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宮廷與外銷:明清瓷器與仕女圖

自六朝始,從秀骨清像到肥腴的隋唐美人畫,端嚴秀麗的宋元仕女和風露清愁的明清仕女,仕女圖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題材。1“仕女,也作“士女”,秦漢之前,士女是兩個概念,分指男女。將士女描述繪畫女性,始自唐代朱景玄著《唐朝名畫錄》。2 從《辭源》(1979 版)或《辭海》(1999 版)的註釋看,既廣義上為畫家畫的美人,也可狹義專指官僚家庭的女性,是從專指的貴族婦女漸發展為泛指的美人佳麗的概念,包括了宮廷中的女眷。3 自宋金時期出現在北方磁州窯的瓷枕中,並被運用在明清官窯紋樣中,反應了宮廷女性的形象和生活,但在中國官窯中數量及比重都極少。隨著海外市場的拓展及海外市場對女性主題紋樣的偏愛,明清外銷瓷中出現了大量的女性題材紋樣,特別是清初康熙年間,仕女圖在外銷瓷中極為常見。這些仕女圖像體現了中國古代皇宮及官宦家庭中女眷形象,同時也更為豐富的從側面再現了中國明清宮廷女性庭園生活的內容,並根據歐洲市場的需要形成了特別的設計式樣。18 世紀以來,景德鎮及廣東的陶瓷技師根據越來越多的訂製紋樣,在外銷瓷上同時出現了更多來自歐洲貴族家庭的訂單,作為中西文化的載體,瓷器上的仕女圖又同時真實的再現了 18 世紀歐洲宮廷女性的生活場景,和中國宮廷女性生活具有一定的對比性。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1 康熙青花瓷盤,德國德累斯頓國立藝術收藏博物館

二 瓷器仕女圖與中國宮廷女性生活

自明末至清初以來,外銷瓷上的仕女形象日益增多,在市場中受到追捧,在海外傳世收藏品中數量眾多,以庭園欄杆為背景的庭園仕女形象在外銷瓷上尤為常見。除傳統的遊園、拈花、攜琴等場景,也有教子、器樂演奏、舞蹈、鞦韆等不同的表現,體現了包括宮廷女性在內的中國官宦等女眷的生活。

在中國明清時期,女性的生活空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不同大小的庭園中度過的。不僅在宮廷之中,庭園是中上層社會女性,尤其是官宦、貴族、商賈家庭中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樓臺亭榭、特別是欄杆等多是宋畫中常見的,暗示出有花園的宮廷及貴族府第。4 如圖 1,為常見的仕女在庭園中的場景,四位年輕女性挽高髻,著裝相近,均為明代盛行的長衫、裙,並外套霞帔與半臂。5 仕女繪於盤心,或持團扇、摺扇,或拈花、抱寵物白兔,四者相顧,後有梧桐,前有竹石,並以欄杆做背景,是清初康熙時期典型的外銷瓷庭園仕女的構圖。畫面女性具有明清仕女畫的纖弱清秀、靜女悠閒之態,是傳統尚雅之風和明清仕女圖所追求的與觀賞性相結合的藝術表現。6 這樣泛指的仕女在庭園中的場景,正是明清時期宮廷女性及其他官宦女眷生活場所的真實再現。

三 宮廷女性的自我修養和教育子女

明清瓷器上的庭園仕女圖,表現了女性才藝等自我修養及教育子女的母嬰圖案。這些仕女圖中的經典主題也是明清官窯中常見的紋樣,也體現了宮廷女性生活內容的重要部分。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2 明中期青花大罐,德國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3 康熙青花方碗,德國德累斯頓國立藝術收藏博物館

