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她是上帝派來安撫人類不安靈魂的天使。她是集上帝的恩寵和撒旦的苦難於一身的絕無僅有的被神選中的人”。——傅聰


文 | 劉可馨

編輯 | 李小白

一天,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與友人乘車,無意中聽到電車廣播中正在播放《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他隨即停止了交談,閉眼聆聽。當時他並不知道演奏者是誰,只是在沉默良久後感嘆道:“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作為大提琴演奏家不可或缺的世界名曲,這首誕生於後浪漫時代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的代表作,帶有一種宏大和幻滅的美感。在樂曲的最後一頁寫著三個字母:“RIP”,意思是:“願靈安眠”,這首曲子是埃爾加為祭奠亡妻而作,也是演奏者傑奎琳·杜普蕾獻給自己的“天鵝之歌”。

1

伴隨一聲充滿警示和低沉的大提琴音,樂曲的第一章緩緩拉開序幕,如絹布被突然撕裂,拋上天空隨後緩緩落下;又好像暴風雨來臨前的短暫的寧靜,默默醞釀著、籌劃著一場情感的大爆發。

在聽《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時,獨處是最好的狀態,因為它會讓人沉默、凝固。聆聽者像突然被一股電流擊中,隨後又慢慢被抽離掉靈魂,抽離掉周遭,最後獨立於黑暗的茫茫宇宙。也許,傑奎琳·杜普蕾就是那個在音樂背後掌控靈魂的“神之手”。

杜普雷逝世三個月後,在她的紀念音樂會上,指揮家祖賓·梅塔指揮樂隊演奏《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指揮到一半便淚如雨下,無法繼續。隨即他宣佈以後不再指揮這首曲子了,收斂了眼裡淚水,他悵然若失道:“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題又在我耳邊響起,那是杜普蕾拉給自己的宿命之歌。”

過去了,都過去了。

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2

大提琴的撞擊與管絃樂融合之後,整個曲子的節奏逐漸平緩,並以主持續音進入第二樂章。

第二章開頭是極快板的拍子,輕快明朗的節奏讓人眉心舒展,輕鬆的氛圍與大提琴不斷向上衝擊的更替,節奏的力量與低迷的悠長,和諧中透露出複雜的感情與戲劇性。彷彿在講述著少女與大提琴邂逅的故事。

四歲那年,杜普蕾在房間擺弄著玩具,收音機裡播放的正是《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彷彿受到了命運的感召,她沒有見過大提琴,於是向父母索要可以發出那樣震撼人心的聲音的樂器。五歲她便開始正式學習大提琴演奏,七歲有了屬於自己的音樂會。

1962年,十七歲的杜普蕾初次登臺演奏《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完全掙脫了以往演奏中指揮家基於大提琴角色的限制,並以絕妙的音弦和身姿脫穎而出。

金褐色的波浪長髮隨著肩膀的顫抖而飄逸,眉眼細膩而純粹,演奏時總是雙脣緊緊地抿在一起,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皺,身體隨著音樂的節奏不自覺的劇烈扭動。杜普蕾以自由揮灑的女性魅力征服了這種低沉深厚、極富男人陽剛之氣的樂器,同時也賦予了這首古典音樂鮮活生命。有人說,在音樂現場看杜普蕾演奏時,她彷彿是在於大提琴做愛。

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3

如果第二章代表了杜普蕾充滿活力與天賦的前半生,那麼第三章宛如一個擦肩而過的短暫回眸,一瞬間的怦然心動,將浪漫與纏綿娓娓道來。

1966年,音樂家傅聰先生的家庭晚宴上名流聚集,21歲的杜普蕾與24歲的以色列鋼琴家丹尼爾·巴倫博易姆一見如故,二人隨即墜入愛河,因為丹尼爾信奉猶太教,杜普蕾便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從出生時便信奉的天主教信仰,特地去耶路撒冷接受了猶太教的洗禮,直到她後來病重,母親也因為她改教,拒絕見她最後一面。

他們最初的相處,十分幸福。在1970的費城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上,《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再一次響徹大廳,這一次杜普蕾與丈夫丹尼爾合作演出這首曲目,她自信投入的演奏如繆斯女神,丈夫用鋼琴為她伴奏,指尖流露出濃濃的愛意。這是杜普蕾一生最幸福的時刻,也是這首大提琴曲的黃金時代。

然而,杜普蕾剛剛收穫了事業與愛情,就被加上了一個殘酷的期限。

在一次現場演出時,杜普蕾的左手手指突然感到麻木、無力、不受控制,不久後杜普蕾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並被告知以後無法再拉琴了,從那一刻起。為大提琴而生的杜普蕾眼中蒙上了一層永恆的灰色,在倫敦的告別音樂會上,琴絃如泣,餘音嗚咽。成為這位天才大提琴家最後的絕唱。

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4

樂曲的最後一張以迴環的方式迴歸了全曲悲壯的基調,令人窒息,激進的節奏與速度和猛烈的撞擊之後只剩下掙扎、虛無和自我拋棄,隨著大提琴最後一呻吟,一切歸於寂靜。

1987年,杜普蕾終究帶著遺憾與不甘,像絢爛的煙花點亮了這個天空之後,化為星星點點,最終在深淵中消失不見。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杜普蕾徹底被病魔吞噬,每次痛苦地痙攣之後,她麻木地仰面躺在床上,骨骼僵硬使她的姿勢十分扭曲,如同一朵盛放後枯萎的玫瑰。

就像一個雙面的天使,她將自己所有的美好都綻放在大提琴上了,對待生活則暴露出無限的不滿、反覆與扭曲。

年少成名的杜普蕾沒有充滿天真和遊戲的童年,大量高強度的音樂訓練使她極其缺乏安全感,甚至難以與外界溝通。憑藉其過人的天賦,家人對她特別的寵溺和縱容,巨大的光環使杜普蕾的姐姐和弟弟感到望塵莫及,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專門陪著她奔波各地演出。成年後的杜普蕾性格仍然像一個被慣壞了的為所欲為的孩子,因為無法單獨在外生活,杜普蕾拒斥出國演奏,她甚至不會疊衣服,母親和姐姐為她打理生活的一切。

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對異性,杜普蕾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儘管身邊的追求者不斷,但她想要的卻越來越多,甚至因為和丈夫吵架,意氣用事之下和姐夫發生關係。身患絕症之後,她的性格更加乖張,情緒起伏很大,極具攻擊性,她似乎很享受讓男人為她受傷,又無條件地包容她,她經常在電話中怒斥在外地演出的丈夫,讓他立刻回來與自己做愛,遭到拒絕便發瘋地摔砸能夠到的一切東西,過量的服用鎮定劑,把來看望自己的人趕出去,然後在床上哭得一塌糊塗。

儘管丹尼爾最後瞞著她在巴黎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他們殘破的婚姻關係一直維持到杜普蕾結束了她華麗又慘淡的一生,直到去世,她對這件事也一無所知。

現在那把杜普蕾的御用大提琴——見證了這位傳奇的女大提琴家輝煌的一生的“大衛朵夫”,被音樂家馬友友所收藏。

三十多年過去,每當《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旋律響起時,冥冥之中彷彿又現少女的身影,那是上帝把這位音樂精靈歸還人間。

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