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

長沙理工大學

"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當新學期的鈴聲激盪校園,同學們卻再也等不到他們愛的周騫老師。

在長達六年的生命賽跑中,周老師從沒有放棄與病魔的鬥爭,他把贏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生身上,都綻放在心心念唸的講臺上。

生命的最後一刻,成了他最忙碌的時刻:學生的論文還在修改中,開學之後要上的課還在準備中,學生的問題正在解答中,教材《危險貨物運輸》還在寫作中……他似乎沒有時間顧及生命的終結,一心想著繼續自己未盡的工作,生命的完成時在周老師那裡化作了進行時!


周騫老師生前影像資料(拍攝於2017年)

他的世界都是愛

"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當新學期的鈴聲激盪校園,同學們卻再也等不到他們愛的周騫老師。

在長達六年的生命賽跑中,周老師從沒有放棄與病魔的鬥爭,他把贏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生身上,都綻放在心心念唸的講臺上。

生命的最後一刻,成了他最忙碌的時刻:學生的論文還在修改中,開學之後要上的課還在準備中,學生的問題正在解答中,教材《危險貨物運輸》還在寫作中……他似乎沒有時間顧及生命的終結,一心想著繼續自己未盡的工作,生命的完成時在周老師那裡化作了進行時!


周騫老師生前影像資料(拍攝於2017年)

他的世界都是愛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眼裡、心裡都是學生。他的世界很純粹,裝滿了學生;他的世界很暖,全是融融的愛。

“世界這麼大,我與他們成為師生是一種緣分。以前,我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現在自己的孩子大了,就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像這樣的去關愛他們,是人之常情。”

1994年,剛剛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周騫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任教20多年來,他把自己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學生:無論多忙都會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同學們開班會、找學生聊天,他們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討論戀愛觀、人生價值觀,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周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物流1202班有一位學生學習退步很大,周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對這名學生反覆做思想工作,終於把他引入學習的軌道;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從事多份兼職,導致成績下滑,周老師細心開導,反覆談心;他對學生有諾必踐,從不失約;他將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悉數捐出,分文不留……

在病魔的虎口中爭奪時間

"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當新學期的鈴聲激盪校園,同學們卻再也等不到他們愛的周騫老師。

在長達六年的生命賽跑中,周老師從沒有放棄與病魔的鬥爭,他把贏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生身上,都綻放在心心念唸的講臺上。

生命的最後一刻,成了他最忙碌的時刻:學生的論文還在修改中,開學之後要上的課還在準備中,學生的問題正在解答中,教材《危險貨物運輸》還在寫作中……他似乎沒有時間顧及生命的終結,一心想著繼續自己未盡的工作,生命的完成時在周老師那裡化作了進行時!


周騫老師生前影像資料(拍攝於2017年)

他的世界都是愛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眼裡、心裡都是學生。他的世界很純粹,裝滿了學生;他的世界很暖,全是融融的愛。

“世界這麼大,我與他們成為師生是一種緣分。以前,我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現在自己的孩子大了,就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像這樣的去關愛他們,是人之常情。”

1994年,剛剛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周騫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任教20多年來,他把自己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學生:無論多忙都會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同學們開班會、找學生聊天,他們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討論戀愛觀、人生價值觀,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周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物流1202班有一位學生學習退步很大,周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對這名學生反覆做思想工作,終於把他引入學習的軌道;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從事多份兼職,導致成績下滑,周老師細心開導,反覆談心;他對學生有諾必踐,從不失約;他將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悉數捐出,分文不留……

在病魔的虎口中爭奪時間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他首先考慮的是不能耽誤上課,當即要求醫生:“化療放療同時來!”

普通人的時間是擠出來的,周老師的時間是搏命搏出來的。六年間,周騫多次接受治療,牙掉了好幾顆,經常流鼻血,一隻耳朵失聰,身體日漸消瘦,發聲困難……每次住院,他爭分奪秒開展工作。一次剛做完化療,周老師就不顧“要少說話”的醫囑,在病院裡給學生耐心地講解論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邊講話邊流鼻涕(化療原因)。學院為了照顧他身體,要給他少排課,他斷然拒絕,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一堂沒落下。他經常忍著頭痛,批改論文到深夜,長時間持續為學生答疑。

在周老師那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由革命浪漫主義生髮出來的樂觀與豁達:儘管病痛對他百般折磨,但他藐之如草芥,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昂首向前。他是那麼單薄,他又是那麼強大!

