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從大學裡就開始在生活中分層了'

"
"
人和人,從大學裡就開始在生活中分層了

提到校園貸很多人直觀反應就是欺詐,但是現實遠比這個複雜。大學生在輿論當中就是一個應該受保護的“孩子”,可是現實在金融系統裡面他們就是一群沒有收入,完全靠爹媽去養的成年人。你會把錢借給一個沒有收入的成年人嗎?不會,因為你擔心收不回錢。但是校園貸卻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大學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孩子犯了錯,父母會去幫他還錢。

現實當中我們依法也就只能限制他們借高利貸給小孩,如果利息像花唄和京東白條一樣低於年利率24%呢?我們似乎找不到理由去限制這樣的貸款。我們只能從這些大學生的心態上去找問題。其中有個借校園貸的女孩子給我講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她家裡沒錢,還是去借錢買了一堆的化妝品,原因就是她“想和別人一樣”。

之前我有個朋友的兒子考進了名校,之後就開始講說“大學裡寒門學子越來越少,貧富差距特別大”。遇到這種小孩就知道他走到歪路上去了,網上隨便看點小文章就開始關心起社會問題,結果連社會問題是什麼都不知道。事實上這些年我國進名校的貧困地區的子弟在大幅度的暴漲,就是因為國家政策讓貧困地區學生可以低分上名校,光一個國家專項計劃每年就超過六萬三千人,我當時就去找了他們學校的自強計劃的公示名單給他看,他也找到了裡面自己的同學。

為什麼他開始時覺得自己學校裡面沒有貧困生呢?因為人家和他不在一個圈子裡面。人在高中的時候有個主心骨,就是高考。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都是怎樣考高分上個好大學。可是到了大學裡面呢?學習之外,還有生活。

就像他去打個籃球,打完球之外到星巴克點杯飲料,再和朋友一起去吃個夜宵。這對他這樣的大學生來講是個非常正常的業餘生活。一次花個一百塊沒人覺得過份。可是對那些貧困生來說呢?他們可能一個禮拜和他一起打三次球嗎?他們沒有這個消費能力啊。

換到女孩子當中也是一樣,到了大學要接觸社會,開始學習化妝,大家交流下種草心得,有幾個女孩子能大大方方的講出“我沒什麼錢,這個東西我買不起”?

大學生活中的化妝品,電腦,手機,就已經不是高中里人人都能有的考試卷了。生活已經改變了,人和人在大學裡只是聚在一起學習,在生活當中就是要找到合適自己家庭消費能力的消費方式。

人和人,從大學裡就開始在生活中分層了,真的走出校園,又是一個平行社會了。

“我就想買個包,買個手機,買個粉底,和別人一樣。這樣的要求過份嗎?”

“你自己沒錢要借錢去買,就很過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