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大學 北京大學 不完美媽媽 麻將 政治 中考 元氣 中國網教育頻道 2019-07-15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

會議之前,劉雲杉老師反覆叮囑我別太批判,所以大家就大概知道我要講什麼了。我說你放心,我今天拿了一份報告,這是我今年帶著我的兩個碩士生範傑和楊蕊辰,去到一個縣裡面調研了它的高中,寫了2萬字的報告,今天擇其要點跟大家交流一下。

報告標題是《賭局與賭徒——一個縣域教育生態的非典型素描》。這個調研是我自掏腰包帶著學生去的,沒有課題壓力。當你有課題壓力,需要向上級某個部門提交報告的時候,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等調研結束以後我給他們全縣教師做了一個培訓,也算是沒有破壞當地的正常教學秩序。我在良心上還是比較安慰的。

上午成都石室中學的田間校長講到教育應該讓他人更美好,可是就我所看到的這個縣來講,你們這些學校是好了,但被你們“掃蕩”之後的中學一點也不好。在這樣一個縣中裡,好學生全部到了市裡,還讓這些中學能看到什麼希望?我這裡不是指責任何知名中學,因為這個制度不是你們定的,我要說是制度上的問題。這麼多贏家今天都坐在這兒,我就想看看那些失敗的中學到底是怎麼變得一地雞毛和滿目瘡痍的。

剛才俞校長說鄧小平總設計師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但是還有後半句,讓先富幫後富,那麼那些沒富起來的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跟他們是什麼關係?等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以後,他們跟我們這些學生如何相處呢?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一些現狀。

今天講的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什麼叫教育資源?各位中學校長肯定特別清楚,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是政府的政策,不是捐贈,而是生源。這一點大家都贊同吧?如果說北大、清華等等985、211這些學校招生的名額是一定的,那就註定了全中國好的高中生、優秀的高中生的數量也是一定的。這麼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按照生物的自然方式去分佈的,一個天才出生在哪兒是不可確定的,但是我們現在只是把它集中到了某些地區的某些學校,這就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

當然,我這裡完全沒有否定各位校長在治校方面的作用,但是最基礎的生源分佈的集中可能就是成就了這些知名中學的原因。當我去那個縣把教育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觀點調研明白之後,我就在想怎麼寫這樣的報告,怎麼寫這個故事。我就是想應該怎麼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我從小就學會了打麻將,調研結束後我這就感覺這是一個麻將的局。當縣教育局局長和縣中的校長及教師,還有學生及家長三方一坐定,發現高中教育沒法搞了,優秀學生都走了的時候,他們這一桌牌局就是三缺一的狀態,他們等著誰來?

這個時候他們就等著市場資源進來。教育等待資本市場的介入,這個缺口越開越大。優秀生源走了,縣中如何崛起,我很想看到這樣讓人特別興奮的故事,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但是我發現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打破縣裡的政治生態,我看到的是政治生態決定了教育生態,教育問題的根源不是教育內部的問題,縣域教育的失敗根本不是一個校長幹出來的事。

所以我把這種局面比喻成一桌麻將的局。縣委政府開的賭局和賭莊,在三缺一的狀態下引進了外部的市場資源以後,他們如何來打這樣一桌麻將?

這個縣前幾年的一次中考的前100名的85個全走了,就剩15個在本縣唸書,想想這個縣還有元氣嗎?元氣已經被抽空了,接下來如何下好這盤棋是相當難的。

而初中畢業就到外地去上學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都缺乏真實的生活經驗,他們跟家庭遠離了,自己從原生的土地上被連根拔起,他們還有什麼生活經驗可言。當他們一切成長都來自於書本的時候,這種人是很可怕的,我在大學裡教書這麼多年,發現他們內心活得很不容易。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

會議之前,劉雲杉老師反覆叮囑我別太批判,所以大家就大概知道我要講什麼了。我說你放心,我今天拿了一份報告,這是我今年帶著我的兩個碩士生範傑和楊蕊辰,去到一個縣裡面調研了它的高中,寫了2萬字的報告,今天擇其要點跟大家交流一下。

報告標題是《賭局與賭徒——一個縣域教育生態的非典型素描》。這個調研是我自掏腰包帶著學生去的,沒有課題壓力。當你有課題壓力,需要向上級某個部門提交報告的時候,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等調研結束以後我給他們全縣教師做了一個培訓,也算是沒有破壞當地的正常教學秩序。我在良心上還是比較安慰的。