一生好人

"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當新學期的鈴聲激盪校園,同學們卻再也等不到他們愛的周騫老師。

在長達六年的生命賽跑中,周老師從沒有放棄與病魔的鬥爭,他把贏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生身上,都綻放在心心念唸的講臺上。

生命的最後一刻,成了他最忙碌的時刻:學生的論文還在修改中,開學之後要上的課還在準備中,學生的問題正在解答中,教材《危險貨物運輸》還在寫作中……他似乎沒有時間顧及生命的終結,一心想著繼續自己未盡的工作,生命的完成時在周老師那裡化作了進行時!


周騫老師生前影像資料(拍攝於2017年)

他的世界都是愛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眼裡、心裡都是學生。他的世界很純粹,裝滿了學生;他的世界很暖,全是融融的愛。

“世界這麼大,我與他們成為師生是一種緣分。以前,我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現在自己的孩子大了,就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像這樣的去關愛他們,是人之常情。”

1994年,剛剛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周騫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任教20多年來,他把自己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學生:無論多忙都會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同學們開班會、找學生聊天,他們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討論戀愛觀、人生價值觀,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周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物流1202班有一位學生學習退步很大,周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對這名學生反覆做思想工作,終於把他引入學習的軌道;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從事多份兼職,導致成績下滑,周老師細心開導,反覆談心;他對學生有諾必踐,從不失約;他將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悉數捐出,分文不留……

在病魔的虎口中爭奪時間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他首先考慮的是不能耽誤上課,當即要求醫生:“化療放療同時來!”

普通人的時間是擠出來的,周老師的時間是搏命搏出來的。六年間,周騫多次接受治療,牙掉了好幾顆,經常流鼻血,一隻耳朵失聰,身體日漸消瘦,發聲困難……每次住院,他爭分奪秒開展工作。一次剛做完化療,周老師就不顧“要少說話”的醫囑,在病院裡給學生耐心地講解論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邊講話邊流鼻涕(化療原因)。學院為了照顧他身體,要給他少排課,他斷然拒絕,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一堂沒落下。他經常忍著頭痛,批改論文到深夜,長時間持續為學生答疑。

在周老師那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由革命浪漫主義生髮出來的樂觀與豁達:儘管病痛對他百般折磨,但他藐之如草芥,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昂首向前。他是那麼單薄,他又是那麼強大!

一生好人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的一生,都在做好人,做好老師。

他做教研室主任做成了服務員,常常一個人默默地就把事情做完了;但在酬金分配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得最少。

周老師因病住院後,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去看望他,代表學校給他帶去了慰問金,但他委婉地謝絕了,並表示希望轉給比他更需要幫助的師生。

他的幾個研究生一起去看望他,幾個人一起“湊份子”用信封裝了筆慰問金。由於深知老師的性格,他們趁聊天的時候把慰問金偷偷塞進了老師的一個袋子裡。沒想到,幾個人告辭離開後,還沒下電梯就被剛剛做完化療的他追上,退還給了學生。周老師不但拒收任何慰問禮物,反而經常出資支持學生的活動。不論是他帶的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只要他知道學生搞活動,他都會提供活動經費。

做好人、好老師是周老師的樸素追求,也是對他一生的最好註解,更是他的崇高品格。

《中國教育報》:一位“普通老師”的點滴微光

——長沙理工大學教師周騫的凡人小事

採訪中,學生同事談到他,好多人哽咽落淚;寫作時,記者嘗試找尋“光芒四射”的他,記起來的卻是一位在日常點滴裡顯現微光的普通人。

這位“普通人”名叫周騫,是長沙理工大學教師,已工作了22年。

帶學生、做實驗,工作之餘再讀碩士、博士,看起來,周騫的日子與別的大學教師沒有兩樣。

其實,有好多不一樣。

很多大學教師都是上完課就了事,周騫不。課前課後他總是找學生聊天,徵詢上課意見、探討學習方法,甚至幫助分析戀愛問題……有個同學幾次缺課,他輾轉打聽,得知該生家貧做了幾份兼職,不想上課只想打工。之後,他多次找到這名學生,以自己的經歷和人生感悟多方開導,學生的學習勁頭大變樣,後來順利畢業找到了理想工作。

