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德國 幼兒園 讀書 一起皮一下才開心 德國中文網 2019-04-06

中國媽媽想讓孩子贏在起點,德國教育卻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說中國的教育,讓孩子在出生前就開始焦慮,那麼德國的教育就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麼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能讓德國以文明,受到全世界的尊重,還包攬了一半的諾貝爾獎,德國到底是什麼教育呢?

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到一個貧窮的國家或地區過上一段艱苦的生活,加深對社會、對人生的瞭解。這是當今每個德國城市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項必修課。

德國中文網瞭解到,在德國,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學生,利用假期萬里迢迢來到南美洲和非洲,在這項獨特的體驗活動中接受鍛鍊。這項活動的宗旨既不是出國旅遊,也不是勤工儉學,而是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和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活動的一切費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實的自己掏錢“買苦吃”。

眾所周知,德國屬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較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國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會很難適應社會,免不了要吃虧走彎路。

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惑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麵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不給孩子現成的財富

在德國,許多有錢人已經認識到,坐擁萬貫家財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讓年輕人輕易得到鉅額財富,就有可能將他們推向墮落的深淵。

基於這種認識,很多依靠自己奮鬥成為富豪的德國企業家改變了子承父業的觀念,紛紛表示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子孫,而是將絕大部分乃至全部財產都捐給慈善事業。

絕大多數子女對其父母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們認為,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父母有處置的權利。

作為子女,不應該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遺產。只要自己努力奮鬥,就可能會和父母幹得一樣好,甚至更為出色。他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的成功。

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

在德國的幼兒園裡就有很多規矩,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都需要執行。不許爬桌子,不許玩食物或者邊走邊吃,不許把餐刀放進嘴裡,不許打人,玩具不玩了要收拾,不允許在家裡玩具去幼兒園,吃多少就拿多少等。家長也有一串規矩:每天必須提前15分鐘送到幼兒園,留出飯錢的熱身時間。


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一旦進入幼兒園就不能抱孩子,一定要讓他們步行;幼兒園放學以後接到孩子,必須立刻離開,不能逗留;調整晚飯時間到6點吃飯,7點洗漱上床熄燈睡覺,家長勇敢的說不,如果孩子躺在地上打滾,大人們就走開。

“立規矩”是德國幼兒園教育的核心,只要幼兒園老師一說不,就是完全不能商量,堅決必須執行。


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這些小規矩的用意就是:一切有了這些以後,孩子的個性就會變得理性,嚴格遵守日常準則,隨著父母對正確行為的反覆訓練,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時間一長就會變成了習慣,孩子會把遵守規則當成自己應該做的事,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應該維護公共紀律,愛護環境。

在各種場合講究文明和秩序看成是沒有辦法質疑的事,適當的獎懲政策會讓正直誠實,盡職盡責,觀念深入孩子的心靈,使它變為孩子心目中的行為準則。

最重要的課程,當然就是“閱讀”

小學生處在需要適當引導的階段,所以德國的小學會給家長建議,讓家長帶孩子去附近的圖書館,關注孩子的閱讀活動,並且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先捧起一本書來看,孩子,就會學著家長的動作來看書,和孩子一起讀繪本以後,對孩子提出一些簡單有趣的問題,養成孩子閱讀後思考的好習慣。


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選書,讓孩子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書,填寫“讀書證”,讓爸爸媽媽或其他的家庭成員聽孩子朗讀,並且簽上名字。

德國作為世界上數量最密集的國家之一,90%的德國人每年讀至少一本書,他們從親子閱讀到引導兒童獨立閱讀的關鍵時期,用心是非常良苦的。


和中國相反?再富也要窮孩子” 值得思考的德國教育理念!


德國從繪本到更高級別的書,建立了大量並且豐富的分級閱讀體系,從而幫助孩子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有系統性,擴充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在讀書中涉獵非常廣的範圍。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這樣說:”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國庫的殷實,不取決於它城堡的堅固,也不取決於它公共設施的華麗,而是取決於他公民的文明素養,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也是真正的厲害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