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ST雛鷹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ST雛鷹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2019年已經過半,如果盤點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市場概念,豬肉一定能夠擠進前三名。從去年開始在豬群中爆發的疫情,今年推動了市場豬肉價格的新一輪上漲,越來越多人對於豬肉價格持續走強形成了比較強的預期,這陣風也隨著投資者的熱情,刮到了二級市場上。

當然,與投資者熱情相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有的公司愣是能站在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上,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甚至站在了退市的邊緣上。

7月19日,*ST雛鷹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然而早在此前年報披露期時,由於雛鷹農牧2018年財報被審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從4月26日起掛*ST,成為*ST雛鷹,之後在覆盤18個交易日內收穫17個跌停板,股價一路下挫並且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ST雛鷹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2019年已經過半,如果盤點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市場概念,豬肉一定能夠擠進前三名。從去年開始在豬群中爆發的疫情,今年推動了市場豬肉價格的新一輪上漲,越來越多人對於豬肉價格持續走強形成了比較強的預期,這陣風也隨著投資者的熱情,刮到了二級市場上。

當然,與投資者熱情相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有的公司愣是能站在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上,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甚至站在了退市的邊緣上。

7月19日,*ST雛鷹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然而早在此前年報披露期時,由於雛鷹農牧2018年財報被審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從4月26日起掛*ST,成為*ST雛鷹,之後在覆盤18個交易日內收穫17個跌停板,股價一路下挫並且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到了7月5日,*ST雛鷹股價再度跌破面值,截至7月18日,公司股價下跌1.06%,收於0.93元。

*ST雛鷹曾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而在如今豬肉概念火爆的當下,雛鷹農牧和何以落入跌破面值,處於退市邊緣的境地呢?

股價跳水大多要從業績上找原因,今年A股市場上業績爆雷的個股比比皆是,雛鷹農牧當然也不例外。據其2018年年報顯示,*ST雛鷹在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虧損38.64億元,同比下降8650.78%。

到了7月13日,*ST雛鷹發佈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48億元至1.62億元。面對豬肉概念飛起的大環境,公司仍然創下的慘淡業績。對於業績虧損主要原因,*ST雛鷹表示一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豬出欄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豬養殖成本有所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二是公司目前的負債規模較大,財務費用較高。

大環境利好情況下,公司仍然未能兌現業績,實際上從*ST雛鷹的主營業務上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翻開主營構成可以看到,畜類行業只佔50%多一點,糧食貿易佔了38%,這部分的毛利只有2%多一點,另外還有互聯網、類金融等行業。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ST雛鷹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2019年已經過半,如果盤點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市場概念,豬肉一定能夠擠進前三名。從去年開始在豬群中爆發的疫情,今年推動了市場豬肉價格的新一輪上漲,越來越多人對於豬肉價格持續走強形成了比較強的預期,這陣風也隨著投資者的熱情,刮到了二級市場上。

當然,與投資者熱情相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有的公司愣是能站在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上,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甚至站在了退市的邊緣上。

7月19日,*ST雛鷹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然而早在此前年報披露期時,由於雛鷹農牧2018年財報被審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從4月26日起掛*ST,成為*ST雛鷹,之後在覆盤18個交易日內收穫17個跌停板,股價一路下挫並且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到了7月5日,*ST雛鷹股價再度跌破面值,截至7月18日,公司股價下跌1.06%,收於0.93元。

*ST雛鷹曾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而在如今豬肉概念火爆的當下,雛鷹農牧和何以落入跌破面值,處於退市邊緣的境地呢?

股價跳水大多要從業績上找原因,今年A股市場上業績爆雷的個股比比皆是,雛鷹農牧當然也不例外。據其2018年年報顯示,*ST雛鷹在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虧損38.64億元,同比下降8650.78%。

到了7月13日,*ST雛鷹發佈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48億元至1.62億元。面對豬肉概念飛起的大環境,公司仍然創下的慘淡業績。對於業績虧損主要原因,*ST雛鷹表示一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豬出欄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豬養殖成本有所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二是公司目前的負債規模較大,財務費用較高。

