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大學要有開放的精神

■耀琪

據報道,4月7日開始廣州市民發現,想進中大校園領略學府氣息不再容易了,必須出示校園卡才行。原來中大加強了大學城校區和南校園的出入管理,下一步將逐漸向其他校園推廣。理由是“為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維護廣大師生的安全,營造良好的宜教、宜學環境”。有趣的是,由於大學城校區沒有圍牆,因此只採取了教學樓的進出管制。

縱觀許多國外聞名已久的牛津、哈佛、斯坦福等名校所在地,無不是深度嵌入到所在社區和城市當中的。大學和社會的關係,如同魚水一般密不可分。幻想脫離於外界的窺視、干擾和介入的大學,幾乎很難存在。

正因為上述理由,國內新興的大學城包括廣州大學城,紛紛以“沒有圍牆的大學”觀念自居。老式如枷鎖般的學校鐵門,讓渡成開闊的廣場,有意消除內外邊界。以此吸引公眾對本大學產生濃厚的觀摩、求學、求知的興趣。反觀中山大學南校區,前身就是歷經百年的嶺南大學,早年也與農田農村連綿一起,沒有圍牆可言,也未聞村野之人破壞。即使後來以圍牆為邊界,也並未徹底實行外人入校驗證審查。

進入一個公共單位而不是私人公司要驗證,此做法當今也只在機關化的地方保存了。從環境上看,中大周邊人口密度確實很大。然而,隨著交通環境整飭、公安監控嚴密、防範技術升級,今天治安狀況難道反而每況愈下,得嚴防外人才能保平安?幾十年前不用驗證入門,今天大環境好了卻要驗證?

當使用校園卡才能入校,這無疑是直接隔絕了外來者和一所大學的正常交往。無論是訪問者、校友、家長、親朋好友甚至旅遊者,都會被擋在門外。從結果上看,沒了外人當然能保障大學的教學秩序。然而,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中大校園也並非小學般面積狹小、生態脆弱。甚至還沒有類似武大櫻花季節那樣的窘境,查證入園的緊迫性在哪裡呢?隱含的機會成本、形象損失又考慮過嗎?

大學要驗證放行,一方面是對外部大環境的厭惡和迴避,是對“社會閒人”的抗拒;另一方面,是對“封閉才有秩序,有證才能放心”的良好想象。且不說慕名進入中大的。要說發生意外,上萬學生學歷、層次、品性各不相同,大學裡難道就不會有事端出現?外人可能踩草地,本校學生就不會?人性的善惡,是校園卡能夠隔離與辨別出來的嗎?

真正開放的大學,不只是在口號、理念上,形式空間的開放同樣重要。管理治安,是要服從於大學的宗旨,而不是為了管理方便,主動隔離社會與大學。人性管理更有智慧,無形氛圍能薰陶人,進入大學,總會被其強大的文明氣場所約束。過去中大就是這樣一直落落大方至今,校園也沒有變成火車站廣場,如今連公園都打破圍牆不收費了,作為大學豈能往後走?如今禁令且不說能推行多久,就是要推行,最起碼也應該先徵詢學生和社會意見吧?

現代化的大學要有開放的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