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兩家500強創始人的一段話 是否值得我們深思?

大學 日本 京瓷 松下電器 總裁商業思維陳斯杭 總裁商業思維陳斯杭 2017-09-21
  • 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稻盛和夫

  •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幹,這一點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鍊人格的“修行”。這樣說並不過分。

大約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國領事對談時,聽到這樣的話: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世界兩家500強創始人的一段話 是否值得我們深思?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於通過工作來磨鍊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的工作,逐步鑄成自己獨立的、優秀的人格。這樣的事例,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不勝枚舉。只要翻開偉人們的傳記,隨處可見。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許多優秀的工匠,只要專心磨鍊技能,製造出賞心悅目的產品,他們就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充實;因為他們認為勞動是既能磨鍊技能,又能磨鍊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可以說,多數人都曾經抱有這種有深度的、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觀。

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逐步西方化,人們的勞動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勞動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勞動是“必要之惡”。因而許多人開始把勞動看作一項單純的苦差事,甚至厭惡勞動,厭惡工作。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話雖這麼說,但我原本也不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而且我曾經認為,在勞動中要遭受苦難的考驗簡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孩童時代,父母常用鹿兒島方言教導我:“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該買。”

我總是反駁說:“苦難?能賣了最好。”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出言不遜的孩子。

通過艱苦的勞動可以磨鍊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養性,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也曾不屑一顧。

但是,大學畢業的我,在京都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松風工業就職以後,年輕人的這種淺薄的想法就被現實徹底地粉碎了。

松風工業是一家制造絕緣瓷瓶的企業,原是在日本行業內頗具代表性的優秀企業之一。但在我入社時早已面目全非,遲發工資是家常便飯,公司已經走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

業主家族內訌不斷,勞資爭議不絕。我去附近商店購物時,店主用同情的口吻對我說:“你怎麼到這兒來了,待在那樣的破企業,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我們同期入社的人,一進公司就覺得“這樣的公司令人生厭,我們應該有更好的去處”。大家聚到一塊兒時就牢騷不斷。

當時正處於經濟蕭條時期,我也是靠恩師介紹才好不容易進了這家公司,本應心懷感激,情理上就更不該說公司的壞話了。然而,當時的我年少氣盛,早把介紹人的恩義拋在一邊,儘管自己對公司還沒做出任何貢獻,但牢騷怪話卻比別人還多。

入公司還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學生就相繼辭職了,最後留在這家破公司的除了我之外,只剩一位九州天草出身的京都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我倆商量後,決定報考自衛隊幹部候補生學校。結果我倆都考上了。

但入學需要戶口簿的複印件,我寫信給在鹿兒島老家的哥哥,請他寄來,等了好久毫無音訊。結果是那位同事一個人進了幹部候補生學校。

後來我才知道,老家不肯寄戶口簿複印件給我,是因為我哥哥當時很惱火:“家裡節衣縮食把你送進大學,多虧老師介紹才進了京都的公司,結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辭職。真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他氣憤之餘拒不寄送複印件。

最後,只剩我一個人留在了這家破敗的公司。

只剩我一個人了,我非常苦惱。

我那時候想,辭職轉行到新的崗位也未必一定成功。有的人辭職後或許人生變得更順暢了,但也有的人人生卻變得更加悲慘了。有的人留在公司,努力奮鬥,取得了成功,人生很美好;也有的人雖然留任了,而且也努力工作,但人生還是很不如意。所以情況因人而異吧。

究竟離開公司正確,還是留在公司正確呢?煩惱過後我下了一個決斷。正是這個決斷迎來了我“人生的轉機”。

只剩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這個衰敗的企業了,被逼到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要辭職離開公司,總得有一個義正詞嚴的理由吧,只是因為感覺不滿就辭職,那麼今後的人生也未必就會一帆風順吧。”當時,我還找不到一個必須辭職的充分理由,所以我決定:先埋頭工作。

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當前的本職工作中來,聚精會神,全力以赴。這時候我才開始發自內心並用格鬥的氣魄,以積極的態度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

