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瓷器 浮雕 宋朝 北宋 越窯 牡丹 文物 葫蘆 壁畫 言寺語言的修行 2019-09-13
"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緻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灰色,質地細密。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印水波配九隻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製品。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緻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灰色,質地細密。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印水波配九隻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製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窯剔刻花卉罐

此罐為脣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轉折處,有三道隱起凸稜弦紋為飾,罐體雕刻主體紋飾,主要以斜刀雕刻出纏枝蓮花紋,花葉主枝以橫S形呈波浪起伏迴圈狀。花頭較大,構圖飽滿,在花葉之上有陰刻細密線紋為飾,形成疏密對比。底足處以陰刻凸雕仰蓮瓣紋,以連續的月牙形刀口剔出蓮瓣輪廓,以凸起的尖狀稜為花筋,用刀犀利而瀟灑。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緻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灰色,質地細密。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印水波配九隻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製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窯剔刻花卉罐

此罐為脣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轉折處,有三道隱起凸稜弦紋為飾,罐體雕刻主體紋飾,主要以斜刀雕刻出纏枝蓮花紋,花葉主枝以橫S形呈波浪起伏迴圈狀。花頭較大,構圖飽滿,在花葉之上有陰刻細密線紋為飾,形成疏密對比。底足處以陰刻凸雕仰蓮瓣紋,以連續的月牙形刀口剔出蓮瓣輪廓,以凸起的尖狀稜為花筋,用刀犀利而瀟灑。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趙家」字銘印花卉紋盤

盤敞口,圓脣,矮圈足,足部露胎處,胎質堅密細膩,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微微閃黃,釉水肥厚,有少許冰裂紋,積釉處有細小氣泡堆積;內外露胎處呈醬色。盤內中心部模印裝飾四朵纏枝牡丹,牡丹兩兩對稱,花間有「趙家」字款識。中心部紋飾周圍,模印一週纏枝花葉紋。整體紋飾佈局嚴謹規整,疏密有致,凹凸明顯,立體感強烈,極具美感。盤背面劃刻褶狀紋,呈放射狀排開,線條流暢自然。

據《文物》雜誌1988年第十期,有《宋代耀州窯趙家款青釉纏枝牡丹盤》一文中所記述的青磁盤與本件如出一轍,經過圖片對比,紋飾為同一模具中製作無疑。文中所述青磁盤為宋代耀州窯所產,為一級珍品。此件磁盤上有「趙」「家」二模印款,此款為宋朝皇室趙家,還是製作者之名號,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但在宋耀州窯作品之中,單純的帶有姓氏款記的器物便極為少見,而在傳世品之中,更是鳳毛麟角,極為珍貴。本品件盤品相完整,工藝卓越,勘為宋代耀州窯器物之珍。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緻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灰色,質地細密。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印水波配九隻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製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窯剔刻花卉罐

此罐為脣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轉折處,有三道隱起凸稜弦紋為飾,罐體雕刻主體紋飾,主要以斜刀雕刻出纏枝蓮花紋,花葉主枝以橫S形呈波浪起伏迴圈狀。花頭較大,構圖飽滿,在花葉之上有陰刻細密線紋為飾,形成疏密對比。底足處以陰刻凸雕仰蓮瓣紋,以連續的月牙形刀口剔出蓮瓣輪廓,以凸起的尖狀稜為花筋,用刀犀利而瀟灑。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趙家」字銘印花卉紋盤

盤敞口,圓脣,矮圈足,足部露胎處,胎質堅密細膩,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微微閃黃,釉水肥厚,有少許冰裂紋,積釉處有細小氣泡堆積;內外露胎處呈醬色。盤內中心部模印裝飾四朵纏枝牡丹,牡丹兩兩對稱,花間有「趙家」字款識。中心部紋飾周圍,模印一週纏枝花葉紋。整體紋飾佈局嚴謹規整,疏密有致,凹凸明顯,立體感強烈,極具美感。盤背面劃刻褶狀紋,呈放射狀排開,線條流暢自然。

