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遲遲不肯讓同治親政,人們都說她貪戀權力,其實是有苦難言

同治皇帝載淳六歲登基,可是十七歲才真正掌握實權,成為清代歷史上最晚親政的少年天子。那麼慈禧為何遲遲不肯把皇權還給兒子,難道她真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一個嗜權如命的女人嗎?答案或許會讓人有些意外。

慈禧遲遲不肯讓同治親政,人們都說她貪戀權力,其實是有苦難言

​小皇帝長大成人,要親自主持朝政,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清朝皇帝幼年登基的不在少數,順治帝和康熙帝都是十四歲就親政了,為什麼同治帝偏偏要熬到十七歲?是慈禧貪戀權力,不肯歸政,還是另有原因這就值得探討了。

如果我們將目光回到同治帝的讀書時代,就能得到答案。載淳六歲登基,也是六歲開始接受系統的教育,慈禧對她這個唯一的兒子是寄予厚望的。我們先看一下載淳的學習計劃,這個學習計劃,是恭親王奕訢奉兩宮太后懿旨制定的。

按照計劃,載淳每天要學習拉弓射箭,然後是文化教育,依次學習滿文、蒙古文和漢文。每隔五天,下課以後還要在宮中長街學習騎馬。這個課程表,應該說既包括文治,也包括武功。自大清入關以後,歷朝皇子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教育的,所以培養出了康熙、雍正、乾隆這些傑出的帝王。慈禧按照這個思路來培養同治帝,希望將他塑造成一代明君聖主。

慈禧遲遲不肯讓同治親政,人們都說她貪戀權力,其實是有苦難言

​不管是百姓的孩子,還是皇帝,開始讀書時都會覺得很有趣,同治帝也是如此,一開始學習很賣力。慈禧經常假裝從窗外經過,偷偷看兒子讀書讀得怎麼樣,她發現兒子坐得很端正,讀書很認真,心裡非常高興,也很欣慰。

可是過了不久,小皇帝對讀書就不耐煩起來了。這也可以理解,一個六歲的小孩,學習任務重,又基本沒有休息日,怎麼可能會不枯燥,所以他想著法子請假逃學。但是老師李鴻藻是個嚴師,不準小皇帝胡鬧,小皇帝經常發脾氣,把書本扔在地上,不想學習。

李鴻藻氣得厲害,經常被小皇帝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他認為大清國的天子,要掌管一個國家的命運,不認真讀書,如何管理國家和駕馭群臣呢。所以李鴻藻對小皇帝要求十分嚴格,總是讓他認真讀書,這對師生很快就呈僵持狀態,但畢竟大清有祖制,小皇帝必須嚴格遵守皇家教育制度,再不情願也得耐著性子讀書。

慈禧遲遲不肯讓同治親政,人們都說她貪戀權力,其實是有苦難言

​硬逼下的同治帝自此以後,就一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態度,讀書非常不用心。可以說,同治皇帝是清代十二個皇帝中最沒有文化根基的皇帝。從史料的記載可以看出,同治帝在十六歲的時候仍然不能通讀奏摺。試想,作為皇帝,連大臣的奏摺都看不懂,那如何處理朝政呢?因此,這也是慈禧遲遲不肯歸政的原因之一。

但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同治帝那顯然也不符合事實,客觀地說,慈禧的確有貪戀權力的成分。可同治帝畢竟是她的親兒子,即使有貪權的念頭,恐怕也不至於不讓兒子親政。她在垂簾聽政的懿旨裡說過,一旦皇帝“典學有成”,學業達到要求,她就歸政。

慈禧遲遲不肯讓同治親政,人們都說她貪戀權力,其實是有苦難言

​親政早一點或是晚一點其實問題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同治帝親政後是否具備一個帝王該有的特質。顯然,同治帝並不具備,而且他在內心和生母慈禧有著很大的隔閡。

大清走到這個節骨眼上,比任何時候都期待一位英主,帶領清王朝走出困境,然而慈禧所組建的龐大教育隊伍以及一脈相承的教育體系,並沒有使同治帝成為明君。相反,在慈禧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下,引起了同治帝在皇權問題上的猜忌。

據說載淳十二歲的時候,有一次讀書,故意把皇帝的“帝”字讀成了“屁”字。這當然可以看成是小孩子的頑皮,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載淳已經對做傀儡皇帝有了很大的反感。

慈禧遲遲不肯讓同治親政,人們都說她貪戀權力,其實是有苦難言

​一方面是慈禧望子成龍,但是管教非常嚴格,另外一方面是一個小孩子,很希望親政,對嚴厲的管教非常反感。所以在這兩方面原因的交互之下,一直到了載淳十七歲的時候,慈禧才感到這個時候可以歸政,不能再拖延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