大環境利好情況下,公司仍然未能兌現業績,實際上從*ST雛鷹的主營業務上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翻開主營構成可以看到,畜類行業只佔50%多一點,糧食貿易佔了38%,這部分的毛利只有2%多一點,另外還有互聯網、類金融等行業。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另外,在監管部門的問詢中,也有提到這一點:*ST雛鷹2018年互聯網類金融及其他業務實現收入金額2億元,同比下降70.51%,毛利率高達95.44%,這個毛利率水平實在值得懷疑,實際上這一部分收入在2017年高達3.73億元。主營業務受阻,投資收入佔較大比重,這樣的結構也並不讓人意外。

*ST雛鷹此番披露出的業績再次讓人想起此前公司面臨的債務困局,*ST雛鷹也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2018年11月6日,*ST雛鷹發行的“18雛鷹農牧SCP001”違約,應償本息共計5.28億元。*ST雛鷹表示,計劃對公司現有債務調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成為A股上市公司第一起“欠債肉償”事件。

然而這只是開端:2018年12月22日,“18雛鷹農牧SCP002”違約,不能按時償付,本息共計10.55億元。2019年6月27日,總額約8億元的“14雛鷹債”違約無法償還。實際上,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雛鷹總資產196.4億元,總負債18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68%,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侯建芳所持公司39.75%的股份全部被多輪輪候凍結。

另外,對於2018年鉅額虧損的原因,*ST雛鷹解釋稱:“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也就是說,因為沒錢買飼料,*ST雛鷹的生豬被餓死。對於一個經營養豬業務的企業,這樣的解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雛鷹農牧變成了ST。然而戴帽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虧損,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它也成為了首批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之一。要知道,今年獐子島被調查出財務造假,此前大華給出的也只是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今針對雛鷹農牧,會計師事務所給出“無法出具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意味著雛鷹農牧的財報可能存在重大問題。

細數中國A股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財務造假上市公司,若以行業來分析上市公司造假髮生的頻率,我們會發現,農業股似乎是“一枝獨秀”,而且其每一個造假案例都堪稱資本市場的經典。

遠的有2001年前後案發的“中國籃籌第一股”銀廣夏和“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在1998至2001年的四年時間虛增利潤7.72億元、股價(復權後)從1998年的2.5元左右上漲到2001年末將近25元,造假事發後股價又一瀉千里,跌到不足0.5元;1996年6月上市的“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曾經以其“優良的業績”製造資本市場的“神話”,實際情況卻是,該公司在1999年和2000年兩年間,虛構營業收入達到36.90億元(實際只有6400萬元),虛構淨利潤達到9.4億元(實際是虧損32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豐樂種業、草原興發、綠大地和萬福生科等等。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ST雛鷹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2019年已經過半,如果盤點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市場概念,豬肉一定能夠擠進前三名。從去年開始在豬群中爆發的疫情,今年推動了市場豬肉價格的新一輪上漲,越來越多人對於豬肉價格持續走強形成了比較強的預期,這陣風也隨著投資者的熱情,刮到了二級市場上。

當然,與投資者熱情相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有的公司愣是能站在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上,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甚至站在了退市的邊緣上。

7月19日,*ST雛鷹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然而早在此前年報披露期時,由於雛鷹農牧2018年財報被審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從4月26日起掛*ST,成為*ST雛鷹,之後在覆盤18個交易日內收穫17個跌停板,股價一路下挫並且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到了7月5日,*ST雛鷹股價再度跌破面值,截至7月18日,公司股價下跌1.06%,收於0.93元。

*ST雛鷹曾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而在如今豬肉概念火爆的當下,雛鷹農牧和何以落入跌破面值,處於退市邊緣的境地呢?

股價跳水大多要從業績上找原因,今年A股市場上業績爆雷的個股比比皆是,雛鷹農牧當然也不例外。據其2018年年報顯示,*ST雛鷹在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虧損38.64億元,同比下降8650.78%。

到了7月13日,*ST雛鷹發佈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48億元至1.62億元。面對豬肉概念飛起的大環境,公司仍然創下的慘淡業績。對於業績虧損主要原因,*ST雛鷹表示一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豬出欄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豬養殖成本有所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二是公司目前的負債規模較大,財務費用較高。

大環境利好情況下,公司仍然未能兌現業績,實際上從*ST雛鷹的主營業務上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翻開主營構成可以看到,畜類行業只佔50%多一點,糧食貿易佔了38%,這部分的毛利只有2%多一點,另外還有互聯網、類金融等行業。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另外,在監管部門的問詢中,也有提到這一點:*ST雛鷹2018年互聯網類金融及其他業務實現收入金額2億元,同比下降70.51%,毛利率高達95.44%,這個毛利率水平實在值得懷疑,實際上這一部分收入在2017年高達3.73億元。主營業務受阻,投資收入佔較大比重,這樣的結構也並不讓人意外。

