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第一股神話將破滅?市值從21億變7億,高管也被抓了

大數據 新三板 投資 人工智能 讀懂新三板 2017-06-01

數據第一股神話將破滅?市值從21億變7億,高管也被抓了

大數據第一股數據堂最近出事了。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從某知情人士處得知,因洩露客戶隱私,數據堂的高管和業務人員被警方帶走調查,多條數據線業務處於停擺狀態。

要知道,在大數據的風口下,一年零三個月前,數據堂剛剛完成一筆2.4億元的融資;公司市值曾高達21億。

但最近這家公司確實有諸多不順:公司2016年虧損高達1600萬元;這幾個月,股價開啟一路下跌模式,市值縮水至7億元。

一、高管被抓,市值從21億跌到7億

“公司一位VP級別的高管、五名業務人員都被警方帶走調查,多條數據業務線也處於停擺狀態”,讀懂新三板研究員從某知情人士處得知,原因是數據堂給一家理財營銷公司,提供了大量涉及用戶隱私的數據。

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讀懂新三板研究員,“數據堂涉及的隱私數據多了去了,之前公司發了郵件,要求所有員工封口,據我所知,合夥人×××確實被帶走了,公司未公告的事太多太多了”。

5月26日上午,讀懂新三板研究員前往數據堂,對於“高管被調查,多條業務線停止,為何不公告”的問題,該公司公關表示,“還沒有出最終的結果,不會那麼快” 。

“一本財經”報道稱,“目前,人已經放出來了,但數據堂的多條業務線停滯。”

數據堂算得上是新三板的“明星公司”,因為身處大數據的風口,估值也是“步步高昇”。

數據堂前身為2010年8月成立的西普在線,創始人為公司現在的第二大股東王建。曾任NEC中國研究院信息處理研究部長的齊紅威,2011年出資10萬元加入公司,開始負責日常經營工作。

經過多次增資、股權轉讓,2013年9月,公司正式改名為數據堂,齊紅威也成為了數據堂的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王建退居二線。

2014年底,齊紅威帶領公司登陸新三板,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即使那時候數據堂只是利用數據,以相對附加值較低的方式進行商業化運作,2015年營收6000多萬元,淨利潤580多萬元,但2016年市值已一度高達21億元。《收入34萬估值47億,新三板七大估值神話亮瞎眼》

數據堂乾的是大數據生意,還早早有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並且變了現。公司的高管團隊也是一加分項,創始人及核心團隊來自斯坦福、NEC、騰訊、華為等知名高校、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

數據堂最近一次融資完成於去年2月18日,以27.84元/股的價格融資2.4億元,其中東方證券共斥資7000萬元認購,其中近3000元認購107.75萬股做市庫存股,另4000萬元的額度由其全資子公司東方創投和東方資管認購。定增之後有一次權益分派,每10股轉增了13股。

但今年年報披露時,這樣一家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卻交上一份難看的成績單:虧損1687.10萬元。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從某市場人士處得知,在2016年報發佈之前,數據堂曾對公司的主要機構股東和做市商表示,2016年將會有一個很好的淨利潤。年報公佈後,令人大跌眼鏡。

公司股價今年也開始逐漸下跌,尤其是從4月份開始,下坡趨勢明顯。5月24日,收盤價為4.72元/股,市值跌得只剩7億元。

要知道,數據堂在2016年1月開始採取做市交易,去年1月至3月期間,股價一路上漲,從10多元漲到20多元,市值曾高達21億。

面對如今的股價,有對數據堂進行過調研的投資者表示:直接原因是股東拋售,背後原因是公司經營有問題。他透露這家公司的運營團隊能力不強,管理層和入股的機構都過於畫餅投機,主營業績爆發式增長機會不大因為聰明用錯了地方。“未來市值管理操縱股價機會大,投機可以,投資就算了。”

而另一市場專業人士分析稱,這是一家主做靜態數據的互聯網服務公司,所謂靜態數據是指基本保持穩定的數據,比如一個單位的名稱、員工信息、系統參數等。而動態數據是常常變化,直接反映事務過程的數據,比如網站訪問量、在線人數、日銷售額等。相比之下,靜態數據的利潤可能不會太高。

“數據堂的數據其實很劣質,只是數據的羅列,並沒有很多有價值的數據,像我們做科研的,是不會從上面下載數據的,上面的數據對我們是沒有價值的。那它的人群受眾是誰?很難有一個固定的群體願意花錢買這些數據,公司的長遠目標有點失敗。不過公司宣傳的很好,現在大家都知道買數據就去數據堂”,該科研人員和上述市場人士的表述一致。

