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樂清:聚焦社會治理放大公益力量 打造浙江最大黨建公益平臺

慈善 經濟 環境保護 政治 浙江黨建雲平臺 2017-05-23

近年來,浙江樂清市公益類社會組織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低小散、各自為戰和活動無序的問題,難以適應圍繞中心工作發揮作用的需要。為此,該市著眼服務和推進社會基層治理等中心工作需要,堅持“軟硬”並舉,從全方位要素保障入手,打造全省規模最大的公益廣場,併成立廣場黨總支,完善立體化運行機制,加強黨在公益組織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最大化整合公益組織力量,引領公益發展,讓公益組織在服務社會、服務發展中迸發出強勁“紅色動力”。目前,樂清市公益廣場共吸引32家公益類社會組織入駐,已建立17個黨支部,公益廣場年均開展活動1000餘場,服務群眾6萬餘人次。

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最大化整合公益組織力量。該市針對公益組織普遍存在缺場所、少經費和鬆散無序的實際,堅持“黨建引領、一體培育”的理念,整合各方資源,為新入駐公益廣場的社會組織生存發展和壯大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一是免費提供全省最大辦公場所安家。專門騰出3000度平方米的原財政局大樓,按照“一組織一場所”的原則,為入駐組織提供獨立辦公用房,同時設置黨員活動室、多媒體會議室等配套設施。目前,已有32家公益組織入駐。不管從佔地面積或是公益組織數量角度來講,都已是浙江省最大的公益組織集聚地。二是分層下派黨建指導員引領。堅持選優培養強公益組織黨組織書記隊伍,公益廣場黨總支書記由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科長兼任,有利於黨建和業務指導的融合推進。通過內部推選、組織選派等方式,為每一個入駐組織選派一名熟悉黨務、素質過硬的支部書記,加強工作聯絡和業務指導。選派11名黨建指導員聯繫14家未入駐的公益組織,實行黨建指導員“一月一報、急事即報”,全面掌握入駐公益組織活動狀況,並及時幫助解決問題和困難。三是多渠道籌集活動經費保障。採取財政撥款、公益組織預存等形式籌集黨建公積金,並按1.5倍放大使用,入駐社會組織黨組織可根據創建目標和活動需求進行申請,黨總支予以評估審批。同時,積極策劃公益創投活動,幫助公益組織爭取項目資助,為開展公益活動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持。2016年共獲得資助34萬元。四是嚴格准入助力成長。對新入駐公益廣場的社會組織,在嚴格准入的基礎上,加強培育引導,按照“選苗引進、培土育苗、嫁接嵌入、架藤展枝、開花落果”等標準化流程控制,助力公益組織發展壯大,目前已孵化67個優秀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

打造立體化運行機制,最大化引領公益發展。針對社會組織黨建存在的重組建輕管理、重覆蓋輕運行、重形式輕作用等問題,著力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精準發力,引導公益組織規範化運行。一是“黨建例會”促公益活動正常。建立健全黨建聯席例會制度,由黨總支書記牽頭黨支部書記和公益組織負責人蔘加,每月召開一次,重點彙報本月黨建工作和公益活動計劃,以及上月工作進展情況,並分析存在問題和不足,有利於及時掌握入駐組織黨建工作和公益活動的進展情況,確保公益活動健康有序開展。市助殘扶殘協會會長倪文英頗有感觸地說,之前開展活動又一茬沒一茬,僅憑几個人的一時興致,現在按計劃開展活動井井有序,來的人多了,氛圍也更好了。二是“書記輪值”促公益力量集聚。結合黨總支組成人員來自各公益組織的實際,明確執行書記由總支委員輪流擔任,每季度一次輪流,輪值期間專門負責黨總支工作開展和廣場大型公益活動的組織策劃,有效增強各社會組織組織開展活動的“主人翁”責任意識,有效整合了各公益組織的力量,開展活動的熱情效果明顯增強。三是“聯合共學制”促黨員作用發揮。採取“一季度一集中一主題”的形式,通過集中學習教育、專題討論、黨員志願活動、到紅色根據地參觀學習等,切實增強黨員的大局意識、看齊意識、擔當精神和奉獻情懷,推動了黨員在公益活動中示範作用的發揮。近一年來,在黨員的帶動下,參與公益活動的人員較2016年增長了約820人次,公益活動的開展場次也較去年同期增長7.3%。

發展全領域公益項目,最大化凸顯公益效果。黨建引領公益成效如何,最終體現在公益項目的培育和運行上。在黨組織的精心策劃下,公益廣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服務基層治理、提供社工服務、推進中心工作等方面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優秀的公益項目。一是聚焦社會治理培育項目。針對社會矛盾面大量廣,政府力不從心的實際,整合退休、退二線黨員幹部等“夕陽紅”力量,培育了鄰里融冰、愛心話聊等優秀項目。樂成街道民豐社區書記周慶城是“老周工作室”的牽頭人,兩年來,其發起的“鄰里融冰” 項目共調解老屋翻建、土地分割、贍養等糾紛100餘起。愛心話聊志願者協會的會員平均年齡超過70週歲,大部分是退休幹部,他們把堅持為獨居、高齡、體弱、多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導作為己任,三年來已開展話聊服務3.4萬餘人次,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敬老文明號”、溫州市優秀公益組織等,奏響了最美莫過夕陽紅的華麗篇章。二是著眼社會服務培育項目。針對社會服務整合抱團不夠的實際,堅持補齊短板、分類推進的原則,培育了一米陽光、“4+1”助殘暖心等優秀項目。如“一米陽光”項目由一心一意公益聯合會黨支部發起,旨在讓黨的陽光照射到群眾身邊的每一米,每年開展敬老、撫幼、援殘、助學、濟困等活動120餘場,曾獲浙江省慈善獎、溫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三是著眼推進中心工作培育項目。組織開展“我為樂清發展添光彩”主題活動,圍繞“大拆大整”、“剿滅劣Ⅴ類水”、移風易俗等中心工作培育公益項目。市河流環境保護協會以“保護母親河”為主題,多次發起河岸植樹認領活動,帶領會員宣傳、認捐愛心樹1000餘棵,為故鄉生態環境建設增添生機;市仙溪溪流保護協會成立巡查隊,帶動沿溪老年協會一起參與,宣傳溪流環保知識,巡查不文明行為,配合市委市政府開展治水治汙,社會反映很好。(溫州市黨建雲平臺供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