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編輯:大臉貓 熱線電話||5369528、5369523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編輯:大臉貓 熱線電話||5369528、5369523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地處泰山東北麓的大津口中學是泰山景區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蓬髮展,升學率不斷提高,這由困境到崛起的跨越歷程,和一個人緊密相連,他就是該校的校長張鵬宵。1994年,泰安師專畢業的張鵬宵來到學校,一干就是25年,在這2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秉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用智慧與毅力、追求和奉獻,一心育桃李、全力哺英才。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編輯:大臉貓 熱線電話||5369528、5369523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地處泰山東北麓的大津口中學是泰山景區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蓬髮展,升學率不斷提高,這由困境到崛起的跨越歷程,和一個人緊密相連,他就是該校的校長張鵬宵。1994年,泰安師專畢業的張鵬宵來到學校,一干就是25年,在這2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秉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用智慧與毅力、追求和奉獻,一心育桃李、全力哺英才。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勇挑重擔

探索學校改革新途徑

初來時擔任語文老師,慢慢成長為教學骨幹,最後走向領導崗位……張鵬宵早已把學校所在的大津口,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提起張鵬宵,認識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在張鵬宵擔任校長前,大津口中學每年畢業200名學生,只有十幾人能考上泰安城區的高中,大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知道自己今後該做什麼。2013年,挑起校長重任後的

張鵬宵總在思考:學校該怎樣發展才能給學生更美好的未來。面對困難,張鵬宵告訴他的團隊:“做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想和追求,哪怕考不上高中,走上社會也要自信滿滿,知道為家庭和社會作貢獻。要培養學生的素養,不能急功近利,僅僅針對中考來做文章。”為此,張鵬宵帶領團隊不斷探索“三大工程”“四大教育”,將德、智、體、美、勞融入其中,全面育人。

“從大津口中學考出去的孩子普遍比較閉塞,大多數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無法引領孩子進步,導致孩子沒有後勁,3年後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的更少。我擔任校長後,和我的管理團隊提出了‘在閉塞的山區做不閉塞的教育’的口號,立足為了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張鵬宵介紹,為了不讓孩子們走出學校後與社會脫節,學校成立了泰安市小記者團“大津口中學小記者站”,帶領學生走出封閉的大山,走進工廠、科技館、文化大廈等教育基地,力爭城區學生去過的地方也能留下大津口中學學生的身影,打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看、讓他們想、讓他們寫。同時在校內成立“大津口中學名家大講堂”,邀請專家、企業家、博士、成功人士來校作報告,讓學生能夠聆聽時代最強音,觸摸時代脈搏,得到全新、開放、正能量的滋養。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編輯:大臉貓 熱線電話||5369528、5369523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地處泰山東北麓的大津口中學是泰山景區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蓬髮展,升學率不斷提高,這由困境到崛起的跨越歷程,和一個人緊密相連,他就是該校的校長張鵬宵。1994年,泰安師專畢業的張鵬宵來到學校,一干就是25年,在這2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秉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用智慧與毅力、追求和奉獻,一心育桃李、全力哺英才。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勇挑重擔

探索學校改革新途徑

初來時擔任語文老師,慢慢成長為教學骨幹,最後走向領導崗位……張鵬宵早已把學校所在的大津口,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提起張鵬宵,認識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在張鵬宵擔任校長前,大津口中學每年畢業200名學生,只有十幾人能考上泰安城區的高中,大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知道自己今後該做什麼。2013年,挑起校長重任後的

張鵬宵總在思考:學校該怎樣發展才能給學生更美好的未來。面對困難,張鵬宵告訴他的團隊:“做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想和追求,哪怕考不上高中,走上社會也要自信滿滿,知道為家庭和社會作貢獻。要培養學生的素養,不能急功近利,僅僅針對中考來做文章。”為此,張鵬宵帶領團隊不斷探索“三大工程”“四大教育”,將德、智、體、美、勞融入其中,全面育人。

“從大津口中學考出去的孩子普遍比較閉塞,大多數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無法引領孩子進步,導致孩子沒有後勁,3年後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的更少。我擔任校長後,和我的管理團隊提出了‘在閉塞的山區做不閉塞的教育’的口號,立足為了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張鵬宵介紹,為了不讓孩子們走出學校後與社會脫節,學校成立了泰安市小記者團“大津口中學小記者站”,帶領學生走出封閉的大山,走進工廠、科技館、文化大廈等教育基地,力爭城區學生去過的地方也能留下大津口中學學生的身影,打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看、讓他們想、讓他們寫。同時在校內成立“大津口中學名家大講堂”,邀請專家、企業家、博士、成功人士來校作報告,讓學生能夠聆聽時代最強音,觸摸時代脈搏,得到全新、開放、正能量的滋養。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負重攀登