據《文物》雜誌1988年第十期,有《宋代耀州窯趙家款青釉纏枝牡丹盤》一文中所記述的青磁盤與本件如出一轍,經過圖片對比,紋飾為同一模具中製作無疑。文中所述青磁盤為宋代耀州窯所產,為一級珍品。此件磁盤上有「趙」「家」二模印款,此款為宋朝皇室趙家,還是製作者之名號,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但在宋耀州窯作品之中,單純的帶有姓氏款記的器物便極為少見,而在傳世品之中,更是鳳毛麟角,極為珍貴。本品件盤品相完整,工藝卓越,勘為宋代耀州窯器物之珍。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刻蓮瓣紋罐

直口,短頸,折肩,弧腹,圈足。胎體劃刻紋理裝點,頸環兩弦圈,弧腹曲直凹稜比鄰,擬作瓜稜模樣,紋飾擬蓮瓣,整身青釉覆體,釉色依隨胎體輪廓深淺有序,堆積處瀅透欲滴,平抹地仿若輕紗。此罐宋代耀州窯燒製,灰胎青釉,小巧精美。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緻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灰色,質地細密。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印水波配九隻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製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窯剔刻花卉罐

此罐為脣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轉折處,有三道隱起凸稜弦紋為飾,罐體雕刻主體紋飾,主要以斜刀雕刻出纏枝蓮花紋,花葉主枝以橫S形呈波浪起伏迴圈狀。花頭較大,構圖飽滿,在花葉之上有陰刻細密線紋為飾,形成疏密對比。底足處以陰刻凸雕仰蓮瓣紋,以連續的月牙形刀口剔出蓮瓣輪廓,以凸起的尖狀稜為花筋,用刀犀利而瀟灑。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趙家」字銘印花卉紋盤

盤敞口,圓脣,矮圈足,足部露胎處,胎質堅密細膩,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微微閃黃,釉水肥厚,有少許冰裂紋,積釉處有細小氣泡堆積;內外露胎處呈醬色。盤內中心部模印裝飾四朵纏枝牡丹,牡丹兩兩對稱,花間有「趙家」字款識。中心部紋飾周圍,模印一週纏枝花葉紋。整體紋飾佈局嚴謹規整,疏密有致,凹凸明顯,立體感強烈,極具美感。盤背面劃刻褶狀紋,呈放射狀排開,線條流暢自然。

據《文物》雜誌1988年第十期,有《宋代耀州窯趙家款青釉纏枝牡丹盤》一文中所記述的青磁盤與本件如出一轍,經過圖片對比,紋飾為同一模具中製作無疑。文中所述青磁盤為宋代耀州窯所產,為一級珍品。此件磁盤上有「趙」「家」二模印款,此款為宋朝皇室趙家,還是製作者之名號,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但在宋耀州窯作品之中,單純的帶有姓氏款記的器物便極為少見,而在傳世品之中,更是鳳毛麟角,極為珍貴。本品件盤品相完整,工藝卓越,勘為宋代耀州窯器物之珍。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刻蓮瓣紋罐

直口,短頸,折肩,弧腹,圈足。胎體劃刻紋理裝點,頸環兩弦圈,弧腹曲直凹稜比鄰,擬作瓜稜模樣,紋飾擬蓮瓣,整身青釉覆體,釉色依隨胎體輪廓深淺有序,堆積處瀅透欲滴,平抹地仿若輕紗。此罐宋代耀州窯燒製,灰胎青釉,小巧精美。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菊瓣碗

碗呈十五瓣菊瓣式,造型周正,形制簡雅。敞口,薄脣,斜弧腹略深,外壁折腰。底承圈足,足心微凸,足內壁有二次修坯痕跡,足底修改規整。內壁出十四道纖細利落的筋紋,外壁對應印壓十四道凹痕,內外滿釉,足底面經刮削露胎,胎色灰,質地細。釉色青綠,釉光潤澤,富含氣泡,釉面見開片和棕眼。綜上特徵,此盤當為北宋耀州窯製品。

"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此式耀州窯創燒於唐,經過五代時期對南北各窯口的學習總結,北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越窯。耀州窯瓷器造型更為豐富,製作水準較高。其胎壁與同時期北方其他窯口相比略薄,圈足輪削仔細,胎質呈淺灰白色。北宋耀州窯釉色以穩定的橄欖青為主色調,金代時由於燃料的改變釉色愈發閃黃。類本品之耀州青瓷,早期裝飾受越窯影響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等較為常見,刻花刀法熟練,犀利有力,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淺浮雕的效果,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皆不失精巧匠意。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元 青釉浮雕剔刻花卉紋執

