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拓荒中誕生 創業中成長

大學 三農 農業 北大荒 東北網 2017-06-07

東北網5月28日訊(記者 周祕)紮根墾區、依託大慶、立足龍江、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秉承著“困知勉行、積厚成器”的校訓精神,服務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1958年,王震將軍率領十萬轉業官兵挺進北大荒,在千里沃野上建立起了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點燃了現代農業的燎原之火。同年,為了給黑龍江墾區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王震創辦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併兼任第一任校長。轉眼間,昔日的北大荒早已是舉世聞名的北大倉,而當年的荒原學府也已發展成為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多科性大學。

據統計,黑龍江墾區50%以上的中高層管理幹部和90%左右的技術骨幹均出自八一農大。以“墾農18”、“墾農19”等高油大豆品種為代表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作物品種,以及秸稈還田技術、保護性施氮技術、化肥深施技術、大豆三壟栽培技術、畜禽規範化養殖技術、動物重大疾病傳染病防治技術、水稻機械及栽培技術、大規模數字農業技術等一大批具有現代化大農業特色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轉化為了現實生產力,創造出了數百億元的社會經濟效益。

然而,八一農大的成長史並非一帆風順。學校原址位於密山市佩德鎮北,九十年代後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校間的競爭全面展開。八一農大的辦學區位劣勢越來越突出,人才流失加劇,引進困難;生源不足;學校辦社會的局面難以打破,辦學負擔日益沉重。這三大矛盾嚴重威脅著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如果說其它學校搬遷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而八一農大遷校則首先是生存的需要。

正當八一農大迫於辦學形勢需要即將對校園進行大規模擴建的關鍵時刻,2002年11月底,學校主要領導得知了大慶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吸引高校落戶的重要信息。這個信息再次點燃了八一農大人的遷校夢想。

八一農大人用破釜沉舟的勇氣去搶抓這稍縱即逝的寶貴歷史機遇,僅用30天的時間,就先後爭取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與大慶市政府達成遷校協議,並使黑龍江省政府正式做出同意學校搬遷的決定。八一農大人身上蘊含的那種無私無畏的創業激情,給初識的大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拓荒中誕生 創業中成長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園。

為將遷校可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八一農大人確定了用一年時間完成整體搬遷的目標。從新校園建設指揮部成立到完成整體搬遷,在10個月300天的時間裡,八一農大遇到了多少困難,恐怕連八一農大人自己都難以說清。僅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持續40多天的陰雨天氣,就足以讓所有的工程建設者們望而生畏。然而,深得解放軍優良傳統和“北大荒精神”陶養的八一農大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是鐵人王進喜的一句話,它曾感召過整整一代中國人。幾十年後的今天,來自北大荒的八一農大人也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佑銘,斷然放棄所有的退路,以戰則必勝的信念勇敢地迎向撲面而來的重重困難。

2003年1月6日,新校園籌建工作正式啟動;3月20日全面開工;9月15日,近4000名新生報到入學;10月15日,一萬餘名師生全部進入新校園。八一農大人僅用300天的時間在平地上建起了新的家園,完成了橫跨黑龍江省東西部700餘公里的戰略性遷移。人們用“涅槃之舞”這個詞來形容八一農大遷校。

2005年,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八一農大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重新對校訓、八一農大精神進行了凝練和闡釋,確定校訓為“困知勉行、積厚成器”。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盡力實行。在不斷克服困難中求得真知,有了知識就勉力實行。“積厚成器”意思是指根基深厚,養成才幹。立此校訓旨在激勵全校師生,要有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不斷進取,厚積薄發,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新時期,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大力實施本科專業質量提升工程、優勢特色學科發展工程、師資隊伍內涵建設工程、科研創新團隊和平臺打造工程、社會服務區域示範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快推進“三步走”發展戰略,努力為早日實現“強校夢”、“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