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標神似奔馳的國產汽車:淨利跌近8成,今淪為蔚來汽車代工廠!

國內汽車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洗牌和兩極分化。一些地方性的小汽車廠面臨倒閉破產的境地。比如前段時間的哈飛汽車,曾被稱為”微車之王“,如今只能出售,產量幾乎停止。還有一汽夏利等。

而兩極分化是指實力強大的越來越強,之前在低端市場還能存活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營收4648.52億元,淨利潤189.82億元,同比增幅均近20%,上半年銷量達352.3萬輛,頭部效應明顯。

頭部的國有大型汽車集團:上汽、一汽、廣汽、東風等;而頭部的自主汽車品牌:吉利、長城、比亞迪、奇瑞等。

前段時間,一汽還獲得了1萬億銀行貸款授信,可以說是頭部不但實力強大,而且彈藥充足,只會越來越大。

相反,一些地方車企日子就不好過了,2018上半年,海馬汽車、江淮汽車、長安汽車以及江鈴汽車均下滑嚴重,上半年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1235.8%、52.58%、65.16%、42.31%,跌幅很大,日子不太好過。

車標神似奔馳的國產汽車:淨利跌近8成,今淪為蔚來汽車代工廠!

今天要說的這個車企就是江淮汽車了,這家誕生在安徽巢湖的老牌汽車企業,正面臨著業績和利潤雙雙下滑的局面。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11月,汽車銷量為36062輛,同比下降15.71%。前三季度公司總收為363.31億元,淨利為4782.73萬元,同比下跌78.13%,淨利暴跌近8成。而這4000多萬的利潤,是靠政府補貼為10.28億元而實現的。

江淮汽車大家都聽說過,但是要說到其旗下有什麼款式的車,估計很多人說不出來,因為也確實沒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車型。唯一的記憶可能就是有一款車標和奔馳極度神似,奔馳是3根槓,而江淮的是5根,山寨形象很足。

如今,原本混跡於3-6線市場尚能如魚得水的江淮汽車已經逐漸淪落至市場邊緣——現在它最響亮的名稱是“蔚來汽車代工廠”。

但其實,江淮汽車的造車歷史一點都不短。

最早追溯到1958年,曾是商用車知名企業

1958年,為修建巢湖大閘,建立了巢湖閘機械修理廠,完成任務後想升級為汽車配件廠。1962年,武漢汽車訂貨會上,這家無工人、無技術、連新公司甚至連正規名稱都沒有的小廠竟然”空手套白狼“拿到了訂單。

為了順利完成這筆訂單,在政府的支持下,1964年,巢湖汽車配件廠正式掛牌成立,這就是江淮汽車的前身。有了正式身份,但是依舊沒人才和技術,只能去別的汽車公司借。最後,竟然從20萬名勞改犯中挑選出了1200名有相關經驗且案情並不重大的犯人,將他們抽調到工廠工作,表現好的還可以申請減刑。

1968年,一款2.5噸級別的平頭卡車誕生,這是自主生產的第一輛車。隨後工廠領導申請命名為”江淮牌“,並將工廠改名為“江淮汽車製造廠”。由此,江淮正式誕生。

十年動盪,江淮也深受影響,生產幾乎停滯,這期間的資料比較少。直到1990年,江淮創造性的開發出了一款客車專用底盤,結束了我國長久以來客車只能由貨車底盤改裝而來的歷史,也讓江淮在客車底盤領域站穩了腳跟。

車標神似奔馳的國產汽車:淨利跌近8成,今淪為蔚來汽車代工廠!

之後,江淮在客車底盤上發力,並於1995年登頂了國內客車底盤銷量冠軍。1996年和韓國現代汽車合作,成為了國內客車領域的佼佼者。

1997年,江淮汽車集團成立,2001年,江淮汽車股份在上交所上市。2002年,第一臺名為“江淮瑞風”的多功能MPV下線,拉開了江淮汽車進入乘用車市場的序幕。當年就佔國內大MPV總銷量的62%,幾乎接管了市場。

之後,江淮在客車、卡車、乘用車上發力,2017年開始全面向乘用車市場進軍。其瑞風·祥和也掛上了江淮乘用車分公司的星形標識,不再懸掛藍色的“JAC”標識。在之後就向SUV,轎車進軍,2009年江淮全年銷量12萬臺,一年後銷量增漲61.1%,達到創紀錄的20萬臺,位於當年自主品牌銷量第7位。

應該來說,前期江淮在中低端市場發展的還算順風順水。2013年315,央視曝光江淮汽車,車主申請維修為得到解決,給江淮汽車潑了一盆冷水。

從零做到上百億汽車, 江淮汽車可以說是中國地方汽車企業的一個發展縮影。核心技術缺乏,主要依靠合資謀求發展,在中低端市場搶佔份額。

十年“商轉乘”之路,並沒有成功

2004年提出“商轉乘”戰略,在確立“做大做強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的戰略發展目標後,SUV和MPV成為了江淮汽車在乘用車市場重點發展的領域,不過從最新的市場數據來看,顯然江淮在乘用車領域的佈局是失敗的。

車標神似奔馳的國產汽車:淨利跌近8成,今淪為蔚來汽車代工廠!

商用車和乘用車所面向的消費群體決定兩者有根本的區別,江淮一是錯過最佳時機,二是企業內部商用車管理思維濃厚,其從產品研發開始就沒有遵循乘用車的玩法,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甚至與市場脫節,所以目前難成主流。

此前競爭不是那麼激烈,江淮在三四線市場還活的挺滋潤,但如今汽車業進入寒冬,對於這些沒有核心技術實力的車企越來越邊緣化,業績下滑在所難免。2017年全年江淮汽車整體銷量(含商用車)為510,892輛,同比下降20.58%。2017年營業收入492億,同比下降6.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億,同比暴跌62.8%;

新能源:商轉乘的“第二春”?

如今,面對困局,新能源汽車或是一條路。

江淮旗下的純電動乘用車已經規劃多達6款iEV系列產品,產品數量在國內新能源汽車中居於前列,2018年前11個月,純電動車型銷量累計52489輛,同比增長98.81%。

車標神似奔馳的國產汽車:淨利跌近8成,今淪為蔚來汽車代工廠!

此外,在2016年,江淮就和新能源汽車明星蔚來汽車簽訂代工協議。與大眾簽署的新能源車合作協議則將是它的另一條大腿。

不過,自雙方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以來,江淮汽車淪為“代工廠”的質疑聲不斷,與蔚來汽車的合作關係能否持續也一直是投資者所擔憂的問題。

最後,沒有人可以預言眼下的低質新能源車盛世還能維持多久,尤其是在補貼逐漸消失之後,江淮汽車還能繼續往前衝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