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 李沆 王旦 宋真宗 祥和 唐睿宗 國學書舍 2019-09-15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擁有祥和平靜的歲月就是一種幸福,沒有煩躁的事情,沒有自己的憂慮,這就是人間的仙境。

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排斥那些讓自己煩躁和憂慮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的確是這樣,沒有憂慮的事情時,就是人生最好的歲月,這叫做“歲月靜好”,但是對生活來說,生活太過於平靜和舒適,往往也是災禍的根源。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擁有祥和平靜的歲月就是一種幸福,沒有煩躁的事情,沒有自己的憂慮,這就是人間的仙境。

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排斥那些讓自己煩躁和憂慮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的確是這樣,沒有憂慮的事情時,就是人生最好的歲月,這叫做“歲月靜好”,但是對生活來說,生活太過於平靜和舒適,往往也是災禍的根源。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一些憂慮和需要思考的事情,反而是人生的一種美好,因為有所牽掛,更有所追求。

如果讓你完全的毫無顧慮的去生活,人生不但沒有目標和追求,反而還會因為太過於平靜而節外生枝。

一個人生活的太舒服,太平靜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不好的想法,做一些求功利的事情。

在宋真宗時期,李沆擔任宰相,王旦任參知政事,這個時候西北邊疆戰事不斷,有的時候很晚才可以吃得上飯。

有一天王旦就對李沆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讓天下太平,生活的沒有憂慮呢?”

李沆就說:“做人有一些憂慮,勞苦,可以讓人引以為戒,如果四方太平,朝廷未必安然無事,正所謂說‘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就好像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經常生病,他就會因為擔心而去治療,等我離開以後,你就會擔任宰相,朝廷很快就會和戎狄和親,當邊疆無戰事的時候,君主就會有奢侈之心。”

這個時候王旦聽了李沆的話不以為然,覺得李沆小題大做。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擁有祥和平靜的歲月就是一種幸福,沒有煩躁的事情,沒有自己的憂慮,這就是人間的仙境。

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排斥那些讓自己煩躁和憂慮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的確是這樣,沒有憂慮的事情時,就是人生最好的歲月,這叫做“歲月靜好”,但是對生活來說,生活太過於平靜和舒適,往往也是災禍的根源。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一些憂慮和需要思考的事情,反而是人生的一種美好,因為有所牽掛,更有所追求。

如果讓你完全的毫無顧慮的去生活,人生不但沒有目標和追求,反而還會因為太過於平靜而節外生枝。

一個人生活的太舒服,太平靜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不好的想法,做一些求功利的事情。

在宋真宗時期,李沆擔任宰相,王旦任參知政事,這個時候西北邊疆戰事不斷,有的時候很晚才可以吃得上飯。

有一天王旦就對李沆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讓天下太平,生活的沒有憂慮呢?”

李沆就說:“做人有一些憂慮,勞苦,可以讓人引以為戒,如果四方太平,朝廷未必安然無事,正所謂說‘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就好像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經常生病,他就會因為擔心而去治療,等我離開以後,你就會擔任宰相,朝廷很快就會和戎狄和親,當邊疆無戰事的時候,君主就會有奢侈之心。”

這個時候王旦聽了李沆的話不以為然,覺得李沆小題大做。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後來一段時間,李沆把各地的災民水旱,盜匪這一些事情奏請皇上,皇上為此特別的不高興。王旦認為這一些小事不值得去讓皇上操勞,而且每一次跟皇上說這些事情都讓皇上不開心。

這個時候李沆又說:“現在皇上年輕,應該讓他多操一些心,皇上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如果沒有憂慮就會搞一些大興土木,建廟祭祀的事情,我年紀大了我也看不到這些,以後這就是你所考慮的事情。”

後來李沆去世之後,宋真宗因為契丹講和,便封禪泰山,也立寺祭神,大肆的營造一些宮殿之類的,沒有空閒的日子。

王旦見了一些人的所作所為就想勸他們,但是想不到自己和他們同流合汙,這個時候才知道李沆有先見之明,感嘆的說:“李沆真是聖人。”

  • 在這個事件中,李旦認為如果天下太平,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該有多好,李沆就說:“做人的時候有一些憂慮,並不是壞事。”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擁有祥和平靜的歲月就是一種幸福,沒有煩躁的事情,沒有自己的憂慮,這就是人間的仙境。

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排斥那些讓自己煩躁和憂慮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的確是這樣,沒有憂慮的事情時,就是人生最好的歲月,這叫做“歲月靜好”,但是對生活來說,生活太過於平靜和舒適,往往也是災禍的根源。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一些憂慮和需要思考的事情,反而是人生的一種美好,因為有所牽掛,更有所追求。

如果讓你完全的毫無顧慮的去生活,人生不但沒有目標和追求,反而還會因為太過於平靜而節外生枝。

一個人生活的太舒服,太平靜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不好的想法,做一些求功利的事情。

在宋真宗時期,李沆擔任宰相,王旦任參知政事,這個時候西北邊疆戰事不斷,有的時候很晚才可以吃得上飯。

有一天王旦就對李沆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讓天下太平,生活的沒有憂慮呢?”