上午成都石室中學的田間校長講到教育應該讓他人更美好,可是就我所看到的這個縣來講,你們這些學校是好了,但被你們“掃蕩”之後的中學一點也不好。在這樣一個縣中裡,好學生全部到了市裡,還讓這些中學能看到什麼希望?我這裡不是指責任何知名中學,因為這個制度不是你們定的,我要說是制度上的問題。這麼多贏家今天都坐在這兒,我就想看看那些失敗的中學到底是怎麼變得一地雞毛和滿目瘡痍的。

剛才俞校長說鄧小平總設計師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但是還有後半句,讓先富幫後富,那麼那些沒富起來的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跟他們是什麼關係?等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以後,他們跟我們這些學生如何相處呢?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一些現狀。

今天講的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什麼叫教育資源?各位中學校長肯定特別清楚,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是政府的政策,不是捐贈,而是生源。這一點大家都贊同吧?如果說北大、清華等等985、211這些學校招生的名額是一定的,那就註定了全中國好的高中生、優秀的高中生的數量也是一定的。這麼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按照生物的自然方式去分佈的,一個天才出生在哪兒是不可確定的,但是我們現在只是把它集中到了某些地區的某些學校,這就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

當然,我這裡完全沒有否定各位校長在治校方面的作用,但是最基礎的生源分佈的集中可能就是成就了這些知名中學的原因。當我去那個縣把教育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觀點調研明白之後,我就在想怎麼寫這樣的報告,怎麼寫這個故事。我就是想應該怎麼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我從小就學會了打麻將,調研結束後我這就感覺這是一個麻將的局。當縣教育局局長和縣中的校長及教師,還有學生及家長三方一坐定,發現高中教育沒法搞了,優秀學生都走了的時候,他們這一桌牌局就是三缺一的狀態,他們等著誰來?

這個時候他們就等著市場資源進來。教育等待資本市場的介入,這個缺口越開越大。優秀生源走了,縣中如何崛起,我很想看到這樣讓人特別興奮的故事,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但是我發現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打破縣裡的政治生態,我看到的是政治生態決定了教育生態,教育問題的根源不是教育內部的問題,縣域教育的失敗根本不是一個校長幹出來的事。

所以我把這種局面比喻成一桌麻將的局。縣委政府開的賭局和賭莊,在三缺一的狀態下引進了外部的市場資源以後,他們如何來打這樣一桌麻將?

這個縣前幾年的一次中考的前100名的85個全走了,就剩15個在本縣唸書,想想這個縣還有元氣嗎?元氣已經被抽空了,接下來如何下好這盤棋是相當難的。

而初中畢業就到外地去上學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都缺乏真實的生活經驗,他們跟家庭遠離了,自己從原生的土地上被連根拔起,他們還有什麼生活經驗可言。當他們一切成長都來自於書本的時候,這種人是很可怕的,我在大學裡教書這麼多年,發現他們內心活得很不容易。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1

教育局:政績錦標賽中的下注

教育局局長的心態是“不得不賭”還是“何不一賭”。他是這個牌局的發起者,當縣委政府讓他來做教育局長的時候,給他的任務是要盤活這個縣中。

為什麼要盤活?這個縣中曾經是省級示範高中,不出十年,衰敗到連當地村民幾乎每個家庭基本都有這個學校的課桌椅,大家就知道這個學校爛到什麼程度,這個學校的東西都快被偷光了。當大家覺得這裡教的孩子不值得期待的時候,他們來偷學校的東西是毫無畏懼的。

在這種狀態下,他怎麼來盤活縣中。過去十年,縣級領導班子頻繁更換,掌權的人在變,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想方設法從縣中撈點油水。這個學校花了很多錢所建的漂亮的食堂,居然一天都不使用,而且樓上樓下我都去看了,為什麼不投入使用?就是利益格局沒搞定。直到縣中高考成績持續在全市墊底,怨聲載道的時候,縣裡的父母官裡才開始重視早已殘破不堪的民生工程。他們為什麼認為殘破不堪?統統把苗頭指向了市裡中學,認為把好的苗子都拉走了。我們沒有看到縣中生源流失後面的負面效果。

這個案例非常極端,當然並不表明每一個縣都這樣,肯定有很美好的現象。他們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縣中的託管改革,地方政府以契約的方式向教育中介組織購買公共服務。

政府的教育服務是用錢去購買的時候,其實這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儘管我知道從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的角度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是管理方式的變革,這是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老套路,就是用財政的錢購買公共服務,認為這可以提高效率,它確實也提高了效率。我們發現這位局長其實非常難做,他的不得不賭和何不一賭的賭徒心態背後向我呈現了一種畸形的政治心態。

