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世界之巔的貴州人

登山 珠峰 王富洲 探險 環球網 2017-05-30

(原標題:登上世界之巔的貴州人)

昨日,黃春燕和陳巖兩名勇士凱旋

文/本報記者李易霖圖/本報記者劉婷婷

登頂珠穆朗瑪峰,從來都被視為勇敢者的遊戲。

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人希拉里和尼泊爾人丹增,從珠穆朗瑪峰南側登頂成功,人類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此後,無數探險家追尋著前輩的腳步,向他們安放在海拔8848米的夢想攀登,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折翼在珠峰的山脊之間。

高反、孤獨、死亡……卻從未阻止這些逐夢者的腳步。

同樣是在5月,64年之後,貴州歷史上首次組織登頂珠峰,兩名貴州人代表3555萬家鄉父老,將一面印有“中國·貴州”字樣的紅旗揮舞在世界之巔。

1.

首位登頂珠峰的貴州女性

“經過33天的珠峰反覆適應性拉練,我經歷了病痛、高反、孤獨、恐懼、絕望! 終於按計劃完成了攀登珠峰的前期訓練。此刻已經撤回大本營匯合組織,等待隨時衝頂的消息。”

——5月7日18:28

這是黃春燕在登珠峰前發出的微博,她的微博名叫“那木措”,這是她的藏名。短短几十個字,卻是黃春燕為了圓夢珠峰做出的長達17年的備戰。

生長在貴州山區的黃春燕,自小執著於戶外運動,醉心於那種“站上頂峰,一覽眾山小”的快感。自然而然的,熱衷於登山的黃春燕把登上珠穆朗瑪峰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手機尾號也換成了8848,懂的人都會會心一笑,這是珠峰的海拔。

天道酬勤,在自己35歲的時候,適逢貴州省體育局史上首次組織珠峰登頂集訓隊,儘管黃春燕是一名非體制內運動員,但多年來練就的豐富的登山閱歷,她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登山集訓隊。

對於黃春燕來說,集訓不只是艱苦。因為生了20多天的病,黃春燕錯過了和隊友大部分時間的集訓,當地醫療條件比不得大城市,每天坐在塵土飛揚的馬路牙子旁邊,手上扎著針扛著吊瓶,心急如焚。

“枯燥,寂寞。”剛剛痊癒,黃春燕就帶著嚮導,獨自投入到訓練中。最終,黃春燕和陳巖有資格代表貴州,進入規模達22人的,歷年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國內登頂珠峰隊伍。

2.

“貴州機器”陳巖

人如其名,在戶外運動圈,黃春燕的隊友陳巖絕對是一名硬漢。

陳巖是貴州貴陽人,是一名有著豐富登山經驗的60後登山家。在圈內人的眼裡,陳巖不是人,而是機器。別人用8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攀登作業,陳巖只需要4個小時,所以得到了“貴州機器”這個外號。

即便是機器人也有弱點,陳巖的弱點是腸胃。登珠峰這樣的高海拔運動,對人的身體機能是一項極大的挑戰,陳巖的其他條件都能應對珠峰惡劣的自然條件,但是唯獨腸胃無法適應高海拔。

這樣導致的就是頻頻的拉肚子。為此,捆著繩子懸吊在懸崖上頻頻如廁,就成了陳巖的日常。一個普通人連續拉一天肚子都受不了,而陳巖在病了3天后還能繼續攀登,也只能用機器來形容這個硬漢了。

3.

“我會更敬畏大自然”

5月22日凌晨1時許,經過從北坡53天的攀爬,黃春燕和陳巖到達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擊營地,並開始進行最後的“百米衝刺”。

不是親歷者,根本無從想象之前的8300米是如何完成的。黃春燕舉了個例:在向海拔7028米進軍時,自己已經連續嘔吐了兩天,以至於一公里的路程就走了4個小時。

嚮導都覺得,黃春燕肯定會因為堅持不下來就會折返,甚至沒有準備她的晚飯。

“我代表的是貴州人。”最煎熬的8個小時,黃春燕靠不斷地和嚮導說話,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終於撐過來了。支撐自己的動力,就是“不能丟我們貴州人的臉,我要站在世界之巔看到最美的日出。”

快要登頂時,珠峰“堵車”了。

常人想象中的珠峰,應該是人跡罕至。但是在最後即將登頂的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都匯聚在了這裡。

不斷有人因為缺氧、高反而倒下,等待救援,導致只能容納一人行走的天路出現堵塞。等待的時候,黃春燕看到了纜繩上掛著的一具具僵硬的無名者的遺體。“人類太渺小了,我們對大自然應該是敬畏,而不是去征服。”此情此景,讓陳巖覺得,登上世界最高峰只是對自己潛能的一次證明,自己更加敬畏大自然。

4.

“中國·貴州”飄揚在世界之巔

5月22日早上6點30分,登山隊到達峰頂,此時眼前一片漆黑。

比預計登頂時間早,於是隊員們躲在一塊岩石下面,靜靜等著天亮。

隨著日出的臨近,峰頂的人越來越多,容身處越來越小。很幸運,這時的珠峰平靜無風,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無一例外地繫著安全繩,等著看日出。

當5月22日的第一束陽光照耀著白雪皚皚的峰頂時,黃春燕看到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已淚流滿面。此時此刻,無論你是何種膚色,無論你是何種身份,都被偉大的大自然所震撼和感動。

站上峰頂,黃春燕和陳巖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印有“中國·貴州”四字的紅旗。此刻,飄揚在白雪皚皚的珠穆朗瑪峰上的這一抹紅,填補了貴州省高山探險的空白。

因為要考慮到氧氣供給,穩重的陳巖在峰頂停留了10分鐘就下山了;黃春燕則在山頂貪婪地看了40分鐘的風景。面對盛景,她自拍時索性摘下了氧氣面罩。

登頂容易,下撤難,這是64年來多少前輩用生命留給後人的經驗。在體力已大幅度消耗、神經開始鬆懈的情況下,許多人永遠留在了下撤的路上。

5月27日,黃春燕和陳巖平安回到珠峰大本營,宣告此次登頂凱旋。

登頂意義

歷史總有巧合,1960年5月25日,中國運動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從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其中,王富洲是世界首個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員,也是中國首位登上珠峰的登山運動員。

彼時,中國還處於三年困難時期,這一壯舉給予當時的中國人極大鼓舞。

“數博會開幕前,貴州人登上世界之巔,意義非凡!”登頂成功的消息傳來,貴州省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玉廣的手機不斷收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賀信。

殊不知,在兩位英雄順利下山的消息傳來之前,張玉廣的心一直是懸著的。“今年已經有12個人永遠留在了珠峰上,登不上去我們下次再來,但必須要毫髮無損地回來。”

張玉廣說,之所以以貴州省體育局的名義組織攀登珠峰,是因為貴州的發展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這是歷史的必然性,“貴州現在有條件為已經準備好的體育人去實現他們的夢想,無論誰當這個體育局長,都會這麼做。”

“時代英雄,大漲貴州人威風!”張玉廣說,現在的貴州正通過各種形式展示新貴州人的風貌,而體育也是提升貴州知名度的重要名片。

黃春燕和陳巖登頂的意義,正如貴州省委、省政府的賀信中所說:彰顯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展示了貴州各族人民敢於戰天鬥地,奮力後發趕超的良好風貌,必將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注入強大正能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