李沆就說:“做人有一些憂慮,勞苦,可以讓人引以為戒,如果四方太平,朝廷未必安然無事,正所謂說‘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就好像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經常生病,他就會因為擔心而去治療,等我離開以後,你就會擔任宰相,朝廷很快就會和戎狄和親,當邊疆無戰事的時候,君主就會有奢侈之心。”

這個時候王旦聽了李沆的話不以為然,覺得李沆小題大做。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後來一段時間,李沆把各地的災民水旱,盜匪這一些事情奏請皇上,皇上為此特別的不高興。王旦認為這一些小事不值得去讓皇上操勞,而且每一次跟皇上說這些事情都讓皇上不開心。

這個時候李沆又說:“現在皇上年輕,應該讓他多操一些心,皇上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如果沒有憂慮就會搞一些大興土木,建廟祭祀的事情,我年紀大了我也看不到這些,以後這就是你所考慮的事情。”

後來李沆去世之後,宋真宗因為契丹講和,便封禪泰山,也立寺祭神,大肆的營造一些宮殿之類的,沒有空閒的日子。

王旦見了一些人的所作所為就想勸他們,但是想不到自己和他們同流合汙,這個時候才知道李沆有先見之明,感嘆的說:“李沆真是聖人。”

  • 在這個事件中,李旦認為如果天下太平,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該有多好,李沆就說:“做人的時候有一些憂慮,並不是壞事。”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其實這如同我們的人生,人生太過於“歲月靜好”,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個人太過於平淡,會喪失追求,會多生一些奢侈之心,有的時候人生多一些憂慮的事情,有一些追求,會多一些警醒之心。

用《道德經》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

《道德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道德經》的意思就是說,極大的成就都好像有一些殘缺,充盈的東西好像也不夠完美,筆直的東西好似彎曲,靈巧的人好似笨拙,善辯的人好似不善言辭。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擁有祥和平靜的歲月就是一種幸福,沒有煩躁的事情,沒有自己的憂慮,這就是人間的仙境。

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排斥那些讓自己煩躁和憂慮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的確是這樣,沒有憂慮的事情時,就是人生最好的歲月,這叫做“歲月靜好”,但是對生活來說,生活太過於平靜和舒適,往往也是災禍的根源。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一些憂慮和需要思考的事情,反而是人生的一種美好,因為有所牽掛,更有所追求。

如果讓你完全的毫無顧慮的去生活,人生不但沒有目標和追求,反而還會因為太過於平靜而節外生枝。

一個人生活的太舒服,太平靜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不好的想法,做一些求功利的事情。

在宋真宗時期,李沆擔任宰相,王旦任參知政事,這個時候西北邊疆戰事不斷,有的時候很晚才可以吃得上飯。

有一天王旦就對李沆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讓天下太平,生活的沒有憂慮呢?”

李沆就說:“做人有一些憂慮,勞苦,可以讓人引以為戒,如果四方太平,朝廷未必安然無事,正所謂說‘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就好像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經常生病,他就會因為擔心而去治療,等我離開以後,你就會擔任宰相,朝廷很快就會和戎狄和親,當邊疆無戰事的時候,君主就會有奢侈之心。”

這個時候王旦聽了李沆的話不以為然,覺得李沆小題大做。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後來一段時間,李沆把各地的災民水旱,盜匪這一些事情奏請皇上,皇上為此特別的不高興。王旦認為這一些小事不值得去讓皇上操勞,而且每一次跟皇上說這些事情都讓皇上不開心。

這個時候李沆又說:“現在皇上年輕,應該讓他多操一些心,皇上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如果沒有憂慮就會搞一些大興土木,建廟祭祀的事情,我年紀大了我也看不到這些,以後這就是你所考慮的事情。”

後來李沆去世之後,宋真宗因為契丹講和,便封禪泰山,也立寺祭神,大肆的營造一些宮殿之類的,沒有空閒的日子。

王旦見了一些人的所作所為就想勸他們,但是想不到自己和他們同流合汙,這個時候才知道李沆有先見之明,感嘆的說:“李沆真是聖人。”