*ST雛鷹此番披露出的業績再次讓人想起此前公司面臨的債務困局,*ST雛鷹也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2018年11月6日,*ST雛鷹發行的“18雛鷹農牧SCP001”違約,應償本息共計5.28億元。*ST雛鷹表示,計劃對公司現有債務調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成為A股上市公司第一起“欠債肉償”事件。

然而這只是開端:2018年12月22日,“18雛鷹農牧SCP002”違約,不能按時償付,本息共計10.55億元。2019年6月27日,總額約8億元的“14雛鷹債”違約無法償還。實際上,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雛鷹總資產196.4億元,總負債18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68%,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侯建芳所持公司39.75%的股份全部被多輪輪候凍結。

另外,對於2018年鉅額虧損的原因,*ST雛鷹解釋稱:“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也就是說,因為沒錢買飼料,*ST雛鷹的生豬被餓死。對於一個經營養豬業務的企業,這樣的解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雛鷹農牧變成了ST。然而戴帽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虧損,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它也成為了首批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之一。要知道,今年獐子島被調查出財務造假,此前大華給出的也只是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今針對雛鷹農牧,會計師事務所給出“無法出具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意味著雛鷹農牧的財報可能存在重大問題。

細數中國A股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財務造假上市公司,若以行業來分析上市公司造假髮生的頻率,我們會發現,農業股似乎是“一枝獨秀”,而且其每一個造假案例都堪稱資本市場的經典。

遠的有2001年前後案發的“中國籃籌第一股”銀廣夏和“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在1998至2001年的四年時間虛增利潤7.72億元、股價(復權後)從1998年的2.5元左右上漲到2001年末將近25元,造假事發後股價又一瀉千里,跌到不足0.5元;1996年6月上市的“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曾經以其“優良的業績”製造資本市場的“神話”,實際情況卻是,該公司在1999年和2000年兩年間,虛構營業收入達到36.90億元(實際只有6400萬元),虛構淨利潤達到9.4億元(實際是虧損32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豐樂種業、草原興發、綠大地和萬福生科等等。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資本市場造假層出不窮,固然是緣於資本市場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動。但農業股如此偏愛造假,而且造假手法雷同,這就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實際上,由於農業企業經營活動所涉及的基礎建設、原料採購和銷售較為分散,主要產品為農、林、牧、副、漁產品,既缺乏有效的交易憑證,也缺乏有效的資產盤點手段,因此極容易被上市公司不法利用。

當年藍田股份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盤點資產的:董事長指著一片池塘對會計說,我們用了新的技術,因此效益也比別的企業高,這池塘裡有多少多少王八,你就按照這個數記賬吧。幾年之後,只要隨便找個自然災害做理由,然後把這些烏龜王八在賬本上一筆勾銷、“毀屍滅跡”,如此拙劣而明目張膽的欺騙投資人。

這樣的玩法在中國A股市場上屢試不爽,成為了農業板塊的一大奇觀。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ST雛鷹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2019年已經過半,如果盤點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市場概念,豬肉一定能夠擠進前三名。從去年開始在豬群中爆發的疫情,今年推動了市場豬肉價格的新一輪上漲,越來越多人對於豬肉價格持續走強形成了比較強的預期,這陣風也隨著投資者的熱情,刮到了二級市場上。

當然,與投資者熱情相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有的公司愣是能站在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上,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甚至站在了退市的邊緣上。

7月19日,*ST雛鷹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然而早在此前年報披露期時,由於雛鷹農牧2018年財報被審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從4月26日起掛*ST,成為*ST雛鷹,之後在覆盤18個交易日內收穫17個跌停板,股價一路下挫並且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到了7月5日,*ST雛鷹股價再度跌破面值,截至7月18日,公司股價下跌1.06%,收於0.93元。

*ST雛鷹曾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而在如今豬肉概念火爆的當下,雛鷹農牧和何以落入跌破面值,處於退市邊緣的境地呢?