很多人不願意當班主任,周騫一次次主動“攬活”。“都說上大學沒人管,但他就像媽一樣。”大一新生張宇琪說,班主任周老師每週晚上的班會都會從家裡打車來,跟大家聊天,教大家如何選課、規劃大學生活,叮囑早起鍛鍊天冷加衣,“別的班都好羨慕的”。

“大學裡有好多‘看不見’的活兒,別人都躲、繞過去,他不會。”周騫所在的交通運輸學院運輸及物流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周愛蓮說。比如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大家都知道這項工作不計課時,也不一定會有成果,但因為周騫跟學生接觸多,總有學生請他做指導老師,他也來者不拒。“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這是為師者的基本要求。”周騫的話語很樸實。

如果不是一個意外,周騫的點滴微光,可能沒人會發現。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課怎麼辦?”確診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給負責排課的周愛蓮打電話,擔心自己的課沒人上。

“化療放療同時來!”周騫對醫生要求,“系裡只有19位專業老師,每個人工作量都很大,我想快點出院好上課。”兩個多月後,鼻子仍時常出血、掉了3顆牙齒的周騫出院了,重回講臺的他每週上8次課、帶5名研究生,絲毫不顧醫生“全休半年”的建議。“勸都勸不住!”教研室主任柳伍生說,系裡想讓周騫少上點課,他堅決不幹,生病3年來,居然每年都超工作量。

“那時我正準備畢業答辯,幾次找周老師,他都以各種理由推掉見面。”2011級研究生鄒桂蘭是第一個知道周騫住院的學生,“直到瞞不住了,必須面對面審閱、修改論文時,我才知道。去看老師那天,他帶著帽子,頭髮掉了很多,邊流鼻涕邊講論文,師母就在旁邊給他遞紙巾。”

重返講臺後,同學們覺得周老師與大家“更親密了”,“交流時,他總會俯下身子把頭側過來傾聽”。事實上,因為生病,周騫聽力受損,講話也中氣不足。“感覺他很疲憊,有一天連續上了6節課後,仍堅持給我們答疑到下午6點多。”2012級研究生周燕回憶說,這期間周騫一直在揉頭。

“對周老師我只有感激和歉疚。”研究生呂小峰說。去年6月,他有一篇論文要請教,周老師上完兩節課後,和他坐在草地上談論文。天漸漸黑了,周老師還要找教室繼續談,第一間宿管要關門、第二間有人要開班會、第三間……連找數間教室,呂小峰都有些煩累了,重病的周老師仍然不厭其煩。

如果說身患重病仍堅持上班、平時經常資助學生活動是周騫給大家的“小意外”的話,那麼緊接著發生的事便是“大意外”了。

住院兩個多月,所有同事、朋友的慰問金,周騫都悉數退回,總數過萬元;校工會慰問金2000元,他自己再加200元,捐給生病學生;評上省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所得的1000元獎金,全部交了“額外”黨費;獲學校首屆“教學貢獻獎”,2萬元獎金他全部捐出,用於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周騫家境並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沒有收入的農民,現年81歲的父親自2008年大病後精神失常,後來也發現了鼻咽癌,母親這幾年3次住院,兒子在上大學,岳父母更是常年要請看護。

“住院有醫保,每月有穩定收入。”周騫說自己不缺錢,能多幫一些學生,挺好的。(本報記者 李倫娥 賴斯捷)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7年2月10日02版新聞要聞)

"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當新學期的鈴聲激盪校園,同學們卻再也等不到他們愛的周騫老師。

在長達六年的生命賽跑中,周老師從沒有放棄與病魔的鬥爭,他把贏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生身上,都綻放在心心念唸的講臺上。

生命的最後一刻,成了他最忙碌的時刻:學生的論文還在修改中,開學之後要上的課還在準備中,學生的問題正在解答中,教材《危險貨物運輸》還在寫作中……他似乎沒有時間顧及生命的終結,一心想著繼續自己未盡的工作,生命的完成時在周老師那裡化作了進行時!


周騫老師生前影像資料(拍攝於2017年)

他的世界都是愛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眼裡、心裡都是學生。他的世界很純粹,裝滿了學生;他的世界很暖,全是融融的愛。

“世界這麼大,我與他們成為師生是一種緣分。以前,我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現在自己的孩子大了,就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像這樣的去關愛他們,是人之常情。”

1994年,剛剛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周騫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任教20多年來,他把自己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學生:無論多忙都會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同學們開班會、找學生聊天,他們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討論戀愛觀、人生價值觀,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周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物流1202班有一位學生學習退步很大,周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對這名學生反覆做思想工作,終於把他引入學習的軌道;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從事多份兼職,導致成績下滑,周老師細心開導,反覆談心;他對學生有諾必踐,從不失約;他將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悉數捐出,分文不留……

在病魔的虎口中爭奪時間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他首先考慮的是不能耽誤上課,當即要求醫生:“化療放療同時來!”