從此以後,我工作的認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極度”二字來形容。

在這家公司裡,我的任務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睡在那裡,晝夜不分,連一日三餐也顧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這種“極度認真”的工作狀態,從旁人看來,真有一種悲壯的色彩。

當然,因為是最尖端的研究,像拉馬車的馬匹一樣,光用死勁是不夠的。我訂購了刊載有關新型陶瓷最新論文的美國專業雜誌,一邊翻辭典一邊閱讀,還到圖書館借閱專業書籍。我往往都是在下班後的夜間或休息日抓緊時間,如飢似渴地學習、鑽研。

在這樣拼命努力的過程中,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大學時我的專業是有機化學,我只在畢業前為了求職,突擊學了一點無機化學。可是當時,在我還是一個不到25歲的毛頭小夥子的時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為無機化學領域嶄露頭角的新星。這全都得益於我專心投入工作這個重要的決定。

與此同時,進公司後要辭職的念頭以及“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之類的迷惑和煩惱,都奇蹟般地消失了。不僅如此,我甚至產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這樣的感覺。這時候,辛苦不再被當作辛苦,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圍人們對我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在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說是連續的苦難和挫折。而從此以後,不知不覺中,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環。

不久,我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就降臨了。京瓷上市時,我所持有的原始股還一股未拋,而發行新股所獲的利潤全部歸公司所有。

世界兩家500強創始人的一段話 是否值得我們深思?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於通過工作來磨鍊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實現追求的人生法則

世事不遂人願——對於人生中發生的很多事情,我們難免這樣去看。但是,這正是因為你認為“世事不遂人願”才招致的結果。就此而言,不如願的人生其實也正是他心念而來的人生。

人生是思維所結的果實,這種想法已經構成許多成功哲學的支柱。根據我自身的人生經驗,我也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夠實現的,只能是你自己內心渴望的東西,如果內心沒有渴望,即使能夠實現的也實現不了。

換句話說,內心的願望和渴望就原樣地形成了現實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時,首先應該想想自己要這樣做或那樣做,並願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強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熱情,這是最為重要的。

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有幸聆聽了松下幸之助的演講。當時松下先生並沒有像後來那樣被神化,我也不過是一個無名中小企業的經營者。

松下先生在演講中講到有名的“水庫式經營”。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庫的河流就會發大水、產生洪澇災害;而持續日晒,河流就會乾涸,水量就會不足。所以,建水庫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氣和環境的左右並始終保持一定的數量。經營方面也一樣,景氣時更要為不景氣時作好儲備,應該保留一定的後備力量。

聽了這樣一番話以後,聚集著數百名中小企業家的會場裡,不滿意的聲音像波浪一樣傳播開來,但坐在後方席位上的我聽明白了。

“說些什麼呢?不正因為沒有儲備,大家才每天揮汗如雨、惡戰苦鬥的嗎?如果有儲備,那麼,誰都不用這樣辛苦。我們相壁報的是如何去建造這個水庫,而你再三強調水庫的重要性,又起什麼作用呢?”

會場裡到處都聽到這樣的牢騷或交頭接耳的聲音。演講終於結束,到了答疑時間,有個男士站起來不滿地提出質問:

“如果能夠進行水庫式經營當然好,但是,現實上不能。若不能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進行水庫式經營的辦法,那還值得說嗎?”

對此質問,松下先生溫和的表情中露出一絲苦笑,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解釋道:“那種辦法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必須要有不建水庫誓不罷休的決心。”此時,全場啞然失笑。幾乎所有的人都好像對松下先生不是答案的答案感到失望。

但是,我既沒有失笑也沒有失望。相反,我受到似乎像電流擊穿身體似的大沖擊,既茫然若失又驚歎不已。因為松下先生的話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真理。

思考至關重要

“誓不罷休”——松下先生的話告訴了我“誓願”的重要性。修建水庫的方法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地告訴他人如何做。但是,首先必須樹立信心修水庫,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說信心是一切的開端。