1. 外銷瓷圖案與宮廷女子修養

在明清宮內,后妃是宮廷中重要的女性成員,其中多有眾才華者。在彭勇、潘岳先生的《明代宮廷女性史》中,提到明代思宗田貴妃,便是棋琴書畫的典範,且善於打扮,還將其居所營造為風景秀麗的江南庭園。7 清代海山仙館版陳維崧《婦人集》多載吳越才女軼事詩文,其中也在卷首第二載田貴妃,稱其明慧、沉默寡言,深得帝寵,當為明清宮廷女性典範之一。8明代民窯瓷器中已出現棋琴書畫的圖案,也有部分被海外收藏,如在法蘭克福博物館藏的瓷器(圖 2),以連續的方式展現了宮廷女性吹笛、對弈、彈琴、跳舞等體現個人才藝的多個場景,並結合了婦嬰等其他生活場景。在康熙大量的外銷瓷器中,仕女圖裝飾更為常見,以庭園站立或休憩、奏樂、焚香的仕女形象為主,多用在當時盛行的外銷瓷盤盤心和碗外壁開光中。如圖 3,是康熙時期典型的外銷瓷方碗造型,其四側面中,其一便繪畫了吹簫仕女圖,另外三面為庭園休憩的仕女。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4 康熙青花蓋罐,德國德累斯頓國立藝術收藏博物館

2. 母子圖與“潘趣酒碗”

母子圖,又稱婦嬰圖,內容多體現庭園中女性育子場景,也是明清官窯中流行的圖案。自清代康熙時期開始,流行於中國官窯中的婦嬰圖漸流行於外銷瓷器中。關於庭園婦嬰圖,即用於瓶罐裝飾,也用於碗盤等器型。

這樣的眾女性和群子的婦嬰主題,常和“四妃十六子圖”主題相連。四妃十六子,又名庭園嬰戲圖。“四妃十六子”中四妃

原指貴、淑、德、賢。據宋代高承所撰《事物紀原》卷一:帝王后妃“四妃”記載,“后妃四星,其一為正嫡,三為後官。故帝取象於此,立四妃……則四妃之制,自黃帝始矣。三代有婦人而無妃號,漢有貴人,魏始置妃,此夫號妃之始也。唐初皇后而降,有貴、淑、德、賢,是四妃也。”9 四妃十六子主題紋樣,在清代已成為婦嬰組合的典型祥瑞圖案,在清乾隆十六年(1751)無不宜齋刻本翟灝撰《通俗篇》卷十提到圖畫名意嚴氏書畫記中所列各類祥瑞圖中,即包括了四妃十六子圖。10 四妃十六子圖在瓷器上的裝飾中人數不一,有人數為眾,如圖 4 典型的康熙時期外銷青花蓋罐,罐身同樣繪有象徵庭園的欄杆,並在迂迴婉轉的構圖中將畫面上的多名仕女和孩童錯落分佈。畫面下方有象徵前景的竹石,上方有後景的樓臺。也有數量較少的婦嬰組合設計,如圖 5,表現了一位正坐在椅上的女性正在教育旁邊兩位男童的場景。婦嬰主題在國內外都備受歡迎,天津博物館藏的隆慶青花瓷盒。圖 6 展示了早期的婦嬰主題,但在背景的庭園處理上略有不同。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5 雍正粉彩婦嬰瓷盤,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的婦嬰主題中,女性的個人修養不僅僅是棋琴書畫等才藝,在上述圖 4 與圖 5 中,這些仕女圖中更增加了構圖中周圍器物的陳設,以相呼應。如書卷、古董等元素在瓷器和仕女的結合也是體現到包括宮廷女眷在內的仕女們個人修養。從整體畫面來看,在這個家庭氛圍中,整個畫面洋溢這溫情與高雅,同時也暗示了一位身處宮廷或宦官之家身份高貴的婦女所應當具有的品行。瓷盤中的人物與中國傳統繪畫中理想的美人形象極為相似。比如雍正皇帝曾訂製的《十二美人圖》,周圍的陳設象徵她的學識和修養。畫中女子在居室中讀書、刺繡、身處典籍與古董之中,表現的是優雅的完美形象。