引領學生開創新未來

張鵬宵說:“大津口鄉是泰山‘挑山工’的故鄉,我的學生是挑山工的後人,要讓他們繼承挑山工的光榮傳統,學習挑山工勇於擔當、不畏困難的精神,以他們的父輩為驕傲。”2018年9月,他撰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全校學生,並將其懸掛在學校“方正廣場”的牆上以示激勵。上聯:感父母恩,志存高遠,勢必爭先;下聯:做泰山人,腳踏實地,勇於登攀。學校廣場之所以取名“方正”,是要教導學生說方方正正的普通話、寫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做方方正正的中國人。

張鵬宵說:“學生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我們要探索的是如何燃起學生內在的動力,讓他們自己知道努力拼搏。”為此,張鵬宵和他的團隊探索出了“感恩勵志跑操”,每天上午組織全校學生圍著教學樓跑步,然後在“方正廣場”做感恩操、唱感恩父母歌。通過一系列動靜結合的感恩勵志活動,讓學生磨鍊意志、應對挫折、樹立理想、為改變命運努力拼搏。通過活動,學生的內心也慢慢發生了變化,目標更明確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知道通過努力改變命運。

探索改革至今已有5年時間,每年大津口中學考上城區高中的學生增加到30餘人,走出去的孩子越來越多。張鵬宵說:“過去,我們的學生能考上大學就很好了,現在已經有名牌大學的本科生了。學生精神面貌也在發生改變,變得更加文明、自信、上進、孝順。升學率年年有突破,2015年開始至今,每年46%的畢業生上高中,50%的畢業生上職高,現已走在景區學校最前列;考入高中的學生能迅速適應高中生活,與城區學生沒有隔閡,綜合競爭力也在增強;高中畢業後,98%的學生升入了大學。那些初中畢業直接踏入社會的學生也能自信滿滿面對生活,勇於挑戰、笑對人生。挑山工的後人開始在各領域綻放、擔當、有作為!”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編輯:大臉貓 熱線電話||5369528、5369523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地處泰山東北麓的大津口中學是泰山景區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蓬髮展,升學率不斷提高,這由困境到崛起的跨越歷程,和一個人緊密相連,他就是該校的校長張鵬宵。1994年,泰安師專畢業的張鵬宵來到學校,一干就是25年,在這2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秉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用智慧與毅力、追求和奉獻,一心育桃李、全力哺英才。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勇挑重擔

探索學校改革新途徑

初來時擔任語文老師,慢慢成長為教學骨幹,最後走向領導崗位……張鵬宵早已把學校所在的大津口,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提起張鵬宵,認識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在張鵬宵擔任校長前,大津口中學每年畢業200名學生,只有十幾人能考上泰安城區的高中,大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知道自己今後該做什麼。2013年,挑起校長重任後的

張鵬宵總在思考:學校該怎樣發展才能給學生更美好的未來。面對困難,張鵬宵告訴他的團隊:“做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想和追求,哪怕考不上高中,走上社會也要自信滿滿,知道為家庭和社會作貢獻。要培養學生的素養,不能急功近利,僅僅針對中考來做文章。”為此,張鵬宵帶領團隊不斷探索“三大工程”“四大教育”,將德、智、體、美、勞融入其中,全面育人。

“從大津口中學考出去的孩子普遍比較閉塞,大多數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無法引領孩子進步,導致孩子沒有後勁,3年後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的更少。我擔任校長後,和我的管理團隊提出了‘在閉塞的山區做不閉塞的教育’的口號,立足為了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張鵬宵介紹,為了不讓孩子們走出學校後與社會脫節,學校成立了泰安市小記者團“大津口中學小記者站”,帶領學生走出封閉的大山,走進工廠、科技館、文化大廈等教育基地,力爭城區學生去過的地方也能留下大津口中學學生的身影,打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看、讓他們想、讓他們寫。同時在校內成立“大津口中學名家大講堂”,邀請專家、企業家、博士、成功人士來校作報告,讓學生能夠聆聽時代最強音,觸摸時代脈搏,得到全新、開放、正能量的滋養。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負重攀登