不過,也有投資者分析目前數據堂還有一些比較好的資源,大部分都是和政府機構相關的,這可以算是一條目前主要的優勢。

可背後的威脅也不能忽視,各地政府紛紛建立數據交易所,比如貴州大數據交易所、湖北長江大數據交易所等,數據堂這個“乾兒子”畢竟幹不過“親兒子”;而且國家也在慢慢推進開放數據的戰略,一旦數據源放開,數據堂就沒有什麼競爭力可言。

二、身處萬億級市場,2016年虧損1687.1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堂所處的大數據行業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從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統計的數據來看,預計全球大數據產業規模2020年將達到10270億美元。中國的大數據市場在未來五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16年末,市場規模可達2485億元,在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626億元。

數據堂做的是線下數據互聯網綜合服務,簡單來說,就是進行數據的收集、存儲和處理。

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之一肖永紅曾把大數據比喻成石油:“我們堅信數據是未來的新‘石油’。數據這種‘原油’是可再生和重複利用的,而數據源是大數據產業鏈上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數據堂做的事情就和數據源有關,它的商業模式“數據銀行”——收集很多數據,再對數據進行整理,最後將整理後的數據輸送出去,實現數據變現或增值,並不涉及具體直接的數據應用。

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真正擁有有價值的數據公司不以數據為盈利模式,比如BAT和各大電信通訊運營商,但想做以數據為商業模式的機構卻找不到數據,而“數據銀行”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公司通過自營眾包平臺採集數據、優質供應商供應數據、公共領域共享數據、網絡爬蟲爬取數據等幾種渠道獲得數據,這些渠道是否能獲得高質量的數據,也是公司發展能否成功的關鍵。

其中通過自營眾包平臺採集線下數據,是數據堂獨特的方式,也是公司自持的優勢之一。

通過眾客堂等APP軟件,發佈數據採集和標註任務,採集任務包括圖片、語音和文本採集,任務較為簡單,標註任務需要對未處理的初級數據,包括語音、圖片、文本、視頻等進行加工處理(如標識發音人性別,判斷噪音類型等),轉換為機器可識別信息。眾客們根據要求完成任務後可獲得一小筆收入。

數據第一股神話將破滅?市值從21億變7億,高管也被抓了

數據堂採集完這些數據後,對其進行分類、整理、清洗、去隱私等,沉澱為其數據源,以此完成原始的數據積累。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在年報中看到,眾客堂目前擁有超過50萬的社會兼職人員(眾客),網絡上確實有很多人在詢問眾客堂的兼職是否靠譜。

說了這麼多,那數據堂到底是如何來賺錢的?

第一,向客戶收取定製數據採集製作費用。這部分業務主要通過眾包平臺完成,客戶多為百度、華為、三星、佳能這樣大企業。

因為眾包平臺所獲取的語音、圖像、文本等數據,正好是開展人工智能業務公司的剛需數據,像百度這樣的公司需要大量數據來支持其人工智能研發,而數據堂根據其要求發佈相關的任務,採集製作相應的數據,再將數據賣給大客戶。

這也使得數據堂短期內很難擺脫對大客戶的依賴,2014年、2015年前五大客戶營收佔比在50%以上,其中百度更是一家獨大,2015年對其銷售金額為1638萬元,佔到了總營收的24%。

不過,隨著營收增加,數據堂對大客戶的依賴有所降低,2016年前五大客戶營收佔比降至33%,但前五大客戶中也沒了百度、三星這樣的大金主的身影。

第二,數據增值應用服務和產品銷售收入。將海量數據通過分析挖掘,整合成為各種標準數據產品,收取數據應用服務費;數據堂還有一個數據商城,用來出售數據產品、API接口。

數據第一股神話將破滅?市值從21億變7億,高管也被抓了

(數據商城出售的部分數據產品)

2015年至今,數據堂已推出了金融信用、智能交通、企業徵信、營銷策略、用戶畫像等多個領域的數據應用服務,主要服務於金融徵信公司、P2P公司和互聯網公司。

近三年,數據業務都是數據堂主要的收入來源。2014年、2015年營收復合增長率53.54%,毛利率保持在50%左右。但2016年年報顯示,營收9680.15萬元,同比增長42.05%,虧損1687.10萬元,毛利率為39.68%。

數據第一股神話將破滅?市值從21億變7億,高管也被抓了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對此,數據堂的解釋是,一是公司開發了一些新業務,還沒有形成效益;二是業務競爭加劇,壓低了整體業務的毛利率。

從年報中讀懂新三板研究員看到,2016年公司的營業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均出現了大幅增長。

數據堂在2016年投入大量精力開拓精準營銷、醫療衛生等業務領域。公司人數由期初的135人增至期末的224人,新增89人,其中技術人員由78人增至150人,看來公司為開發新業務下了“血本”,從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產生的職工薪酬來看,2015年為1243.66萬元,2016年為2878.24萬元,研發費用由860.2萬元增至2090萬元。

但現在,數據堂賴以生存的數據業務被調查,多條業務線停擺,這將會給公司帶來多大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