歷史典故,有時還出題考我們。母親也時常給我們講述、議論一些書中精闢之處。在讀書中,他們撫古思今,收益不淺。我父親為人性格內向,沉穩寡言,50多年的革命生涯養成了臨危不懼、遇喜不亢的作風,特別是在對待個人命運上,相當達觀。在逆境之中,他善於用樂觀主義精神對待一切,並用一些實際工作來調節生活,從不感到空虛與彷徨。在江西那段時間,他就主要用勞動和讀書來充實生活,陶冶精神。”

鄧小平愛查字典、辭海。碰到不認識的字,他就會把字典拿出來查一查,直到搞懂為止。

出國訪問,或到外地視察時,鄧小平一定要帶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走到哪,看到哪。

鄧小平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為他訂了十幾種報紙、雜誌,他每一份都讀得非常仔細、認真,這成為他退休以後瞭解社會、與世界溝通的一個渠道。

有時間的情況下,鄧小平也會看一些外國的小說。

197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為了改變當時文藝讀物缺乏的狀況,翻譯出版了長篇小說《飄》,在國內引起爭論。1980年6月13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代表團時主動對他們說:你們有一本小說叫《飄》,是寫南北戰爭的。小說寫得不錯。中國現在對這本書有爭論,有人說這本書的觀點是支持南方莊園主的。我們翻譯出版了這本書。大家看一看,評論一下。

鄧小平討厭假大空的文藝作品。1978年8月19日,他在同文化部部長黃鎮、副部長劉復之談話時說:文化領域必須解決讀物問題,要有書給人看,現在文化生活太貧乏了,這怎麼行呢?現在電影不多,讀物很少,我這裡擺了一些小說,乾巴巴的,讀不下去,寫作水平不行,思想藝術水平談不上,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電影也是這樣,題材單調,像這樣的電影我就不看,這種電影看了使人討厭。有人就是不敢想問題,不能從“四人幫”的框框裡脫出來,不敢寫戀愛。

晚年的鄧小平還喜歡看武俠小說。他說看武俠小說不用動腦子,輕鬆、消遣,得到休息。

1981年,歷時十載的《金庸武俠小說全集》(15種36冊)修訂工作將近完成。從此,查良鏞“掛印封刀”,宣佈其武俠小說“封筆”,把主要精力轉向社會工作。就在此時,北京邀請他到內地訪問。接到這一邀請,查先生也不失時機地提出“想見鄧小平”。他不無感慨地說:幾十年啦,我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我一直很欽佩他的風骨。這樣剛強不屈的性格,真像是我武俠小說中描寫的英雄人物。

顯然,鄧小平也很有興趣見見這位不尋常的報人。他在有關部門送來的邀請金庸訪問的報告上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接見金庸,而金庸的社會身份則是香港《明報》社長,見諸新聞媒體的是他的本名查良鏞。當金庸來到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時,發現鄧小平已在大廳門口等候。老人家走向前去,握住金庸的手,說:“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

金庸真誠地說:“我一直對您很仰慕,今天能見到您,很感榮幸!”

鄧小平笑著說:“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本文選摘自《鄧小平的平常生活》,武市紅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