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大氣科學 颱風 雷公 社會 中國科普博覽 2017-04-27

作者:中國科普博覽

4月24日,大連電視臺《天氣預報》主持人在外拍時遭遇雷電,他被電得大叫,扔掉了傘,攝像小哥也被電到。

幸好小哥安然無恙

但是,這讓我想起了在北京

“天雷滾滾”的日子

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電視塔被“雷擊”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

世界各地約有2000個閃電正在進行

用人造衛星統計閃電頻率,

全球平均每秒有40-50次閃電發生,

全年總共發生閃電次數為10.4億次。

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從太空看地球上的閃電活動

而你,對雷電的知識瞭解多少?

雷電是怎麼來的?

雷屬於大氣聲學現象,是大氣中小區域強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形成的聲波

雷電發生的前提一定是有強對流活動。對流雲團裡的小雨滴在上上下下的往復運動時,不知不覺中相互摩擦“來了電”,這樣本來一朵普通無奇的小白雲就變身為“暗波湧動”的帶電雲。

小編十分熱心的查了下最近的天氣活動

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未來三天南方多強降雨

局地謹防強對流天氣

北方的同學,鬆了口氣。

但是,北京的夏天,馬上就要到了!

如果你運氣足夠好,也許這輩子碰不到颱風,

也不會經歷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大暴雪,

但你一定躲不開打雷閃電。

天雷滾滾,如何保護自己?

在保護自己之前

歡迎進入科普小課堂

讓我們探索一下

小哥被擊背後的故事

氣象小哥為什麼會被雷擊?

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各位同學,這是氣象小哥發生故事的現場照片

首先,我們先要明確一件事情

雷鳴電閃時在室外的人,

為防雷擊,應當遵從四條原則。

第一:人體應儘量降低自己,

以免作為凸出尖端而被閃電直接擊中

第二: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要儘量縮小

以防止因“跨步電壓”造成傷害。

所謂跨步電壓是雷擊點附近,兩點間很大的電位差,若人的兩腳分得很開,分別接觸相距遠的兩點,則兩腳間便形成較大的電位差,有強電流通過人體使人受傷害。

第三:不可到孤立大樹下和無避雷裝置的

高大建築體附近,不可手持金屬體高舉頭頂

第四:不要進水中,因水體導電好,易遭雷擊。

總之,應當到較低處,

雙腳合攏地站立或蹲下,以減少遭遇雷的機會。

但是,這位小哥,

在下雨天,舉著一把傘站在高處

大連市600多萬的人口

我要是雷公,我也選他

氣象小哥在下雨天工作本來就挺不容易

但是,做人,千萬不能抱有僥倖

不能隨便發毒誓,不能隨便渡劫

幸好小哥沒有發生事情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有效的躲避雷擊?

如何躲避雷擊?

建築物避雷

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避雷針

避雷針,專業術語叫“接閃杆”,真正的工作原理並不是避雷,而是引雷。通過金屬尖端引雷(閃電)上身,再連通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地下,從而起到保護建築物的作用。有人認為避雷針的尖端放電,中和了雷雨雲中積累的電荷,起到了消除電的作用。但近年來通過尖端放電電量計算,它遠不能中和所有電荷。

你是不是認為

打雷下雨的日子,躲在建築物里加班

這樣就安全了?

在強對流天氣下,不要抱著僥倖的心態

畢竟我們血肉之軀

怎麼能敵得過雷霆萬鈞

人的閃電防護

雷電期間在室內者,不要靠近窗戶、

儘可能遠離電燈、電話、室外天線的引線等;

在沒有避雷裝置的建築物內,

應避免接觸煙囪、自來水管、暖氣管道、鋼柱等

由中國氣象報社製做的大圖,

教你一分鐘提高自己的雷電安全意識

氣象主持人直播中遭“雷劈” 不是倒黴 而是他越過了“雷區”

增強自己的安全意識

在危機降臨之時

就有可能救自己一命

轉載註明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