因為當他要引進外部管理的時候,是縣委書記主張他這麼做的,不料等到決定一做出,他就走了,任期還沒到就走了。把教育局長懸在半空中,怎麼辦?這個事情已經上馬了,老百姓都知道縣委書記調走了之後,舉報信紛紛而至,於是我就看到了他向巡視組彙報的材料。

這個局長非常厲害,他從縣委要來了不少的財政撥款,從縣財政資源裡切下一塊很大的蛋糕給到教育。從這一點我是要給他點讚的,我們知道教育局長從縣的財政盤子裡切蛋糕是非常難的,在整個縣級班子裡是最弱勢的一個職位,也就是說他從賭場要來了賭資,某種程度上就解鎖了縣政府之前封閉且堅固的內部結構。

他的牌技是很高超的,尤其體現在他跟外部機構簽訂合同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盤算。不管他的牌技如何高超,唯一不能盤算的就是規則,即幹部任免規則。他不能盤算規則,於是他就利用規則。所以在不得不賭和何不一賭之間,他選擇了何不一賭,那就賭吧。

外部機構我們說他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我是外來的,失敗了也沒關係。他們不需要投入什麼成本,因為跟政府簽訂的合同所有資金都是來自於當地政府的。他們的做法確實讓縣中煥發出了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生機。他們做的改革在座各位校長聽了都會覺得這簡直太簡單了,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措施,都讓這個縣中能看到希望。

託管方在這場賭局當中是幾乎沒有投入成本的,也沒有公共權力下的責任束縛和政治枷鎖,他們更能夠輕鬆地面對縣中改革的成敗,即使失敗也可以輕鬆離場。當前,在大的改革框架之下,其實有不少政府的研究機構參與了掛牌、輸入管理理念等過程,我覺得基本的心態跟這個縣中的託管機構是有點類似的。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

會議之前,劉雲杉老師反覆叮囑我別太批判,所以大家就大概知道我要講什麼了。我說你放心,我今天拿了一份報告,這是我今年帶著我的兩個碩士生範傑和楊蕊辰,去到一個縣裡面調研了它的高中,寫了2萬字的報告,今天擇其要點跟大家交流一下。

報告標題是《賭局與賭徒——一個縣域教育生態的非典型素描》。這個調研是我自掏腰包帶著學生去的,沒有課題壓力。當你有課題壓力,需要向上級某個部門提交報告的時候,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等調研結束以後我給他們全縣教師做了一個培訓,也算是沒有破壞當地的正常教學秩序。我在良心上還是比較安慰的。

上午成都石室中學的田間校長講到教育應該讓他人更美好,可是就我所看到的這個縣來講,你們這些學校是好了,但被你們“掃蕩”之後的中學一點也不好。在這樣一個縣中裡,好學生全部到了市裡,還讓這些中學能看到什麼希望?我這裡不是指責任何知名中學,因為這個制度不是你們定的,我要說是制度上的問題。這麼多贏家今天都坐在這兒,我就想看看那些失敗的中學到底是怎麼變得一地雞毛和滿目瘡痍的。

剛才俞校長說鄧小平總設計師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但是還有後半句,讓先富幫後富,那麼那些沒富起來的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跟他們是什麼關係?等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以後,他們跟我們這些學生如何相處呢?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一些現狀。

今天講的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什麼叫教育資源?各位中學校長肯定特別清楚,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是政府的政策,不是捐贈,而是生源。這一點大家都贊同吧?如果說北大、清華等等985、211這些學校招生的名額是一定的,那就註定了全中國好的高中生、優秀的高中生的數量也是一定的。這麼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按照生物的自然方式去分佈的,一個天才出生在哪兒是不可確定的,但是我們現在只是把它集中到了某些地區的某些學校,這就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

當然,我這裡完全沒有否定各位校長在治校方面的作用,但是最基礎的生源分佈的集中可能就是成就了這些知名中學的原因。當我去那個縣把教育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觀點調研明白之後,我就在想怎麼寫這樣的報告,怎麼寫這個故事。我就是想應該怎麼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我從小就學會了打麻將,調研結束後我這就感覺這是一個麻將的局。當縣教育局局長和縣中的校長及教師,還有學生及家長三方一坐定,發現高中教育沒法搞了,優秀學生都走了的時候,他們這一桌牌局就是三缺一的狀態,他們等著誰來?