本件青釉刻蓮紋水注是耀州窯早期的代表作品。直口,鼓腹,圈足,肩部出流,其位置普遍靠上,為其時代特點。流隨形巧做,獨具匠心。扁式壺把連接上腹與頸部。肩腹通景高浮雕纏枝牡丹紋,運刀如運筆,花葉婉轉自如,搖曳生姿,尤為優雅灑脫。足部露胎,胎質細膩,外壁施青白釉,呈現玉石般溫潤之質感。執壺為宋人重要酒具,宋墓壁畫的宴飲圖中常見其形象。經千餘年之變,存世稀少,常見碗、盤,而執壺寥寥無幾,可見其珍貴。此執壺造型風格別具,敦實卻不顯厚重,集刻花、模印於一身,設計精妙,素雅潔淨,堪稱定窯執壺之精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花口碗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水波魚螺紋十五瓣形盤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緻美觀,清新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灰色,質地細密。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印水波配九隻游魚及海螺;壁、底間以鋸齒紋相隔。此類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製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窯剔刻花卉罐

此罐為脣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轉折處,有三道隱起凸稜弦紋為飾,罐體雕刻主體紋飾,主要以斜刀雕刻出纏枝蓮花紋,花葉主枝以橫S形呈波浪起伏迴圈狀。花頭較大,構圖飽滿,在花葉之上有陰刻細密線紋為飾,形成疏密對比。底足處以陰刻凸雕仰蓮瓣紋,以連續的月牙形刀口剔出蓮瓣輪廓,以凸起的尖狀稜為花筋,用刀犀利而瀟灑。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趙家」字銘印花卉紋盤

盤敞口,圓脣,矮圈足,足部露胎處,胎質堅密細膩,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微微閃黃,釉水肥厚,有少許冰裂紋,積釉處有細小氣泡堆積;內外露胎處呈醬色。盤內中心部模印裝飾四朵纏枝牡丹,牡丹兩兩對稱,花間有「趙家」字款識。中心部紋飾周圍,模印一週纏枝花葉紋。整體紋飾佈局嚴謹規整,疏密有致,凹凸明顯,立體感強烈,極具美感。盤背面劃刻褶狀紋,呈放射狀排開,線條流暢自然。

據《文物》雜誌1988年第十期,有《宋代耀州窯趙家款青釉纏枝牡丹盤》一文中所記述的青磁盤與本件如出一轍,經過圖片對比,紋飾為同一模具中製作無疑。文中所述青磁盤為宋代耀州窯所產,為一級珍品。此件磁盤上有「趙」「家」二模印款,此款為宋朝皇室趙家,還是製作者之名號,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但在宋耀州窯作品之中,單純的帶有姓氏款記的器物便極為少見,而在傳世品之中,更是鳳毛麟角,極為珍貴。本品件盤品相完整,工藝卓越,勘為宋代耀州窯器物之珍。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刻蓮瓣紋罐

直口,短頸,折肩,弧腹,圈足。胎體劃刻紋理裝點,頸環兩弦圈,弧腹曲直凹稜比鄰,擬作瓜稜模樣,紋飾擬蓮瓣,整身青釉覆體,釉色依隨胎體輪廓深淺有序,堆積處瀅透欲滴,平抹地仿若輕紗。此罐宋代耀州窯燒製,灰胎青釉,小巧精美。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青釉印花菊瓣碗

碗呈十五瓣菊瓣式,造型周正,形制簡雅。敞口,薄脣,斜弧腹略深,外壁折腰。底承圈足,足心微凸,足內壁有二次修坯痕跡,足底修改規整。內壁出十四道纖細利落的筋紋,外壁對應印壓十四道凹痕,內外滿釉,足底面經刮削露胎,胎色灰,質地細。釉色青綠,釉光潤澤,富含氣泡,釉面見開片和棕眼。綜上特徵,此盤當為北宋耀州窯製品。

三生有幸得見這幾件青釉瓷器,任誰擁有都會祕不示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