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滁州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形兼吳楚、氣越淮揚”。滁州因臨滁河而得名,三國時設鎮,隋開皇九年(589年)建州,州治設在今滁州市區。在唐詩中“滁州”之名已經頻繁出現了,很多人的最初印象就來源於那首膾炙人口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景點:

滁州西澗、廣惠橋、上水關、下水關、遵陽街、琅琊山風景區、豐樂亭

名人足跡:

韋應物、歐陽修、蘇軾、朱元璋、王陽明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水庫·城西湖

滁州西澗·詩人的港灣

滁州地處淮左,山色秀美,溪流縱橫,景物既有江南的深秀,又兼北方的雄健。唐建中四年(783年)秋,詩人韋應物任滁州刺史,當時滁州治下領有清流、全椒、永陽三縣,人口約十五萬,州署官舍就在今滁州中學的位置。韋應物在任內他勤於吏職,簡政愛民,留下了不錯的口碑。他任內曾寫下“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的詩句,說一想到治下還有災民,自己就很慚愧去領工資。辦公之餘韋應物常獨自散步,滁州西澗便是經常光顧的地方,西澗俗名上馬河,發源於城郊琅琊山中,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因主河道在城西,故稱西澗。韋應物喜愛這裡清幽的景色,一天傍晚漫步時寫下了《滁州西澗》。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河蚌繪·韋應物石刻畫像。

值得一提的是,韋應物自建中四年(783年)到任,至貞元元年(785年)調任江州,在滁州僅呆了兩年多時間。其間他竟寫下了120多首詩歌,約佔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其中有六首選入了《唐詩三百首》。除了我們熟知的《滁州西澗》、《寄全椒山中道士》外,還有《寄李儋元錫》、《淮上喜會樑川故人》等等。韋應物的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滁州的美景和怡然的氛圍成就了這位山水詩人。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如今西澗上游的河道修成了水庫,名為城西湖,波光粼粼的水庫下面曾是明代初期的太僕寺養馬場。

我踏著夕陽進入老城,四牌樓街位於城中心,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老街,兩側是古老的平房和上世紀建築的低矮居民樓,街頭店鋪林立,生活氣息濃郁。街頭的小飯館大都把桌椅搬到路邊,食客們大都是幾盤簡單小菜,幾杯老酒,觥籌交錯,不覺間進入醉鄉。沿街西行不遠,一座巨大的三孔石橋赫然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廣惠橋,當地人稱“西橋”。如今橋面已禁止車輛通行,兩端立有隔離墩,許多市民在橋上納涼休閒,孩子們追逐嬉鬧。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河蚌繪·滁州廣惠橋,畫於2014年。

廣惠橋始建於唐永徽年間,明代重修,橋身用大塊城磚砌成,上鋪青磚,古意盎然。橋下流淌的就是西澗,水邊有許多釣魚的人們,河面不寬卻寧靜清澈,兩岸大都是古舊的兩層臨水民居,門窗都正對河岸,雖不像江南水鄉那樣整齊錯落,倒也頗具水鄉風韻。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西澗在滁州城內的河道,兩岸人家離水很近,從後窗伸出根魚竿,坐在家裡就可以釣魚。

穿越老城的西澗河道

由廣惠橋沿河北行,便來到了滁州上水關,這裡曾經是滁州城牆的進水閘,西澗從此處流入城中。滁州城牆始建於隋,明代增筑後周長九里,設六門:大東門名化日,小東門名環漪,大西門名永豐,小西門名觀德,南門名江淮保障,北門名拱極,今日滁州老城的格局就是明代留下來的。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河蚌繪·光緒二十一年滁州城圖。

如今滁州古城牆大半已經拆除,只有上下兩處水關因有水閘的功能而保留至今。上水關位於西澗進城的入水口,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明代重修。水關由城磚砌成,上面遍佈藤蔓和青苔,底部由鋪築青石,水量小時河水由中間門洞流入,兩側門洞下建有駁岸,可供船隻停泊,居民取水。上水關以西是寬闊的護城河,河兩岸種滿了高大的水杉,木質平橋延伸至水中,河水寧靜清幽,依稀還能看到古代西澗的影子。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滁州上水關,拍攝於2014年,西澗之水由此流入城中。

舊時城外人們來滁州,大都由西澗古渡下船,一路行至北門進城。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截斷城外西澗河道修建了水庫,供給滁州人民生產、生活用水,狹窄的河道積水成湖。我沿著路邊陡峭的臺階爬到壩頂,黃昏的城西水庫波光浩渺,西澗深處沒有了深樹黃鸝,也沒有了野渡橫舟。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河蚌繪·滁州上水關,畫於2014年。

西澗之水穿老城而過,向東經過文德橋,這是一座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三孔石拱橋,因位於舊日的府學東側,取“連中三元”之意得名“三元橋”。後來拱券以上的部分坍塌,僅剩了明代橋墩,1921年滁州籍外地學生捐建三元橋,在明代橋墩上鋪設了水泥橋面,增築了護欄,改名“文德橋”。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滁州文德橋,橋墩為明代遺物,上面的水泥橋面建於民國時期。

流經文德橋後,西澗繼續向東,最後流經下水關,最後注入清流河。下水關位於環城路北端,建於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築風格與上水關相同。1954年,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拆除了水關上部的城牆,改為道路橋。目前水關下部三孔橋牆體原條石拱券保存較好,橋體青磚牆尚存,近期可能會恢復原貌。

滁州山水間(1)流淌千年的滁州西澗

文德橋橋面,拍攝於2014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