  • 在這個事件中,李旦認為如果天下太平,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該有多好,李沆就說:“做人的時候有一些憂慮,並不是壞事。”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其實這如同我們的人生,人生太過於“歲月靜好”,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個人太過於平淡,會喪失追求,會多生一些奢侈之心,有的時候人生多一些憂慮的事情,有一些追求,會多一些警醒之心。

用《道德經》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

《道德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道德經》的意思就是說,極大的成就都好像有一些殘缺,充盈的東西好像也不夠完美,筆直的東西好似彎曲,靈巧的人好似笨拙,善辯的人好似不善言辭。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這就是典型的一個辯證法,任何一件事物都會存在雙面作用,以此可以來論述物極必反的一個道理,所以無論處在什麼樣的角度,只要把握好適度,都能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所以對於自己的人生來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常面對一些表面上憂慮和煩悶的事情,未必是壞事。

大多數人都會逐漸的在安樂的生活中頹廢,有的時候逆境的磨練,更能鍛鍊一個人的心智和理想,才能真正的激發一個人的潛力。

"

《道德經》: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擁有祥和平靜的歲月就是一種幸福,沒有煩躁的事情,沒有自己的憂慮,這就是人間的仙境。

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排斥那些讓自己煩躁和憂慮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的確是這樣,沒有憂慮的事情時,就是人生最好的歲月,這叫做“歲月靜好”,但是對生活來說,生活太過於平靜和舒適,往往也是災禍的根源。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一些憂慮和需要思考的事情,反而是人生的一種美好,因為有所牽掛,更有所追求。

如果讓你完全的毫無顧慮的去生活,人生不但沒有目標和追求,反而還會因為太過於平靜而節外生枝。

一個人生活的太舒服,太平靜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不好的想法,做一些求功利的事情。

在宋真宗時期,李沆擔任宰相,王旦任參知政事,這個時候西北邊疆戰事不斷,有的時候很晚才可以吃得上飯。

有一天王旦就對李沆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讓天下太平,生活的沒有憂慮呢?”

李沆就說:“做人有一些憂慮,勞苦,可以讓人引以為戒,如果四方太平,朝廷未必安然無事,正所謂說‘人無外患,必有內憂’,就好像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經常生病,他就會因為擔心而去治療,等我離開以後,你就會擔任宰相,朝廷很快就會和戎狄和親,當邊疆無戰事的時候,君主就會有奢侈之心。”

這個時候王旦聽了李沆的話不以為然,覺得李沆小題大做。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後來一段時間,李沆把各地的災民水旱,盜匪這一些事情奏請皇上,皇上為此特別的不高興。王旦認為這一些小事不值得去讓皇上操勞,而且每一次跟皇上說這些事情都讓皇上不開心。

這個時候李沆又說:“現在皇上年輕,應該讓他多操一些心,皇上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如果沒有憂慮就會搞一些大興土木,建廟祭祀的事情,我年紀大了我也看不到這些,以後這就是你所考慮的事情。”

後來李沆去世之後,宋真宗因為契丹講和,便封禪泰山,也立寺祭神,大肆的營造一些宮殿之類的,沒有空閒的日子。

王旦見了一些人的所作所為就想勸他們,但是想不到自己和他們同流合汙,這個時候才知道李沆有先見之明,感嘆的說:“李沆真是聖人。”

  • 在這個事件中,李旦認為如果天下太平,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該有多好,李沆就說:“做人的時候有一些憂慮,並不是壞事。”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其實這如同我們的人生,人生太過於“歲月靜好”,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個人太過於平淡,會喪失追求,會多生一些奢侈之心,有的時候人生多一些憂慮的事情,有一些追求,會多一些警醒之心。

用《道德經》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

《道德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道德經》的意思就是說,極大的成就都好像有一些殘缺,充盈的東西好像也不夠完美,筆直的東西好似彎曲,靈巧的人好似笨拙,善辯的人好似不善言辭。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這就是典型的一個辯證法,任何一件事物都會存在雙面作用,以此可以來論述物極必反的一個道理,所以無論處在什麼樣的角度,只要把握好適度,都能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所以對於自己的人生來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常面對一些表面上憂慮和煩悶的事情,未必是壞事。

大多數人都會逐漸的在安樂的生活中頹廢,有的時候逆境的磨練,更能鍛鍊一個人的心智和理想,才能真正的激發一個人的潛力。

《道德經》: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逆境和憂慮怎麼看的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