這個時候他們就等著市場資源進來。教育等待資本市場的介入,這個缺口越開越大。優秀生源走了,縣中如何崛起,我很想看到這樣讓人特別興奮的故事,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但是我發現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打破縣裡的政治生態,我看到的是政治生態決定了教育生態,教育問題的根源不是教育內部的問題,縣域教育的失敗根本不是一個校長幹出來的事。

所以我把這種局面比喻成一桌麻將的局。縣委政府開的賭局和賭莊,在三缺一的狀態下引進了外部的市場資源以後,他們如何來打這樣一桌麻將?

這個縣前幾年的一次中考的前100名的85個全走了,就剩15個在本縣唸書,想想這個縣還有元氣嗎?元氣已經被抽空了,接下來如何下好這盤棋是相當難的。

而初中畢業就到外地去上學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都缺乏真實的生活經驗,他們跟家庭遠離了,自己從原生的土地上被連根拔起,他們還有什麼生活經驗可言。當他們一切成長都來自於書本的時候,這種人是很可怕的,我在大學裡教書這麼多年,發現他們內心活得很不容易。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1

教育局:政績錦標賽中的下注

教育局局長的心態是“不得不賭”還是“何不一賭”。他是這個牌局的發起者,當縣委政府讓他來做教育局長的時候,給他的任務是要盤活這個縣中。

為什麼要盤活?這個縣中曾經是省級示範高中,不出十年,衰敗到連當地村民幾乎每個家庭基本都有這個學校的課桌椅,大家就知道這個學校爛到什麼程度,這個學校的東西都快被偷光了。當大家覺得這裡教的孩子不值得期待的時候,他們來偷學校的東西是毫無畏懼的。

在這種狀態下,他怎麼來盤活縣中。過去十年,縣級領導班子頻繁更換,掌權的人在變,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想方設法從縣中撈點油水。這個學校花了很多錢所建的漂亮的食堂,居然一天都不使用,而且樓上樓下我都去看了,為什麼不投入使用?就是利益格局沒搞定。直到縣中高考成績持續在全市墊底,怨聲載道的時候,縣裡的父母官裡才開始重視早已殘破不堪的民生工程。他們為什麼認為殘破不堪?統統把苗頭指向了市裡中學,認為把好的苗子都拉走了。我們沒有看到縣中生源流失後面的負面效果。

這個案例非常極端,當然並不表明每一個縣都這樣,肯定有很美好的現象。他們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縣中的託管改革,地方政府以契約的方式向教育中介組織購買公共服務。

政府的教育服務是用錢去購買的時候,其實這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儘管我知道從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的角度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是管理方式的變革,這是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老套路,就是用財政的錢購買公共服務,認為這可以提高效率,它確實也提高了效率。我們發現這位局長其實非常難做,他的不得不賭和何不一賭的賭徒心態背後向我呈現了一種畸形的政治心態。

因為當他要引進外部管理的時候,是縣委書記主張他這麼做的,不料等到決定一做出,他就走了,任期還沒到就走了。把教育局長懸在半空中,怎麼辦?這個事情已經上馬了,老百姓都知道縣委書記調走了之後,舉報信紛紛而至,於是我就看到了他向巡視組彙報的材料。

這個局長非常厲害,他從縣委要來了不少的財政撥款,從縣財政資源裡切下一塊很大的蛋糕給到教育。從這一點我是要給他點讚的,我們知道教育局長從縣的財政盤子裡切蛋糕是非常難的,在整個縣級班子裡是最弱勢的一個職位,也就是說他從賭場要來了賭資,某種程度上就解鎖了縣政府之前封閉且堅固的內部結構。

他的牌技是很高超的,尤其體現在他跟外部機構簽訂合同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盤算。不管他的牌技如何高超,唯一不能盤算的就是規則,即幹部任免規則。他不能盤算規則,於是他就利用規則。所以在不得不賭和何不一賭之間,他選擇了何不一賭,那就賭吧。

外部機構我們說他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我是外來的,失敗了也沒關係。他們不需要投入什麼成本,因為跟政府簽訂的合同所有資金都是來自於當地政府的。他們的做法確實讓縣中煥發出了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生機。他們做的改革在座各位校長聽了都會覺得這簡直太簡單了,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措施,都讓這個縣中能看到希望。

託管方在這場賭局當中是幾乎沒有投入成本的,也沒有公共權力下的責任束縛和政治枷鎖,他們更能夠輕鬆地面對縣中改革的成敗,即使失敗也可以輕鬆離場。當前,在大的改革框架之下,其實有不少政府的研究機構參與了掛牌、輸入管理理念等過程,我覺得基本的心態跟這個縣中的託管機構是有點類似的。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2