普通人的時間是擠出來的,周老師的時間是搏命搏出來的。六年間,周騫多次接受治療,牙掉了好幾顆,經常流鼻血,一隻耳朵失聰,身體日漸消瘦,發聲困難……每次住院,他爭分奪秒開展工作。一次剛做完化療,周老師就不顧“要少說話”的醫囑,在病院裡給學生耐心地講解論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邊講話邊流鼻涕(化療原因)。學院為了照顧他身體,要給他少排課,他斷然拒絕,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一堂沒落下。他經常忍著頭痛,批改論文到深夜,長時間持續為學生答疑。

在周老師那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由革命浪漫主義生髮出來的樂觀與豁達:儘管病痛對他百般折磨,但他藐之如草芥,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昂首向前。他是那麼單薄,他又是那麼強大!

一生好人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的一生,都在做好人,做好老師。

他做教研室主任做成了服務員,常常一個人默默地就把事情做完了;但在酬金分配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得最少。

周老師因病住院後,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去看望他,代表學校給他帶去了慰問金,但他委婉地謝絕了,並表示希望轉給比他更需要幫助的師生。

他的幾個研究生一起去看望他,幾個人一起“湊份子”用信封裝了筆慰問金。由於深知老師的性格,他們趁聊天的時候把慰問金偷偷塞進了老師的一個袋子裡。沒想到,幾個人告辭離開後,還沒下電梯就被剛剛做完化療的他追上,退還給了學生。周老師不但拒收任何慰問禮物,反而經常出資支持學生的活動。不論是他帶的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只要他知道學生搞活動,他都會提供活動經費。

做好人、好老師是周老師的樸素追求,也是對他一生的最好註解,更是他的崇高品格。

《中國教育報》:一位“普通老師”的點滴微光

——長沙理工大學教師周騫的凡人小事

採訪中,學生同事談到他,好多人哽咽落淚;寫作時,記者嘗試找尋“光芒四射”的他,記起來的卻是一位在日常點滴裡顯現微光的普通人。

這位“普通人”名叫周騫,是長沙理工大學教師,已工作了22年。

帶學生、做實驗,工作之餘再讀碩士、博士,看起來,周騫的日子與別的大學教師沒有兩樣。

其實,有好多不一樣。

很多大學教師都是上完課就了事,周騫不。課前課後他總是找學生聊天,徵詢上課意見、探討學習方法,甚至幫助分析戀愛問題……有個同學幾次缺課,他輾轉打聽,得知該生家貧做了幾份兼職,不想上課只想打工。之後,他多次找到這名學生,以自己的經歷和人生感悟多方開導,學生的學習勁頭大變樣,後來順利畢業找到了理想工作。

很多人不願意當班主任,周騫一次次主動“攬活”。“都說上大學沒人管,但他就像媽一樣。”大一新生張宇琪說,班主任周老師每週晚上的班會都會從家裡打車來,跟大家聊天,教大家如何選課、規劃大學生活,叮囑早起鍛鍊天冷加衣,“別的班都好羨慕的”。

“大學裡有好多‘看不見’的活兒,別人都躲、繞過去,他不會。”周騫所在的交通運輸學院運輸及物流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周愛蓮說。比如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大家都知道這項工作不計課時,也不一定會有成果,但因為周騫跟學生接觸多,總有學生請他做指導老師,他也來者不拒。“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這是為師者的基本要求。”周騫的話語很樸實。

如果不是一個意外,周騫的點滴微光,可能沒人會發現。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課怎麼辦?”確診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給負責排課的周愛蓮打電話,擔心自己的課沒人上。

“化療放療同時來!”周騫對醫生要求,“系裡只有19位專業老師,每個人工作量都很大,我想快點出院好上課。”兩個多月後,鼻子仍時常出血、掉了3顆牙齒的周騫出院了,重回講臺的他每週上8次課、帶5名研究生,絲毫不顧醫生“全休半年”的建議。“勸都勸不住!”教研室主任柳伍生說,系裡想讓周騫少上點課,他堅決不幹,生病3年來,居然每年都超工作量。