引領學生開創新未來

張鵬宵說:“大津口鄉是泰山‘挑山工’的故鄉,我的學生是挑山工的後人,要讓他們繼承挑山工的光榮傳統,學習挑山工勇於擔當、不畏困難的精神,以他們的父輩為驕傲。”2018年9月,他撰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全校學生,並將其懸掛在學校“方正廣場”的牆上以示激勵。上聯:感父母恩,志存高遠,勢必爭先;下聯:做泰山人,腳踏實地,勇於登攀。學校廣場之所以取名“方正”,是要教導學生說方方正正的普通話、寫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做方方正正的中國人。

張鵬宵說:“學生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我們要探索的是如何燃起學生內在的動力,讓他們自己知道努力拼搏。”為此,張鵬宵和他的團隊探索出了“感恩勵志跑操”,每天上午組織全校學生圍著教學樓跑步,然後在“方正廣場”做感恩操、唱感恩父母歌。通過一系列動靜結合的感恩勵志活動,讓學生磨鍊意志、應對挫折、樹立理想、為改變命運努力拼搏。通過活動,學生的內心也慢慢發生了變化,目標更明確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知道通過努力改變命運。

探索改革至今已有5年時間,每年大津口中學考上城區高中的學生增加到30餘人,走出去的孩子越來越多。張鵬宵說:“過去,我們的學生能考上大學就很好了,現在已經有名牌大學的本科生了。學生精神面貌也在發生改變,變得更加文明、自信、上進、孝順。升學率年年有突破,2015年開始至今,每年46%的畢業生上高中,50%的畢業生上職高,現已走在景區學校最前列;考入高中的學生能迅速適應高中生活,與城區學生沒有隔閡,綜合競爭力也在增強;高中畢業後,98%的學生升入了大學。那些初中畢業直接踏入社會的學生也能自信滿滿面對生活,勇於挑戰、笑對人生。挑山工的後人開始在各領域綻放、擔當、有作為!”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勵精圖治

邁向教育之路新徵程

張鵬宵從一名普通老師成長為教學骨幹時發現:站得越高,對知識的渴求就越明顯;走得越遠,對自己的要求就越嚴格。“有句話說得好,你的業餘生活決定了你的未來成就。讀書讓我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外出交流讓我開闊了眼界,認識了更多的同僚,更加了解當今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教育不是井底之蛙閉門造車,老師們要先知道社會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張鵬宵說。

張鵬宵每每讀完一本有意義的書,就推薦給他的團隊,寒暑假時,老師們會把書單整理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請家長買書給孩子看;開學時要求交1萬字的讀書筆記和1篇讀後感,並組織讀書筆記評選。通過“讀書明星”“講故事大賽”“徵文比賽”“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讀書積累知識、拓展視野、涵養氣質,實現“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的教育效果。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是慢的藝術,育的是人,來不得半點急功近利。”早在半個世紀前,蘇霍姆林斯基就在一個名叫帕夫雷什中學的偏遠農村初中,展開了長達33年全面育人的探索與研究,他的教育的思想至今影響著全世界,帕夫雷什中學也因此成為了世界當代教師嚮往的“教育聖地”。張鵬宵也在不斷提醒自己的團隊:教育是走心的藝術,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在張鵬宵的帶領下,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5項省級榮譽、30餘項市級榮譽。在泰山腳下、泰山“挑山工”的故鄉,張鵬宵與他的團隊正用實際行動,積極探索、大膽改革,確定學校的辦學方向、育人目標,他們用青春和奉獻,踐行著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精神。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編輯:大臉貓 熱線電話||5369528、5369523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地處泰山東北麓的大津口中學是泰山景區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蓬髮展,升學率不斷提高,這由困境到崛起的跨越歷程,和一個人緊密相連,他就是該校的校長張鵬宵。1994年,泰安師專畢業的張鵬宵來到學校,一干就是25年,在這2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秉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用智慧與毅力、追求和奉獻,一心育桃李、全力哺英才。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勇挑重擔

探索學校改革新途徑

初來時擔任語文老師,慢慢成長為教學骨幹,最後走向領導崗位……張鵬宵早已把學校所在的大津口,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提起張鵬宵,認識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在張鵬宵擔任校長前,大津口中學每年畢業200名學生,只有十幾人能考上泰安城區的高中,大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知道自己今後該做什麼。2013年,挑起校長重任後的

張鵬宵總在思考:學校該怎樣發展才能給學生更美好的未來。面對困難,張鵬宵告訴他的團隊:“做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想和追求,哪怕考不上高中,走上社會也要自信滿滿,知道為家庭和社會作貢獻。要培養學生的素養,不能急功近利,僅僅針對中考來做文章。”為此,張鵬宵帶領團隊不斷探索“三大工程”“四大教育”,將德、智、體、美、勞融入其中,全面育人。

