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併入西德,分裂了40多年的德國再次實現了統一,成為上個世紀的一件重大歷史性事件。但是,有些人就比較好奇,當時德國實現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呢?

原因一:西德經濟發展水平高,先進帶動落後。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這也是當時數十萬東德人翻過柏林牆,逃亡西德的重要原因。

由於東西部差距過大,德國統一以後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德國付出了高達1.5萬億歐元的經濟代價。兩德統一以後,大部分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失業率高達20%。為了支持東部發展,德國實施《團結公約》,從1995年-2019年,德國西部為東部籌集2500億歐元的建設資金,每年的轉移支付更是高達GDP的5%。這也是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為此付出的代價。

"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併入西德,分裂了40多年的德國再次實現了統一,成為上個世紀的一件重大歷史性事件。但是,有些人就比較好奇,當時德國實現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呢?

原因一:西德經濟發展水平高,先進帶動落後。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這也是當時數十萬東德人翻過柏林牆,逃亡西德的重要原因。

由於東西部差距過大,德國統一以後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德國付出了高達1.5萬億歐元的經濟代價。兩德統一以後,大部分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失業率高達20%。為了支持東部發展,德國實施《團結公約》,從1995年-2019年,德國西部為東部籌集2500億歐元的建設資金,每年的轉移支付更是高達GDP的5%。這也是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為此付出的代價。

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原因二:蘇東劇變,拋棄蘇聯模式成為浪潮。

戰後東歐各國開始採用蘇聯模式,這種模式對於戰後初期恢復發展經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注重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忽視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模式,到了後期各種弊端就顯現出來。一方面經濟僵化,對於人員的限制過多,社會環境比較壓抑,工人工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於過分發展重工業,導致社會商品的短缺,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為了擺脫這種生活狀態,以至於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員逃亡西德。

蘇東劇變的浪潮席捲東歐各國,各國開始進行改革,擺脫蘇聯模式的限制。東德作為蘇聯模式的受害者,也想盡快擺脫這種經濟局面,而加入西德或與西德合併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當時兩德統一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兩國合併,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這樣的話需要重新制定一部新的憲法,合併程序比較複雜;另一種是東德加入西德,這樣只需要修改西德憲法就可以,但是這方式忽視了東德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東德好像成了西德附庸。不過,最後為了儘快實現兩德的統一,還是選擇的後一種方式。

"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併入西德,分裂了40多年的德國再次實現了統一,成為上個世紀的一件重大歷史性事件。但是,有些人就比較好奇,當時德國實現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呢?

原因一:西德經濟發展水平高,先進帶動落後。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這也是當時數十萬東德人翻過柏林牆,逃亡西德的重要原因。

由於東西部差距過大,德國統一以後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德國付出了高達1.5萬億歐元的經濟代價。兩德統一以後,大部分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失業率高達20%。為了支持東部發展,德國實施《團結公約》,從1995年-2019年,德國西部為東部籌集2500億歐元的建設資金,每年的轉移支付更是高達GDP的5%。這也是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為此付出的代價。

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原因二:蘇東劇變,拋棄蘇聯模式成為浪潮。

戰後東歐各國開始採用蘇聯模式,這種模式對於戰後初期恢復發展經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注重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忽視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模式,到了後期各種弊端就顯現出來。一方面經濟僵化,對於人員的限制過多,社會環境比較壓抑,工人工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於過分發展重工業,導致社會商品的短缺,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為了擺脫這種生活狀態,以至於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員逃亡西德。

蘇東劇變的浪潮席捲東歐各國,各國開始進行改革,擺脫蘇聯模式的限制。東德作為蘇聯模式的受害者,也想盡快擺脫這種經濟局面,而加入西德或與西德合併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當時兩德統一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兩國合併,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這樣的話需要重新制定一部新的憲法,合併程序比較複雜;另一種是東德加入西德,這樣只需要修改西德憲法就可以,但是這方式忽視了東德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東德好像成了西德附庸。不過,最後為了儘快實現兩德的統一,還是選擇的後一種方式。