教師:生源流失後的工作狀態

教師部分我們取的標題是“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原來以為老師就練好基本功,不管教育改革怎麼改,終究可以教出好的學生。但在這裡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意思是:反正家業慘淡,沒有別的出路。在賭莊關門之前,他們是離不開牌桌的,這個牌還要打下去。

當好的學生走了之後,面對前100名只剩15個學生在這個縣裡上學,他們就覺得我再怎麼教,都沒有辦法體現我的工作價值。學校原來處於吃老本的狀態,並沒有及時察覺和應對當地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對當地優質生源的不斷流失反應太慢甚至麻木不仁。

我在其他很多縣也看到,尤其是地處比較偏遠的山區,流失的到市裡甚至到省會上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在縣城甚至是縣政府門口集合乘坐大巴外出求學,極具諷刺意味。

這個學校師資的水平並不低,這所傳統老校當中,93.3%的老師都是本科畢業,其實師資水平還是可以的。他們都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面對他們我經常想問一個問題,縣中的衰落是他們無可奈何要接受的命運,還是他們自己釀成的悲哀。就算那85個學生走了,剩下的15個以及100名之後的,他們也是人吧。但是在這樣的考核和評價機制之下,他們只能不被當做受教育者對待。

教師的心態是這樣的,他們端著政府給的鐵飯碗,縣中教師既不同於市場化的僱傭關係中的僱員,需要時刻面臨篩選和淘汰的競爭。因此,不需要積極主動地預測、應對和適應變化、挑戰和風險。他們也不同於政府公務員,需要用政績在政治錦標賽中標尺和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地位優勢,時刻面臨著升遷和晉升的壓力。相比之下,教師並沒有公務員政治利益的誘惑,沒有僱員市場生存的壓力,就像處在無風帶的夾心餅乾,他們是感受不到風聲的。

學校管理制度相當簡單粗暴,幹任何事情都以錢計算,比如上一節課3塊錢,晚自習5塊錢,有老師說5塊錢不要行不行,我不晚自習,要不給你5塊錢,你替我去看晚自習。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實的。學校也缺乏淘汰和競爭機制,使得這些老師有足夠的職業資本保持高傲和不合作的態度。

這就是我們所調研到的教師的狀態。當然也會有教師說到非常痛心疾首的狀態,他們想教而不得。他們想開足高中的實驗課,但化學老師沒有藥品。他們想要集體備課,想到網上下載各種各樣的課件,但是電腦存放在政府幾年手續都下不來。很多行政工作在這個地方的體現都是突破你的常識和底線的。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

會議之前,劉雲杉老師反覆叮囑我別太批判,所以大家就大概知道我要講什麼了。我說你放心,我今天拿了一份報告,這是我今年帶著我的兩個碩士生範傑和楊蕊辰,去到一個縣裡面調研了它的高中,寫了2萬字的報告,今天擇其要點跟大家交流一下。

報告標題是《賭局與賭徒——一個縣域教育生態的非典型素描》。這個調研是我自掏腰包帶著學生去的,沒有課題壓力。當你有課題壓力,需要向上級某個部門提交報告的時候,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等調研結束以後我給他們全縣教師做了一個培訓,也算是沒有破壞當地的正常教學秩序。我在良心上還是比較安慰的。

上午成都石室中學的田間校長講到教育應該讓他人更美好,可是就我所看到的這個縣來講,你們這些學校是好了,但被你們“掃蕩”之後的中學一點也不好。在這樣一個縣中裡,好學生全部到了市裡,還讓這些中學能看到什麼希望?我這裡不是指責任何知名中學,因為這個制度不是你們定的,我要說是制度上的問題。這麼多贏家今天都坐在這兒,我就想看看那些失敗的中學到底是怎麼變得一地雞毛和滿目瘡痍的。

剛才俞校長說鄧小平總設計師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但是還有後半句,讓先富幫後富,那麼那些沒富起來的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跟他們是什麼關係?等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以後,他們跟我們這些學生如何相處呢?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一些現狀。

今天講的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什麼叫教育資源?各位中學校長肯定特別清楚,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不是政府的政策,不是捐贈,而是生源。這一點大家都贊同吧?如果說北大、清華等等985、211這些學校招生的名額是一定的,那就註定了全中國好的高中生、優秀的高中生的數量也是一定的。這麼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按照生物的自然方式去分佈的,一個天才出生在哪兒是不可確定的,但是我們現在只是把它集中到了某些地區的某些學校,這就是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