“那時我正準備畢業答辯,幾次找周老師,他都以各種理由推掉見面。”2011級研究生鄒桂蘭是第一個知道周騫住院的學生,“直到瞞不住了,必須面對面審閱、修改論文時,我才知道。去看老師那天,他帶著帽子,頭髮掉了很多,邊流鼻涕邊講論文,師母就在旁邊給他遞紙巾。”

重返講臺後,同學們覺得周老師與大家“更親密了”,“交流時,他總會俯下身子把頭側過來傾聽”。事實上,因為生病,周騫聽力受損,講話也中氣不足。“感覺他很疲憊,有一天連續上了6節課後,仍堅持給我們答疑到下午6點多。”2012級研究生周燕回憶說,這期間周騫一直在揉頭。

“對周老師我只有感激和歉疚。”研究生呂小峰說。去年6月,他有一篇論文要請教,周老師上完兩節課後,和他坐在草地上談論文。天漸漸黑了,周老師還要找教室繼續談,第一間宿管要關門、第二間有人要開班會、第三間……連找數間教室,呂小峰都有些煩累了,重病的周老師仍然不厭其煩。

如果說身患重病仍堅持上班、平時經常資助學生活動是周騫給大家的“小意外”的話,那麼緊接著發生的事便是“大意外”了。

住院兩個多月,所有同事、朋友的慰問金,周騫都悉數退回,總數過萬元;校工會慰問金2000元,他自己再加200元,捐給生病學生;評上省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所得的1000元獎金,全部交了“額外”黨費;獲學校首屆“教學貢獻獎”,2萬元獎金他全部捐出,用於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周騫家境並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沒有收入的農民,現年81歲的父親自2008年大病後精神失常,後來也發現了鼻咽癌,母親這幾年3次住院,兒子在上大學,岳父母更是常年要請看護。

“住院有醫保,每月有穩定收入。”周騫說自己不缺錢,能多幫一些學生,挺好的。(本報記者 李倫娥 賴斯捷)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7年2月10日02版新聞要聞)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光明網:長沙理工大學一教師的捐款事蹟感動身邊黨員

“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師生”

“這是一種真正的奉獻精神,他的事蹟讓我們感動。”

11月15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交通運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周愛蓮組織支部開展“兩學一做”“講奉獻、有作為”專題學習時,“曝光”了該支部周騫老師的事蹟,引起了黨員老師們的熱議。

前段時間,周騫老師因為長期以來教書育人成績突出,連獲兩項榮譽:一是被湖南省教育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二是獲評長沙理工大學首屆“教學貢獻獎”。

這兩個榮譽都有一定獎金,長沙理工大學首屆“教學貢獻獎”的獎金更是達到2萬元。但獎金下發的第二天,周騫老師就將其全部捐入學校教育基金,用於幫扶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

這讓工作人員很奇怪:這位為了學生不計個人得失、身患重病仍堅守教學崗位、為了工作經常忽略自己的講臺上的“拼命三郎”,自己也並不寬裕,為什麼把獎金全部捐了?

周騫老師說:“我有穩定的收入,希望這些錢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師生。”

據交通學院黨委書記孔偉紅介紹,這已經不是周騫老師第一次捐款了。2014年,他因患重病住院時,學校領導和老師去看望他,送去的慰問金都被他婉拒。學校工會給予的住院補助金,他也在出院後全部捐給了家庭貧困的學生。

“我是一名黨員教師。黨員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具有黨員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既要以合格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又要以合格教師的標準來約束自己。”在“兩學一做”“講奉獻、有作為”專題學習會上,周騫老師說。

(記者禹愛華 通訊員 鄧崛峰 寫於2016年)

"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當新學期的鈴聲激盪校園,同學們卻再也等不到他們愛的周騫老師。

在長達六年的生命賽跑中,周老師從沒有放棄與病魔的鬥爭,他把贏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生身上,都綻放在心心念唸的講臺上。

生命的最後一刻,成了他最忙碌的時刻:學生的論文還在修改中,開學之後要上的課還在準備中,學生的問題正在解答中,教材《危險貨物運輸》還在寫作中……他似乎沒有時間顧及生命的終結,一心想著繼續自己未盡的工作,生命的完成時在周老師那裡化作了進行時!