也就是說,若沒有強烈的願望,就“看不到”辦法,成功也就不會向我們靠近。首先需要有強烈的願望,這很重要。只有這樣,願望才能成為新的起點,最終一定能夠成功。無論是誰,人生就如你內心描繪的一張藍圖,而願望就是一粒種子,是在人生這個庭院裡生根、發枝、開花、結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碰巧在松下先生的躊躇的嘟噥裡感覺到時隱時現貫穿我們人生的真理,而且,在後來的實際人生中,我也把它作為真實的經驗準則,學習它,掌握它。

但是,為了實現理想,只是一般的願望是不行的。“強烈的願望”很重要。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夠那樣就好了”,這是不夠成熟的想法,而應該是抱有強烈的願望,廢寢忘食地渴望著、思考著。全身上下從頭頂到腳尖都充溢著這個願望,就好比是身上劃破後流出來的是“願望”而不是血。

必須有強烈的願望,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是使事業成功的原動力。

具備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夠成功,有的以失敗告終。其差別是什麼呢?人們往往容易把原因歸結於命運、運氣,其實主要是因為願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熱度的差別而造成的。

也許有人會搖頭認為這未免太樂觀了。但是,廢寢忘食地渴望、思考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行為。你必須持續擁有強烈的願望,並不知不覺地把它滲透到潛意識裡去。

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開展新的事業或開發新產品,很多人頭腦思考的結果首先是沒有信心:恐怕不行吧,恐怕做不好吧。但是,如果一味地順從這個“常識性”判斷,那麼原本可以做的也變得不能做了。如果真正想新做一件事情,那麼首先要樹立堅定的信心,要有強烈的願望,這都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變不可能為可能,就要有近似於“發瘋”似的強烈的願望,堅信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併為之不斷努力奮勇向前。無論是人生還是經營,這是達到目標的唯一方式。

你具有超越現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嗎?

成功的基礎是強烈的願望。也許有人認為這種說法不科學,是單純的精神論。但是,不斷地想,不斷地去思考,我們就將在頭腦中“看得見”即將實現的現實。

總之,不僅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產生某種強烈願望,希望這樣或是希望那樣,而是在大腦中反覆進行模擬實驗,心中推演種種邁向成功的過程。

世界兩家500強創始人的一段話 是否值得我們深思?

這就像象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萬種棋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腦中模擬演習達到目的的過程,不達目的的棋步就從棋譜裡消去。

如此鍥而不捨,反覆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經走過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現在夢想裡的東西逐步接近現實,不久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現實。實現的形態,完成的形態都能在頭腦中或在眼前清晰地顯現。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鮮明的景象還不夠,更加接近現實就更能看到色彩鮮明的景象----這種狀態是真實發生的。就好像是體育運動中的意象訓練,意象最大限度地濃縮,就能看見“現實的結晶”。

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見完成形態之前,假若事先沒有強烈的願望、不深思、不認真開展活動,那麼創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沒有把握的。

比如,新開發的產品並不僅是滿足要求式樣、性能等必要條件即可。沒有達到深思熟慮後的“看得見”的理想水準的產品,即使能充分滿足標準要求也仍然不能說是好產品。這種普通水準的產品不能廣泛得到市場認同。

以前,有一個和我同時大學畢業的研究員,他和部下辛苦了數月反覆實驗探索,終於完成了一個產品。但是,我一看到這個產品就冷淡地說聲“不行”便退回給他了。

“為什麼?產品性能完全符合客戶要求。”

“不對。原來我期待的比這水平更高。首先顏色就不鮮亮嘛!”

“你如果也是技術人員,就請不要說‘顏色不鮮亮’這樣感性的話。這是工業產品,你不更科學、更合理地評價就太糟糕了。”

“不管感性與否,反正我心裡看見的就不是這樣不鮮亮的陶瓷。”

“所以不行!”我命令他重做。儘管我十分清楚先前他所吃的苦頭以及被退回的怒氣。但是,不管怎樣,反正做出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