股價跳水大多要從業績上找原因,今年A股市場上業績爆雷的個股比比皆是,雛鷹農牧當然也不例外。據其2018年年報顯示,*ST雛鷹在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虧損38.64億元,同比下降8650.78%。

到了7月13日,*ST雛鷹發佈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48億元至1.62億元。面對豬肉概念飛起的大環境,公司仍然創下的慘淡業績。對於業績虧損主要原因,*ST雛鷹表示一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豬出欄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豬養殖成本有所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二是公司目前的負債規模較大,財務費用較高。

大環境利好情況下,公司仍然未能兌現業績,實際上從*ST雛鷹的主營業務上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翻開主營構成可以看到,畜類行業只佔50%多一點,糧食貿易佔了38%,這部分的毛利只有2%多一點,另外還有互聯網、類金融等行業。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另外,在監管部門的問詢中,也有提到這一點:*ST雛鷹2018年互聯網類金融及其他業務實現收入金額2億元,同比下降70.51%,毛利率高達95.44%,這個毛利率水平實在值得懷疑,實際上這一部分收入在2017年高達3.73億元。主營業務受阻,投資收入佔較大比重,這樣的結構也並不讓人意外。

*ST雛鷹此番披露出的業績再次讓人想起此前公司面臨的債務困局,*ST雛鷹也接連創出“欠債肉償”和“養豬餓死”的名場面。

2018年11月6日,*ST雛鷹發行的“18雛鷹農牧SCP001”違約,應償本息共計5.28億元。*ST雛鷹表示,計劃對公司現有債務調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成為A股上市公司第一起“欠債肉償”事件。

然而這只是開端:2018年12月22日,“18雛鷹農牧SCP002”違約,不能按時償付,本息共計10.55億元。2019年6月27日,總額約8億元的“14雛鷹債”違約無法償還。實際上,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雛鷹總資產196.4億元,總負債18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68%,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侯建芳所持公司39.75%的股份全部被多輪輪候凍結。

另外,對於2018年鉅額虧損的原因,*ST雛鷹解釋稱:“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也就是說,因為沒錢買飼料,*ST雛鷹的生豬被餓死。對於一個經營養豬業務的企業,這樣的解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雛鷹農牧變成了ST。然而戴帽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虧損,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它也成為了首批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之一。要知道,今年獐子島被調查出財務造假,此前大華給出的也只是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今針對雛鷹農牧,會計師事務所給出“無法出具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意味著雛鷹農牧的財報可能存在重大問題。

細數中國A股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財務造假上市公司,若以行業來分析上市公司造假髮生的頻率,我們會發現,農業股似乎是“一枝獨秀”,而且其每一個造假案例都堪稱資本市場的經典。

遠的有2001年前後案發的“中國籃籌第一股”銀廣夏和“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在1998至2001年的四年時間虛增利潤7.72億元、股價(復權後)從1998年的2.5元左右上漲到2001年末將近25元,造假事發後股價又一瀉千里,跌到不足0.5元;1996年6月上市的“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曾經以其“優良的業績”製造資本市場的“神話”,實際情況卻是,該公司在1999年和2000年兩年間,虛構營業收入達到36.90億元(實際只有6400萬元),虛構淨利潤達到9.4億元(實際是虧損32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豐樂種業、草原興發、綠大地和萬福生科等等。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資本市場造假層出不窮,固然是緣於資本市場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動。但農業股如此偏愛造假,而且造假手法雷同,這就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實際上,由於農業企業經營活動所涉及的基礎建設、原料採購和銷售較為分散,主要產品為農、林、牧、副、漁產品,既缺乏有效的交易憑證,也缺乏有效的資產盤點手段,因此極容易被上市公司不法利用。

當年藍田股份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盤點資產的:董事長指著一片池塘對會計說,我們用了新的技術,因此效益也比別的企業高,這池塘裡有多少多少王八,你就按照這個數記賬吧。幾年之後,只要隨便找個自然災害做理由,然後把這些烏龜王八在賬本上一筆勾銷、“毀屍滅跡”,如此拙劣而明目張膽的欺騙投資人。

這樣的玩法在中國A股市場上屢試不爽,成為了農業板塊的一大奇觀。

要論造假,農業股還沒怕過誰

精彩回顧

留學生頻繁“耍特權”,高校到底怎麼了?

驢皮吹破:東阿阿膠跌落神壇

郎鹹平&李銀:40多城要推行垃圾分類,你怕了嗎?

“在看“一起分享精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