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如果有石頭擋了路,我會把它們收集起來,總有一天用它們建造一座城堡……”

——費爾南多·佩索阿

佩索阿是一名葡萄牙詩人,他對待苦難有一種詩意的浪漫看法,感謝困難讓他變得更強大。不過,這個道理在德國的哥廷根大學說不通,因為二戰時執行納粹的排擠猶太人政策,它被自己放置的石頭絆倒了,此後再也沒爬起來,拱手讓出了世界數學中心的位置。哥廷根大學數學系遽然倒塌,不是轟然作響,而是唏噓一聲。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哥廷根大學

把高斯、黎曼、希爾伯特和諾特這幾個名字聯繫起來的有兩件事:一是他們對數學領域的傑出貢獻;二是他們四人都是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教授。

雖然現在相對名氣小了很多,但德國小鎮哥廷根曾是歷史上最富有成效的數學中心之一,可以說在數學領域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哥廷根大學從籍籍無名,到崛起為數學圈最重要的智庫,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但由於納粹充滿敵意的政策,哥廷根的數學骨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中全部逃亡國外。隨著他們的離開,寶貴的數學遺產被轉移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等等地方,到1943年,多達16位前哥廷根教授在美國重新開啟了學術生涯。

大學初建

1734年,在啟蒙運動的感染下,一些人想把平庸無奇的世界變得更好一些,這裡面就有一位國王喬治二世——英國和北歐大片土地的統治者。喬治二世在德國哥廷根建立了一所大學——哥廷根的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

那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年代,歐洲土地閃耀著罕見的靈氣。就在50年前,距離哥廷根大學160千米的地方,萊布尼茨發明了微積分,雖然他跟牛頓共享微積分發明者的頭銜,但這絲毫不影響萊布尼茨的心情,他總在別人面前誇獎牛頓的成績震古爍今,卻對自己的成就閉口不提。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的豁達影響了哥廷根大學,那裡的學者在啟蒙運動中尋找知識、尋找真理、尋找自我,他們擁有無與倫比的學術自由。為了促進知識的爆發,哥廷根大學獲得了一些特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受教會的掣肘。整個歐洲的飽學之士都被吸引到了這裡,哥廷根大學也像承諾的那樣來者不拒,只要通過了知識選拔,窮人和富人都可以在這裡學習。

偉大的數學家

18世紀晚期,哥廷根大學已經成了德國久負盛名的科研中心。然而,當時它的數學實力並不突出,直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的到來。這個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算錯賬的天才,通常被稱為“數學王子”。從1795年到1855年,高斯在哥廷根大學工作了60年,他的研究涵蓋了代數、大地測量、磁學以及天文學。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高斯

高斯的私人生活並不怎麼順利,兩任妻子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在數學上的成就卻一帆風順,甚至將好運傳給了蜂擁而至的數學門徒。

第一個接過高斯衣缽的是伯恩哈德·黎曼,1859年至1866年間,他是哥廷根大學的數學系主任,他發明了黎曼幾何學,為愛因斯坦後來的相對論研究鋪平了道路。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黎曼

菲利克斯·克萊因,1886年至1913年在哥廷根大學任教,他是第一個描述克萊因瓶的人,這是一個只有一側的三維物體,沒有“內部”和“外部”之分,類似於莫比烏斯帶。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克萊因瓶

克萊因任教哥廷根大學時,一直夢想把它建設為世界數學中心,他廣泛的延攬人才,包括卡爾·龍格(Carl Runge)、赫爾曼· 閔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以及大衛·希爾伯特。

希爾伯特最高光的時刻在1900年,那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希爾伯特一口氣提出了23個問題,傲氣地指導了整個20世紀的數學研究。在哥廷根教授和數學系主任的職業生涯中,希爾伯特教出了令人震驚的76位博士高徒。

王冠落地

自打高斯被任命為教授,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德國經歷了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哥廷根大學的數學實力在動盪不安持續增長。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高斯之墓

但是,伴隨著納粹在20世紀30年代初上臺,充滿敵意的邪火改變了哥廷根。1933年“恢復專業公務員法”規定,任何非雅利安人,特別是猶太人,在德國擔任教授或教師都是違法的。為了迴應這個和其他仇視性的立法,猶太學者,與猶太人有聯繫的教授以及任何反對納粹的人紛紛逃離德國。

德國想擺脫戰敗國的陰影,渴望振興科學事業,可他們選擇的政策卻跟理想南轅北轍。趕走才華橫溢的數學家謀求科學的進步,聽上去就像把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點著了來驅寒。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艾米·諾特

在離開哥廷根大學的數學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艾米·諾特(Emmy Noether),她是哥廷根大學第一位女性數學教授,被愛因斯坦描述為數學史上最重要的女性,她於1933年離開,後來在美國布林莫爾(Bryn Mawr)學院任教。

跟她一起離開的還有理查·科朗特(Richard Courant),他幫助紐約大學建立了美國頂尖的應用數學研究所。

赫爾曼·外爾,被譽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他搬到了普林斯頓,並幫助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變成了最著名的研究中心之一。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哥廷根大學數學系彷彿一瞬間消失了,大衛·希爾伯特成了孤家寡人。1934年科學部長問希爾伯特:哥廷根的數學是否受到了猶太人和猶太人朋友的離去的影響?他回答說:“部長先生,已經沒有受到影響了。它已經不存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數學中心轉移至英國和美國,哥廷根大學再也不是數學研究的聖殿。關於哥廷根大學數學系興衰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已被遺忘,但與這個地方相關的名字仍然經常出現在數學世界中。每當人們翻開數學史,無法避開哥廷根大學,這正是讓人唏噓不已的地方。

哥廷根大學的隕落:為何二戰後德國再沒有出現過數學家

哥廷根大學的故事並不僅僅牽扯數學,它提醒了我們一件事:這個世界曾經有多麼糟糕。每當有人野心勃發,想要把這個世界攪得一團糟,就會有人手持大棒,把同類的天靈蓋砸個粉碎。一個大學的數學系崩塌了,它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種現實:令我們沾沾自喜的現代文明,其實還建立在道德的荒漠之上。

你對哥廷根大學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