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政權的最後一戰,且看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的

公元262年,司馬昭令青、徐、兗、豫、荊、揚六州大肆造船,做出舉兵伐吳之勢,與此同時,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督關中,徵西將軍鄧艾督隴右,做軍事籌劃。沉浸在安逸與享樂中的後主劉禪不會想到滅國的腳步正緩緩走來,在他的眼裡,吳國才是魏國的討伐對象,蜀國北境有漢中之險、姜維之勇,他會在成都的宮殿裡逍遙度日。

蜀漢政權的最後一戰,且看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的

但是一切都來的那麼突然,公元263年,司馬昭令鄧艾、諸葛緒各領三萬人馬、鍾會統帥十萬餘人,分三路大舉伐蜀。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軍事行動,面對姜維的不斷侵擾,魏國改變一直以來攻伐吳國戰略思想,矛頭直指蜀漢,並以攻吳做為假象,準備打蜀國一個措手不及。

鄧艾受命以後立即佔領甘鬆,下令楊欣出金城,牽弘出隴西、王頎出天水合擊姜維於沓中;與此同時,諸葛緒出祁山,兵過武街直向橋頭重鎮壓進,力圖於橋頭斷姜維退路,與鄧艾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鍾會則由關中出兵,分兩路由斜谷、駱谷南下,直奔漢中而來。

蜀漢政權的最後一戰,且看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的

在此中間,許褚之子許儀受命治道重任,卻未完成任務,魏軍多有戰馬馬蹄陷於道路之中。鍾會不顧許褚舊功,斬許儀立軍威,也向眾將表示了此伐必就的決心。

蜀漢政權的最後一戰,且看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的

待劉欽軍由子午谷入漢中與鍾會匯合後,鍾會開始圍攻漢中重鎮漢城、樂城,在久攻不下時,鍾會遣人先奪陽安關口,關口蔣舒開關投降,鍾會便令荀愷領萬人圍困漢城守將蔣斌、令李輔領萬人圍困樂城守將王含,自己率大軍繞過二城開往陽安關,並在此地祭拜了諸葛亮之墓。而後令胡烈進關取糧,此時的姜維欲從沓中回救陽安,兵未至關已破,便引軍退往白水,與張翼、廖化合兵一處據守劍閣。

蜀漢政權的最後一戰,且看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的

在姜維欲回救陽安之時,根據鄧艾和諸葛緒的部署,是可以前後夾擊姜維於橋頭的,但姜維的動向卻十分詭異,他先南下至孔涵谷又北上奪道,引諸葛緒大軍北上30裡後,姜維調轉兵鋒直下橋頭,奪橋頭往東而去。鄧艾追至陰平時,聞姜維已破橋頭佈防,奔白水而去。鄧艾便調整路線,欲從陰平入江由直插蜀國心臟成都。鄧艾的部署已變,諸葛緒也做出相應調整,兵向白水欲與鍾會合兵。鄧艾的偷渡陰平計劃報與鍾會以後,鍾會便以田章為將,繞過劍閣,引軍西向,配合鄧艾攻打重鎮江由,蜀國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鄧艾軍佔據江由。此時鐘會密告諸葛緒延誤軍機,司馬昭奪其軍權,鍾會獨掌大軍強攻劍閣。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維等初聞瞻破,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東入吳,或聞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斫石。——《三國志.姜維傳》

諸葛瞻為避鄧艾鋒芒,引軍撤出涪縣,退至綿竹布防。鄧艾趁勢南下佔據涪縣,隨即向成都最後的屏障綿竹發起了攻擊,諸葛瞻力戰被斬,綿竹失守。姜維等聞綿竹已失,棄劍閣引軍回援,往閬中退撤,企圖迂迴至成都東面屏障廣漢。正如三國志所說,姜維這一回援路線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建立在劉禪不投降的基礎上的,北城受圍,無論是後主往東吳去還是往南中地區逃,有且只有一條路線就是城東圖圍。

蜀漢政權的最後一戰,且看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的

而鍾會見劍閣棄守,遂領大軍直下至涪縣,並令胡烈、田續、龐會南下追擊姜維。姜維援軍未至,劉禪便已開城投降,待姜維軍至郪縣,得到劉禪旨意,受降於胡烈,至此蜀國滅亡。

於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綿竹,擁衛蜀主,非其理也。《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雖有復漢之志,卻無興漢之命。正如陳壽評價,此戰非姜維之過,鄧艾險渡陰平也是蜀漢未曾想到的,諸葛瞻兵敗使得成都被圍,姜維亦鞭長莫及,實難相救。而袁子道“小國弱民難以久存”,實為蜀漢亡國之根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