當然,我這裡完全沒有否定各位校長在治校方面的作用,但是最基礎的生源分佈的集中可能就是成就了這些知名中學的原因。當我去那個縣把教育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觀點調研明白之後,我就在想怎麼寫這樣的報告,怎麼寫這個故事。我就是想應該怎麼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我從小就學會了打麻將,調研結束後我這就感覺這是一個麻將的局。當縣教育局局長和縣中的校長及教師,還有學生及家長三方一坐定,發現高中教育沒法搞了,優秀學生都走了的時候,他們這一桌牌局就是三缺一的狀態,他們等著誰來?

這個時候他們就等著市場資源進來。教育等待資本市場的介入,這個缺口越開越大。優秀生源走了,縣中如何崛起,我很想看到這樣讓人特別興奮的故事,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但是我發現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打破縣裡的政治生態,我看到的是政治生態決定了教育生態,教育問題的根源不是教育內部的問題,縣域教育的失敗根本不是一個校長幹出來的事。

所以我把這種局面比喻成一桌麻將的局。縣委政府開的賭局和賭莊,在三缺一的狀態下引進了外部的市場資源以後,他們如何來打這樣一桌麻將?

這個縣前幾年的一次中考的前100名的85個全走了,就剩15個在本縣唸書,想想這個縣還有元氣嗎?元氣已經被抽空了,接下來如何下好這盤棋是相當難的。

而初中畢業就到外地去上學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都缺乏真實的生活經驗,他們跟家庭遠離了,自己從原生的土地上被連根拔起,他們還有什麼生活經驗可言。當他們一切成長都來自於書本的時候,這種人是很可怕的,我在大學裡教書這麼多年,發現他們內心活得很不容易。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1

教育局:政績錦標賽中的下注

教育局局長的心態是“不得不賭”還是“何不一賭”。他是這個牌局的發起者,當縣委政府讓他來做教育局長的時候,給他的任務是要盤活這個縣中。

為什麼要盤活?這個縣中曾經是省級示範高中,不出十年,衰敗到連當地村民幾乎每個家庭基本都有這個學校的課桌椅,大家就知道這個學校爛到什麼程度,這個學校的東西都快被偷光了。當大家覺得這裡教的孩子不值得期待的時候,他們來偷學校的東西是毫無畏懼的。

在這種狀態下,他怎麼來盤活縣中。過去十年,縣級領導班子頻繁更換,掌權的人在變,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想方設法從縣中撈點油水。這個學校花了很多錢所建的漂亮的食堂,居然一天都不使用,而且樓上樓下我都去看了,為什麼不投入使用?就是利益格局沒搞定。直到縣中高考成績持續在全市墊底,怨聲載道的時候,縣裡的父母官裡才開始重視早已殘破不堪的民生工程。他們為什麼認為殘破不堪?統統把苗頭指向了市裡中學,認為把好的苗子都拉走了。我們沒有看到縣中生源流失後面的負面效果。

這個案例非常極端,當然並不表明每一個縣都這樣,肯定有很美好的現象。他們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縣中的託管改革,地方政府以契約的方式向教育中介組織購買公共服務。

政府的教育服務是用錢去購買的時候,其實這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儘管我知道從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的角度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是管理方式的變革,這是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老套路,就是用財政的錢購買公共服務,認為這可以提高效率,它確實也提高了效率。我們發現這位局長其實非常難做,他的不得不賭和何不一賭的賭徒心態背後向我呈現了一種畸形的政治心態。

因為當他要引進外部管理的時候,是縣委書記主張他這麼做的,不料等到決定一做出,他就走了,任期還沒到就走了。把教育局長懸在半空中,怎麼辦?這個事情已經上馬了,老百姓都知道縣委書記調走了之後,舉報信紛紛而至,於是我就看到了他向巡視組彙報的材料。

這個局長非常厲害,他從縣委要來了不少的財政撥款,從縣財政資源裡切下一塊很大的蛋糕給到教育。從這一點我是要給他點讚的,我們知道教育局長從縣的財政盤子裡切蛋糕是非常難的,在整個縣級班子裡是最弱勢的一個職位,也就是說他從賭場要來了賭資,某種程度上就解鎖了縣政府之前封閉且堅固的內部結構。

