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在一部分影視作品中和個別清史研究員的眼中,慈安雖忠厚老實,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傀儡太后,是一個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一個人,但是,這樣的看法未免太偏頗了。事實上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慈安在一個錦衣玉食、天生就能享受榮華富貴的大家族中長大,又怎麼可能沒有一點學識呢?所以,說慈安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是完全沒有依據的。關於慈安太后的死因,野史都將罪責歸咎於慈禧。那麼,謀害慈安的凶手真的是慈禧嗎?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筆者看來這種說法只是坊間傳言罷了,並不具備真實性。

根據當年的宮人回憶,慈安太后性情怯懦,極少與人爭鬥,遇到爭執總會首先做出讓步,並不會招惹慈禧。況且,在慈安太后去世時,慈禧的在朝廷的地位已不可撼動,根本不存在威脅其地位的政敵,所以,慈禧根本沒有謀害慈安的動機。

光緒七年初,四十五歲的此案太后離奇的死在後宮。也正因這位比慈禧小兩歲的聽政太后去世,至此,原本由兩人做主的垂簾聽政變成慈禧一家獨大。由於,慈安之死慈禧獲益最大,所以,當時的輿論均指向慈禧,文武百官對此議論紛紛。

慈安離世前,慈禧身患重病,御醫院的太醫們對慈禧的惡疾苦無良策,治了很久都沒有療效。慈禧在病榻上召集各地名醫進京,無暇顧及朝政,朝中大事只能由慈安代為打理。三月上旬,慈安照例接見軍機大臣,處理軍事要務,此時的慈安身體安然無恙,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妥,只是臉頰有些發紅罷了。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誰也沒想到的是,在召見了軍機大臣第二天 後,慈安便因感染風寒臥床不起,當天晚上就一命嗚呼了。慈安的怪病發作得如此迅速,難免會讓人覺得其中有貓膩。

文武百官對身體硬朗的慈安為何會暴斃身亡大為不解,當時的軍機大臣左宗棠聽說慈安去世的消息後,捶胸頓足,說道:“昨天早上見到太后時,太后的身體還十分清朗,哪像是身染重疾的人?即便是得了重病,又為什麼發作得這麼快呢?”

有了左宗棠的這番話,朝中百官對此事更是議論紛紛,各種猜測應運而生,人們根據掌握的微妙線索,對慈安太后的死因進行推敲。更有甚者腦洞大開,不斷用臆想解讀關於慈安受到妒忌被謀殺的過程,隨著各方輿論的添油加醋,慈安的死因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在此,筆者總結了關於當時流傳的慈安死因,大體分為兩種說法:

其一、為滿清政府官方解釋的“病故壽終說”。

清史《德宗實錄》是這樣記載的:“初九此案太后感染痢疾,第二天病情加重,晚上的時候逐漸神志不清,精神渙散,已到了彌留之際。”按照清政府的官方說法,慈安太后的確是感染了惡疾匆匆離世,這種說法也被寫進慈安的《遺誥》中,公諸於眾。

之所以民間根本不相信這套說辭,還是因為這段記載是在慈安死後慈禧的說法,《遺誥》也是由慈禧主持發佈的,所以,老百姓質疑它的真實性,也間接將慈禧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部分民眾認為這就是慈禧為了杜悠悠之口而捏造的假象。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其二、就是“慈禧謀殺說”。這種說法根據慈禧的殺人手段分為幾類:

首先,便是慈安被慈禧逼死,清朝野史記載,兩位太后共同打理朝政,慈安太后對權勢毫無興趣,並不希望獨攬政權,慈禧則不同,她權慾薰心,每天都盤算著如何奪權。所幸在慈安的維持下,二人之間並無間隙,慈禧幾次想找茬慈安毫無破綻。

因為,光緒七年時慈禧染上重病,不能下床,朝政只能由慈安一人打理,使慈禧心裡十分不痛快。

某日,慈安來探望慈禧,慈禧躺在病榻上冷嘲熱諷,誣陷慈安濫用先帝囑託,獨攬朝政,語氣非常激烈。寬厚的慈安對此非常氣憤,由因為性格老實未能與慈禧辯論,心裡惱恨交加,回到寢宮便吞下鼻菸壺自殺了。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還有一種說法是慈安被慈禧派人下毒謀害。《崇陵傳信錄》中便有這樣的記載:咸豐皇帝駕崩前,曾祕密召見慈安,給慈安留下一份遺囑,讓她以後要牢牢監視慈禧,倘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大家相安無事,若慈禧包藏禍心,則將這份詔書公諸於眾,聯合大臣除掉慈禧。

慈安非常善良,不想因為這份遺囑影響自己與慈禧之間的關係,所以,在咸豐死後找到慈禧並將這件事向她坦白,並且,當著慈禧的面燒燬遺囑,希望兩人能和睦相處。慈禧聽說這件事後大為震驚,當即對此案感激涕零,慈禧雖表面上對慈安鼻涕一把眼淚一把。

但是,此時的慈禧心中已經在盤算著如何除掉慈安。光緒七年慈禧臥病在床,感覺自己時日無多,索性派人在慈安的點心中下毒,先下手為強,將慈安太后除之後快。關於慈禧謀害慈安一說,均出自坊間傳言亦或是民間野史,這些記載的細節十分清晰,就像是作者身臨其境一樣。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不過,這類記載越是生動,其可信度越低。我國史學家謝國楨先生曾這樣說道:“但凡不是官方發佈的歷史書籍,而是由民間文士或是寒門學子編撰的見聞故事,都算是野史。”由此可見,野史的參考資料十分有限,均為傳言傳說,不像正史借鑑了大量歷史資料,所以權威性幾乎為零。

