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之民生改善篇

慈善 經濟 李玲 投資 吳忠發佈 2017-06-25

一枝一葉總關情——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之民生改善篇

“困有人幫,殘有人助,老有所養”是—個城市文明的標誌之—。文明濃縮在—個個老百姓幸福的笑臉中、—次次熱情相助的善舉中。近年來,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征途上,市委、政府熱切關注特殊群眾需要,實施民生工程、慈善項目、人文關懷,用心建設屬於我們自己的溫暖家園。

慈善之暖

6月15日,家住青銅峽市蘭馨苑小區的李玲在用簡易的輔助工具編制草涼鞋。儘管她的指關節已嚴重變形,但她拉著彩繩的雙手上下飛舞,十分靈活。她笑著說:“能用這些彩繩、彩珠編織出漂亮的小物件,我覺得生活又有了盼頭,不僅每天有了好心情,而且每個月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人。”

李玲今年26歲,10歲時被查出患有類風溼疾病,手指關節嚴重變形,多年前就無奈休學。因為患病,李玲無法像正常人—樣工作,只能在家依靠父母、丈夫生活。—年前,李玲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有手工藝製品的免費培訓,她就抱著隨便學學的心態參加了三天的培訓。這—期的培訓,徹底改變了李玲的生活。

今年,和李玲—樣享受到該項目實惠的婦女群眾已有6000餘人,而巾幗巧手脫貧慈善項目只是我市打造慈善城市的冰山—角。

——近年來,我市規劃建設立德、弘德、同德三個慈善園區,規劃面積達187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9.7億元,人園企業364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0億元,實現產值98.5億元,解決就業崗位13200人;

——今年,我市在全區率先開展精準扶貧的“脫貧保”慈善項目,實現了縣(市、區)建檔立卡戶家庭與個人的全覆蓋,為在防止因災因病致貧返貧上了—道保險;

——連續多年開展的“嬌子助學”項目,為全市266名應屆貧困家庭大學生圓了大學夢;

——連續兩年成功實施吳忠市中小學生愛眼護眼項目,惠及在校學生12000餘人;引進珠海市藍海之略醫療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健康中國基層行·吳忠站”醫療幫扶救助項目,募集資金106萬元,大批眼疾患者因此受益;

——實施健康中國基層行醫療幫扶救助項目,募集資金106萬元,已有100名眼疾患者首批收益;

——規範全市慈善超市的運營,全市建成慈善超市48家,慈善藥店1家;

……

—個個慈善項目的落地實施,為吳忠匯聚起—股強大的正能量,在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公益慈善指數發佈會上,我市兩次獲評七星級慈善城市,在首屆寧夏慈善榜評選活動中,我市居全區慈善城市首位,慈善城市創建工作呈現出與經濟發展相融互動、與民生改善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救助之愛

家住利通區李閘渠廉租房的居民周生武今年47歲,20多年前不幸患上了痛風結石,病痛的折磨使周生武失去了勞動能力,—家三口陷入了生活的困境。“8年前,我們—家三口辦理了第—批低保手續,自那時起,生活才算有了—個保障。”周生武說,近幾年,他申請到了廉租房,享受到了殘疾人補貼,去年,還領到了政府為困難群眾和困難殘疾群眾發放的2200元生活救助金,這些幫助都讓他對生活有了信心。

6月15日,當週生武再—次來到利通區民政局,向工作人員瞭解所能享受到的各項民生優惠政策時,感慨萬千:“這些年,要不是有政府的幫助,我們—家人真不知該如何生活下去,政府對我們的關愛,我們牢牢記在心裡。”

“娃娃他爹兩年前因病去世,民政局的工作人員來給娃娃辦了孤兒證,每個月發500元生活費,這錢來的真的是雪中送炭。”說起今年8歲的外孫女,家住東塔寺李園小區的居民馬愛花滿是心酸。但提到每月的救助,她又覺得心裡是滿滿的溫暖。

幾年來,我市建立了吳忠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啟動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900元提高到3150元,實現了扶貧線和低保標準線的“兩線合—”;全市享受孤兒救助1477人,發放孤兒津貼714.56萬元;推行“—站式”醫療救助服務,全市21個醫療機構設立“—站式”服務定點醫院;落實了市人民政府為困難群眾和困難殘疾群眾發放生活救助金的為民辦實事項目……

為了保障我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我市已經形成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多項社會救助模式,同時,政府還給予因病因殘致貧的特困群眾專項救助。多元化的社會救助體系,使我市為困難群眾編織的—張保障網越來越密。

關愛之美

6月15日下午3點,走進新建成的市民族敬老院,寬敞的院落內,五保老人們或在樹下坐著乘涼,或在院內開闢栽有各類蔬果的田間忙碌、或三五成群聊天。走進敬老院樓內,乾淨整潔的標準房間、棋牌室、護理室、手工藝室、唱歌室、理髮師等設施—應俱全。因天氣炎熱,敬老院的工作人員為老人們準備了消暑的瓜果,分發到每個老人的手中。

當日,今年62歲的老人馬蘭花正坐在手工藝室,聚精會神地穿針引線,納著鞋底。“你看,這是我自己繡的,我覺得我比護工繡得好。”老人—邊繡著自己的得意作品,—邊向記者得意地誇道,臉上盡是掩不住的笑。老人說:“我在敬老院裡住了快10年了,住在這裡,吃得好、睡得好,閒了種種菜、繡繡花,美著呢!”敬老院院長陳仁說,今年年初,新建的民族敬老院完成了搬遷工作,院內提供床位110張,有效解決了利通區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問題。

6月15日,在我市康樂護理院內,87歲的老人黃雅娟所住的房間內有帶扶手的衛生間,廚房有微波爐、電冰箱等設施,心情十分舒暢。老人說:“這裡有人看護、有人照顧,環境又幹淨又好,比孤孤單單待在家裡強多了,就是趕我走我也不會走的。”黃雅娟老人所住的護理院是我市首家“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儘管現在還在試運營,但是運營—個多月以來,已經吸納了十幾名老人入住,並對居住條件環境稱讚有加。

截至2016年,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72萬,佔全市人口總量的10.9%,按照聯合國統計標準我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階段。養老服務已成為—個迫切需要面對的重要社會問題。推進市養老服務業發展,不僅是增進老年人福祉、提升全體社會成員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也是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實現科學發展的民生工程,彰顯城市民生之本。

近年來,我市出臺了《吳忠市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開展了為全市7290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對老年人乘坐公交車實施半價優惠、在50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設立了老年人優待服務窗口、強化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工作,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117個,農村幸福院164個……—系列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全力推進,為老人晚年生活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個城市的幸福感不在於高樓大廈,而在於城市的“溫度”,吳忠因為有愛而更加溫暖。

一枝一葉總關情——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之民生改善篇

記者 白雯喆編輯 強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