周騫老師生前影像資料(拍攝於2017年)

他的世界都是愛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眼裡、心裡都是學生。他的世界很純粹,裝滿了學生;他的世界很暖,全是融融的愛。

“世界這麼大,我與他們成為師生是一種緣分。以前,我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現在自己的孩子大了,就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像這樣的去關愛他們,是人之常情。”

1994年,剛剛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的周騫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任教20多年來,他把自己大多數時間都獻給了學生:無論多忙都會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同學們開班會、找學生聊天,他們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討論戀愛觀、人生價值觀,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周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物流1202班有一位學生學習退步很大,周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對這名學生反覆做思想工作,終於把他引入學習的軌道;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從事多份兼職,導致成績下滑,周老師細心開導,反覆談心;他對學生有諾必踐,從不失約;他將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悉數捐出,分文不留……

在病魔的虎口中爭奪時間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他首先考慮的是不能耽誤上課,當即要求醫生:“化療放療同時來!”

普通人的時間是擠出來的,周老師的時間是搏命搏出來的。六年間,周騫多次接受治療,牙掉了好幾顆,經常流鼻血,一隻耳朵失聰,身體日漸消瘦,發聲困難……每次住院,他爭分奪秒開展工作。一次剛做完化療,周老師就不顧“要少說話”的醫囑,在病院裡給學生耐心地講解論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邊講話邊流鼻涕(化療原因)。學院為了照顧他身體,要給他少排課,他斷然拒絕,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一堂沒落下。他經常忍著頭痛,批改論文到深夜,長時間持續為學生答疑。

在周老師那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由革命浪漫主義生髮出來的樂觀與豁達:儘管病痛對他百般折磨,但他藐之如草芥,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昂首向前。他是那麼單薄,他又是那麼強大!

一生好人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周老師的一生,都在做好人,做好老師。

他做教研室主任做成了服務員,常常一個人默默地就把事情做完了;但在酬金分配的時候,他卻總是拿得最少。

周老師因病住院後,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去看望他,代表學校給他帶去了慰問金,但他委婉地謝絕了,並表示希望轉給比他更需要幫助的師生。

他的幾個研究生一起去看望他,幾個人一起“湊份子”用信封裝了筆慰問金。由於深知老師的性格,他們趁聊天的時候把慰問金偷偷塞進了老師的一個袋子裡。沒想到,幾個人告辭離開後,還沒下電梯就被剛剛做完化療的他追上,退還給了學生。周老師不但拒收任何慰問禮物,反而經常出資支持學生的活動。不論是他帶的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只要他知道學生搞活動,他都會提供活動經費。

做好人、好老師是周老師的樸素追求,也是對他一生的最好註解,更是他的崇高品格。

《中國教育報》:一位“普通老師”的點滴微光

——長沙理工大學教師周騫的凡人小事

採訪中,學生同事談到他,好多人哽咽落淚;寫作時,記者嘗試找尋“光芒四射”的他,記起來的卻是一位在日常點滴裡顯現微光的普通人。

這位“普通人”名叫周騫,是長沙理工大學教師,已工作了22年。

帶學生、做實驗,工作之餘再讀碩士、博士,看起來,周騫的日子與別的大學教師沒有兩樣。

其實,有好多不一樣。

很多大學教師都是上完課就了事,周騫不。課前課後他總是找學生聊天,徵詢上課意見、探討學習方法,甚至幫助分析戀愛問題……有個同學幾次缺課,他輾轉打聽,得知該生家貧做了幾份兼職,不想上課只想打工。之後,他多次找到這名學生,以自己的經歷和人生感悟多方開導,學生的學習勁頭大變樣,後來順利畢業找到了理想工作。

很多人不願意當班主任,周騫一次次主動“攬活”。“都說上大學沒人管,但他就像媽一樣。”大一新生張宇琪說,班主任周老師每週晚上的班會都會從家裡打車來,跟大家聊天,教大家如何選課、規劃大學生活,叮囑早起鍛鍊天冷加衣,“別的班都好羨慕的”。

“大學裡有好多‘看不見’的活兒,別人都躲、繞過去,他不會。”周騫所在的交通運輸學院運輸及物流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周愛蓮說。比如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大家都知道這項工作不計課時,也不一定會有成果,但因為周騫跟學生接觸多,總有學生請他做指導老師,他也來者不拒。“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這是為師者的基本要求。”周騫的話語很樸實。

如果不是一個意外,周騫的點滴微光,可能沒人會發現。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課怎麼辦?”確診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給負責排課的周愛蓮打電話,擔心自己的課沒人上。