他的牌技是很高超的,尤其體現在他跟外部機構簽訂合同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盤算。不管他的牌技如何高超,唯一不能盤算的就是規則,即幹部任免規則。他不能盤算規則,於是他就利用規則。所以在不得不賭和何不一賭之間,他選擇了何不一賭,那就賭吧。

外部機構我們說他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我是外來的,失敗了也沒關係。他們不需要投入什麼成本,因為跟政府簽訂的合同所有資金都是來自於當地政府的。他們的做法確實讓縣中煥發出了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生機。他們做的改革在座各位校長聽了都會覺得這簡直太簡單了,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措施,都讓這個縣中能看到希望。

託管方在這場賭局當中是幾乎沒有投入成本的,也沒有公共權力下的責任束縛和政治枷鎖,他們更能夠輕鬆地面對縣中改革的成敗,即使失敗也可以輕鬆離場。當前,在大的改革框架之下,其實有不少政府的研究機構參與了掛牌、輸入管理理念等過程,我覺得基本的心態跟這個縣中的託管機構是有點類似的。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2

教師:生源流失後的工作狀態

教師部分我們取的標題是“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原來以為老師就練好基本功,不管教育改革怎麼改,終究可以教出好的學生。但在這裡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意思是:反正家業慘淡,沒有別的出路。在賭莊關門之前,他們是離不開牌桌的,這個牌還要打下去。

當好的學生走了之後,面對前100名只剩15個學生在這個縣裡上學,他們就覺得我再怎麼教,都沒有辦法體現我的工作價值。學校原來處於吃老本的狀態,並沒有及時察覺和應對當地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對當地優質生源的不斷流失反應太慢甚至麻木不仁。

我在其他很多縣也看到,尤其是地處比較偏遠的山區,流失的到市裡甚至到省會上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在縣城甚至是縣政府門口集合乘坐大巴外出求學,極具諷刺意味。

這個學校師資的水平並不低,這所傳統老校當中,93.3%的老師都是本科畢業,其實師資水平還是可以的。他們都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面對他們我經常想問一個問題,縣中的衰落是他們無可奈何要接受的命運,還是他們自己釀成的悲哀。就算那85個學生走了,剩下的15個以及100名之後的,他們也是人吧。但是在這樣的考核和評價機制之下,他們只能不被當做受教育者對待。

教師的心態是這樣的,他們端著政府給的鐵飯碗,縣中教師既不同於市場化的僱傭關係中的僱員,需要時刻面臨篩選和淘汰的競爭。因此,不需要積極主動地預測、應對和適應變化、挑戰和風險。他們也不同於政府公務員,需要用政績在政治錦標賽中標尺和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地位優勢,時刻面臨著升遷和晉升的壓力。相比之下,教師並沒有公務員政治利益的誘惑,沒有僱員市場生存的壓力,就像處在無風帶的夾心餅乾,他們是感受不到風聲的。

學校管理制度相當簡單粗暴,幹任何事情都以錢計算,比如上一節課3塊錢,晚自習5塊錢,有老師說5塊錢不要行不行,我不晚自習,要不給你5塊錢,你替我去看晚自習。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實的。學校也缺乏淘汰和競爭機制,使得這些老師有足夠的職業資本保持高傲和不合作的態度。

這就是我們所調研到的教師的狀態。當然也會有教師說到非常痛心疾首的狀態,他們想教而不得。他們想開足高中的實驗課,但化學老師沒有藥品。他們想要集體備課,想到網上下載各種各樣的課件,但是電腦存放在政府幾年手續都下不來。很多行政工作在這個地方的體現都是突破你的常識和底線的。

深度 | 北大學者:縣域教育的失敗不是校長幹出來的事,關鍵是生源問題

3

家長和學生:走抑或留?

社會階層格局的同構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改變了他們當地閉塞的環境,便利的交通拉近了周邊縣實的距離,越來越多的父母走出縣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市場化的辦學行為,也為當地居民的就學提供了很多選擇。城鎮化進程,更是加劇了周邊城市的虹吸效應。可以說把縣裡面最重要的學生資源吸走了,好的教師也吸走了。這個虹吸效應非常明顯,經濟越落後的地方,教育越應該給人以希望。

在殘酷的社會競爭面前,多數家長都是曾經的失敗者。所以這些縣中覺得我們就是在教一群失敗的孩子,尤其更多的是留守兒童。

在社會階層越發狹窄的事實面前,他們不想讓孩子重複自己坎坷的生活,不惜一切代價把最好的提供給孩子,愈演愈烈的競爭滋生出家長嚴重的驅利心理和焦慮氛圍。

他們把孩子看作是肩負家庭興旺使命的木偶,在沒有真正瞭解和過問孩子的特長和興趣的情況下,一味地讓孩子進入最好的學校,跟著最好的老師,考入最好的大學,認為孩子如果在縣中讀書是最沒有出息的表現。如果一個縣裡都是這樣的想法,縣裡的教育還有什麼希望?!