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原因三:兩國政府的有意推動。

在德國的統一過程中,西德一直想掌控德國統一的主導權,而東德由於受蘇東劇變的影響,政府及執政黨領導人變動頻繁。東德先是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領袖埃裡希·昂納克宣佈因為健康原因辭職,選舉埃貢·克倫茨上臺執政。

面對複雜而混亂的局面,東德政府宣佈集體辭職,然後統一社會黨政治局也宣佈集體辭職,選出以克倫茨為首的新政治局。在此後的政局變動中,德國統一社會黨失去執政地位,東德成為多黨執政國家。此後新政府和西德談判兩德統一的各項條約,最終東德地區改為5個州集體加入西德。

可以說,從開始到結束,西德一直在掌控兩國統一的進程,東德由於政局變動頻繁,原來的執政黨失去執政地位,新政府更傾向於加入西德。

"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併入西德,分裂了40多年的德國再次實現了統一,成為上個世紀的一件重大歷史性事件。但是,有些人就比較好奇,當時德國實現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呢?

原因一:西德經濟發展水平高,先進帶動落後。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這也是當時數十萬東德人翻過柏林牆,逃亡西德的重要原因。

由於東西部差距過大,德國統一以後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德國付出了高達1.5萬億歐元的經濟代價。兩德統一以後,大部分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失業率高達20%。為了支持東部發展,德國實施《團結公約》,從1995年-2019年,德國西部為東部籌集2500億歐元的建設資金,每年的轉移支付更是高達GDP的5%。這也是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為此付出的代價。

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原因二:蘇東劇變,拋棄蘇聯模式成為浪潮。

戰後東歐各國開始採用蘇聯模式,這種模式對於戰後初期恢復發展經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注重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忽視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模式,到了後期各種弊端就顯現出來。一方面經濟僵化,對於人員的限制過多,社會環境比較壓抑,工人工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於過分發展重工業,導致社會商品的短缺,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為了擺脫這種生活狀態,以至於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員逃亡西德。

蘇東劇變的浪潮席捲東歐各國,各國開始進行改革,擺脫蘇聯模式的限制。東德作為蘇聯模式的受害者,也想盡快擺脫這種經濟局面,而加入西德或與西德合併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當時兩德統一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兩國合併,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這樣的話需要重新制定一部新的憲法,合併程序比較複雜;另一種是東德加入西德,這樣只需要修改西德憲法就可以,但是這方式忽視了東德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東德好像成了西德附庸。不過,最後為了儘快實現兩德的統一,還是選擇的後一種方式。

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原因三:兩國政府的有意推動。

在德國的統一過程中,西德一直想掌控德國統一的主導權,而東德由於受蘇東劇變的影響,政府及執政黨領導人變動頻繁。東德先是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領袖埃裡希·昂納克宣佈因為健康原因辭職,選舉埃貢·克倫茨上臺執政。

面對複雜而混亂的局面,東德政府宣佈集體辭職,然後統一社會黨政治局也宣佈集體辭職,選出以克倫茨為首的新政治局。在此後的政局變動中,德國統一社會黨失去執政地位,東德成為多黨執政國家。此後新政府和西德談判兩德統一的各項條約,最終東德地區改為5個州集體加入西德。

可以說,從開始到結束,西德一直在掌控兩國統一的進程,東德由於政局變動頻繁,原來的執政黨失去執政地位,新政府更傾向於加入西德。

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原因四:各方妥協的結果。

當時德國的統一遭到一些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為此英、法、美、蘇和東、西德舉行了多輪的二加四會談,對德國統一後的領土邊界、軍事力量、國際地位等方面做了規定。其中就包括德國統一以後要保留在歐共體和北約內,這就決定了統一後的德國不可能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資本主義制度。這樣的話,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東德,只有加入資本主義國家的西德。

綜上,蘇東劇變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而對德國來說卻迎來了再次的統一。西德由於經濟發達,並在兩德統一的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再加上當時國內外形勢綜合的影響,最終東德併入西德,實現了德國國家統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