婦嬰圖在外銷瓷中運用持續時間較久,至乾隆年間,廣彩瓷將其運用裝飾特定的外銷瓷碗外壁開光內,被稱為人物紋潘趣酒碗。如圖 7,此潘趣碗外壁繪有成群的婦女和兒童在庭園中嬉戲。這類大碗用於盛裝潘趣酒,“潘趣”一詞來自印地語“panch”。17 世紀早期,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和水手將飲用潘趣酒的習俗從印度帶到英國。最初這種飲品是將酒和各種果汁混在一起,葡萄酒和白蘭地尤其受到歡迎,17 世紀中期以後還加入了牙買加甘蔗蒸餾出來的甜酒。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6 隆慶青花方盒,天津博物館

四 賞花:中國宮廷女性經典形象與“伊麗莎”設計

隨著貿易額的增加和市場需求的因素,在明末清初的外銷瓷器中的仕女形象備受歡迎。除了上述展現女子修養、體現才藝的仕女圖外,宮廷女性生活中也包括很多其他活動,比如禮佛、焚香、逗鳥、蹴鞠、賞花等等,13 其中在外銷瓷上最為常見的是仕女賞花圖,並在康熙時期的外銷瓷上逐漸形成了以修長“伊麗莎”[Long Eliza] 為代表的經典東方仕女形式,也反應了明清宮廷女性閒暇生活的重要內容。

1. 后妃與賞花

在宮廷中的女性形象,以明代為例,主要有後妃、公主、女官、宮女四類。14 宮廷女性賞花經常表現的是后妃們的閒暇生活,但不乏宮女的陪同。據彭勇、潘岳先生考證,賞花是宮廷女性閒暇生活的重要內容。紫禁城和各處離宮別苑均有花園供皇家遊覽,皇家宮苑一年四季皆有鮮花,宮中也設有司苑局,女官六局二十四司亦有司苑司專門掌管種植。花開時節,皇后還會和妃嬪遊園賞花。15 除御花園外,部分宮廷女性起居之處,如慈寧宮、慈慶宮也有花園。16 花開富貴等美好寓意也常和宮廷女性相關,特別是在節慶之中盛開的花卉,更帶有瑞意。除了遊園賞花外,宮廷女性的賞花更常見的方式是以盆花的形式,可由宮中宦官宮婢將名木花卉採折搬移入宮中供帝王后妃賞玩。17《酌中志》曾載在宮中一年四季所賞花卉各有不同,並提及“凡內臣多好花木,於院宇之中,擺設多盆。”18 盆花的觀賞方式在外銷瓷器中一經出現,就頗受歡迎,並以程式化大批量的生產,成為特別的設計圖案,被歐洲人稱為修長“伊麗莎”[Long Eliza],以供應廣大的社會中上層客戶群的需求。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7 乾隆婦嬰人物紋潘趣酒碗,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2. 外銷瓷與賞花仕女“伊麗莎”

“Long Eliza”是荷蘭術語“Lange Lijzen”的英譯,用以描述瓷器裝飾中繪畫的修長的庭院仕女形象,在 17 世紀中後期隨著外銷瓷中仕女圖的增多並風格化發展,從而在荷蘭形成的特定名詞。19 典型圖案為在庭園背景中的兩位或四位等仕女對稱而立,以賞花為主題。如圖 8 盤心,以被觀賞的置於底座上的盆花為中軸,花枝以婀娜的姿態向上蔓延,拉長高度和上方樹葉相襯。二位仕女形象分佈兩側,面向花卉,背後以對稱的方式繪以樹木,仕女前端為畫於盤心下端花盆兩側對稱的草石,呈現畫面清晰的前後關係。盤壁為變形蓮瓣八開光設計,每個開光內均為和盤心相似的兩位仕女,以觀賞態站於花枝的兩側,面面相顧。花盆和背景的樹木、前景的草石別略去,以更好的符合盤壁開光形狀。修長伊麗莎的設計圖像,來源於前文提及的在外銷瓷中流行的庭園仕女場景,並在此基礎上簡潔化、對稱化和程式化構圖。而一些帶有庭園象徵的草石、花卉、樹木則被有選擇的保留,並按照固定的遠近景模式運用在此類圖上,是對庭園仕女圖主題突出,局部簡化的再現。標準構圖和重複紋樣的組合,諸如花卉、樹木、岩石、亭臺湖景、花園人物等, 被有規律地描繪,呈系列變化的裝飾圖案。紋樣的標準化加快了瓷器批量生產的效率。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8 康熙青花瓷盤,德國德累斯頓國立藝術收藏博物館