但是家長缺乏一定的信息渠道和鑑別能力,簡單地將最好的等同於城裡的。這種虛榮和狹隘的擇校觀,忽視了學生的特質和教育過程,加速了縣中優質生源的流失,也對教師的積極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儘管學生和家長群體總會在牌桌上出現,但是其中個別的學生和家長依舊可以憑藉其經濟能力、個人成績和人脈關係,把它當做賭資進入到周邊縣市的其他賭局當中。這種賭資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離場能力。

我們的調研發現,縣政府的官員的孩子包括大量的中學教師的孩子沒有幾個在縣中讀書。就像今天很多成功人士的孩子有多少是在國內上大學的呢?所以在這種同構的社會階層的格局和機制下,我們是沒有辦法離場的,我們的離場能力都是一定的。你能逃得出這個縣,你能逃得出這個國家嗎?你能逃得出這種愈演愈烈的競爭嗎?

他們留下的生源中83%都是周邊農村的孩子,多數是留守兒童,家庭情況複雜,父母文化水平低,無法為學生提供經濟文化,甚至情感方面的支持。這些學業基礎薄弱,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孩子,成為了學校老師和當地教育局嫌棄的對象,甚至成為了縣中由盛轉衰一蹶不振的替罪羔羊。

這些學生和家長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階層分化,成績、金錢和權利和關係成為給孩子的賭資。當優勢階層選擇逃離這裡的時候,留下來的可能就是最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孩子。在職業教育備受歧視的文化語境當中,他們似乎無法逃離父輩社會底層的命運,也註定不會成為高校的佼佼者。

在精英教育的標準下,學校和老師認為他們是不值得投入的,當學校和老師認為學生不值得好好教的時候,什麼壞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是他們的命運可能才是最真實的中國。他們接受的基礎教育是匱乏的,學校並沒有起到基礎的庇護所的功能。當傷痕累累的孩子進入到社會的時候,很難說受到傷害的到底是他們,還是我們。

4

政治權力和個人利益支配下

複雜的縣域教育生態

縣域教育的生態是複雜的。在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之下,各地教育的發展難以實現可持續地均衡發展。不同地域和層級不斷上演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生源爭奪,破壞了當地的教育生態,導致了有的地方營養過剩,有的地方變成了不毛之地。

當這些瑣碎的細節逐漸堆砌成不可逆轉的趨勢時,教育局、學校和老師容易簡單地將責任推卸給落後的經濟發展,試圖擺脫干係,眼睜睜看著一所曾經是省級示範高中的縣中潰敗至此。生源和成績之間或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什麼才是迴歸本真的教育。當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高考的時候,會掩蓋很多問題。

教育是具有獨立性的,地處經濟落後地區的衡水中學依然可以通過教育吸引富裕地區的生源,且不論教育模式是否具備複製的可能,但至少從一個維度說明了經濟與系教育的邏輯關係並不是那麼穩固和理所當然。

我們不是為了中傷哪一方個體,而是希望通過解剖這場賭局,瞭解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和機制性的問題。封閉的政治文化環境,阻隔了人們從區域比較的視角思考問題。

今天我們都在支持國別比較和區域研究的時候,其實中國內部的區域研究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教育的區域比較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貧窮落後的發展狀態不斷強化著弱者心態,自卑又自負,可恨又可憐。

當思維和心態無法發生根本性調整時,任何外來的衝擊和影響只能帶來暫時性的改變,最終還是會被惡性的內部循環所吞噬,無法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需要將局部性的改革轉變為制度化的建設。教育註定是一場改革,只有各方都降低賭徒心態,教育才不會那麼驚險、刺激和不可預期。

我們不想責備這個局裡的任何人,它是制度性的問題,是什麼促使了教育資源如何劇烈地跨區域流動?為什麼要跨區域流動?如果這是總的一盤棋,可能跨區域的流動就是個零和博弈。

研究宏觀的機制,我一直認為要沉浸到微觀的具體的人的行為和事件當中去,我們不可能就機制談機制,我認為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我不是說我能解決什麼問題,而是替大家去看一看,在這裡跟大家報告一下,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謝謝!

來源 |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編輯 | 中國網教育頻道

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