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不重視,三年後發展為腸癌

大腸癌 腫瘤 痔瘡 癌症 中國江蘇網 2017-04-12

中國江蘇網訊發現腸息肉不重視,三年後已發展為腸癌;大便有血以為是痔瘡,其實是腸息肉……上個月,南京晨報喬醫生聯合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肛腸科金黑鷹教授團隊開展了“大腸腫瘤篩查”活動,參加篩查的讀者中,有一部分查出了不小的問題。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為參與者提供了免費糞便隱血實驗,對於發現大便隱血陽性者進行腸鏡檢查。截至發稿時,在近300例大便隱血陽性的患者中,有36例已經進行了腸鏡檢查,其中發現3例大腸癌、17例結腸息肉和2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追問病史,這三例大腸癌患者中,其中有一例在三年之前腸鏡檢查中,已經發現直腸息肉,但是由於重視不夠,沒有及時進行直腸息肉切除,這一次發現腸癌不但已經侵犯腸腔1/2周,而且已經有了淋巴結轉移,必須進行“改道手術”。一例患者由於反覆便血,認為是“痔瘡”,自行用了一些痔瘡栓後,出血還能好轉,雖然醫生建議腸鏡檢查,但是一直沒有做,所以耽誤了病情。還有一例患者在檢查時及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息肉,立刻給予內鏡切除後發現局部有癌病,這個患者由於治療及時,就不需要再進行進一步的手術治療。據金黑鷹教授介紹,此次發現的17例結腸息肉患者,平時沒有任何症狀,還有一例巨大息肉的患者,自己本來不想進行篩查,當時是陪朋友去篩查的,順便查了下,結果發現一個約1.5cm息肉,當時給予了內鏡下切除,術後病理為重度不典型增生,他感覺到後怕,覺得躲過一劫。

金黑鷹表示,儘管這麼多年以來,大腸癌在基礎和臨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並沒有因此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大腸癌的發生率達到46/10萬,已經和世界最高發生率持平,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卻依然徘徊在50%-60%之間。因為人群對篩查的不重視,導致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的大腸癌病例常為中晚期,治療效果差、治療費用高、致殘率高、5年生存率低。在歐洲、美國、日韓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大腸癌已經列入國家健保計劃,通過十多年的干預,歐洲一些國家大腸癌發生率已經出現下降,而且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以上。因此早期發現大腸癌和大腸息肉是提高大腸癌生存率、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這一點已經成為學界共識。

通訊員 沈穎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華琳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