其次,民間文士們寫的東西都有一定的藝術色彩,且其中融合了作者大量的主觀因素,在記載某些事件時難免會摻雜個人情感。野史在傳播過程中,難免會“三人成虎”,口耳相傳之間添油加醋,越來越脫離事實。

關於野史中記載慈禧謀害慈安太后一說,一經公佈便有史學家站出來發表質疑:

“最近有人傳出關於宮中的風言風語,但卻都只是流言並沒有確鑿證據。其中最誇張的就是惲氏筆錄,其中,記載的咸豐遺詔被燒燬一事有誰親眼所見?密詔的內容又是怎麼被流傳出來的?點心盒子裡被人放了毒藥,這件事又有誰能作證呢?”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正如質疑者所言,既然是先帝留下的密詔,其中,又有如此不可告人的內容,即便是被燒燬,在場的當事人也只會有慈禧慈安二人,根本不會有第三者在場。慈安去世後,唯一的知情人慈禧怎麼會將這件事講出去呢?若慈安死於被下毒的點心,誰能確定下毒者就是慈禧派遣的呢?

想要弄清楚這件事,我們不妨來看看慈禧究竟有沒有殺人動機。

兩個女人彼此相處了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素無間隙。她們兩個的關係,依咸豐去世為節點大體分為一前一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咸豐駕崩前,兩個人均在後宮,因為兩個人所處的地位懸殊,平日裡連見面的機會都很少,又怎麼會結下樑子呢?

第二階段,咸豐駕崩後,這段時間兩人雖共秉朝政,但是,在朝堂上慈安太后以德服人,慈禧則以才治國,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輔國者。這兩人在政治上的配合隨不至天衣無縫,卻也相得益彰,彼此之間並不存在威脅。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對於兩宮聽政時期二人之間的關係,《清宮遺文》中有如下記敘:“當時的天下人都說東宮太后以德服人,遇到生殺予奪以及賞罰均由其做主。而西宮天后則能力出眾,批閱奏摺以及權衡利弊全都由慈禧負責。每逢朝見,東宮太后見群臣一言不發,所以,經常叫西宮太后站出來評講奏摺。”由此可見,慈安其實對權力毫無興趣,平時的大小事務均交給慈禧打理。

古人最講究名分,宮廷更是如此,慈安是正宮太后,所以,即便是比她大兩歲的慈禧在平時也要叫她一聲“姐姐”。雖說,慈禧要負責大小事務,但是,凡事慈禧都會先向慈安請示後再做處理,絲毫不敢僭越,哪怕慈安每次都不會產生異議。

因此,兩人共同秉政長達二十年,雙方的關係始終處於相對和諧穩定中,二人之間從未有過大的爭端和分歧,這是古往今來後宮嬪妃中前所未有的。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但二人雖和諧,卻也有些小摩擦產生。

例如:慈安曾下令除掉慈禧的貼身太監安德海,這件事就曾讓慈禧太后耿耿於懷。安德海小人得志,深得慈禧寵愛。因為,安德海曾幫助慈禧擺平不少政敵,逐漸成了慈禧的貼身心腹,在朝中暗自發展勢力,日漸做大,不將慈安和皇帝放在眼中。

同治八年,安德海藉著同治大婚需採辦龍袍為由,在慈禧的授意下出宮南下。按照清宮祖制,太監禁止踏出紫禁城一步,安德海不但違背祖制,還一路招搖過市,收受賄賂,所過之處地方官均不敢吭聲。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在經過山東時,安德海被耿直的山東巡撫抓了起來,以其違反祖製為由請求朝廷發落。慈安早就聽說安德海內宮的所作所為,此時正趕上慈禧生病無法下床,慈安便召集文武大臣商量這件事,群臣對安德海頗有微辭,一致認為要將其殺之後快。

就這樣,慈安同意山東巡撫將安德海定罪問斬。

但是,這件事就是慈禧要謀害慈安的原因嗎?其實不然,此事過後,慈禧雖痛失心腹,卻並未為難山東巡撫,反而嘉獎了這位清正廉潔的好官。在國家大局面前,慈禧尚且能做嘉獎巡撫到讓群臣信服,又怎會謀害慈安落人話柄呢?

慈安突然暴斃,都說是慈禧所為,專家說:慈安其實是腦血管疾病

其實,後世學者依據慈安這一病情的進展記錄,諮詢資深中醫專家,最終得出,慈安死因多半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致。

其根據是:首先、病情特點:起病急驟,進展迅速。按照現代醫學判斷,如此快速的病情進展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其次、臨床表現:“神識不清”應為有意識障礙;“牙緊”、“有遺尿情形”應為現代中醫所稱的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最終辨證分析得出:依據以上症狀,這一病症按照中醫學辨證為腦中風病。而在《翁同龢日記》中,翁同龢記載的御醫脈案為“類風癇甚重”,實際就應歸屬於當今中醫學疾病中的中風範疇。由此,可以初步判斷,慈安所患之病應為腦中風,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腦血管疾病。

參考資料:

【《翁同龢日記》、《清稗類鈔》、《述庵祕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