“化療放療同時來!”周騫對醫生要求,“系裡只有19位專業老師,每個人工作量都很大,我想快點出院好上課。”兩個多月後,鼻子仍時常出血、掉了3顆牙齒的周騫出院了,重回講臺的他每週上8次課、帶5名研究生,絲毫不顧醫生“全休半年”的建議。“勸都勸不住!”教研室主任柳伍生說,系裡想讓周騫少上點課,他堅決不幹,生病3年來,居然每年都超工作量。

“那時我正準備畢業答辯,幾次找周老師,他都以各種理由推掉見面。”2011級研究生鄒桂蘭是第一個知道周騫住院的學生,“直到瞞不住了,必須面對面審閱、修改論文時,我才知道。去看老師那天,他帶著帽子,頭髮掉了很多,邊流鼻涕邊講論文,師母就在旁邊給他遞紙巾。”

重返講臺後,同學們覺得周老師與大家“更親密了”,“交流時,他總會俯下身子把頭側過來傾聽”。事實上,因為生病,周騫聽力受損,講話也中氣不足。“感覺他很疲憊,有一天連續上了6節課後,仍堅持給我們答疑到下午6點多。”2012級研究生周燕回憶說,這期間周騫一直在揉頭。

“對周老師我只有感激和歉疚。”研究生呂小峰說。去年6月,他有一篇論文要請教,周老師上完兩節課後,和他坐在草地上談論文。天漸漸黑了,周老師還要找教室繼續談,第一間宿管要關門、第二間有人要開班會、第三間……連找數間教室,呂小峰都有些煩累了,重病的周老師仍然不厭其煩。

如果說身患重病仍堅持上班、平時經常資助學生活動是周騫給大家的“小意外”的話,那麼緊接著發生的事便是“大意外”了。

住院兩個多月,所有同事、朋友的慰問金,周騫都悉數退回,總數過萬元;校工會慰問金2000元,他自己再加200元,捐給生病學生;評上省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所得的1000元獎金,全部交了“額外”黨費;獲學校首屆“教學貢獻獎”,2萬元獎金他全部捐出,用於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周騫家境並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沒有收入的農民,現年81歲的父親自2008年大病後精神失常,後來也發現了鼻咽癌,母親這幾年3次住院,兒子在上大學,岳父母更是常年要請看護。

“住院有醫保,每月有穩定收入。”周騫說自己不缺錢,能多幫一些學生,挺好的。(本報記者 李倫娥 賴斯捷)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7年2月10日02版新聞要聞)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光明網:長沙理工大學一教師的捐款事蹟感動身邊黨員

“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師生”

“這是一種真正的奉獻精神,他的事蹟讓我們感動。”

11月15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交通運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周愛蓮組織支部開展“兩學一做”“講奉獻、有作為”專題學習時,“曝光”了該支部周騫老師的事蹟,引起了黨員老師們的熱議。

前段時間,周騫老師因為長期以來教書育人成績突出,連獲兩項榮譽:一是被湖南省教育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二是獲評長沙理工大學首屆“教學貢獻獎”。

這兩個榮譽都有一定獎金,長沙理工大學首屆“教學貢獻獎”的獎金更是達到2萬元。但獎金下發的第二天,周騫老師就將其全部捐入學校教育基金,用於幫扶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

這讓工作人員很奇怪:這位為了學生不計個人得失、身患重病仍堅守教學崗位、為了工作經常忽略自己的講臺上的“拼命三郎”,自己也並不寬裕,為什麼把獎金全部捐了?

周騫老師說:“我有穩定的收入,希望這些錢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師生。”

據交通學院黨委書記孔偉紅介紹,這已經不是周騫老師第一次捐款了。2014年,他因患重病住院時,學校領導和老師去看望他,送去的慰問金都被他婉拒。學校工會給予的住院補助金,他也在出院後全部捐給了家庭貧困的學生。

“我是一名黨員教師。黨員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具有黨員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既要以合格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又要以合格教師的標準來約束自己。”在“兩學一做”“講奉獻、有作為”專題學習會上,周騫老師說。

(記者禹愛華 通訊員 鄧崛峰 寫於2016年)

長沙理工大學周騫老師:將生命的完成時化作了進行時


謹以此文沉痛悼念敬愛的周騫老師!


編輯:李碩

圖片:高媛

責編:楊力錚 黃舟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報》、光明網、校報、交通學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