“從大津口中學考出去的孩子普遍比較閉塞,大多數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無法引領孩子進步,導致孩子沒有後勁,3年後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的更少。我擔任校長後,和我的管理團隊提出了‘在閉塞的山區做不閉塞的教育’的口號,立足為了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張鵬宵介紹,為了不讓孩子們走出學校後與社會脫節,學校成立了泰安市小記者團“大津口中學小記者站”,帶領學生走出封閉的大山,走進工廠、科技館、文化大廈等教育基地,力爭城區學生去過的地方也能留下大津口中學學生的身影,打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看、讓他們想、讓他們寫。同時在校內成立“大津口中學名家大講堂”,邀請專家、企業家、博士、成功人士來校作報告,讓學生能夠聆聽時代最強音,觸摸時代脈搏,得到全新、開放、正能量的滋養。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負重攀登

引領學生開創新未來

張鵬宵說:“大津口鄉是泰山‘挑山工’的故鄉,我的學生是挑山工的後人,要讓他們繼承挑山工的光榮傳統,學習挑山工勇於擔當、不畏困難的精神,以他們的父輩為驕傲。”2018年9月,他撰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全校學生,並將其懸掛在學校“方正廣場”的牆上以示激勵。上聯:感父母恩,志存高遠,勢必爭先;下聯:做泰山人,腳踏實地,勇於登攀。學校廣場之所以取名“方正”,是要教導學生說方方正正的普通話、寫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做方方正正的中國人。

張鵬宵說:“學生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我們要探索的是如何燃起學生內在的動力,讓他們自己知道努力拼搏。”為此,張鵬宵和他的團隊探索出了“感恩勵志跑操”,每天上午組織全校學生圍著教學樓跑步,然後在“方正廣場”做感恩操、唱感恩父母歌。通過一系列動靜結合的感恩勵志活動,讓學生磨鍊意志、應對挫折、樹立理想、為改變命運努力拼搏。通過活動,學生的內心也慢慢發生了變化,目標更明確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知道通過努力改變命運。

探索改革至今已有5年時間,每年大津口中學考上城區高中的學生增加到30餘人,走出去的孩子越來越多。張鵬宵說:“過去,我們的學生能考上大學就很好了,現在已經有名牌大學的本科生了。學生精神面貌也在發生改變,變得更加文明、自信、上進、孝順。升學率年年有突破,2015年開始至今,每年46%的畢業生上高中,50%的畢業生上職高,現已走在景區學校最前列;考入高中的學生能迅速適應高中生活,與城區學生沒有隔閡,綜合競爭力也在增強;高中畢業後,98%的學生升入了大學。那些初中畢業直接踏入社會的學生也能自信滿滿面對生活,勇於挑戰、笑對人生。挑山工的後人開始在各領域綻放、擔當、有作為!”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勵精圖治

邁向教育之路新徵程

張鵬宵從一名普通老師成長為教學骨幹時發現:站得越高,對知識的渴求就越明顯;走得越遠,對自己的要求就越嚴格。“有句話說得好,你的業餘生活決定了你的未來成就。讀書讓我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外出交流讓我開闊了眼界,認識了更多的同僚,更加了解當今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教育不是井底之蛙閉門造車,老師們要先知道社會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張鵬宵說。

張鵬宵每每讀完一本有意義的書,就推薦給他的團隊,寒暑假時,老師們會把書單整理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請家長買書給孩子看;開學時要求交1萬字的讀書筆記和1篇讀後感,並組織讀書筆記評選。通過“讀書明星”“講故事大賽”“徵文比賽”“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讀書積累知識、拓展視野、涵養氣質,實現“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的教育效果。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是慢的藝術,育的是人,來不得半點急功近利。”早在半個世紀前,蘇霍姆林斯基就在一個名叫帕夫雷什中學的偏遠農村初中,展開了長達33年全面育人的探索與研究,他的教育的思想至今影響著全世界,帕夫雷什中學也因此成為了世界當代教師嚮往的“教育聖地”。張鵬宵也在不斷提醒自己的團隊:教育是走心的藝術,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在張鵬宵的帶領下,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5項省級榮譽、30餘項市級榮譽。在泰山腳下、泰山“挑山工”的故鄉,張鵬宵與他的團隊正用實際行動,積極探索、大膽改革,確定學校的辦學方向、育人目標,他們用青春和奉獻,踐行著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精神。

張鵬霄:大山裡的園丁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宋凱

*版權聲明:公眾號如需轉載泰山工作室原創內容,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