3. 畫中賞花人

從宮廷女子賞花到康熙外銷瓷上的“修長伊麗莎”設計,是中國式圖案在歐洲落地化的一個體現。畫中賞花人雖表現了明清宮廷女子的閒暇生活內容,但同時也不僅僅是表現宮廷女子,也是一些官宦富裕家庭中的女性的閒暇生活一部分。針對圖案中二女子身份關係,劉明杉先生也指出,固定組合的兩位女性或有主僕關係。21 在當時一些更具敘事性描述的裝飾圖案,如廣為人知的《西廂記》主題裝飾圖案中,這樣主僕關係的兩位年輕仕女形象也是很常見的。在外銷瓷器中,即可指代宮廷中的妃嬪和宮女,也可廣義指代普通官宦家庭的女眷和婢女。但在這樣的主僕關係的形象大小差異在畫面中被逐漸淡化,二者人物形象的大小也趨於一致。甚至有可能是一些中層家庭或普通生活中的女性休閒場景。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9 康熙青花將軍罐及其局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9 局部


古代美人,在瓷器上的表現


圖 10 銅版畫,約 1678 ——1700 年,大英博物館

五 外銷瓷和歐洲宮廷女性生活比較

除展現以宮廷官宦女性生活為主的仕女圖,康熙時期針對歐洲消費者定製的圖像增多,歐洲女子形象也出現在中國外銷瓷裝飾中。22 版畫與素描是中國瓷器紋飾的重要來源之一。1690―1710 年間,描繪休閒活動和時尚男女的法國版畫及荷蘭複製品,成為代爾夫特白釉藍彩陶瓷的重要紋飾藍本,並漸成為景德鎮外銷瓷的模本。23 這一趨勢的出現,因為法國版畫和油畫正流行於貴族和社會富有階層中。1700 年左右,荷蘭版畫家和出版商把源自宮廷貴族生活的藝術視為時尚的頂點。24 這些圖樣體現了這一時期歐洲的宮廷貴族女子形象,也成為和中國同期宮廷女性生活比。

如圖 9,根據歐洲銅版畫圖樣創作的康熙時期外銷青花瓷大罐,這件最初應被陳設在一套傢俱上,也可能是在壁爐上或壁爐旁。肩部有牡丹等花卉,腹部四個開光的女性來自歐洲(圖 9 局部),仿自巴黎羅伯特·博納特 [Robert Bonnart] 設計的服裝版畫,這些版畫在 1685―1700 年間在巴黎出版,四位女性的初稿可在三套版畫中得見,如圖 10。此類版畫描繪休閒活動以及身著巴黎高級時尚服裝的婦女,四幅版畫代入中國。坐在陽臺上的婦女出自博納特版畫《美惠三女神》,其中有第二女神塔利婭[thalia] 的繆斯,第三女神,希臘歡樂女神。這四位婦女都發髻高束,被稱為 a la mode Fontanges,稱呼來自路易十四的一位情人名字。25 這也顯示了宮廷女性和中外仕女圖的關聯。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同樣表現了對盆花的觀賞、拈花等細節,而這正是外銷瓷仕女圖常見的式樣。

明清時期外銷瓷的仕女圖受到海外歡迎,這些以宮廷和官宦女眷生活場景為主題的仕女圖,體現了中國古代宮廷女性以庭園為生活背景的生活場景,在內容上有反應個人修養的琴棋書畫、育子圖以及反應學識的古董擺設等,也有日常休閒生活的賞花等內容。此外,部分訂製的外銷瓷器上的歐洲仕女圖又同時真實的再現了 18 世紀歐洲宮廷女性的生活場景,和中國宮廷女性生活具有一定的對比性。這些圖案在明清外銷瓷中也落地化,形成了特別的修長伊麗莎設計圖案和人物紋潘趣酒碗 [panch],這正是中國數百年來敏銳捕捉外國口味,並根據市場受歡迎度調整裝飾風格的體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